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三軍齊出各領風騷

朱標這“史上最穩太子爺”的稱號,不僅僅是一句戲言。

那可是朱元璋真正用無數時間和各種支持活生生捧起來的。

而朱標呢,也對得起這份信任。

早先學習的時候就不說了,尤其這些年。

隨着內閣的建立以及朱元璋的放手,可以說朱標已經幾乎事實上在當皇帝了。

要不是朝會上朱元璋還在露面,並且有些奏摺上還能看到朱元璋的批覆,怕是好些人徹底就拿朱標當皇帝看了。

而朱標也徹底抓住了這些機會,真就在朝堂、軍中等方方面面擴充着自己的影響力。

正是這種說一不二的影響力,才讓藍玉、李景隆徹底慫了。

別以爲朱標的話是玩笑。

若是他們今兒個真要爭這一口氣,那麼,朱標就必然能藏他們一輩子。

他們很清楚,之所以這次派他們仨出征。

並不是大明沒有其他武將了,一方面固然是栽培他們,另一方面則是覺着些許小事,就不用動用其他大將了。

徐達等人,統軍十萬數十萬的大仗都能打,難不成還駕馭不了這幾千人?

無非是覺着殺雞焉用牛刀,所以朱元璋沒動用那些個老人罷了。

但若是他們這挑出來的人自己不爭氣,非要搞出來點幺蛾子。

呵呵,那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倆,還真就不介意用一用那“牛刀”來着。

藍玉和李景隆老實了以後,那便一切好說了。

整頓兵馬、籌備糧草,打造兵器……

本來這些事情就是輕車熟路的,如今有了傅友德前一回的海量收穫在前,還有朱標這個太子站在背後,一衆事項那叫一個辦得飛快。

真就如水銀瀉地一般,流水一般的不斷前行着。

而有了朱標在盯着出征隊伍那邊,朱元璋便轉過頭來開始折磨胡大老爺了。

在他看來,這滿大明尋摸來尋摸去,能在海貿、航海一事上給自己出出主意的,那便只有胡大老爺了。

而胡大老爺最近反正閒着也是閒着。

若是讓他正兒八經的當個官兒去幹活,那他自然不樂意。

可如眼下這般,朱元璋爲了些許事情過來找他閒聊、扯淡,順便問問他對於此事的建議。

那胡大老爺還是挺樂意的。

吹唄!

吹牛誰不會啊!

上輩子跟好友坐在路邊攤上就着燒烤、啤酒能扯得滿臉通紅,還不就是爲了裝逼的快感。

如今更好了,在洪武皇帝面前裝逼,還只需要動動嘴,那還有啥不樂意的。

因此,胡大老爺還真就把自己腦子裡那點有關於殖民、航海的知識全給翻了出來。

不過,胡大老爺吹歸吹,有一點他倒是死死記住了。

那便是,有關兵權方面的事兒,哪怕朱元璋主動提起了,他也當做沒聽見。

實在逼急了,就說不知道。

以致於朱元璋這些日子下來對於胡大老爺愈發信任和倚重了。

沒辦法,誰讓胡大老爺這麼好用還識趣呢。

不過,也正是在這種日子之中,轉眼就到了三支大軍出征的日子了。

這次,朱元璋親自到碼頭相送,以祝願大軍一路順遂。

沒辦法,實在是這次三支兵馬都是衝着海外的未知之地而去的。

他們腦子裡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於胡大老爺那份地圖。

可偏生胡大老爺早有言在先,地圖只能做個參考。

畢竟他也沒到實地考察過,具體陸上行事還是得看這些主帥們自己。

而隨着大軍開拔,分爲三支大軍分散進行,三人之間的比鬥,也就開始了。

傅友德就不用說了,作爲老牌將帥,本就是領兵經歷最多的。

同時,已經出過一次海的他,雖說不上經驗豐富,但也絕對比兩個生瓜蛋子要強了。

這不,三支船隊光是行軍過程中的表現就能看出,傅友德部可以說是三部當中行軍速度、方向等等方面最穩定的。

而且,哪怕是行軍過程中,傅友德也會根據之前的經驗,讓一應軍士在船上每日鍛鍊,並號召大家釣釣魚什麼的。

這樣既能打發一下船上無聊的時光,還能填補一下糧草的不足。

而相比之下,藍玉一部的風格就完全不同了。

他是三部之中跑得最快的。

一旦碰上了順風,他是真敢拉滿船帆往前衝啊。

主打的就是不怕死!

同時,他麾下的軍士不僅不怕死,同時也主打一個風格迥異。

軍容不整、大呼小叫,與其說是軍士還不如說是匪類。

可光是看他們那刀不離身,露過的艦船無論大小他們都要上去騷擾一番而後搜刮一番的模樣,藍玉半點都不擔心他們的戰鬥力。

他領軍向來如此,不是大勝就是大敗,而且敢打敢拼。

在他看來,想要讓軍士們跟着自己拼命,那就要好處給足。

好處哪裡來,那自然得從敵人身上來啊。

而相比於傅友德的穩重和藍玉的激進,落在最後面的李景隆多少就有些不夠看了啊。

這出海航行遠征本就跟陸上行軍完全不同。

更何況,哪怕是路上行軍,這李景隆也是經驗最少的啊。

原本心高氣傲的他,僅僅出海不到五天,他便有些手忙腳亂了。

頗有種顧頭不顧腚的窘迫。

但好在這會兒不用對敵,倒也不用擔心忽然冒出來一批敵人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因此,哪怕磕磕碰碰的,但至少李景隆這一部,勉強還是跟上了其他人的腳步。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景隆也在不斷的學習當中,慢慢成長了起來。

可偏生,這時候,目的地到了。

按照原本安排好的套路,這時候本應當三個主帥先問一問人番邦國王,然後對方不同意的情況下再開打的。

可哪怕是最穩重的傅友德,這時候也選擇性的忘記了問詢的事兒了。

打!

就直接打!

不打哪來的軍功?

選好了地方以後,早在船上憋了大半個月的大明軍士們,瞬間變身全副武裝的惡魔,直接就從船上衝了下來。

這些個在地區能哼唧兩聲的番邦,什麼時候見過這等窮兇極惡的正規軍啊。

一時之間,哀鴻遍地、攻勢如潮!

357.第357章 朱元璋的滿意和皇子的苦第738章 老朱看上胡家酒坊的份子了第595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戰略第591章 胡老大爺也是一員猛將了326.第326章 萬事俱備的大明公考260.第260章 對解縉的順手安排269.第269章 突如其來的朱元璋上門了第559章 胡仁彬版的朱標252.第252章 解縉遭遇迴旋鏢了第462章 胡探花探花成功382.第382章 沈萬三背後的秘密第771章 提前說明危機141.第141章 胡大老爺以理服人第33章 樑甫:胡公,這還是不是你親兒子了?第766章 月兒大小姐的野望225.第225章 令人驚訝的胡府第596章 粉飾太平的說辭而已394.第394章 金瓶梅引發的狂潮第831章 胡大老爺成了風向標第633章 被掀開傷疤鮮血淋漓的老朱第648章 人情練達的胡大老爺348.第348章 大明內閣制第719章 馬皇后娘仨的產業第558章 胡大老爺重回教坊司447.第447章 胡惟庸:這一幕很尷尬77.第77章 在下應天府韋小寶第456章 胡府主僕想要整人第655章 胡大老爺的開門紅第914章 洪武時代徹底落幕356.第356章 狠辣到底的下馬威第878章 錦衣衛火力全開第613章 恐怖的蘇州商人142.第142章 朱元璋:咱也該抖抖大明的天威第681章 讓人死的徹底瞑目第21章 原來是胡大人出的題目啊!那沒事了!187.第187章 朱元璋:老胡是懂咱的111.第111章 好一個盪鞦韆175.第175章 鄉試終於開始了第612章 孫銘陽的無奈平價第812章 應天城內似乎有動靜第897章 被人忽視的馬皇后的感受344.第344章 胡惟庸的新招170.第170章 鄉試來臨的前的各種亂象第810章 提前十年備下的對手第557章 開局一片順利的玻璃製品廠第572章 陪胡府姬妾逛個街242.第242章 解縉居然撿便宜了?第451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620章 被區別對待的胡大老爺第807章 被落下的另一個女兒第457章 新開發的老胡使用辦法第541章 宛如和如詩的創業項目第691章 被人看不起的國寶420.第420章 皇家的反轉和安排第913章 朱元璋終於給出了皇位第674章 系統再現送個掛第787章 心底裡的記憶266.第266章 即將踏入陷阱的李善長第570章 咱倆就這麼點交情而已118.第118章 求求了,放過我們這幫學子吧!230.第230章 胡大老爺的視察之旅328.第328章 胡大老爺的新套路375.第375章 胡大老爺的高風亮節69.第69章 胡惟庸主動冒頭打臉第697章 胡大老爺的田莊生活第590章 胡老大爺腿腳都利索了第650章 裝備佬的狂喜67.第67章 胡大老爺上眼藥138.第138章 胡惟庸不理解,並且大受震撼325.第325章 引發轟動的招考公示第602章 臨行前的告別最是傷神402.第402章 奇妙的緣分172.第172章 胡大老爺再出抽象考題第527章 黑還是胡大老爺黑啊274.第274章 老朱覺着胡大老爺太閒了101.第101章 胡家子弟亮相了97.第97章 徹底被撅回去的朱棣302.第302章 教坊司初體驗第731章 跑路成功的胡家人353.第353章 胡惟庸的新差事第549章 理直氣壯的胡大老爺第761章 多教兩個也無妨嘛第531章 跟未來皇帝之間的約定367.第367章 胡大老爺再開課堂第789章 胡府的定海神針回來了第586章 胡大老爺的最後一課146.第146章 大明火銃隊威震諸國第579章 歪打正着的猜測嚇死人第547章 蒸蒸日上的會友館第46章 憑本事嘴臭的男人第925章 王太醫的畢生追求第603章 頭疼的安撫工作第27章 縣試放榜!衆生相!第928章 新到一批人手第889章 朝堂上朱元璋的直白209.第209章 太子妃即將入主東宮第518章 毛驤你混得真差第821章 八歲的孩子就得考慮娶親了第775章 瘋狂起來的大明朝堂第632章 問題交給了朱元璋爺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