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貧窮陷阱
蘇璟的話語直接讓朱標的身體動作停了下來。
三人就這麼眼睜睜的看着那兩個新來的乞丐將蘇璟施捨給一老一少兩個乞丐的銅板給搶走了。
“牛肅,你買幾個饅頭,送過去,記住,放下饅頭,立刻就走,不要逗留。”
蘇璟拿出幾個銅板交給朱橚,並吩咐道。
“知道了。”
朱橚接過銅板,隨即朝着街道另一頭的饅頭店跑了過去。
“蘇師,爲何不讓學生出面?”
朱標朝着蘇璟問道,他實在是想不通。
那一老一少的兩個乞丐,明顯更可憐。
而那兩個出手搶奪別人碗裡財物的乞丐,簡直就是強盜。
蘇璟看向朱標,淡淡道:“牛懿,你是不是覺得,兩個乞丐而已,打發起來很簡單。”
“難道不是嗎?”
朱標皺眉,疑惑並沒有緩解。
蘇璟微微一嘆,倒也沒有責怪朱標,畢竟是大戶人家的孩子,對於底層百姓的生存規則並不清楚。
“溧水縣的乞丐可不少,我給那一老一少銅板,只會被搶。”
蘇璟朝着朱標道:“但如果是一錠銀子的話,那隻會招來更多人的眼紅。甚至不只是乞丐。”
“同樣,你剛纔如果真的出面的話,除非是殺了那兩個傢伙,否則伱覺得他們心有怨氣,會找誰報復呢?”
這就是底層的現狀,即便都是乞丐,也會分出個三六九等來。
朱標的臉上露出了詫異,看向蘇璟道:“蘇師,一共也就這麼幾個乞丐而已,他們之間何至於此?”
他是不能理解的,都是乞丐了,爲何還要這般互相傾軋。
蘇璟淡淡道:“爲什麼?因爲人性唄,這事早多少年都是如此了。”
朱標稍稍沉默了一會,朝着蘇璟道:“蘇師,那我們幫一下這些乞丐,不就行了?”
“反正也就幾個,以蘇師的能力,應該不難吧。”
要說心善還是朱標心善。
“倒也不是不行,不過若是再見到其他乞丐呢?還幫嗎?”
蘇璟笑着說道。
幫助兩個乞丐,於他而言,不算是很難,他也不介意。
但蘇璟瞭解朱標,他的心思,應該不僅僅只是幫助兩個乞丐而已。
朱標理所當然道:“那自然是看見就幫幫,一個縣的乞丐才幾個,小事罷了。”
“才幾個?”
蘇璟眉頭微挑,朝着朱標問道:“那你覺得,這溧水縣內,有多少乞丐?”
朱標想了想,回憶了一下自己在溧水縣生活的這段日子,見到了多少的乞丐。
“可能有個幾十個吧?”
朱標不是很確定的說道,他沒敢再說幾個了。
畢竟這種事,朱標也不可能一個個的去留意統計。
“好,那咱們明天就幹一件事,好好統計一下,溧水縣的乞丐數量。”
蘇璟可沒有空口對着朱標大談數據,沒有實際的調查,什麼都是虛的。
“是,蘇師。”
朱標點點頭,沒有任何的反對意見。
而這時,朱橚已經拿着饅頭朝着那兩個乞丐走了過去。
並不是白麪饅頭,而是帶着幾分黃色的饅頭。
純白麪的饅頭,那可是精糧。
那一老一少兩個乞丐立刻朝着朱橚感恩戴德,朱橚卻也沒過多逗留,飛快的就跑走了。
蘇璟的告誡,他還是記着的。
畢竟朱橚只是個六歲的孩子,這種事,得快。
次日一早。
蘇璟便帶着朱標出門了,晚秋天寒,早上的水汽大,尤爲寒冷。
但街道上的乞丐,卻已經早早的出現了。
大多數都集中在早餐攤販的不遠處,因爲這裡最有可能混到口吃的。
蘇璟和朱標兩人分頭行動,一人負責幾條街道,記錄着乞丐出現的數據。
中午簡單吃點餅子,繼續蹲守記錄。
直到傍晚時分,蘇璟和朱標這才匯合到了一起。
“怎麼樣,牛懿,你記錄了多少個?”
蘇璟朝着朱標問道。
朱標回答道:“73個。”
其實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爲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乞丐。
蘇璟說道:“我統計到的是84個。”
也就是說,兩人在一天之中統計到的乞丐數量,就有一百五十多個了。
“有點多對不對,我們兩個統計到的肯定不是全部,溧水縣這麼大,還有好些地方沒跑到。”
蘇璟朝着朱標說道。
“的確如此,蘇師。”
朱標點點頭道。
他是真的沒想到,大明治下,如此繁榮的溧水縣內,也會有這麼多的乞丐。
蘇璟淡淡道:“其實這還算少的了,咱們大明的丐戶制度你知道吧。”
“自然是知道的,蘇師。”
朱標回答道:“無論是蒙人還是色目人,他們都是賤民,連乞丐都不如。”
這種種族等級制度,在朱標的口中,那是無比的自然,完全是理所當然。
蘇璟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因爲哪怕在前世,種族歧視也是世界性的大問題。
況且明朝的情況十分的特殊,在元朝時期,作爲統治者的蒙人將統治下的百姓分爲了四等。
一等人是蒙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三等人是北方地區的漢人,而四等人卻是南方地區的漢人。
如此不公平的待遇,自然會引起南方漢人的反抗,但是礙於蒙元王朝的實力過於龐大,致使漢人敢怒而不敢言。
直到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等起義的諸侯推翻了元朝的統治,朱元璋統一華夏,大明正式建立。
老朱自然而然也實行了種族等級政策,但等級與元朝的正好相反。
漢人的地位最高,色目人和蒙人都是賤民,並被欽定爲“丐戶”,意思是連乞丐都不如的人。
丐戶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和奴隸差不太多,完全沒有人權可言。
“咱們這溧水縣就在應天府治下不遠,丐戶數量不多,所以我們這裡的乞丐,其實基本都是窮苦生活不下的普通百姓。”
蘇璟說道:“若是換到其他遠的地方,蒙人和色目人還有不少,丐戶就多了。”
“而且,能和溧水縣相比的縣城,整個大明也沒幾個。”
“也就是說,其實大明的百姓,還是有許多吃不上飯的,百姓的生活,依舊是困苦的。”
封建王朝下的老百姓,絕大數人在絕大多數的時候,生活都是貧苦的。
朱標聞言,神色微沉。
思考着蘇璟所說的話。
溧水縣的百姓生活水平已經很高了,在大明算得上是相當優渥了。
但依舊有着許多的乞丐,有着許多連生存都無法保障的百姓。
這樣的大明,和朱標想象中的,相距甚遠。
百姓應該都是安居樂業纔對。
“蘇師,爲什麼會這樣呢?”
朱標看向蘇璟道:“明明現在的大明土地數量是足夠供養這些百姓的,應該也不會有人地矛盾的問題啊。”
“而且如今的大明,也鼓勵開荒耕種,只要願意去勞作,應該不至於此吧。”
別說,朱標對於人地矛盾的這個論題還是深入思考過的。
當前的大明,因爲剛剛經歷過諸多的戰亂,整片土地上的人口數量其實是銳減的狀態。
畢竟大明正式建立才兩年,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有自給生存的能力,至少也得十幾年。
也就說,起碼得十幾年後,在休養生息的政策下,大明的人口數量纔會出現大幅的增長。
這也是朱元璋爲什麼將男子可以成婚年齡定在16歲的原因了。
儘早的結婚生子,才能讓大明的百姓數量增加的更多,人口就是勞力,勞力就是國力。
很現實,但事實就是如此。
所以呢,在朱標看來,現在的大明,是根本不存在人地矛盾這樣的問題的。
因爲人口太少,土地很多,這是分得過來的。
“這不是人地矛盾的問題,這是貧窮陷阱。”
蘇璟淡淡的說道。
低收入者的陷阱?
朱標有些詫異的看向蘇璟道:“學生不懂,請蘇師教導。”
蘇璟說道:“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爲他們原本就窮,什麼都沒有,連最基本的生產力工具都沒有。”
“大明現在的確是鼓勵開荒,但開荒得要農具吧,他們沒有。”
“開荒也需要付出體力勞動吧,他們之前就是吃不飽穿不暖還沒地方住,又怎麼會有多餘的力氣去勞作呢?”
“無論是農具,還是體力,這些都是前期的投資,而種出的糧食,便是回報。”
“所謂貧窮陷阱就是,因爲貧困,無法支付投資回報,沒有回報,自然只會更加的貧窮,從而陷入窮者越窮的陷阱之中。”
聽到蘇璟的話,朱標立刻道:“那他們可以去借啊。”
“只要熬過開頭的難關,等到了糧食收成的時候,那一切都會好起來了。”
蘇璟搖頭道:“誰會將自己的財產借給乞丐呢?乞丐沒有任何的資產,生活的貧苦更是導致他們身體的孱弱。”
“如果用資產來形容的話,乞丐本身就是一個高負債的不良資產,任何聰明的投資者都不會選擇這樣的不良資產來進行投資。”
這話聽完,朱標沉默了。
他聽明白了,這些乞丐已然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沒有錢做先期投資,那就沒有任何的回報,沒有回報,只會更加的沒有錢。
如此下去,當乞丐也只是苟延殘喘,根本沒有任何翻身的可能性。
當真是一個“陷阱”。
“蘇師,您是不是可以幫他們?”
朱標看向蘇璟,露出了希冀的目光。
蘇璟的商業智慧,是朱標見過最厲害的,剛纔描述的時候,也用的是資產來形容的。
那麼,在蘇璟這裡,是不是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了呢?
朱標很是期待。
“你說的幫一個,還是幫所有?”
蘇璟淡淡反問道。
朱標一愣,沉默片刻後說道:“學生自然是想幫所有。”
他是太子,未來的大明皇帝。
朱標的願望,肯定是整個大明境內都沒有乞丐,百姓的生活無比的美好。
“那我做不到。”
蘇璟搖頭道:“以我的能力,最多也就是救濟救濟他們,涵蓋的範圍也僅僅是我能見到的乞丐,怕是連溧水縣內的所有乞丐,都無法做到全部救濟。”
蘇璟的確挺有錢的,但他並不是福利機構。
救濟乞丐,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朱標的願望是美好的,但蘇璟的能力是有限的。
朱標默然,他已經預料到了這個回答,但他的內心還是有些期盼。
“蘇師,難道就真的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
朱標看向蘇璟,再次發出了懇求。
蘇璟看着朱標這真摯的眼神,略微思量了一下,說道:“辦法也不能沒有吧,只能說這是一個長期攻堅的事情,至少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蘇師請說。”
朱標立刻正色道。
蘇璟頓了頓,說道:“這乞丐的問題,其實本質上就是貧窮的問題,如何讓這些乞丐擺脫困境,也就是讓他們擺脫貧窮,這一點牛懿你能理解吧。”
朱標點頭道:“學生能理解。”
蘇璟繼續道:“首先要肯定的是,貧窮是一個大體量的國家必然會出現的問題,這是無法避免的。”
“社會財富的分配,必然有其不公平性,越是體量大的國家,這樣的不公平性導致的差距就越發的明顯的。”
“所以,想要消滅貧窮,一定要有一個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功能。”
“比如賑災,其實這就是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將從社會收繳而來的財富,去補貼救濟那些受災而陷入貧困的百姓。”
“所以,如何正確的進行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對於消滅貧窮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
聽到這裡,朱標突然開口道:“蘇璟,您的意思是,直接像賑災一樣,救濟這些貧苦的百姓嗎?”
救災的辦法,最是簡單直接,發糧就行了。
“不不不!”
蘇璟立刻搖頭道:“這樣的辦法可不行。”
蘇璟前世的漂亮國,便是這樣的脫貧辦法,直接給窮人發錢。
但實際的脫貧效果,並不好。
直接發錢的辦法,最終造就的是大量的懶漢。
況且,大明也沒那麼多的糧。
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糧食可太金貴了。
賑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需要維護受災地區的穩定,不然大量的百姓沒飯吃,那是要暴動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