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司馬倫

放下了心中憂慮,朱肅與朱棣便一路輕鬆的,回來了闊別許久的應天府。昔日應天府已是分外繁華了,然而如今歸來,應天府竟是更甚從前,秦淮河上行人摩肩接踵不說,竟還有不少的胡商、胡姬,倒是讓朱肅想起了書中所載的舊日大唐的風景。

不過而今的大明,真論起來,確實也已經與大唐不遑多讓了。

進城後先是回宮拜見老朱,卻不料老朱竟是帶着馬皇后不巧回鳳陽去了。這兩年老朱越發當起了甩手掌櫃,將國事皆交由朱標處理,自己除了朔望大朝以及拍板一些大事之外,多專注於培養皇孫朱雄英。爲了教朱雄英知曉市井情狀,亦是經常帶着他來往鳳陽與應天之間,朱肅已是見怪不怪了。

與朱棣二人正欲先行回府,卻不料剛離開宮門,斜刺裡一位內侍趕忙氣喘吁吁的攔住了二人的車馬。看模樣,似乎是太子府的一位侍從。

“兩位殿下,太子殿下有請,請二位殿下往內閣一見。”許是因懼怕自己莽撞攔停了兩位王爺的車馬,這位侍從跪在地上有些瑟瑟發抖的模樣,如竹筒子倒豆一般飛快將來意說了。朱棣和朱肅自然也懶得和他計較,只是互相對視一眼,有些驚異。

朱標從來不會在內閣召見兄弟,平日裡,一般都是親自去諸位兄弟們的王府上拜會,亦或者是和老朱一起在御花園召他們用家宴……

莫非是有什麼要事要吩咐?

朱棣朱肅二人自是不敢怠慢兄長,更何況朱標很可能有什麼要事想要吩咐,於是二人乾脆就直接復又入了宮門。

內閣的辦公之地便在宮中奉天殿之側,有一說一,雖然內閣的構想最初是出自於朱肅,但其實他還是第一次堂而皇之的踏入這個衙門。

原以爲內閣會是一處莊嚴肅穆的所在,諸閣臣端坐案後,硃筆批閱天下奏疏,間或高談闊論,各抒己見,乃是一等一的高端大氣之場所。

卻不料今日方一入閣,卻只覺得裡間熱火朝天,諸多閣臣往來奔走,步履匆匆,毫無一國中樞該有的肅穆之態。

不過衆官雖忙,卻仍是忙中有序,並無雞飛狗跳之態,朱肅暗暗點頭,心中想的是這纔是務實的衙門該有的模樣。

“四弟,五弟,你們回來了!”

朱標在內閣並沒有單獨闢出一間靜室,只是在諸閣臣位置的上首擺了一張桌案,用於批閱奏疏而已。而今見了朱棣與朱肅二人聯袂而來,朱標眼睛一亮繞過桌案迎了上來,先是重重的擁抱了二人一番,而後上下端詳兩位兄弟:“黑了,卻也壯實了!”

“一別經年,都已長成好男兒了!你們的戰報爲兄已經看了,都是好樣兒的!”

“大哥卻是瘦了許多。”朱肅也端詳着朱標,朱標頜下鬍鬚留的濃密了不少,面上卻是有着幾分疲憊,是以勸道:“大哥還當注意身體纔是。大明諾大重擔,皆系父皇和大哥你二人之肩。”

“若是大哥不保重身體,縱使如今局面如何大好,想來也要陷入一番不安動盪中了……”

“哎,事務繁忙,實在難以止歇……”朱標露出苦笑。“而今再看史書上歷朝皇位之爭……只覺荒謬不已。這般天下第一等的苦差事,竟也值當丟了父子兄弟之情去爭……”

“爲兄而今唯一的希冀,就是父皇能長命百歲,這樣或許偶爾,還能偷個浮生半日閒,去城外踏青一番……”

朱棣和朱肅一笑,並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太子之位苦是苦,但要說朱標當真不想幹了,那也絕對是不可能的。朱標只是羨慕兩位兄弟,能夠馳騁域外,縱馬揚威。而自己卻只能囿於殿堂之內,終日與案牘文書打交道罷了。

將朱棣和朱肅帶到偏殿,自然有宮中內侍爲三位皇子奉上茶水。稍微抿了口茶之後,朱標開口道:“這次伱二人歸京,京中並未舉辦盛大的凱旋儀式,你們不要心有芥蒂,實在是如今朝廷萬事紛擾,故而我向父皇提議,等那三大蘇丹國的使者入京覲見之時,再一併舉辦儀式,曉喻四方臣民……”

“大哥不必多說。”卻是朱棣打斷了朱標道。“我與五弟此番歸國,是輕車簡從,將士們大多仍在康居城中……既是賞功,斷沒有將士們不在,由我等自領這份功勞的道理。”

“只是將士們的賞銀撫卹,軍功爵位,還是該儘快些。莫要寒了將士們之心。”

“那是自然。”朱標點頭。如今大明國庫豐盈,他這一聲答允也是並無絲毫猶豫。兩人就這麼三言兩語之間,議定了封賞出征將士之事。隨後朱標轉過頭來,看向了正觀瞧着殿內山水圖的朱肅:“五弟,爲兄有些事情,想要你幫着拿個主意。”

“嗯?”正在走神的朱肅猛然清醒過來。“大哥但說無妨。”

“嗯,那爲兄便直言了。”朱標道。他摸着頜下鬍鬚,先是斟酌了一下措辭,方纔繼續開口道:“而今我大明境內,商事騰勃。特別是鳳鳴洲歸來的那些商賈,個個皆腰纏萬貫。”

“這也引得許多人對出海經商心嚮往之……甚至於,南方沿海各路,多有百姓棄耕從商,導致糧稅銳減……”

“有大臣勸誡爲兄,要重啓戶籍制度,限定農戶不得下海經商……”

“此事斷不可爲。”還沒聽完,朱肅便已經肅容做出了回答。“以戶籍限制百姓世世代代之職業,這是在逼着活不下去的百姓成爲流民、逃戶。”

“百姓心慕從商,可以陳明利弊、可以善加引導、可以減少發放海商勘合……爲何非要在戶籍上做文章?”

“階級固化,乃是國家動盪之源……農人心慕海事,也是因爲農事艱難,想要過上心中嚮往的富裕生活。朝廷若是多加體諒農事,農人們當真便願意拋下土地去經商嗎?”

“如此提議之人,其心可誅!”朱肅憤然道。

朱標靜靜聽着,不時點一點頭:“大善。爲兄亦是如此以爲。”

“不過要減少發放商事勘合……這口子卻是不太好收。”

“五弟此番歸來,想來,我大明公主的那位好駙馬,很快就會找上你周王府去了……”

“駙馬?”朱肅一愣,腦海中浮現出一張頗爲周正的面貌來。“大哥所說的,莫非是歐陽倫?”

記錯了,大明次公主駙馬是歐陽倫……標題改不了了emmmm

第952章 唱戲也有尊嚴第749章 帖木兒之死(中)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第546章 變革科舉第1074章 詐降計第657章 人人有書讀第197章 將去蘇州第371章 隨軍護士第149章 財源廣進第78章 悲哀的朱棣第17章 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431章 重組國子監第1090章 實業興邦第873章 舍茲夫人第837章 將士歸國第314章 老四提前看上了于謙第417章 原初之儒第964章 得道多助第240章 除夕血夜第285章 戰後諸事第346章 高貴與低賤第706章 破敵之策第117章 格物之道第371章 隨軍護士第45章 離宮第51章 朱標想要做肥皂第1076章 破城之夜第673章 首戰失利第147章 織毛衣,願天下百姓不受寒第862章 衆叛親離第525章 倭國全面戰爭,爆發!第876章 居中漁利第39章 朱標連跪第356章 張玉起事!第135章 老朱的手腕第732章 萬軍斬將第1141章 道衍論策第665章 送錢也要看資格第500章 能打倭國,頭香都是我的!第1065章 棟樑州官第671章 朱棣論戰第166章 道德綁架第1048章 安南內戰第1039章 生死時速第539章 寶船功成第676章 帖木兒帝國的絆腳石第534章 萬戶故事第272章 大兵入府第804章 緩兵之計第430章 李善長的打算第484章 殺!殺!殺!第286章 三樁事第120章 誰敢攪和,我就殺誰!你可明白了,第1005章 洪武妙策第906章 子弟兵第290章 策反張定邊第383章 “你們的遼王其實是我們的人”第594章 天花第890章 狼子野心第194章 洪武四大案第589章 孔府密談第227章 張陳後嗣第566章 蒙古大汗!第987章 敗勢第961章 第一口錦盒第82章 柳樹皮第632章 哈密圍城第534章 萬戶故事第1099章 風雲已起第926章 論罪馬燁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247章 大局落定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849章 廉州情況第1121章 拜占庭的算盤第168章 爲非作歹的勳貴子弟第204章 蘇州之疾第877章 貴陽立城第338章 我乃燕王朱棣(上)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悽慘宮內生活第973章 二賊合流第1152章 英勇戰艦第120章 誰敢攪和,我就殺誰!你可明白了,第485章 大明最爲缺乏的資源第960章 新軍制功成第532章 時代變了,將軍閣下第974章 第二口錦盒第1089章 治國顯學第637章 守城第245章 復仇的火焰燒遍朱明江山?第313章 海上無敵張赫!第295章 天皇近臣第1082章 勸說朱標登基第1019章 自入險地第1075章 將計將計就計第992章 第三口錦盒第1115章 金殿泣血第888章 入城門第198章 徐家姐弟第189章 潑天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