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宋濂的規勸

對於朱標此來,朱肅分外熱情,兄弟二人在書房隨意坐了,便開始話起了家常。

“雄英於大寧立下功勳的事,全因你的助力。”朱標道。“那孩子自小與你親近,若是知道他五叔新添了一個兒子,指不定要有多高興。”

“你算是雄英的老師,雄英的功勞,需承你的情。我打算讓雄英回京後正式拜入你的門下,此後既是叔侄,也是師徒,親上加親。”

“叔侄這層關係,已然夠親近了,又何必多出來個勞什子師徒?”朱肅笑道。“往後,讓雄英有事沒事,多來我府上與有燉耍子便是了。有他這個族兄帶着,想必我也能省不少心思。”

“話說回來,父皇今日來時,被禮部的官員以急事叫了回去……可無妨麼?”

“朝中莫非出了什麼大事?”

朱標臉色變得有些不自在起來,他還沒想好怎麼開口,這才先和朱肅敘敘舊顧左右而言他。卻不想此時朱肅竟自己提出了這茬事。

既已提及,朱標便也不糾結了。他正了正坐姿。

見他如此,朱肅也露出了側耳傾聽的模樣。朱標遂將那安南使節黎季柏之請,與朱肅說了。

“求請宋師赴往安南講學?”朱肅一愣,繼而馬上皺起了眉頭。“安南人如此好學?此事必另有他情。”

朱標心中暗贊,口中答道:“不錯,據錦衣衛查明,黎氏家主黎季犛,曾數次在安南國中,表明對新學的偏向之意。”

“我與父皇皆以爲,黎家這是想借用宋師之名望,在安南國中使新學大行,間接增強他黎氏的實力。”

“唔,若真是如此,於我大明而言,倒是有利而無大害。”朱肅思忖道。安南是他對老朱提出的,大明擴張計劃的最後一步,而黎氏篡權,則是大明介入安南,取得安南的良機。

但若按照原先的歷史進程,距離安南黎氏篡權,還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得到永樂朝的時候大明纔能有此機會。雖說十年時間於一個國家來說亦不算長,但大明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其實已經具備了向安南出兵的能力。

若能使得黎氏的實力迅速膨脹一波,這膨脹的實力,也會進一步刺激黎季犛的野心,說不定,就能使黎季犛耐不住寂寞,早些出手了。

歷史上黎氏的動手,就顯得十分倉促,先是想方設法殺了國主陳氏一族,而後又用自己的兒子冒充陳氏之侄,想去大明騙取明太宗朱棣的賜封,但後來卻又機事不密,導致一個陳氏子孫走脫往明朝鳴冤,惹得朱棣大怒,出兵安南,黎氏也因此遭受了滅頂之災。

對於黎氏延請宋濂的要求,若是運用得當,或許能使得黎氏勢力迅速膨脹的同時,令其根基不穩……到時候,大明不止能早些出手安南,或許,還能比歷史上更省下許多氣力。

“父皇與我亦覺得這是一個良機,只是,宋師實在年事已高,此事……”朱標道。

“唔,確實。”朱肅頷首道。“宋師已是這把年紀,又是我大明宗師一般的人物,確實不宜受此勞頓。”

“不過,此等良機,若是漏過,實在可惜。父皇和大哥可是有了人選?”

朱標低下眼簾,道:“人選倒是……有,只是……”

他擡眼看向了朱肅,道:“只是此人……未必願意去往安南一行……”

“嗯?國家大事,是何人敢如此……”朱肅下意識的說道,猛然間感覺不對,再看到朱標看向自己的略顯古怪的眼神,驚詫道:“大哥所說的這個人選。”

“莫非是我不成?”

朱標點了點頭,朱肅豁然站起道:“我?不成!斷然不成!”

“我家孩兒方纔出生,大哥,斷沒有這般使喚人的。是父皇要我去的?”

朱標面上有些歉疚,道:“並非父皇,是爲兄向父皇建議,要你去安南。”

“五弟,此事你去,最是穩妥。”朱標道。“爲家國計……”

“大哥莫非不知,我如今的處境?”朱肅一臉凝重的坐下身,對朱標道:“大哥,我此生,榮祿已極,不該再建功立業了……”

“你也見了如今我府外,那些人潮洶涌。我如今……”

“什麼話!”卻是朱標將面色一肅,鄭重打斷了朱肅。

“外人風言風語,還能影響伱我兄弟情分不成?”

“莫非你也以爲,爲兄該忌憚你的功勳?怎麼,你還擔心你會功高蓋主?”

朱標眼睛眯起,灼灼瞪視朱肅,那鄭重模樣,倒亦自有一股帝王當有的威嚴之感。

朱肅心中一跳,遂嘆了一口氣,道:“大哥當知,兄弟並非是這樣的意思。”

“只是……此等傳言,終究於朝政不利。”朱肅嘆道。“我既已離開朝政,從事實上看,其實便是隱居。”

“又何必要我出面,使得朝中再起波瀾?”

“大哥縱然不擔憂我功高震主……可雄英呢?有燉呢?”

“大哥或許不知,這些年,已有不少人明裡暗裡,多方打探我是否有意大位。亦有些人想着立勞什子的從龍之功,想把寶押在我的身上。”

“你我兄弟親近,自然無妨。可若是我有哪位不孝後人,借了我的名頭聲望,在朝中興起風雨……這難道就不是隱患嗎?”朱肅道。

“你這都是託詞!”朱標難得的急了,斥道:“家國之事,安能以此推脫?”

“若是能使我大明繁榮昌盛,這個太子,爲兄便是不要,又有何妨?安南之事,你若不去,難道真教宋師以此等高齡奔波麼?”

“即便沒有我,我大明才俊何其之多?爲何非盯着我一個?這安南,我是斷不願去的。這功勞誰愛立誰立,總之與我無涉!”

“我本就是想當個太平閒王,不過是因腦子裡的那些東西,被父皇與大哥你們趕鴨子上架,做了那麼多的事……但而今大明蒸蒸日上,我腦子裡的那點東西,早已被掏幹了。”

“如今的我與常人已無區別,正是頤養天年之時。”朱肅往椅上一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道:“那太子的位置,忙也忙死了。大哥休拿那東西來沾邊,這太子之位,只能非你莫屬,倒像是什麼好東西似的。”

“你……”朱標生生被這廝給氣笑了,正欲說話,外頭正巧傳來了敲門聲。而後便是周王府內衛狗兒的聲音:“殿下,宋夫子來了。”

“哦?快請。”朱肅忙起身道。宋濂來了,倒正好打斷一下兄弟二人之間這股尷尬的氛圍。

“老臣宋濂,見過太子殿下,見過周王殿下。”宋濂已換了一身儒衫,老人氣色矍鑠,這些年來精研學術,更加使得他有一股氣度不凡。

他人老成精,老眼一瞥,已看出了朱肅面上的那抹倔強和朱標臉上的不快,自是猜到了朱標沒能勸服朱肅,也不提此事,只是呵呵笑道:“今聞殿下喜得貴子,老夫特來道賀……些許薄禮,殿下當不至嫌棄罷?”

“宋師客套了。”朱肅笑吟吟的親自接過了宋濂提在手中的東西,稍稍一瞥,便道:“是書!宋師又有著作麼?”

“這幾日彙總了些適宜孩童學習的文章,遂出書做注。”宋濂呵呵笑道:“望世子日後蒙學,能有一二臂助。畢竟,老夫可未必能活到那個時候了……”

朱標忙打斷道:“宋師萬莫這般說!您德昭萬世,自當長命百歲。”

“呵呵,太子殿下不必如此。老夫既已聞道,便是今日即死,也是毫無所憾了。”宋濂笑着,臉上是一片坦然。疏爾又露出懷念的神色,道:“距吾友劉青田(劉伯溫)離世,已逾數年了。”

“昔日,我二人同聞五殿下的新學大道,於國子監中,一同皓首窮經,去蕪存真,領會先賢真意。那段探尋真理的日子,彷如仍在昨日。”

“一轉眼,殿下連世子都出生了,而我也一人,在世間多獨活了如此漫長的歲月……”

“宋師。”朱肅安撫的攙住了老人。心中有些慚愧。平心而論,所謂新學,他只是打了個頭,搭了一個潦草至極的框架而已。

其中內容,其實是宋濂和劉伯溫二人,翻遍了古今典籍,寫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不斷論證、補完了新學的各色理論,纔有了今日新學在大明的這般繁榮昌盛。

可以說,新學可以沒有他朱肅,但不能沒有劉伯溫、宋濂。

新學開拓者的這個名號,他受之有愧,劉伯溫、宋濂二人,纔是實至名歸。

宋濂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無需攙扶,而是自行坐到了朱肅書房內的客座上,而後道:“說來昔日,殿下方離開大本堂時,老夫亦贈了殿下一本書。”

“那本書,殿下可還留着?”

“留着。”朱肅點點頭。“宋師所贈,乃是一本您親自做注的《論語》。我亦時時翻看,時覺受益匪淺。”

宋濂點點頭,道:“那麼殿下可還記得,那一日,老夫將書贈予殿下時,對殿下說了什麼?”

朱肅略一回想,道:“自是記得。”

“那一日,宋師囑咐我:仁義禮智信,乃我華夏之德,萬勿忘卻。”

“要我能爲天下蒼生計,心中常懷大志,方不負這天授才學。”

說到這,朱肅忽的一怔,繼而若有所思。

“正是。”宋濂撫掌而笑,道:“殿下既仍未忘卻,卻又爲何,要推脫太子殿下所請?”

“這……”朱肅搖了搖頭,道:“此事,倒未必就要教本王出面。”

“擇一德高望重之大儒,亦可爲之。況且,而今朝中民間,流言四起,宋師當亦有耳聞。”

“我無意與大哥爭位,爲朝政安定,我……”

朱肅還未說完,宋濂便擺了擺手,道:“殿下當知,陛下欲準安南使節所請,爲的並不止是傳播新學,更是爲日後,光復安南祖地做籌備。”

“如老夫這般,只知窮經皓首的老朽,我大明自是數不勝數。但如殿下這般,能文能武,又有新學魁首之威望的,又有誰人?”

“宋師過謙了……”朱肅道。

“不知殿下是否記得,老夫昔日對你的期望。”宋濂自顧自的說道。“老夫昔日,是希望殿下,能成周公之聖。”

“猶如周公輔佐武王一般,輔佐太子殿下,成就我大明盛世。”

“此爲我大明之福,亦是我華夏之福……”

“既如此,殿下且告訴老夫,昔日周公恐懼流言之時,可曾將自己一身才能,束之高閣,任由周朝興滅?”

“自是並無。”朱肅還未回答,朱標已大聲道:“周公聽聞流言,更加持修己身,匡扶大周,從未懈怠,終成萬世之名……一心行事,何需顧及流言?史書已然有鑑!”

“殿下若是顧念家中,便由老夫去向王妃說明。想來,即便不捨殿下,王妃亦會顧念老夫一點薄面……”宋濂道。

早年間宋濂執教大本堂,徐氏與一衆公主等,亦是與宋濂有師徒之誼的。朱肅搖了搖頭道:“既然宋師都這般說了,那麼,此行安南,學生便去一趟也罷。”

“只是,而今大明國富民強,大哥英武有能,太孫也已然長成。大明已不需要一個繼續建功的周王了……”

“安南此事之後,便與宋師一同,醉心文牘,著書立說,如何?”

朱標吃了一驚,正想說什麼,宋濂已肅容道:“殿下還仍年輕,安能出此頹喪之語?”

“老夫還能撐得住幾年,等殿下如老夫這般年紀,再來醉心學術未遲。”

“宋師教訓的是。”朱肅垂首道,心裡卻已經有了自己的決斷,轉頭對朱標道:“大哥,還請將那黎季柏的事細細告知於我,我好做些籌備。”

朱標本還想說些什麼,見朱肅已經進入了狀態,便也只要嚥下了心中的話,將那安南使節的事再細細與朱肅說了一遍。

“也罷,等做完了這樁事,再想法子,慢慢淡出這塊是非之地吧。”朱肅心中暗想。

第905章 何爲仁義之師第591章 朱雄英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574章 李善長之志第430章 李善長的打算第412章 殿下要如何改造天下文人?第584章 毛驤的發落第719章 世界征服者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1023章 威尼斯商人第567章 欲封徐達第958章 叛亂生第692章 先人故智第346章 高貴與低賤第341章 趁機海運第906章 子弟兵第1010章 此人是我生死大敵!第757章 中亞後事第742章 帶你見真祖第770章 沈森第160章 朱肅的經濟之道第766章 混入其中第708章 決戰序幕第499章 主動出擊,揚我大明之天威第603章 疑心呂本第734章 大義之名第1080章 年節尾宴第559章 脫火赤的敗亡第834章 內訌第659章 堵不如疏第1067章 殺敵!立功!第76章 字輩第273章 以仁德服人第560章 突襲元都第784章 貿易制裁第58章 進水放水第264章 何謂禽獸第892章 大戰將起第983章 攻營第1021章 怨忿的寒門第1131章 西征遇阻第584章 毛驤的發落第704章 寧死不降第797章 火力優勢第178章 莊中急報第1086章 微服出巡第504章 高麗大將,李成桂!第152章 吉安侯陸仲亨第264章 何謂禽獸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788章 白蓮淨土第392章 納哈出的身價第90章 北京保衛戰第591章 朱雄英第46章 狗兒第255章 倭寇!!第913章 進萬民書第788章 白蓮淨土第33章 月中考較第712章 五千圍三萬第6章 戰報送達,老朱由喜轉驚!第897章 夫人外交第903章 決斷西南第425章 請三位歸天第922章 周王死訊第307章 曹淵請隨第378章 不斷汲取養分的朱棣第1002章 攪動風雨第211章 本王要你的兵符印信第270章 聚是一坨翔,散是滿天星第512章 高級兵法第796章 淡江海戰第374章 張赫歸來第41章 坤輿萬國圖第674章 一觸即發第670章 增俸第600章 拔除荊棘第1023章 威尼斯商人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無畏第294章 倭國使節?第132章 借錢爲何不早說?第88章 父慈子孝第836章 佔據三佛齊第206章 羅貫中與《水滸》第424章 修儒當效王玄策,莫學分宜黃子澄第823章 出井猛虎第596章 小小孩童的心胸第777章 放手一搏第1014章 三顧茅廬,請個內奸第876章 居中漁利第837章 將士歸國第360章 朵顏三衛第50章 朱老五憨憨不知危第326章 一千攆一萬第343章 避戰的鞏昌候第898章 陳明利害第1014章 三顧茅廬,請個內奸第396章 應天宮中第1094章 舞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