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思考了一陣,隨即皺着眉頭看向了一旁的鄭和,用手指着萬寧寺一旁的酒樓說道:
“鄭和,你隨便找家酒樓,從裡面拿些紙筆出來,我看黃子澄這王八蛋是他媽的活膩了,居然敢在應天府,老爺子手下玩貪腐,我雖然已經出逃皇宮,不在是大明的皇太子,但是我身上淌着大明朱家的血。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黃子澄以及其黨羽 ,這羣人渣苟活於世!”
鄭和點了點頭,快步向着一旁的酒樓而去,轉眼間便夾着一沓宣紙與筆墨,走到了朱標身旁。
朱標看着正和說道:
“一會我和陳亨說什麼,你就記什麼,但是要隱藏起我的身份,不要在記錄中提及。”
“好的,皇太子殿下!”
朱標扭頭看向陳亨,繼續審問:
“陳亨,除了黃子澄,齊泰,任亨泰三人外,還有哪些官員參與其中?
你不要怕,如實的說,只要你沒騙我,我以我自己皇族的名譽,向你保證,陳家不會被滅滿族。”
陳亨聽到朱標如此說,心裡感激不盡,當即又在地上磕了兩個響頭:
“謝謝皇太子!謝謝皇太子!有您這句話,我陳亨九泉之下,也有一絲底氣,面見祖先了!”
陳亨擡起頭,用手抹了一下磕破的額頭,滲出的血跡,長吁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黃子澄他們陸續的找過許多人,這裡面有願意和我們合作的,也有不願意和我們合作的,但他們大多都收了我們的送禮。
無論同意與否,他們收了禮,就表明了立場,便不會向皇上告我的密。
這其中,有許多人,江夏侯周德興,戶部尚書趙勉,吏部尚書見左都御史詹徽,右都御史袁泰,工部尚書秦逵,禮部侍郎……”
陳亨一口氣,說出來四五十名官員的名字,這些名字大多都是應天府皇宮之中,大有來頭的人物,從六部尚書,到六部侍郎,從都察院的都御史,在到皇宮裡的帶刀侍衛。
甚至十二監裡,負責食品和祭品的光祿寺,也有人收受了黃子澄這王八蛋的賄賂!
朱標聽到這些熟悉的名字,頭痛的要命,這些陳亨所說出的人,在自己的心裡,都是清廉清高的,很多人都與自己關係不錯,但自己卻完全想象不到,這些人居然也都參與到了這貪腐大案之中。
“有周德興和詹徽就算了,我在朝中之時,便覺得他們二人不是什麼好人,算是意料之中。
但趙勉,你這傢伙是怎麼回事啊!虧我還以你清廉,當日在應天府秦淮河畔小院時,連一碗酒錢都拿不出來的人,居然也會收受賄賂!”
朱標惋惜的低聲呢喃,顯然是這貪腐大案的名單裡,出現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人!
朱標嘆了口氣,不住地搖頭,心情複雜的看向陳亨期許的問道:
“陳亨,照你們這份名單來看,這差不多送了約有五六十個官員。
這些官員中有沒有,即不參與你們這勾當,又拒絕了你們的送禮?
還要向皇上稟告此事的官員?”
陳亨聽到朱標如此問,先是一愣,隨即便一拍腦袋說道:
“皇太子,你這麼問,我到想起來了,是有那麼兩個人,不僅沒有收我的禮,還要去皇上那裡告我的狀。”
“是哪兩個人?快說?”
朱標語氣中透露着開心,爲這應天府裡不爲錢財出賣良心的人,而感到高興。
“皇太子,這二人分別是,內閣大學士解縉,另一人便是濟寧知府方克勤的兒子,方孝孺!”
朱標聽到陳亨的提到了方孝孺,突然笑了,扭頭看向了一旁的朱棣問道:
“老四,認識方孝孺嗎?”
朱棣被朱標這一句話問道一愣:
“認識是認識,他父親方克勤任濟寧知府的時候,我們又過幾次見面,但並不熟啊。”
朱標看着朱棣一副疑惑的樣子,笑的更大聲了,自己前世清楚的記得,靖難之變後,朱棣稱帝,要求身爲大學士的方孝孺,爲自己寫繼位詔書。
然方孝孺是個固執忠誠之人,見到朱棣成功攻破了應天府,便哭喊朱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即不遵從明太祖的遺詔,又不中稱自己的侄子。
朱棣聽到方孝孺的話一怒,便將其十族滅盡,直系死者就高達八百七十三人,而旁系以及方孝孺的學生,數千人都流放充軍。
朱標如果不插手二人的事,便可以預見性的知道,朱棣和方孝孺二人還會再次成爲死敵,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好像是帶着上帝視角,可以隨意支配他人的命運。
朱棣見到朱標大笑不止,心中的疑惑更甚:
“大哥,你怎麼了,爲什麼突然發笑?”
朱標笑着朝朱棣擺了擺手,開口說道:
“老四,我雖然逃出皇宮,不在擔任皇太子的身份,但聽到我大明朝有這種忠義之人,心裡還是很開心,大笑也是正常。
方孝孺此人能力暫且不論,但是對大明朝的忠誠度是毋庸置疑的。
在滿朝文武大多半都被黃子澄這老王八蛋,收買了的情況下。
還能不爲錢財所矇蔽雙眼,這就足以說明,方孝孺是大明朝爲數不多的清廉之士。
解縉更是如此,只是可惜,這傢伙洪武二十一年時入宮進翰林院,得到了老爺子的厚愛,卻因爲建議老爺子廢黜連坐,滅族的酷刑,遭到了老爺子的冷眼。。
又在洪武二十四年時,於老爺子交談甚久,不知何緣故,使得被其父親帶回家中,不在應天府爲官。
我見他們二人忠心天地可鑑,深感欣慰。”
朱棣聽到朱標如此說,便也點了點頭,讚許道:
“確實如大哥所說,這天下能人異士頗多,但有忠心之人,確實太過稀少,他們二人能抵住陳亨與黃子澄等人的誘惑,想必多加歷練後,必能成大明的棟樑。”
朱標聽到朱棣能如此說,心中甚喜,便用手拍了拍在一旁記錄的鄭和,用手在記錄的紙上指了指說道:
“鄭和,在這側面給我記下,方孝孺乃忠義之人,可堪大用!
解縉學識淵博,思維敏善,得此人實乃大明朝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