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不見,居士風采更勝往昔了!”
眼見張定邊領着一羣彪悍的江湖人上巖山來,朱肅也不託大,而是親自出營,下馬以江湖禮節相接。張定邊本就十分欣賞朱肅,見他折節,亦覺親近,哈哈笑道:“殿下實在謬讚了。某家雖不願服老,卻也不得不承認,今時已遜色往昔多矣。”
他喟然一嘆,頜下白鬚微微鼓動。
朱肅不免在心中嘖嘖稱奇,論起來,他是與老朱、徐達一輩爭天下的英傑人物。而今老朱早已居於深宮多年,徐達亦是駐守哈拉和林,等閒不親自領兵。而這位老爺子卻仍能縱馬擊敵,一雙臂膀猶有萬鈞之力,實在難得。
不愧是昔年的天下第一驍將。
不過張定邊之強,可不止是在這匹夫之勇。似他這等經驗豐富的老將,若再讓他陷陣衝鋒,萬一有個閃失,那可真是華夏之一大損失了。是以朱肅對張定邊道:“小子無能,勞居士親自領兵急行來救。”
“只是……居士不是應該在渴石城中嗎?又何以會從南面方位而來?”
“這幾日大雪封徑,伸手難見五指……城中平涼侯特地讓居士領兵接應我等嗎?”
朱肅語氣之中頗爲擔憂。平心而論,此戰要點仍是在費聚、朱棣二人身上。只有二人守住渴石城與城南陣地,方有拖垮帖木兒大軍的可能。
若是費聚爲了馳援,露了破綻被其他帖木兒麾下軍勢破了城,那就萬事皆休了。
“哈哈哈哈,殿下放心。某不是平涼侯派出來的,是燕王殿下心憂殿下你身處險境,故而央某家先行一步。”張定邊一眼便看出了朱肅的擔憂,笑着勸慰朱肅道。
“燕王殿下已於前日時與我等夾擊南路賊軍功成,燕王殿下親自斬殺賊酋之子沙哈魯……”
“什麼?四哥已經破了南路帖木兒軍?”朱肅驟聞此信,又驚又喜。
朱棣手下,雖多是明軍精銳,但論兵力,其實還是遠遜於帖木兒軍的。尤其是南面軍中,沙哈魯、米蘭沙皆爲帖木兒親子,手下軍勢極衆,二人又以武略見長,極難攻滅。
米蘭沙死後,沙哈魯收攏了大部分米蘭沙所部的潰兵,兵勢該更爲強大才是。原本按朱肅和朱棣當時的計劃,朱棣奪取米蘭沙大營之後便該據地自守,使一個“拖”字訣,拖到帖木兒後繼乏力,圍城自解。並沒有奢求朱棣能再度攻滅沙哈魯。
更何況,先前朱棣所部還遭受了帖木兒和沙哈魯的聯合圍攻,如今應該已經成了疲兵纔是。且帖木兒走後沙哈魯定然也會選擇積極防守,來拖住朱棣,朱肅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朱棣是如何在這樣諸多不利的情形下斬殺沙哈魯的。
似是看出了朱肅的好奇,張定邊笑道:“確實,沙哈魯那小烏龜也不是庸將,縱然燕王殿下聯繫了我們,可那廝依然能將一座大營守的如鐵桶一般。”
“不過好在幾日之前,天空忽然降下大雪……”
朱肅仔細聽着張定邊所言,方纔明白了朱棣戰勝沙哈魯的前因後果。
原來,自發現帖木兒撤軍之後,朱棣就敏銳意識到了是他們這一部後備軍將帖木兒主力給騙了過去,是以立刻聯絡渴石城中的費聚、張定邊,開始對沙哈魯所部發起了合攻。
奈何沙哈魯也確實有兩把刷子。此人轉攻爲守,死死的釘在了朱棣前去馳援的道路上,任朱棣和費聚用盡各種辦法,也仍舊巍然不動。
大明帝國的老四與帖木兒帝國的老四在這一陣的交鋒中,毫無疑問是朱老四小敗了一陣。不過這份不利的局面,從幾日前天空突然開始降雪的時候,便開始逆轉了。
天時更易,朱棣立時察覺到了戰機。他與姚廣孝等人商議了一陣,立刻便想出了一個能將沙哈魯引誘出烏龜殼的計策。
之後幾日,明軍便似是因雪厚難攻,暫停了對沙哈魯所部無休止的攻勢。
兩軍進入了暫時的和平階段,似乎戰場上的時間也被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一併凍結了般。本來惶急的明軍竟突然偃旗息鼓,這不由得讓沙哈魯心中升起了疑竇。
他懷疑明軍是在謀劃着什麼,是以暗自派人去查看了明軍的營盤。然而一連幾日,都沒有發現任何的異狀。
沙哈魯心中疑心更是大起,漢人兵法的莫測,這在他們這些中亞人的心中是早已根深蒂固的。總不可能這些明軍因爲怕冷直接認命了吧?、
直覺告訴他,明軍偃旗息鼓,定然是想要借這遮天蔽日的大雪動某些的手腳。
是以他不顧風雪襲人,擴大了探馬的搜索範圍。這麼一搜索倒好,正好發現了東面的一處河流所在,留下了有人經過的痕跡……
河流?沙哈魯眉頭深深皺起。那條河流,倒確實是繞過他大軍封堵的一條路徑……然而明軍在此並無船隻,且如今河水雖已凍結,但冰面厚度,卻還遠不足以供大軍趟過。
若只是小股人馬,倒是無虞……
沙哈魯疑慮更深,便讓探馬再探。結果一連幾日,探馬都在那一處河流左近,發現了類似的痕跡。
甚至還有駐守在那裡的探馬,發現了正在從冰面過河的小股明軍。
同時,又有去明軍營地中偵查的探馬發現,明軍營地和旌旗雖然仍在,可每日裡做飯的炊煙,卻是一日比一日更少……
得到了這兩個消息,沙哈魯哪裡還有不明白的?這必定是明軍不斷安排小股部隊從凍結的河上進軍,又以疑兵駐紮在大營之中擾亂視聽,試圖化整爲零,神不知鬼不覺的繞過他的封堵……
……
“所以,沙哈魯就主動出兵了?”朱肅眼睛微亮,問道。
“是。”張定邊笑着點了點頭。“我等料敵於先,早料到沙哈魯多疑,只得到一支疑兵的消息,定然不會出兵。”
“可若是同時得到兩個消息,相互印證之下,他必定就要亂了手腳了……疑兵計、減竈計,雖然簡單。但同時用出,卻足教這隻慌神的龜兒子,主動爬出他的烏龜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