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朱高爔坐在龍椅之上,不由感慨萬千。
他曾以爲,在自己麾下不會再有任何的貪污腐敗。
但是面前的無數賬簿狠狠打了他的臉。
大明朝內部照樣有貪官污吏!
還不止一起兩起!
美其名曰,還將起稱爲火耗!
但這些東西,都被拿去養了別人!
是那羣父母官死死趴在百姓身上吸的人血!
一連半月的督查,他發覺整個大明王朝內部早已爛到骨子裡!
從上到下,竟然有近三成的官員都或多或少有過貪污!
民間更是早已積怨已久!
若不是林天然用命點燃這場燎原大火,朱高爔還不知道會被瞞到什麼時候!
一時間,朝野震動!
朱高爔也不慣着這羣人。
貪污五十兩以上的,斬!
貪污一千兩以上的,滿門抄斬!
貪污一萬兩以上的,夷三族!
整個朝堂頓時人心惶惶。
不少人早上都還在和同僚談笑自若,下午就被押於天牢之中。
同朝野間的震動不同,民間不少百姓發自肺腑感謝朱高爔。
許多百姓是看着林天然敲響鳴冤鼓的!
又親眼看着林天然一步一個腳印踏進應天府。
那時候沒人相信,就憑一己之力,還真能和當朝尚書扳手腕不成?
但是,朱高爔用實際行動證明了。
這大明,是天下人的大明!
絕對不允許任何人來踐踏!
不少人看着昔日爲非作歹的狗官被斬於街口,個個都是義憤填膺。
不少人甚至當街振臂高喊:
洪熙帝萬歲!
洪熙帝聖明!
更有甚者,甚至願爲朱高爔建生祠!
同大明列祖列宗一起受諸方膜拜!
朱高爔雖身處皇宮之中,卻也對民間傳言有所耳聞。
他沒有以往那般興奮,反而只覺汗顏。
這些本就是他朱高爔應做的事,現如今,卻還有人提醒他才知道。
哪還有什麼臉面接受百姓的歌功頌德?
那還有什麼臉面面對曾經對他寄與厚望的老朱?
他有些沉默,這幾日給他的打擊不比軍營中的腥風血雨小。
連着幾日的思考,終於讓他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只要大明一日不改變,那就始終有貪官污吏的存在!
他能將那些貪官殺盡,卻殺不盡人心中貪念。
提筆,研墨,朱高爔一氣呵成,在明黃色的布帛上寫下幾行楷書。
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
約摸着半盞茶的功夫,朱高爔終於停筆。
這封詔書並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向天下人承認錯誤。
寫完的瞬間,他有些恍惚,猛然想起朝堂之上隻身赴死的林天然。
雖然已隔半月有餘,但他還是覺得心驚。
那人雖年歲較短,卻也是一代英雄。
天子之怒,流血漂櫓,我匹夫一怒,照樣血濺五步!
朱高爔知道,若是那時候自己的表現不如他意,他就算是死,也一定會給朱高爔留下不小的麻煩!
他嘆了口氣,在林天然身上他見到儒家所謂俠的具體解釋。
這是一種最爲質樸,卻又最爲強大的力量。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想到這些,他連忙東翻西翻,終於從一堆賬簿底下找出那張薄薄白紙。
上面字字句句都是林天然所寫的治國良策。
其中不少道理雖略顯稚嫩,卻真有可行之道!
在一定程度上真能給大明貢獻不少力氣!
朱高爔摩挲着手中白紙,還是無言,其實這半月來已經將這玩意兒熟讀於心。
甚至不需要看,他都能將其默寫出來。
只是其中一些意見,更是寫到朱高爔心坎裡。
取消徭役,重新規劃官員俸祿,重新建立檢察機構……
朱高爔又是一陣嘆息,順手將其放在一邊,揉了揉眉心。
大名日不落,現在是任重道遠啊!
但是,他始終堅信,只要自己還在,這大明江山就在!
這九州,照樣是大明的九州!
第二日清早,朝堂之上。
朱高爔看着底下文武百官只覺多了不少新面孔。
望向蘇楊二人時,二人也是一陣長吁短嘆。
他兩對於朱高爔的這次鐵血行動是有些許怨言。
但是朱高爔不後悔,若不能一次將這羣人殺怕,那大明朝又成什麼了?
那大明百姓又成什麼了?
成那羣狗官的提款機嗎?!
他揮手,立刻將昨天草擬的兩道聖旨頒發。
第一道就是昨晚上朱高爔經過深刻反思,向天下人悔過的罪己詔,爲減百姓壓力,特此再減免百姓三年稅賦!以光大明福澤萬千!
第二道便是下令,自今日起,大明朝開始改革,廢除徭役,採用統一徵收銀錢的方式,再賦稅統一攤丁入畝!
兩道政令都像是巨石掉入深譚,激起軒然大波。
蘇武和楊士奇相互對視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大大的問號。
怎麼?這皇帝又發那股風?
現在大明朝這麼窮,還要減免賦稅?!
那文武百官和你老朱家去喝風啊?!
但是,百官倒是不少人對這個莽夫皇帝有了多種看法。
誠然,官員貪贓枉法,是華夏曆朝歷代都未曾解決的問題。
但是隻有朱高爔一個皇帝,願意將起歸咎於自己的責任!
第二條更是如此,只是這一舉動,直接將老朱所定的制度直接廢除!
讓有些秋黃不接的大明經濟有了新的可能!
設想一下,要是一個人減去每年固定的徭役時間,轉而從事其他行業。就可爲家中增加不少收入,還能促進行業發展!如此一來,大明經濟發展便可增速不少!
便可在短時間內最快恢復經濟,從而實現朱高爔遠征的夢想!
其實,這兩條政令早就有跡可循。
在朱高爔還未稱帝之時,他的轄區就已經這樣率先試點。
結果不言而喻,他的封地,永遠是賦稅最多的哪一個!
只是前一陣馬丁的到來,才讓自己想起,商品經濟的發展照樣能提高大明國力!
這些舉動那是又能國強民富,自己又何樂而不爲?
底下百官一片譁然,他們不知道爲何朱高爔一夜之間竟然作出這麼重大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