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

“這怎麼還能差點呢?這不就是皇上說的透明玻璃嗎?”一位工部的官員出聲反駁道。

誰料那皇家科學院的研究員往前走了幾步,從王毅思手中接過那透明色的玻璃杯,開口向衆人解釋道。

“這玻璃杯儘管已經達到了皇上所說的通體透明,但是諸位大人們有沒有注意到,這玻璃杯之中還有大量的氣泡以及不少的雜質..”

“更爲關鍵的是這玻璃杯,肉眼看來自然是透明的,可要是由我來看....對着太陽的時候,它通體就是在發黃!”

這一番話,如同將衆人從幻想拉入了現實一般。

但是並未有人氣餒,反而紛紛說道。

“第一次就能生產出這麼好看的玻璃杯!兵器總局的諸位大人們近日恐怕沒少費心啊..”

“是啊..是啊!”

..

這個玻璃杯經過衆人圍觀之後,便被等候在不遠處的一位太監用明黃色的絲綢包裹後帶走了。

衆人也都清楚。

皇上也在等待這場試驗的結果呢..

..玻璃杯送入宮內後。

朱由檢拿在手中仔細端詳。

玻璃杯中如果細緻的用肉眼觀察,還是有着不少的氣泡和雜質,但是儘管這樣能夠在大明成功生產出這樣的玻璃製品。

也足以能夠看得出,所有參與生產的大明司局部門的官員們都是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的,畢竟停留在紙面上的都是理論。

只有真正吃透,能夠生產出來,。

才能夠稱之爲技術。

在手中把玩片刻,朱由檢重新將玻璃杯放了下來,畢竟充斥着大量氣泡的玻璃杯從本質上來說其實還是一個易碎品。

作爲大明第一個正經的工業玻璃製品。

還是有點紀念意義的,朱由檢也不想直接將其整壞了。

而另外的,朱由檢突然想到,這樣的一個玻璃杯,如果拿到民間的市場上進行售賣,到底得賣出什麼樣的價格。

恐怕不會便宜..

其實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無色玻璃,但是生產他們的卻不是大明,而是遠在歐洲的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作坊之中。

這種無色玻璃不僅僅是塊頭小,而且純淨度也不高。

何況這樣的易碎品,也不會有商船愚蠢到將其漂洋過海的長途運輸,畢竟這樣的無色玻璃就算是在意大利。

同樣是個稀罕物,也就是說其在歐洲就已經是價格不菲的奢侈品。

但如今,卻不同了。

大明的玻璃一旦成功進入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程度。

不斷降低的生產成本和龐大的玻璃製品產量估計會讓不少人願意將這種來自東方的玻璃製品重新裝載在商船上。

重新漂洋過海,重新帶回歐洲售賣。

而大明呢?

朱由檢彷彿看見了銀子在向自己招手。

...

而在兵器總局的院內。

大量的官員依舊在這裡不願意離去,畢竟最終試驗還是沒有完全結束。

畢竟他們還沒有得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品”。

爲了使得玻璃更加清澈透明。

圍在周圍的衆人當即決定在玻璃生產的工序之中增加攪拌的流程。

也就是說在使用食鹽去除氣泡的時候,使用鐵棒進行攪拌,讓氣泡釋放的更加充分。

最終。

獲得了一個幾乎完全透明並且沒有任何顏色的成品玻璃杯。

事情到這裡,基本上已經證明工業化生產玻璃製品在生產工藝層面有着絕對的可行性,那麼大規模的建設和生產就可以開始進行了。

“如此一來,這玻璃的工業生產便可以開始步入正軌了,諸位大人還請記住一件事..”最後,是工部的薛鳳翔出面做最後的總結。

見薛鳳翔這位工部尚書親自開口說話,衆人都是連忙圍了過來。

“皇上傳話,玻璃生產關乎國計民生,乃朝廷機密要務,所有人要記住今天所見所聞的一切都不能傳出去...”

“如若不然..”

薛鳳翔沒有再說,但所有人都明白。

“自會如此..自會如此..”

...

而在這個時候,王毅思突然看到了官員之中的另外一人,出聲說道:“謝大人!你怎麼也在這裡?!!這玻璃生產也有供銷局的事情嗎?”

話語之中滿是驚訝。

聽到這話的謝子華知道自己是被認了出來了,於是人羣中走了出來,咧嘴嘿嘿一笑,開口說道:“王大人也在啊!”

“爲什麼你也在..”王毅思想不到供銷局到底哪裡能夠和玻璃製造扯上關係。

只見謝子華一個一個和周圍的官員打着招呼。

隨後開口說道:“哪裡有生意,哪裡就應該有大明供銷局,哪裡就應該有我謝子華呀!”

此言一出,頓時場面鴉雀無聲,衆人心中都有些無語。

這新任大明供銷局的局長大人似乎更像一個走街串巷的市井商販,言語之中都是這番滿是商賈氣味。

“玻璃都還沒有生產出來?談何售賣?”王毅思不解。

而謝子華卻說:“當初工業總局的布匹不是同樣沒有開始售賣嗎?生意嘛..就是談出來的。”

....不過,經過再三考慮之後。

由朱由檢拍板,最終還是將第一批玻璃的貿易權給到了大明供銷局,作爲他這個皇上和朝廷對於供銷局的再一次支持。

然而,謝子華的胃口還遠遠不止於此。

數日之後的一天,謝子華擬定的奏摺終於寫完,差人送入了宮中。

而在東暖閣內..

朱由檢看到了謝子華的奏摺後久久不能平靜!

直接開口說道:“謝子華...還真是和徐光啓說的一模一樣..真能給朕整事啊..”

至於朱由檢爲何如此形容謝子華。

只因爲在謝子華呈上的奏摺之中,詳細介紹了大明各種貿易措施之中的疏漏,也就是說在對外貿易上。

大明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有些吃虧的。

奏摺前前後後,洋洋灑灑說了一堆,朱由檢就讀出來了一句話。

那便是。

“皇上..這差事,你就交給我謝子華,交給大明供銷局吧...”

朱由檢思索了許久都沒有拿定主意,決定親自見一見這大明供銷局的謝子華,畢竟在徐光啓舉薦後,朱由檢還真的從未見過此人。

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寬限制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三百七十一章 飄蕩回明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一百一十八章 倒黴的多鐸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快點啊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