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朱元璋動了殺心

此時的李善長,還真有股子百官之首的風範。

站在殿中侃侃而談的他,那叫一個氣度啊!

“陛下,這禁海一事,不僅事關我朝海防邊境安寧,還涉及到衙門的設立、人員的調動、錢糧的支出。”

“更何況,我朝之所以禁海,主要還是爲了防範海上的賊寇對沿海的侵襲。”

“如今,我朝既無強大的水軍,沿海也無太多駐軍,陛下一朝開海,豈不是小兒持金過鬧市?”

“屆時若是引得一衆海上賊寇大舉來襲,豈不是害了我大明沿海一衆百姓?!”

“因此,還望陛下三思!”

李善長這話還真不是故意槓,反倒是顯得格外有道理。

而李善長這話一出,一應李善長一系的鐵桿官員也是紛紛站了出來,好不猶豫的支持、附和李善長。

一時間,整個朝堂都顯得有些羣情洶涌了。

可朱元璋卻如同沒看到一般,就那麼一言不發,看着一樣人等前赴後繼的站出來。

甚至等人說得差不多了,他還“好心”的問上一句,

“可還有誰於此事有什麼要說的?”

看着朱元璋似乎沒有發火的意思,還真有不少人站了出來,大聲的訴說着對於李善長的支持。

畢竟,李相發話了,陛下也沒發對,這時候不站出來,難不成還想跟李相對着幹?

一時間,幾乎朝堂之上站着的官員當中,有一半都站出來附和起來。

面對這種情況,朱元璋臉上不顯,似乎若有所思的跟平常一樣的就那麼靜靜看着。

可實際上,他此時的內心,卻早已爆發熊熊怒火。

不可原諒啊!

只是他老朱家的一介“長工”而已,哪怕是丞相,那也頂多就是長工頭子而已。

可如今長工頭子站出來反對自己,先不管這長工頭子說得對不對。

光是這想都不想站出來附和的長工居然就佔了自己朝堂的一半?

也就是說,這一半人實際上就是跟着李善長這個長工頭子走的?

那……這天下、這朝堂,到底是他朱元璋說了算,還是他李善長說了算?

這家當、這天下,到底是姓朱還是姓李呢?

朱元璋很早以前就想廢除丞相這個職位了。

可他從未像現在這樣的急切!

實在是,這威勢太過嚇人了!

上一個這麼幹的,叫胡惟庸。

可胡惟庸也做不到今天這個地步啊。

而且,胡惟庸這人吧,聰明得要死。

他一般拉幫結派的時候,都是跟其他臣子在某些朝政上有分歧的時候。

所以,以前的胡惟庸在朱元璋心中其實並不是那麼惹眼的。

頂多也就是想把他弄下去的那種。

可如今的李善長就不一樣了啊。

無論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人所處的職位,都讓朱元璋有一種感覺。

那就是,這人在不斷的威脅着自己的皇權!

朱元璋這人素來是多疑的,不僅多疑,還擅長聯想。

尤其是身爲一個老父親,他總覺着自己作爲老朱家開創這番基業的老祖宗,要爲後輩子孫多做點什麼。這不,他思來想去,結合自身多年的執政經驗,敏銳的意識到。

丞相,固然是君王治國的幫手!

但與此同時,就好比現在一般,他同樣也是皇權最大的威脅。

君不見,霍光是如何的把持朝政?

君不見,曹丞相是如何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以說,丞相由於其職位的特殊性和職權的重要性,天然就站在了皇權的對立面。

丞相但凡是個有抱負、有理想的,或者反過來是個有私心的。

只要他有慾望,有想要達成的目標,那麼皇帝就是他的對手。

因爲二者的位置實在是太過微妙了。

拋開其他的事情不談,那麼實際上的情況就是在整個朝堂或者說政治體系上來說,皇帝和丞相都有驅使所有官員的資格。

那麼,一旦丞相想要做點什麼,可偏生皇帝不樂意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剛剛朱元璋所見到的這種情況。

縱使再狠的君王,面對這羣潮洶涌的朝臣,難不成把他們都殺了?

哪怕殺性如朱元璋這麼重的人,他都做不到把朝堂之上一半的朝臣一次性屠戮一空!

因爲那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整個國家的運轉都陷入停滯。

可偏偏把整個國家當做自家產業的皇帝,怎麼捨得自家的買賣就此落魄?

但丞相就不一樣了啊。

有這麼多支持者,還有自己家族作爲後盾,那若是換個皇帝的話,說不定不僅沒壞處還能撈到不少好處呢。

說白了,皇帝在刨除了軍權意外的執政權,實際上跟相權重迭了。

甚至狠一點的丞相,連軍權都會想辦法染指。

那麼,若是到了那種程度,這名義上的皇帝是誰,還重要嗎?

朱元璋正事看明白了這點,這纔打算徹底消滅丞相一職。

因爲在他看來,自己固然能扛住、壓制一個又一個的丞相。

可標兒呢,標兒的後代呢?

他們怎麼又怎麼跟那一個個從萬千書生當中殺出來,而後在官場傾軋當中錘鍊出來的老狐狸相比?

就算到時候能贏,怕是也少不了各種爭鬥,那豈不是還耽誤了大明的發展?

與其到時候各種麻煩,還不如把丞相之職給取消了。

朱元璋的理論簡單而又粗暴。

既然相權會跟皇權相沖突,那把相權全收到皇帝手裡,就沒事兒了啊。

也正因爲有這個想法,朱元璋纔會格外的看李善長不順眼。

好死不死的,今天李善長還作死了一把。

這算是徹底讓朱元璋下定決心了!

雖然李善長是開國功臣,也是跟隨他多年的老臣,但是爲了皇權,朱元璋仍舊決定痛下殺手!

當然,朱元璋清楚,李善長暫時來說沒有什麼罪名,自己也不好處死他。

不過,不要緊!

有的事情,稍稍等一等就會不一樣的!

當即,朱元璋看似接受了李善長的勸誡,收回了廢除禁海的政令,甚至還在誇獎李善長老成持重。

可朝堂之上,劉伯溫在聽到朱元璋收回政令後卻覺着頭皮發麻。

他扭頭看向李善長,默默的爲這個老對手哀悼了一聲!

405.第405章 胡大老爺的小課堂開張了66.第66章 胡惟庸:馬皇后爲何害我第602章 臨行前的告別最是傷神第502章 老朱家躲不過的災殃135.第135章 加班的氣息瀰漫在禮部第7章 胡惟庸:接着奏樂,接着舞!190.第190章 胡大老爺又來獎勵了225.第225章 令人驚訝的胡府336.第336章 禮部給朱元璋的驚喜449.第449章 又暴露出了一項本事第782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啊第834章 孫銘陽的飛來橫禍第896章 朱老大給出的建議99.第99章 馬皇后的關注239.第239章 將計就計的胡大老爺再坑人第473章 胡大老爺再訪瀟湘館307.第307章 李善長窮途末路第870章 朱胡兩家締結的誓言337.第337章 奇葩的考生第466章 胡大老爺驚人的戰鬥力306.第306章 李善長的羽翼被清除了308.第308章 官不聊生的大明第877章 錦衣衛兄弟最後的報復第514章 直接挑明的胡惟庸第520章 逐漸張揚起來的藍玉第737章 朱元璋又想撈好處了!第913章 朱元璋終於給出了皇位第638章 道衍的擔憂第833章 倒黴蛋孫銘陽的來信第12章 管他冬夏與春秋第455章 學子們的條件反射77.第77章 在下應天府韋小寶第559章 胡仁彬版的朱標164.第164章 如詩姑娘屬性全開了294.第294章 工部扛不住壓力了437.第437章 胡少爺陪媳婦兒回孃家第780章 老朱原來也有金手指408.第408章 階級的劃分280.第280章 胡大老爺擺爛也能立功385.第385章 再次上課的胡大老爺375.第375章 胡大老爺的高風亮節第18章 縣試開始了,考生們懵逼了!332.第332章 胡大老爺再次擺爛446.第446章 驚動了整個應天府第32章 胡惟庸:累了,直接斬立決吧!184.第184章 李善長一黨羣攻楊憲第4章 胡惟庸:這才叫日子啊204.第204章 老朱被胡大老爺整破防了369.第369章 對於瓦剌 韃靼的提防319.第319章 胡大老爺主考的威名第474章 大明時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第657章 楚依依患得患失第788章 無語的胡大老爺第452章 新式織機生產完畢222.第222章 婚禮上的熱鬧222.第222章 婚禮上的熱鬧296.第296章 誠意伯劉伯溫離世第904章 主動給小朱送福利347.第347章 胡大老爺的口碑持續降低第910章 即將到來的禪位大典第459章 朱元璋受不了這個氣397.第397章 奇書金瓶梅208.第208章 胡仁彬種地有成167.第167章 整個應天府亂成了一鍋粥第466章 胡大老爺驚人的戰鬥力199.第199章 送上門的兩本名著第693章 胡府打算搬家第533章 上頭的新式歌舞389.第389章 朱元璋的偏心第462章 胡探花探花成功第888章 解大紳的杞人憂天第928章 新到一批人手第560章 送安慶公主一個產業332.第332章 胡大老爺再次擺爛65.第65章 馬皇后登場第21章 原來是胡大人出的題目啊!那沒事了!104.第104章 胡惟庸的懲罰第666章 撲朔迷離的劫船事件305.第305章 李善長要栽了?第461章 爲了醋包了這碟餃子177.第177章 鄉試考場上的各種怪象第656章 給王不棄出的難題第833章 倒黴蛋孫銘陽的來信第696章 胡惟庸對胡家莊的看重394.第394章 金瓶梅引發的狂潮第840章 天選之地美洲第658章 父皇覺着削藩如何?355.第355章 這位老師有點猛420.第420章 皇家的反轉和安排第487章 替自家逆子要個官位第696章 胡惟庸對胡家莊的看重312.第312章 一代權相的落幕319.第319章 胡大老爺主考的威名108.第108章 圖窮匕見的朱元璋85.第85章 胡大老爺迴歸日常274.第274章 老朱覺着胡大老爺太閒了434.第43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240.第240章 考官和考生的較量開始了248.第248章 胡大老爺小課堂準備開課第487章 替自家逆子要個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