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君能臣賢安南國

黎季犛態度謙卑,且非常“忠誠”的扮演着安南國王的傳聲筒,張口“國主吩咐”,閉口“上國殿下”,一副老實人的模樣。但對於早已知曉安南的朱肅,卻不可避免的想到了一句古話。

王莽謙恭未篡時。

故而,在與黎季犛對答之時,朱肅仍是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儒士模樣,畢竟安南,乃是這隻老狐狸的地界,還是需要稍加小心幾分的。

不過黎季犛倒也沒有在言語上藏什麼機鋒,他向朱肅獻上了許多箱籠,並對朱肅道:“還請上國殿下萬勿推卻。”

“上國在我安南建設租界,我安南忝爲地主,本便該相幫一二。”

“這些物什,皆是國主吩咐,要贈予大明租界中所用的。另外,國主還吩咐,要小臣務必延請殿下,前往升龍城與國主一敘,國主欲爲殿下接風洗塵。”

“國主厚意,銘感於心。”朱肅道。“倒是勞煩黎丞相了。”

“丞相不敢當。不過是安南一尋常朝臣。”黎季犛忙擺手道,一副不敢的模樣。隨後呵呵笑道:“也不知怎麼,一見殿下,下臣心中,便升起一股由衷的親切之意。”

“殿下或許不知,下臣之祖先,其實亦是華夏之民。或許正是因爲此故,故而覺得殿下分外親切罷。”

“竟有此事?”朱肅故作驚訝道。

黎季犛之先祖本姓胡,乃華夏浙江人氏,其流落安南之後,後人做了黎氏的義子。後來黎季犛篡位後,爲了騙過宗主國大明的耳目,又是改回本姓胡姓,又是連名字一併改了……這一系列的事朱肅自是知道。

不過,黎季犛想要用祖宗來歷來拉近關係,朱肅便也順其自然的表露出親近。黎季犛見這位大明殿下果然對自己另眼相看,不由暗喜。

安南百官便在租界外安營,陪着剛剛登岸的朱肅歇息了一夜。次日,黎季犛又再次極爲恭順的,邀請朱肅前往升龍城。

既然來到了安南地界,自然沒有不去見對方國主的道理。於是,朱肅便登上了黎季犛等人爲自己準備的馬車,在一羣安南官員的陪同下,直往升龍城而去。

升龍城距離這一處還未命名的大明租界並不遙遠,一路上蒙受安南諸官府沿途招待,倒也並不辛苦。第三日傍晚,朱肅便看到了升龍城的城牆。

“殿下見笑了。”黎季犛見朱肅正端詳升龍城的城牆,便笑着搭話道:“下國小城,與上國自不能相比。”

“不必妄自菲薄。”朱肅道。“如此城池,已勝過許多中原大埠。”

這升龍城確實能算得上堅城,雖高度約莫只有應天府城牆的一半多高,但要知道,老朱親自督建的應天府城牆,只怕能算是此時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雄城,沒有什麼可比性。

而且,朱肅還在城牆的城磚上,發現了許多刀劈斧鑿的痕跡。據說安南與占城長年開戰,這些該都是雙方激戰時候所遺留。

升龍城的城牆,確實能算作堅城。

不過升龍城內的景象,就讓朱肅有些嫌棄了。雖然很明顯,爲了迎接自己這位大明王爺,安南朝廷十分用心的清理了升龍城內。

但是,朱肅還是從一些蛛絲馬跡之中,窺探到了城內的端倪:

城門口跪在道路兩旁的貧民們面色麻木,身材大多黑瘦矮小,卻還仍衣不蔽體;屋舍很顯然稍微經過了翻新,但還是顯得十分雜亂且殘破;道路該是才灑掃過,但依舊十分泥濘,隱隱約約還能聞到臭氣。

但靠近城中央的宅院,卻大都整潔有序,道路大都鋪以青石,越過院牆,偶爾還能看到院裡養的花樹,個個爭奇鬥豔,與先前的街景產生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朱肅心中暗暗瞭然。安南陳朝治國百年,連都城都是這副景象,更遑論其他地方了。

面上他倒是不動聲色,只是仍舊與黎季犛談笑風生。這位雞毛哥(犛字,讀mao)倒是當真有些儒學功底,與先前派來大明當使節的黎季柏不同。

其人極擅交際,即便是談論儒道,他亦能明裡暗裡,無時不刻,引經據典的對朱肅表達出尊崇之意。若非朱肅對他早存戒備,恐怕早已有了飄飄然之感。

“這雞毛哥,無怪能成就一番事業……自古成功篡位奪權的,果然沒一個好相與的貨色。”朱肅暗想。

只是不知道,這陳朝而今的國主,又是何等樣人。

很快,朱肅就在升龍城的皇宮裡,見到了而今安南國的國主陳順宗。

對於安南歷史,朱肅也只知曉永樂帝征伐安南的前因後果,對於陳朝的末代皇帝,朱肅確實一無所知。只見這陳順宗是個面容削瘦、身材矮小的年輕人,看年紀,似乎只十來歲,行動拘謹,一臉的謹小慎微,絲毫沒有一國之主所該有的大氣豪邁模樣。

讓朱肅驚訝的是,陳朝居然還有一位“太上皇”,這位太上皇,倒是長得頗爲儒雅,見了朱肅,一臉笑意盈盈的迎上來道:“上國殿下駕臨,小國實在是蓬蓽生輝。”

“焜兒,還愣着做什麼?速來拜見上國周王殿下!”

“下國小王陳日焜,拜見上國周王殿下!”被自己的父親一提醒,這位名爲陳日焜的安南國主,這才後知後覺的上前兩步,就要對朱肅大禮參拜。

還好他身邊的黎季犛暗中攙了他一下,不然,這位安南國主就要在衆目睽睽之下,對朱肅行跪拜禮,敗盡安南國體了。

“窩囊國主,奸臣,太上皇……”朱肅有些惡意的,想到了宋徽宗、宋欽宗,以及高俅、蔡京、童貫的組合。

這陳朝,還真是湊齊了各種亡國之像。

隨後,便是在安南宮廷之內的宴飲。朱肅注意到,那安南“太上皇”陳藝宗,似乎非常信任黎季犛,君臣之間的關係極爲親密,宴席之上,數次與黎季犛頑笑。

而黎季犛則表現的,十分符合一名謙恭之臣所該有的形象,面對陳藝宗之時卑躬屈膝,即便是面對看上去十分無能的陳順宗,亦保持着一個人臣所該當有的本分,態度上極爲尊重恭順。

只是,其他參與宴飲的安南百官,在面對黎季犛時,明顯比面對陳順宗更爲恭謹……還是稍微暴露了這個看似謙恭的傢伙,實則乃是安南權臣的事實。

宴飲完畢之後,朱肅拒絕了陳藝宗在宮中留宿朱肅的邀請,來到了安南館驛安歇……開玩笑,自己到安南來,是要借用自己的名望,爲日後大明攻伐安南鋪路的。

哪能留宿在人家的皇宮裡?萬一傳出什麼風言風語來。

由此亦是可見,這安南陳氏,着實已經到了沒有綱常的地步。

安南的館驛不算寬敞,館驛的大小官吏,全都暫時挪了出去,這才堪堪住下了朱肅和朱肅帶來的百人親衛。

待親衛們在館驛里布設好防禦,朱肅這才進入了館驛之中。他略略查看了一番館驛的情況,旋即便喚來了狗兒和三保。

“狗兒,去把守住館驛後門。等三更天時,便在後門處懸上一盞燈籠。”朱肅道。“隨後若有人敲門,便暗中帶他所攜帶之物,來見我。”

“是。”狗兒應命而去。

“三保。”朱肅又囑咐道。“你可記得,我們入宮城時的那道城門。”

“城門外的大街上,有一家賣鏡子的鋪子……”

“殿下說的,可是那‘何記鏡坊’?”三保道。

朱肅一怔,驚異於三保竟有如此強的記憶力,旋即點點頭道:“是。正是何記鏡坊。”

“你到那何記鏡坊去,尋到那何掌櫃,買一面最爲明亮,能明照萬里的好鏡。掌櫃的若說價錢太貴,要三兩黃金、三兩白銀,你便答他,五兩黃金、五兩白銀賣不賣。”

“是。”三保亦領命而去。

待他二人走後,朱肅方呼出一口氣。來安南前,自己確實並沒有怎麼蒐集關於安南的情報。乃至於連安南有個太上皇都不知道。

父皇和大哥,該也是默認了自己這個穿越者也會對安南瞭若指掌,故而也沒有主動告知自己這些事情。

不過,朱肅並不是絲毫不重視情報,而是認爲,應天所能得知的情報實在太過空泛,最爲準確且具有實效性的情報,應該在安南當地獲取。

等朱肅在館驛中沐浴更衣以畢之後,狗兒和三保,已經完成了各自的任務,將朱肅想要的東西送到了朱肅的案前:後門處懸掛燈籠得來的東西,乃是錦衣衛留在此處的暗線所蒐集到的情報,而那賣鏡的掌櫃,則是來自朱肅周王府旗下的商賈。

與朱肅有干係的商賈,如今已遍佈各國。而對於這些商賈,朱肅通常會吩咐他們,“順便”在所處的國度之中,蒐集該國當地的情報。

大明的商品,即便是一盞瓷杯、一匹棉布,在他國,皆十分緊俏。屬於上流人士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因此,只要是來自大明的商人,總能十分輕易的接觸到他國的上流社會。

偏偏在這個年代,各國各邦,對於情報的警覺性大都十分低下,故而遍佈各處的商人們,便是在異國蒐集情報的最佳人選。

兩份情報,幾乎可以涵蓋這升龍城所有達官貴人的消息、街頭巷尾的傳聞。朱肅點亮了油燈,抖擻起精神,開始查看起這兩份情報來。

他迫切需要知道的是,安南國如今的政局,究竟是怎樣的情況。才能夠因時因地制宜的,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去做。

他此來所要達成的目的,其實十分繁雜。既要讓黎季犛得償所願,增加黎氏謀朝篡位的砝碼,使得大明能夠成功“黃雀在後”。

又不能當真爲黎氏增長聲望,若是可以,最好能爲後續大明收復安南的行動造勢;

同時,這種造勢,還不能引起黎季犛,以及安南國內的警覺。

其中操作,十分艱難。

若是兩眼一抹黑的按照明面上的計劃“講學”,只怕難逃淪爲黎季犛手中槍的下場。

而在這兩份情報中,朱肅發現,如今安南的朝局,正分爲兩派勢力。

其中強勢的,自然是黎季犛一派。藉助與占城戰爭的軍功,以及上皇陳藝宗的信任,黎季犛攥取了安南朝中大部分的實權,在朝廷裡有着數量極多的爪牙。

他既是上皇陳藝宗的外戚,又是國主陳順宗的岳父,在朝中,還有着極大的勢力,是毋庸置疑的權臣。

但此時,他還並非是真正的一手遮天,安南朝中,仍舊有一部分受到華夏儒家影響,堅守忠君愛國思想的儒臣。

這些朝臣大都洞悉了黎季犛的狼子野心,對黎季犛極度厭惡。

安南的朝局,與早年間的華夏有些相類,雖然有科舉考試,但其實,仍是士卒壟斷了教育和文字。

故而能夠在朝爲官的,大多都是世家大族。厭惡黎季犛的那些人,也是安南國中的世家。縱使黎季犛打壓他們,但依然無法阻止這些大族,通過安南科舉再次輸送族中子弟入朝爲官。而且,他黎季犛終究還不是安南皇帝。

他想要真正篡權奪位,還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南世家大族的支持。

故而,他纔想出了推行新學的辦法,一是想要借用新學,和如今盛行新學的大明綁定,以獲得大明的支持,威懾安南諸士族;

二則,是想借用延請大明大儒來到安南講學,對安南士族表達拉攏之意。畢竟大明上國來的大儒,對安南士族來說定然是趨之若鶩的,沒能聆聽上國教誨的士卒,日後在安南國中定然要低人一等。而聽了新學的講學,自然有士族會向新學傾斜,那麼天然就與在安南推行新學的他貼近了幾分。

黎季犛想要通過引進新學,在安南掀起以新舊學爭執爲表象、以他黎氏奪權爲本質的黨派之爭。只要掀起了黨爭,黨爭的盲目性就會使得那些支持新學的士族盲目的支持他黎季犛。

而不支持他黎氏的士族們,自然就會被貶斥爲舊學,被手握重權的他用黨爭的手段,一一拔除殆盡。

第744章 一炮打出,糜爛十里第232章 黃巢故事第218章 朱肅賑災第766章 混入其中第691章 考神降臨第678章 求助國內第978章 釋放俘虜第843章 改土歸流第702章 帖木兒之軍略第266章 鐵騎突出!第856章 以少勝多第184章 真當本王不敢殺你?第825章 談判第50章 朱老五憨憨不知危第433章 朱棡歸來第257章 備倭!第710章 奇異寶刀第96章 分封外疆第9章 老朱勿憂,傅友德會出手第1095章 南北榜案第330章 兵將離心第931章 貴州建制第1056章 黔驢技窮第308章 出海剿倭第296章 凌亂的tengyuan第1119章 康居城第1023章 威尼斯商人第1113章 決意西征第251章 審問(上)第993章 安南有請第963章 阿扎失裡的決斷第163章 高麗學子第870章 百無聊賴的藍玉第29章 猶疑第647章 也速迭兒的結局第300章 天朝武器,恐怖如斯第265章 驅民攻城第553章 昏國昏君第180章 方子泄露第595章 老朱的宿命第341章 趁機海運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160章 朱肅的經濟之道第74章 陰雲遮月第1048章 安南內戰第1034章 老朱病倒第859章 賣珠子第1013章 雞湯大師朱肅第1019章 自入險地第904章 解縉的復仇第465章 新學遇劫第475章 一塊肉餌,輿論封鎖不攻自破第590章 呂本的謀算第695章 教派抉擇第756章 戰後安置第1010章 此人是我生死大敵!第864章 順勢而爲第887章 小事化大第488章 鷹視狼顧第1155章 附庸於我第99章 科學之於國第865章第706章 破敵之策第1047章 是誰殺了陳天平第526章 倭人們,藍玉爺爺來了第953章 反思第1071章 安南議事團第26章 小冰河第85章 反賊真是我自己?第385章 說服山陽萬戶第758章 二王歸京第1154章 好大條魚第927章 親情之代價第177章 情詞第212章 真當本王不知道,你是錦衣衛嗎第678章 求助國內第314章 老四提前看上了于謙第924章 陣前論罪第381章 狼子野心的瓦剌第742章 帶你見真祖第499章 主動出擊,揚我大明之天威第563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我大明之第385章 說服山陽萬戶第962章 欲訪泰寧第500章 能打倭國,頭香都是我的!第204章 蘇州之疾第897章 夫人外交第445章 殿下可知未來諸事否?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悽慘宮內生活第732章 萬軍斬將第823章 出井猛虎第866章 鐵腕州官第1119章 康居城第880章 雌鳳隕第469章 既然如此,要你等作甚?第609章 呂家族誅第517章 成王敗寇第430章 李善長的打算第543章 高麗,貳臣賊子!第165章 兄弟齊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