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意欲遷都

朱椿的提問,讓老朱很是開心,覺得自己的兒子們之中,還是有許多可造之才的。

又帶着兒子們巡視了一番這些鳳陽城郊的農莊,老朱心滿意足的回到了自己的行宮之中。

當夜,他將朱肅、朱樉、朱棡、朱棣這幾個年紀較大的嫡子,以及朱雄英這個皇太孫,叫到了行宮內的大殿。

“咱意欲遷都,你們覺得,如何?”

老朱的第一句話,就是石破天驚,將在場諸人都嚇了一跳。

“皇祖父……這。”

“您怎麼突然會有這樣的想法?遷都之事,干涉頗多。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容輕忽啊……”

朱雄英道。作爲皇太孫,他受到了完整的帝王教育,深知都城對一個國家而言有着何等的重要性……也正是因此,對於老朱所說的遷都的事,朱雄英最爲震動。

反倒是朱樉、朱棣、朱肅三人在最初的震動過後,反而覺得這事情十分正常起來。

朱樉想的是遷都之事雖大,但和我又有什麼關係。朱棣想的是遷都也很正常,歷史上俺也遷了。至於朱肅,則是想起了歷史上的朱標之死。

朱標之死,有一個說法是,死於爲老朱巡視四方的歸途。之所以朱標會去巡視四方,後世史學界的其中一個猜測,就是朱標受了老朱的命令,在爲老朱尋找適合遷都的地方。

現下因爲朱肅的事先干涉,朱標幾乎一生沒有離開過應天府,也成功活到了繼承大統。但,老朱意欲遷都這事,也始終沒有拿到檯面上。

或許也是因爲朱標的事,這件事在老朱心中沉寂很久了。現在自己終於“退居二線”,可以親自去做這件事了。

“父皇爲何意欲遷都?”朱棡發問道。

對於遷都,他倒是沒有什麼意向,只是下意識覺得這件事動盪太大,故而現下,也只是審慎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應天居天下之中,爲六朝古都,控長江之關口,鎖運河之咽喉。十里秦淮,金粉之地,爲天下經濟命脈。無論兵力、財力,皆有得天獨厚之優勢。”

“兒臣一時之間倒想不到,有什麼地方比應天更適合稱都的。”

“我倒是覺得,應天這地方,脂粉味太濃,又偏安南方一隅,做我大明的都城實確實是不大合適。”卻是朱棣插話了。

“爹和大哥自然是沒問題,雄英也勉勉強強,但再後面……這長在應天的皇帝和大臣們,在這安逸富貴鄉中呆得久了,如何還會記得那雄心壯志?體察我大明遠征海外諸將士的生民疾苦?”

“到時候,怕不是要和前宋的那些溫柔鄉皇帝一般,晚風薰得遊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了!”

“我覺得老四說的有道理。”朱樉也點了點頭。

“不說別的,就說南京那宮城……”

“早些年建的時候還好,這些年,地基下陷,也不知塌了多少殿宇。”

“皇帝怎麼能住在那樣的宮城裡?這寓意也不好啊。像咱們大明的江山不穩似的。”

應天府的皇城,早年間是老朱以大魄力着人填玄武湖而建。確實修的是瑰麗堂皇,不失大國氣象。

但填湖所造的宮室,終究地基不固。用了二十來年,已經有許多地方出現了開裂的情況。一些修繕不勤的偏僻殿宇,確實也有倒塌發生。

朱棣和朱樉說完,朱雄英、朱棡皆陷入了思索。一時之間,竟覺得遷都也確實有道理了。

“您想遷都鳳陽嗎?”朱肅問老朱道。

老朱看了朱肅一眼,讓朱雄英給自己換了個姿勢,舒舒服服的躺在榻上。“咱早年間,確實有遷都鳳陽的意思。”

“這鳳陽,畢竟是咱的老家,咱朱家人在這鳳陽安下都城,也算得上是落葉歸根了……怎麼,老五你覺得不妥?”

老朱早年間就數度降旨,修築鳳陽城。縱使是國家初建、百廢待興之時,對鳳陽城的建設也始終在推行的狀態。

從那時候,他就想過要移都鳳陽了。只是因爲鳳陽殘破,迫不得已之下,只得先營建鳳陽,之後遷都。

他是個戀舊的人。是想子孫後人也都久居故鄉鳳陽。

但……定都鳳陽的話,確實不太合適。於是朱肅肅容勸諫道:“父皇,兒臣覺得,若是要定都鳳陽,那還不如維持應天舊都。”

“鳳陽,可做休憩之地,可爲偶爾的居住之所。但卻絕不適宜爲皇都。”

老朱登基以來,也不知道往鳳陽砸了多少錢和心血了。又是大興土木,又是遷移富戶的。對鳳陽的投入之巨,令人咋舌。

後來的朱棣營建北京紫建城,就參考了鳳陽宮殿的佈局,但是面積卻遠不如鳳陽宮殿。北京的故宮面積是72萬平方米,鳳陽宮殿卻有84萬平方米。

鳳陽的地理條件有硬傷。若說應天最大的硬傷是“去中原頗遠,控制良難”,且無險可守。因此,朱元璋纔對應天格外不滿意。

那麼,應天存在的這些問題,鳳陽也都存在。鳳陽離應天相當近,同樣是距離中原天遙地遠。

鳳陽也同樣是無險可守。

而鳳陽還沒有應天那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富庶繁華的優越條件。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適合作爲帝國的都城。

其二,鳳陽除了是老朱的故鄉,也是淮西勳貴們的故鄉。

雖然淮西勳貴遭到了老朱的打壓,氣焰收斂許多。但,若是定都鳳陽,無異於給這些本來已經老實了許多的淮西勳貴,又添了一把讓他們燒的更旺的熱油。

大明要開拓進取,本來就需要多加仰賴武勳將門的力量。若是在定都鳳陽,勳貴們的勢力,就膨脹的太過了些。到時候不好壓制,說不定便會反噬大明自身。

出於這兩點考慮,大明都不應該定都鳳陽。

“這事兒,天德和鼎臣都已經和咱說過了。”老朱擡了擡眼睛,看了眼朱肅,隨後說道。

“他們也都勸咱,不能把都城定在鳳陽。真要定在了鳳陽,咱的那羣掌兵的老鄉們,不又得要飛到那天上去。”

朱肅聞言,鬆了一口氣,還好徐達和湯和都是明白人,事先就勸過老朱不能定都鳳陽。

“咱先來鳳陽,確實是起過要考察一番,鳳陽是不是適合遷都的心思。但而今看,”

“這鳳陽城,確實不適合遷都。”

他有些惆悵的樣子,老人家還是感性的,不能讓朱家世世代代遷居在老家,想必心中確實有遺憾。

但,很快老朱的眼神就再度變得堅毅,道:“咱這一番出巡,最重要的事,就是想給大明找一個適合遷都的地方來。”

“你們覺得,咱們下一站,去何處考察?”

說罷,他掃視着朱棣朱樉朱肅各人。

這一番,明面上說老朱要移居鳳陽小住,但暗地裡,本就已經決定好了要和老朱一起到大明的四處看看的。

只是沒想到,原以爲只是單純散心,老朱卻在心裡帶上了這樣的一樁大事。

老朱的眼神看向朱肅,朱肅想了想,本想說現在被稱爲順天府的北京,但,後世朱棣遷都北京,打着的最大旗號便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天子守國門”。

但而今,草原已皆是大明之土,且大明也已經漸漸的站穩了腳跟,順天已經稱不上國門了,自然也不需要皇帝去守。

那麼順天是否合適,他便也不大清楚了。

想了想,開口道:“兒臣認爲,無論如何,該將都城設在北方。”

“不爲別的,只爲糧道。都城在北,則南糧北運自然無人膽敢懈怠。那麼萬一北方遭遇天災,朝廷便不至於束手無策。”

老朱聞言,知道朱肅說的是“小冰河”的事情。

若是後世小冰河當真發生,朝廷都城在南,皇帝又昏庸的話,或許當真會對北方發生的寒冷和災荒視而不見。

但若是都城在北,一國之帝都都對小冰河感同身受,那麼官員們對於糧食的調運,自然不敢懈怠。

這個角度是老朱原先沒有想到的,他臉色鄭重的點了點頭。隨後問了朱樉:“你覺得,遷都至何處適宜?”

“啊?我……兒臣,兒臣覺得西安不錯!”朱樉就像是被老師突然點名的小學生,想了許久,決定蒙一個答案。

他也就去過西安,早年間在西安裡鎮守過一段日子。這時候,也只能想起西安來。

“西安……前唐舊都,不錯。”老朱點了點頭,西安,確實是他備選的遷都地之一,便也點了點頭,沒有過多追究。

“老三,你呢?”轉而去問朱棡道。

“孩兒覺得,汴梁如何?”朱棡道。“汴梁乃豫州之分野,天地之中樞,八方之衝要,腹心之重地,其名曰大梁、曰梁州、曰汴京、曰汴梁,歷代更改不一,可謂鞏固金湯億萬年之地。”

“前宋故都。”老朱想了想,搖了搖頭。“開封無險可守,且苦黃河久矣,咱在位這三十年間,黃河五次決口,開封皆居險處。”

“不妥。”

“兒臣思慮淺薄,孟浪了。”朱棡退下。

老朱又問朱棣道:“老四,你怎麼看?”

“兒臣以爲,當在順天!”朱棣道。

順天,是他前世“永樂大帝”所決定下來的地點,他自然是其忠實擁躉。

“爹,順天府地勢寬厚,關塞險固,總據中原之夷曠者,又莫過於燕薊。薊燕左環蒼海,右擁太行,內跨中原,外控朔漠,宜爲天下都會啊!”

朱棣其實文化功底不弱,這一段話,倒也說的文縐縐的有理有據。老朱聽罷,點了點頭,認同了朱棣的說法。

因爲朱肅已經發表過“當定都北方”的發言,老朱的目光便越過了朱肅,看向了朱雄英。“大孫,你覺得,咱們下一站,該去什麼地方考察?”

朱雄英閉目沉思。他雖去過大寧,但其他去過的地方其實也不多。

但他也是果斷之人,又所學淵源,思慮良久,便有了腹稿,方開口道:“皇祖父,孫兒覺得,該是西安更適宜些。”

“西安爲唐時長安,長安故都,據守關中,控扼天下之地,萬國鹹通,集四海之奇珍。而今我大明盛況,正與當年之大唐相類。”

“大唐可以長安爲都,我大明自也能以西安爲都了。”

這一番話說的頗有道理。其實,老朱自己所矚意的地方,也是西安、太原等地。

朱雄英向他建議西安,他便也動了念頭。

“既如此,便往西安一行罷。”老朱拍板下定了決心道。

老朱意欲前往西安,一衆皇子皇孫自是隨行。

魏公徐達、定國公湯和兩人回鳳陽本是爲了祭祖,兼看看這故鄉風物。

而今呆了這一段時日,倒也看得夠了,老朱邀他們同行,二人倒也並未拒絕。

於是一衆隊伍又再度浩浩蕩蕩,離開鳳陽前往西安。

這一次雖不算完全隱匿蹤跡,但卻也不再大張旗鼓的打出皇家旗號。明面上,洪武太上皇帝還是仍呆在鳳陽城的行宮裡的。

不過饒是如此,太上皇忽然間改道前往西安,應天府裡勸諫的奏疏還是如同雪片一般飛來。

好在如今已經把皇位交給了朱標,老朱身邊也沒帶多少文武大臣,不然,這一番突然的北巡,只怕還要遭受到更大的阻攔。

西安與鳳陽多是陸路,頗爲顛簸。朱肅本還有幾分擔心老朱的身體。

但好在,老朱的身體比之朱肅所想的還要硬朗。

或許是因爲內閣的建立比歷史上更早,老朱沒有熬幹了身子,亦或者是戴思恭調理得當,也或者是離開了狹小的宮城,心緒開闊的原因。

老朱的精神竟是十分健旺,甚至有越來越健旺的趨勢。一開始還是端坐在四駕的馬車之上。

後來,竟是和徐達、湯和兩個老兄弟,又準備聊發少年狂,想縱馬馳騁,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了。

這可把朱、徐、湯三家小輩都給嚇了個半死。一大羣人好勸歹勸,好歹勸住了這三老頭。

隨後,朱肅更是祭出了麻將這個大殺器,這三個老頭兒這才徹底消停了下來。

第128章 北出行商第522章 黃雀在後第102章 酒會論道第884章 再入貴州第414章 尊孔復古!第604章 少年中國說第89章 朱祁鎮叫門,太爺爺捱打第506章 給大明當狗,前途遠大!第989章 大火第192章 圖窮匕見第223章 重開絲路第783章 西夷作亂第1023章 威尼斯商人第6章 戰報送達,老朱由喜轉驚!第786章 白蓮餘孽第886章 騎虎難下第671章 朱棣論戰第725章 帝國黑纛第794章 聲東擊西第184章 真當本王不敢殺你?第116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319章 不願返鄉第95章 重啓分封制第1077章 胡季犛投降第946章 鬼力赤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781章 順藤摸瓜第339章 我乃燕王朱棣(下)第216章 我是吳王第618章 金山堡第871章 貴地諸官第928章 我敢殺你第383章 “你們的遼王其實是我們的人”第729章 反攻之時第85章 反賊真是我自己?第251章 審問(上)第832章 誰是匪徒第607章 敲打第534章 萬戶故事第99章 科學之於國第469章 既然如此,要你等作甚?第11章 朱肅復學第316章 赴倭屠龍第825章 談判第446章 劉伯溫懇切問未來,朱老五口吟燒餅第1049章 離心離德第730章 五勝五敗第628章 羊圈第169章 軍演定勝負第846章 賓主盡歡第348章 納哈出親信:觀童第62章 朱老四的密旨第427章 天理之說,可以休矣第52章 宋夫子剖白贈書第1008章 在下範淮第539章 寶船功成第946章 鬼力赤第1131章 西征遇阻第800章 真空家鄉第862章 衆叛親離第979章 進退兩難第1075章 將計將計就計第73章 朱肅昏迷第852章 本王有錢第79章 毛驤!第847章 養寇自重第95章 重啓分封制第453章 告密第66章 惱羞成怒第136章 修莊第995章 朱標求請第224章 爾等是要試試本王寶劍是否鋒利嗎第632章 哈密圍城第377章 大明的正統性第852章 本王有錢第442章 官員親眷,先行加稅!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812章 天子所怒第243章 竟然還有伏兵?第167章 其實那個是恭桶第378章 不斷汲取養分的朱棣第1131章 西征遇阻第501章 什麼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369章 奪權第476章 朱肅授徒第799章 黃雀出動第311章 大明,還要更加強大才行啊第978章 釋放俘虜第196章 老朱的苦心第1066章 先斷你一臂第538章 東施效顰第704章 寧死不降第643章 招降馬哈木第1095章 南北榜案第251章 審問(上)第355章 張定邊的消息第150章 小公爺們,接客啦第913章 進萬民書第552章 高麗反了!第197章 將去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