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永樂

何秋一拍腦門,這纔想起來,之前的時候,朱玉穎沒少帶何棟這小子往東宮跑過。

可能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何棟記下了皇宮的模樣吧?

何秋喜笑顏開的哄着何棟,父子兩人這些天都是在這樣的傻兮兮的對話中樂呵一天。

這惹得一邊的朱玉穎極爲不滿,覺得何秋在和她搶孩子。

這樣簡單的生活,只是持續到了冬日,朱棣正式召開第一次大朝會的時候。

何秋作爲侯爵,不能不參加這樣的大朝會,早早的起了牀,屁顛屁顛的趕到朝天宮。

等到朱棣龍行虎步的坐到那張代表着大明王朝最高權力的龍椅上的時候,有些年紀大的老人們,彷彿看到了曾經的朱元璋。

這兩父子實在太像了,更何況朱棣如今也是不到四十歲登基,和當初朱元璋登基的年齡差不多。

唯一有些區別的是,當初的朱元璋登基,身邊文臣猛將無數,如今的朱棣看起來身邊的親信文武要少上不少。

但何秋知道,這都是假象罷了。

朱棣手下那一票將領們,雖然沒有了歷史上靖難戰役的表現舞臺,但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何況這些人本就算是朱棣的潛邸大臣,可以預見的是,在朱棣治政的時候,這批人肯定是會得到重用的。

更何況,除了這批人,還有在歷史上曾給朱棣造成極大的麻煩的平安等人,他們現在可都也是朱棣的手下。

毫不誇張的說,朱棣手下就是將星如雲,只是現在這些人可能還缺乏一定的表現機會。

一旦給了他們機會,他們肯定會在大明的舞臺上,發光發熱,爲朱棣手下的盛世出一份力氣。

但僅僅如此,朱棣和朱允炆那個望之不似人君的傢伙,也是差距巨大,單單是雙方的氣魄,就已經讓人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爲什麼要支持朱允炆當太孫呢?

朱棣已經當了將近三年的太子了,在場的很多人對於他的執政風格也有些瞭解了,說得直白點,和朱元璋算是一脈相承。

這可能會讓很多渴望改變朱元璋定下來的國策的傢伙們失望,但更會讓那些心中還有着自己理想和政治抱負的人們歡欣鼓舞。

在這樣的大勢下,無論文武大臣,都是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

他們都是明白人,只要朱棣繼續保持朱元璋的對內、對外的改革,他們總是有機會成爲勳貴,有機會將名字刻在昭昭青史之上。

遠的不說,之前被朱元璋指派去修復淮河水道的那個傢伙,不久可能達成名留青史的目標了嗎?

只要不出什麼意外,此人至少會在兩淮之地,留下自己的大名,爲後世所傳唱。

藍玉摸了摸自己鬢邊的白髮,有些悵然的說道。

“若是我能老上十幾歲,說不定會和其他人一樣,熱血沸騰啊!”

龍椅上的朱棣還在那說着一些鼓勵開疆擴土的話,底下的藍玉卻是意興闌珊,他把自己的忠誠都獻給了懿文太子朱標。

如今他的年紀本來就不小了,若不是朱棣爲了避免外人非議,強行留他在朝,他早就辭官回到鳳陽了。

何秋笑眯眯湊過來說道。

“涼國公哪裡老了,明明還是老當益壯嘛!”

藍玉回頭一看,發現是何秋,頓時嗤笑道。

“我就不信你不懂,都說一代新人換舊人,就算我現在還沒有真的老了,該給人讓路就是要讓路的。

不然說不定就晚節不保了。”

聽完藍玉的感慨,何秋也是驚了,誰和他說藍玉沒腦子,經常犯渾的,這不是很清醒嗎?

龍椅上的朱棣已經將話說完了,雖然何秋沒有仔細聽,但也知道大體的內容,基本就是延續之前的想法,重視小農。

一再強調農民、一般百姓們的地位,至於那些士人,反正在朱棣的話中並沒有提到他們。

這也是何秋搞了新式教育後,帶來的一些改變。

何秋教育出來的人,不用通四書五經,照樣可以治國,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定要靠科舉呢?

靠死讀書,就是真的成爲進士了,到地方做官,也只會被人忽悠,白白浪費資源。

何秋也沒興趣去管這些在場的文官們是怎麼想的,他倒是很喜歡朱棣的這番表演。

朱棣的表演仍然沒有結束,很快朱棣就宣佈待到明年開年,大明的國號就會變成永樂。

同時,朱棣又再次下調了部分州府的賦稅,儘量減緩大明境內的矛盾,也算是向普通百姓揮灑他這個新任大明天子的恩德。

不過朱棣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一篇禮部的奏摺,讓他看皺了眉頭。

“禮部希望朕大赦天下,將牢中的罪犯都釋放了?”

朱棣看到這樣的奏摺就很是不爽,雖然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繼國都會試圖放過一批罪犯。

但這事在朱棣看來,就沒有道理了。

皇帝登基,普天同慶,可是這和官員們有什麼關係?和牢中的罪犯有什麼關係?

朱棣不由的很是不悅的批示道。

“朕登基以來,是希望與天下的普通百姓同樂,絕非牢中的罪犯!她們若是就這麼被放了出來,你們打算怎麼挽救他們?

和這些罪犯相比,被他們殺害的受害者們,又是何等的無辜?”

反正何秋是聽說了,朱棣因爲這事大發脾氣,把禮部老資格尚書蹇義嚇得夠嗆。

蹇義也是戰戰兢兢的,沒想到如今的皇帝這麼難以預見,早知道就不應該寫這些東西。

好在朱棣只是就事論事,沒有因爲這事就針對禮部的蹇義,這讓蹇義大幹慶幸。

這要是換到洪武朝的時候,恐怕蹇義也需要扛上不少的責任,只能說時代確實變了。

這已經不再是朱元璋的時代了,而是來到了朱棣的永樂年間。

何秋在心中默默感受着這樣的事態變遷,臉上不由的掛着柔和的笑容。

朱棣的性子,有時候其實比朱元璋更爲暴躁,做事也更爲直接。

相比之下,大概是朱元璋享國日久,那種小手腕,簡直是像是與生俱來的。

不過雙方對於文臣的不信任感,倒是一如既往。

要不然,朱棣也不會藉着禮部想要赦免罪犯的消息,敲打大臣們。

第152章 安全演練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356章 重回錦衣衛2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271章 鎮定的呂氏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278章 郢國公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48章 雷gong(汞)第292章 一年第328章 國富論(下)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349章 陰私手段第42章 門下走狗第319章 陝西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40章 肖景騰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210章 斥責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64章 圖窮匕見第158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第134章 離京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42章 門下走狗第176章 後勤事(下)第54章 殺字令第165章 大婚(下)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215章 狀告晉王(下)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339章 霸道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107章 殺人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353章 辯解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299章 祭拜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271章 鎮定的呂氏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215章 狀告晉王(下)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101章 香皂推廣第196 章議遷都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180章 捷報(上)第135章 平亂第10章:殺朱棣賞千金封千戶第198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2章:大明未來的狀元解縉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83章 瞭解農事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328章 國富論(下)第73章 逛青樓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48章 雷gong(汞)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28章 解惑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347章 錦衣衛出動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159章 地震餘波第284章 西平侯沐春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228章 解惑第283章 鼓動第60章 鎮守豐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