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見龍卸甲

第950章 見龍卸甲

這一出名爲“見龍卸甲”的新戲,取材於《三國》故事中的“劉皇叔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這一回,大體故事也與三國故事一般,講的是曹操大軍壓境,劉皇叔劉備不忍拋棄百姓,遂攜民渡江,結果爲曹軍所破,全軍潰散,其子阿斗亦走失於亂軍之中的故事。

幸賴有劉備麾下大將趙雲忠肝義膽,單騎救主,救出少主阿斗。

與之相類似的戲劇,其實現在已經有了,在應天府中,名爲《長阪坡》的劇目早已在秦淮河邊傳唱甚廣,是經過了廣大百姓的考驗、確實爲廣大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好戲劇。這也是方孝孺與解縉二人選擇這個題材的原因。

然而,和應天城中所傳唱的《長阪坡》不同的是,這則名爲《見龍卸甲》的劇目,卻遠沒有那般的浪漫豪壯,而是顯得有幾分壓抑。

全劇以趙雲的視點入手,從劉備困居荊州、面對曹操大軍壓境時的擔憂,趙雲、諸葛亮、張飛等皆勸劉備棄民逃生,劉備卻以爲曹軍殘暴,寧願以螳臂當車,也決不願棄民而去。

此時的趙雲心中還是不解的、疑惑的,跟隨趙雲的視點,觀衆們一邊感受着劉備勢力所面臨的壓抑、趙雲心中所懷有的疑惑,臺下的大多數兵卒們,也不解於劉備爲何如此的不聽良言,甚至有人認爲劉備迂腐,在臺下叫嚷着,劉備竟然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直到由鬼力赤等韃靼俘虜扮演的“曹軍”襲來,觀衆們才知道了劉備的擔憂:曹軍殺人,劫掠,無惡不作,追來的他們如同來自地獄的惡鬼,人神共憤的樣貌與做派,簡直就是在挑戰臺下觀衆們的底線。觀衆們跟隨在亂軍中搜尋少主的“趙雲”視角,一點一點觀看着“曹軍”的惡行,終於所有人都無言了,知道了劉備所憂慮的究竟是因爲什麼。

所有觀衆都咬牙切齒,爲曹軍的所作所爲而氣憤着。

壓抑的氣氛在甘夫人投井的時候到達了頂峰:爲了不拖累趙雲,一介女流的甘夫人趁着趙雲不備直接赴死。看見趙雲救到了少主,本來正守護着甘夫人和少主阿斗的一衆荊州平民亦主動赴死,只願爲趙雲和劉氏少主攔住幾個曹軍追兵。

觀衆們眼睛都紅了,性子急的常茂甚至忘了這是看戲,想要衝上臺去,把扮演“曹軍”的鬼力赤給拖下臺來打上一頓,得虧朱雄英和常升拉住了他,纔沒能讓“鄭國公大鬧戲臺”這一出好戲上演。

不過這《見龍卸甲》的戲也到了最後的爽點,情緒被壓抑到極致的“趙雲”,彷彿順應觀衆們的情緒一樣爆發了,他義憤填膺,如同神將附體一般,憑藉着一腔血勇正氣,在曹軍之中大殺四方,把殘暴的曹軍殺的七零八落。

壓抑到極致的釋放最爲爽快,這個發展,讓一衆觀衆們歡聲雷動,大呼過癮。

最後,趙雲帶着阿斗,奇蹟一般的回到了劉備身邊,全戲結束,一衆觀衆卻都意猶未盡,仍自久久沉浸在趙子龍“見龍卸甲”的神威中,不可自拔。

這部劇粗略去看,似乎與其藍本的劇目《長阪坡》無異。但其實,經過解縉與方孝孺這兩位大才子的妙筆,前半段曹軍的殘暴,與劉備軍雖然勢單力孤,卻仍然要死死護住百姓的悲壯,形成了極爲強烈的對比。

看完這齣戲的觀衆最爲強烈的印象,反而不是趙雲,而是“曹軍”的種種人神共憤的行徑,恨不得殺之而後快。而後來趙雲、張飛等人的“大發神威”,也彷如是爲了對曹軍降下制裁一般,述說了仁義之師終會得勝、守護百姓,纔會如英雄一般萬衆敬仰的道理。

在兩位大才子不着痕跡的渲染下,這一出軍中版本的《長阪坡》看似沒有什麼出路,卻潛移默化的教育了軍中的將士們:行惡事必然失敗,唯仁義方能無敵的道理。 “好,好戲!”常茂看的直呼過癮,與一衆觀衆們一起鼓掌不止,便是看過第二回的常升,也是十分專注,大聲鼓掌。

“好個英勇無敵的趙子龍!那無惡不作的曹軍,可真是可惡!”

“殺千刀的東西,這等事竟也能做出來,比賊匪更加可惡!就這樣也能當官軍!”

“要是這鳥曹軍是在爺爺我當面,我非和兄弟們一起幫着趙子龍殺進重圍,劈了那個鳥曹賊不可……”

效果十分顯著,朱雄英已聽到了許多將士們仍意猶未盡的討論着這部劇目的內容。從他們的感慨議論聲裡,多是厭惡曹軍、同情劉軍,朱雄英便知道這部戲劇想要傳達的東西十分成功。

“接下來,還有《封狼居胥》、《郭子儀》等劇目仍在編排中,待新劇編排完畢了,再邀請兩位舅舅與諸位將軍們來看。”朱雄英道。

他口中的《封狼居胥》與《郭子儀》等劇目,述說敵人或異族殘害華夏百姓,霍去病、郭子儀秉持大義,挺身而出,解救斯民,創下豐功偉績的故事。

也是爲了使全軍知道,何爲仁義,爲大軍軍魂的建立先打下基礎。

同時,也能激起軍中將士的建功立業之心。

這一次“匯演”十分成功,大寧城中,只要是處於休假狀態的明軍營房,幾乎是“萬人空營”的前往戰俘營“聽戲”,朱雄英也藉着“聽戲”之機,徹底融入了大寧軍之中,現在軍中將士人人都知道,他們的太孫“監軍”是個心中念着他們的,體諒大傢伙鎮守北邊苦寒,特意調教了一羣騷韃子俘虜,讓他們給自己這些大頭兵們唱戲解悶。

平素裡軍中那些監軍,大多都是些自命清高的文官兒,即便不給大傢伙使絆子,那也是臭着一張臉看着自己這些廝殺漢,仿若多看一眼,就髒了他讀書人的清高身子一般。

哪有太孫殿下這般平易近人?

頃刻之間,皇太孫朱雄英在大寧軍中的聲望,就往上增長了一個大大的臺階。

第583章 帖木兒帝國第506章 給大明當狗,前途遠大!第132章 借錢爲何不早說?第1111章 奧斯曼落日第891章 嫌隙第812章 天子所怒第1063章 勢如破竹第260章 倭寇來襲第1095章 南北榜案第234章 謀算第1039章 生死時速第394章 徐達的打算第843章 改土歸流第49章 話義子洪武帝早存疑心第185章 什麼不教而誅第675章 接觸戰第657章 人人有書讀第950章 見龍卸甲第682章 建港寶島第987章 敗勢第512章 高級兵法第412章 殿下要如何改造天下文人?第986章 遷移箭臺第978章 釋放俘虜第431章 重組國子監第506章 給大明當狗,前途遠大!第758章 二王歸京第931章 貴州建制第1020章 野心第380章 背刺北元皇帝之人第947章 人才濟濟戰俘營第24章 三百年魔咒第152章 吉安侯陸仲亨第419章 乾脆搞個大新聞第774章 朱標出手第387章 納哈出的野心第478章 潰於蟻穴第1092章 聖君萬古第523章 天皇之死第188章 狼狽爲奸第1009章 兄友弟恭(安南版)第1章 一本論語,愣是被你解釋成掄語了?第1034章 老朱病倒第89章 朱祁鎮叫門,太爺爺捱打第624章 大漠孤煙直第892章 大戰將起第204章 蘇州之疾第1092章 聖君萬古第396章 應天宮中第541章 窮兵黷武,禍國殃民第186章 殿下爲何自殘?第576章 李善長的降維打擊第180章 方子泄露第4章 馬皇后第258章 朱棣的分析第681章 萬事俱備第769章 人口買賣第1112章 十字軍的威脅第319章 不願返鄉第714章 夜襲作戰第930章 事後處置第413章 明哲保身劉伯溫第1015章 範淮獻策第841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851章 後發制人第139章 咱其實,遇見過仙人第603章 疑心呂本第857章 賣珠第592章 雄英染病第883章 毀於一旦第193章 兄弟相談第453章 告密第948章 大明第一次文藝匯演第464章 李善長倒戈第538章 東施效顰第220章 商人重利輕大義第117章 格物之道第814章 革囊渡河第673章 首戰失利第877章 貴陽立城第786章 白蓮餘孽第1151章 寶船天塹第908章 被迫仁義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1013章 雞湯大師朱肅第571章 經營草原之策第420章 棲霞文會第12章 朱家兄弟第365章 鞏昌候的覺悟第825章 談判第946章 鬼力赤第1063章 勢如破竹第887章 小事化大第726章 喪膽的馬黑麻第343章 避戰的鞏昌候第276章 五徵漠北是窮兵黷武?第270章 聚是一坨翔,散是滿天星第157章 突如其來的相親第573章 平衡之道第336章 仁德二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