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宮並非小事,往往都需要各種各樣的安排,當然要是論在歷史上被安排的最離譜的就是蟎清的乾隆下江南。
那就已經不是簡單的皇帝出宮了。
簡直是皇帝旅遊去了。
沿途的各種安排、表演,早已經失了原味。
但皇上不說話,底下的人怎麼可能錯過這樣表現的大好機會呢?
此刻的朱由檢和周皇后。
卻全然不顧所謂的天子禮儀。
“哇!公子你快看!那裡有人在賣泥人哎!”
“這是繡花鞋嗎?手藝真好啊..”
“冰糖葫蘆!”
...
過年的街頭之上,年味濃烈已經達到頂峰,街頭各個鋪子之中人頭攢動,四處都是往來迎接過年的百姓。
時不時,朱由檢還能看到一些挽着手的夫妻,妻子似乎還在責怪丈夫沒有早一些購置年貨。
街頭上,糖人、炒貨、雜耍、吃食,各種小攤也都生意不錯。
朱由檢饒有興致的看着這一切。
但時不時。
就會被一旁的周皇后拉着到了各種各樣的小攤上去。
往往這時候,朱由檢都是先一愣神。
但看見周皇后臉上的那股激動中帶着的幾分羞澀。
也就隨之去了。
前世的朱由檢酷愛聽相聲,時不時的就喜歡花點小錢買上張小園子的票,配上一壺高碎..
聽上一晚。
只不過如今大明朝儘管已經有了相聲,但與後世的相聲相比,其實根本不是一個東西,但朱由檢還是想要去看一看,聽上一場,於是就在街邊的一家小茶館內...
朱由檢一臉樂呵的聽着臺上逗捧二人。
雖然與後世有着區別,但還是連連惹得朱由檢拍手叫好。
讓一旁的周皇后忍不住開口說道:“公子...時候不早了..”
這時。
朱由檢才一愣意識到今天可不是出來聽相聲的..
臺上的相聲表演還在繼續。
茶館裡不少觀衆都時不時的將手中的銅錢向臺上拋去,惹得臺上二人連連拱手致謝。
時候不早,朱由檢也該走了。
只不過走之前,他默默在茶桌之上放上了一枚大明帝國龍元。
留作茶錢。
隨着朝廷各項革新制度的落實,說到底百姓的生活是有了不小的提升,手裡有了閒錢,才能歡歡喜喜過年。
不然那就不是過年了..
而是在寒冷氣溫之下的度劫了。
...
一直轉悠到街頭巷尾的人都有了散的差不多的勢頭,朱由檢和周皇后二人才依依不捨的回了宮,如果以後世的眼光看待如今的周皇后還只不過是一個小女孩而已。
但如今她卻已經成爲了母儀天下的大明帝國皇后。
回宮的一路上週皇后嘰嘰喳喳的興奮的和朱由檢講,她今天在街上的所見所聞。
“自入了宮以後,還沒有如此在街頭巷尾,好好逛逛呢。”
朱由檢偏頭看向自己身旁的周皇后開口說道:“若是如此,以後朕多多帶你出來幾次,陪朕一起看看這大明江山。”
“好!”周皇后甜甜一笑,應下了。
...
次日。
大明朝官員的工作制度其實和後世某種制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在新年期間其實是不工作的。
而朱由檢,也就罕見的給自己放起了假。
和周皇后在後宮之內,好好的就延續龍脈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溝通交流,而宮內不少得知此事的內官也是樂於見得。
數日沒有人打擾自己的生活過得很愉快。
過完年。
按律應當進行祭祀拜祖等等一系列的操作,朱由檢也不能擺脫。
..
“啊!累死朕了..”
躺在周皇后宮中的牀上,朱由檢只感覺自己身心疲憊,禮部的來宗道可真是給自己上了一課,一連數日,沒完沒了。
若非這是作爲皇帝必備的代表君權神授的操作。
朱由檢真想當場放棄。
天津衛原本只是大明的一個衛所,卻因爲距離京師也就是順天府和直隸最近,加之其還有一天然良港,便在朱由檢的推動之下,成爲大明北方最繁忙的港口。
每天,來往於世界各國的貿易商人云集於此,用手中的銀錢物資,購買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
畢竟在現在的泰西諸國。
誰家要是沒有幾個來自大明的瓷器或傢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王國貴族。
“慢點慢點!特麼的都說讓你們慢點了!”
嘭!
一聲巨響,一個又一個用木箱裝着的刀劍兵器,被砸在了地上,散落一地。
負責碼頭裝運的監工兩眼一閉,心道:“得..又得耽誤工夫了!”
隨即便大聲說道:“咋了!你們幾個都沒有眼睛嗎?快點來裝回去?”監工剛一開口,身邊便跳出一嬉皮笑臉的年輕人。
只見他略帶打趣一般開口說道:“監工大人消消氣,咱哥幾個這就給它裝回去!”
“行了行了,快點吧,別耽誤時間了,這批貨都在碼頭待了多少天了...我說你們一個個的,吃飯是個頂個的能吃,怎麼幹起活來一個個都腰來腿不來的....”
“是是是...”
監工話音剛落,一旁便竄出幾位年輕的壯漢。
隨便收攏了一下散落在地上的刀劍,用腰間的一條麻繩一捆,就算完事,接着搬到了船上..
“你們都把活幹的稍微細緻點啊!這倭國可沒少在這上面花銀子,要麼這點活能讓你們這麼多人來幹嘛...”
監工接着開口說道,說完便去了一旁。
按照大明與倭國德川幕府的貿易協定,按理來說這搬運的工作也是要由倭國自己負責,可大明有着嚴格的制度規定,海外客商來到大明自然是無比歡迎。
可一旦船上搭載的人超過了正常的標準。
那麼不好意思了...怎麼來的,便怎麼回去吧。
如若不然,那就莫怪以一些暴力手段來幫你們解決船上人手超標的問題了。
爲此。
倭國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剛開始是開出了稍高於搬運工錢差不多的價格,可哪怕是天津衛港口上的搬運工,對於給倭國幹事也是沒啥興趣。
直到價格一路漲到了快三倍。
才湊齊人手,將在大明購買的刀劍兵器,運到了倭國的商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