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天心民意

老朱並不是聖人,他本性便十分護短,他也有私慾。

而他最大的私慾,便是自己的子孫後代。

朱肅知道,老朱一心追求的是要使大明千秋萬代,朱家人統治江山世代不絕,這一點甚至還在百姓安居樂業之先……

正是因爲老朱自己起於底層,故而他更能知道,一個想要永遠傳續的朝廷,就必須要善待百姓,不能將百姓逼到絕路……一個逼到絕路的人是不會知道敬畏皇權的,他朱元璋自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老朱自己回憶往昔時,就曾無數次的和自己的兒子孫子們說過:“那年月,若是能夠吃上一口飽飯,咱斷然不會造反。世上只會多出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朱重八,絕不會有大明皇帝朱元璋。”

故而,如此關注百姓民生,除了老朱自己的感同身受之外,其實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老朱希望朱家能夠永遠的統治這片江山。

但朱肅,卻從未想過這樣的事。他雖然也同情於後世崇禎失國時的壯烈,併爲韃清竊據華夏、使得華夏蒙受千年恥辱的事義憤填膺。但他卻從沒有想過,要使得朱家人永遠統治華夏,也不認爲朱家人可以真的永遠統治華夏。

封建時代各種政策制度的核心,始終是爲了家天下,始終是以“情理法”來釐定所有的規章制度的。所以封建時代的制度,其實絕對不可能長存,以人情爲本的制度,必然也會因爲人情關係的大網越織越密,而最終陳腐崩毀。

朱肅從未寄奢望於自己提出的那些制度,能夠使大明亙古永存。那些制度或許能夠針對性的修補一些大明日後的弊病,但幾百年後,必然也會隨着時間的不斷前進、而出現弊端,甚至最後成爲了阻礙大明的弊政。

朱肅只盼,自己提出的這些開拓進取、開啓民智等等的國策,能夠趁着如今一切尚早的時候,使華夏更加強大,避免日後蒙受外侮而已。他的立場其實並非是在朱家,而是在整個華夏……

當然,這件事是不敢對老朱明說的。他一直都在刻意迴避這件事。

但如今,老朱猜到了他的真正立場……

“所以,你給咱朱家的皇帝套上了枷鎖?哄着咱,在朱家子孫的身邊,藏了一隻臥榻旁的猛虎……如果後世的皇帝出了不肖之人,你便讓百姓們來取代了他?”

“你是覺得,天下被像咱這樣起自微末的人取了,甚至是被其他的漢人諸侯給取了,也比拱手送給了韃虜異族要好……是也不是?”老朱的聲音也是淡淡的,但朱肅仍是在其中感受到了殺氣。

“兒臣……確實不覺得天下能夠真正永遠的屬於朱家。”朱肅看着老朱的臉色,斟酌着自己的詞句,繼續說道。

“您老人家雄才偉略,方纔,也親自教導了雄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這開啓民智,使得百姓能夠自主的推動天下的進展,這是唯一一樁能夠永遠的影響千百年之後的辦法。對於這件事,您和兒臣先前是有過共識的。”

“若是後世真有姓朱的皇帝乾的不對,敗壞了祖宗江山……兒臣確實……”

“覺得這天下亡在其他漢人手裡,也遠比給了異族韃虜要好。”

朱肅說完,努力擡起眼迎上老朱的視線,但背後,汗毛仍是豎立了起來。

老朱纔是這個時代智慧站在最頂層的人物之一,自己的這些小心思,又怎麼可能真正永遠的瞞得住他?

既然老朱已經想到了這一節,不如二人之間,開誠佈公。

老朱方纔和朱雄英說話時,自己也說了“若是後世有不肖子孫……那該亡國,也還是要亡國的”之語。該不至於就因爲這件事,就暴怒纔是。

老朱的目光灼灼看了朱肅許久,許久之後,這才挪開了目光,而後拍了拍朱肅的肩膀,整個人倚靠在椅背上。

“咱一開始……對你說的那些事是很相信的。”

“滿心認爲,你也是朱家的子孫,一定也是希望咱朱家的江山,代代傳續,萬古永存。”

“……”朱肅咬了咬脣,一言不發。

“你雖然也是個聰明的孩子,卻也不是什麼天縱之才,只是有着那特別的身份,故而纔能有這般的見識眼界。”老朱笑着對朱肅道。“咱那時候自傲的緊,拉着善長、伯溫,後來還有你大哥,一門心思的,想要用你說出來的那些政策,將咱的大明江山打造的和鐵桶一般。”

“但……隨着咱當這皇帝當的越久,卻越來越覺得,即便是這些遠超時代的東西,也未必就能真的永遠維繫住我大明江山。”

老朱那始終堅定的眼神,竟是露出了些許惆悵來,對此,朱肅心裡也是一驚。

但老朱很快就收起了有些動搖的眼神,再度變回了那位殺伐果斷的洪武大帝:“維繫不住就維繫不住罷。咱這個當祖宗的,已經把能做該做的事,都做的夠夠的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日後這天下究竟是如何,咱到時候該也已成了灰。”

“你的立場,其實是對的,不要真把這華夏天下丟給了蠻夷,教咱朱家人做了華夏的罪人就好。”

他說的雲淡風輕,朱肅聽在耳中,卻只覺得有如風雷。

他現在說的平淡……但必然,是經過了許多夜晚私底下的徹夜難眠。

天知道,老朱在放下“讓朱家永遠統治天下”這個執念的過程裡,經過了多麼激烈的思想鬥爭!

朱肅也長舒了一口氣……老朱既然認同了自己“爲華夏,而不是隻爲朱家”的立場,那麼自然心中也不會對他有所責怪了。

“但是,你所說的這個‘興民智’,仍然是一頭猛虎。”老朱道。“三綱五常,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兩個東西,是儒家給天下人下的一道枷鎖,使得皇帝,天子,能夠名正言順的高高在上。使得朝廷管束天下人的阻力,少了百倍、千倍。”

“這是確實存在的。咱能理解你,想要影響千年萬年,唯有開啓民智,才能使得這些懵懂無知的百姓們自己站起身來,不再懵懵懂懂,而是出現更多的人來頂住這個民族和國家。這樣,若是天下蒙難,國之將傾,華夏上下,也能夠羣策羣力,彙集起力量共赴時艱。”

“父皇……”朱肅心下稍微感動。老朱的這一句“咱理解你”,使得他心中再無憂慮。

“但是!”老朱話音一轉,“你現在開啓民智,就是將這些東西提前抽了出去。”

“咱知道你不是要顛覆綱常,但百姓們慢慢開了民智,咱朱家人做天子的法統,一定會傾覆的。甚至於,三綱五常也會被一些蟊賊所利用,用來對付我大明。”

“咱之所以叫你來……就是想告訴你,趁着咱這個開國皇帝還沒死,你趕緊……也必須!爲咱朱家人做皇帝,想出一套新的法統出來!”

“咱雖然說已經想明白了,不奢望咱老朱家一直把持着這華夏江山。但!是!”

“咱大明,至少得超過大漢的四百年!”老朱的眼神滿是鋒銳,灼灼的直視朱肅。

“不然咱這麼多年來,豈不是白忙活了?你必須給咱弄出一套新的法統,好教我大明天下,至少能延續四百年之久。”

“若是沒有四百年……咱在地底下,一樣把你揪出來扒了褲子,狠狠的教訓一頓!”

“……”老朱忽然的爆發,朱肅整個人都僵愣住了。

想出個道統,讓大明至少存續四百年……您老人家真當穿越者是神仙了?

大漢四百年……是分了東漢和西漢,嚴格來說,二者其實壓根不是一回事。

而大明……天下焉有四百年之王朝?

朱肅只感覺壓力山大。

但老朱說的……倒也沒錯。這些年來他這般操持,還不就是希望要子孫後代長治久安?

他已經不奢望朱家的這片江山亙古永存了……四百年,老朱確實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了。

“道統的事,其實,兒臣與宋師此前便有過討論。”朱肅道。

開啓民智,其中牽涉到的事情方方面面。要使得大明的思想不受到抑制,那麼發展科學就是開啓民智之中最爲重要的一環。

畢竟科教才能興國,若是開啓民智是爲了教出一大堆之乎者也的書生,那麼大明確實只會亡的更快。而科學體系的發展,必然會對現有的這些樸素的哲學體系造成衝擊。

重新釐定大明道統,使得大明皇帝能夠更加名正言順的統治天下……這也是朱肅這幾年來始終在考慮的問題。

“雖說……還沒有十分完滿的定論,但這些日子,兒臣和宋師,確實理出了一個大概的框架,只是未曾告訴父皇您。”朱肅道。

對於開啓民智的事,宋濂比之老朱、朱肅,都要更加敏感。老人家其實也是希望能夠達成聖人的理想,真正有教無類的。但他其實也知道,新學如今,已經和傳統的儒學再不相同。

科學藉着“格物”的名頭,正在不斷的發揚光大,而作爲所謂新學創始者的朱肅本人,其實也更加重視客觀真理的科學,開啓民智,其實也是爲了培養出更多的科學人才,而不是新學儒者。

宋濂對此表示十分的憂慮,故而,纔會對開啓民智一事,有所疑慮和抗拒。

直到匯同老朱的車隊來到了西安,看到了“格物”帶給西安百姓的莫大變化,看到了那些工人們因爲生產力的壯大而安居樂業,老人家才堅定了以自己的一生名望,襄助朱肅開啓民智的決心。

對於其中的隱患,老人家自然也是盡心竭力的,想要以自己的學術來將之彌補。

他與朱肅討論多日,二人雖然討論出了一個大體框架,但卻是,還未曾向老朱稟明。

“哦?”老朱的身子微微向前傾了傾。“你且說給咱聽聽。”

“你準備,給咱大明的皇帝,安上一個怎樣的道統?”

“嗯……”朱肅道。“比起董仲舒所謂的‘君權天授’,‘天命所歸’。”

“兒臣覺得,‘天心民意’,或許更爲妥當……父皇您以爲如何?”

“天心民意?”老朱的瞳孔微微一動,眉毛已是皺起,顯現出威嚴的模樣。“你說仔細一些。”

“也就是……”朱肅看着老朱的模樣,有些忐忑,“也就是,天子承天之命,呵護百姓,掌理天下;臣子奉皇命而牧民,百姓雖然供奉天子百官,卻並非予取予求的魚肉,天心民心,天意民意。”

“天子有的,不是上天賜予的權力,而是土地的分配之權,對天下人的管理之權。臣子也不是天子的家臣,而是天子從億兆黎庶當中,挑出來的賢良之人,德才兼備之士,協助天子,分好土地,管理好天下,維護好綱紀,保護萬民,做好公器……天子承天之命,順應民心,官吏受吾皇聖命,看護萬民。百姓以產出供養天子百官,故此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民心盼公平,百姓要公道。千般公道,萬般公平,只在民心。天心向民心,天意爲民意。”

“天子沒法一個人治理天下,天子也不可能一個人享用億兆百姓的所有供奉……說來說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王土是上天借天子之手,均分給百姓享有,天子分的公道,百姓心服口服,天下國泰而民安。天子分得不公,天下擾攘,國家洶涌,流民遍地,義軍四起,就需要有人出來重新分配田畝,管理萬民。而能分好土地者,管理好萬民者,才能君臨天子,坐上龍椅。”

“天子承接天命,而天命是什麼?天命就是讓百姓們有地可種,有路可活。”

“天子爲管理之人,百官爲天下公器……天子將天下之田土分予天下人,管理天下人使其安居樂業,此方爲天子之職責,而非受天下之供奉……”

第669章 商議第163章 高麗學子第927章 親情之代價第1079章 朱肅回京第897章 夫人外交第567章 欲封徐達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806章 火攻計第54章 武器代差第609章 呂家族誅第825章 談判第99章 科學之於國第916章 最後的陰謀第235章 夜宴第955章 阿魯臺第387章 納哈出的野心第782章 勞動改造第590章 呂本的謀算第603章 疑心呂本第82章 柳樹皮第959章 暗流第991章 攻成之後第891章 嫌隙第726章 喪膽的馬黑麻第976章第811章 趕盡殺絕第588章 科考改革第249章 朱棡鍊鋼第1008章 在下範淮第162章 聞說殿下師從軒轅黃帝?第969章 臨陣唱戲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爐鋼鐵第650章 親王相迎第65章 仙人捉鬼第425章 請三位歸天第379章 商談先殺人第1082章 勸說朱標登基第127章 英雄血淚第248章 匯合朱樉 朱棣!第1119章 康居城第554章 北元權爭第753章 朱棣取妾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無畏第986章 遷移箭臺第512章 高級兵法第249章 朱棡鍊鋼第252章 審問(下)第757章 中亞後事第304章 原來我真是華夏苗裔?第74章 陰雲遮月第951章 路中遇襲第694章 進駐德里第982章 火星第626章 瓦剌的野心第767章 內情第116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644章 內亂第951章 路中遇襲第357章 張玉起事(下)第495章 推廣毛衣,美人恩重第892章 大戰將起第672章 西征亦力把裡第62章 朱老四的密旨第11章 朱肅復學第395章 收復遼東第207章 難知如陰第132章 借錢爲何不早說?第901章 禮部小官黃子澄第978章 釋放俘虜第781章 順藤摸瓜第916章 最後的陰謀第494章 織機出世第841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697章 杖責立威第312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254章 難纏的陳惠第680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600章 拔除荊棘第609章 呂家族誅第290章 策反張定邊第1093章 科舉異動第718章 轉守爲攻第800章 真空家鄉第989章 大火第260章 倭寇來襲第643章 招降馬哈木第1022章 鳳鳴風物第304章 原來我真是華夏苗裔?第1019章 自入險地第395章 收復遼東第776章 談判第756章 戰後安置第436章 首倡寶鈔者,其罪當誅!第155章 與姚廣孝的談話第300章 天朝武器,恐怖如斯第1078章 安南收復第653章 探索復興,勢在必行第189章 潑天大案!第380章 背刺北元皇帝之人第116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