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

湖南方面,督撫們並非如大順皇帝陸四所以爲的一無是處,反而在第一次北援荊襄失敗之後迅速醞釀二次北援。

鑑於順軍攻佔了洞庭湖北側重鎮華容,對湖南境內形成威脅,若不拔除這顆釘子,明軍也無法再次攻打荊州。

所以湖南巡撫堵胤錫前往長沙懇請總督何騰蛟統兵由常德北上,退到嶽州的遼王吳三桂整軍由臨湘西進,堵胤錫則率君子營及自己募得的兵馬萬餘人由澧州向東攻打華容,這樣奪取華容後三路兵馬可以會師形成“齊力”局面,避免如上次一樣三家各自行事,結果被順軍輕易嚇退的事再發生。

“公爲湖廣總督,豈有一退再退的道理?”

爲了讓何騰蛟鼓起勇氣再次北進,堵胤錫不僅提出他的君子營仍爲前鋒,更委婉提醒何騰蛟若湖南再失,他這湖廣總督便名存實亡,甚至還會因爲湖廣的丟失而被朝廷降罪。

爲了保住自己的總督位子,也爲了能夠挽救危局,何騰蛟再次同意北進,爲此拼湊成了一支三萬多人的督標親軍,領軍的將領有吳承宗、姚友興、龍見明、滿大壯等人。

而這些人要麼就是潰散在湖南境內的散兵遊勇,要麼就是時而爲兵時而爲匪的雜牌,要麼就是土司,戰鬥力十分堪憂。

吳三桂那邊由於北援荊襄失敗,弟弟吳三輔投敵而方寸大亂,本是連湖南都不願呆下去,一心要往南逃。

謀士方獻亭再三苦勸,指出若擅棄汛地南下,恐明朝再不容他。屆時,一無餉二無糧,兩萬將士何以生存。並言我軍一退尚可,再退恐將士離心,分崩離析。

吳三桂這才聽從方獻亭的意見,於嶽州暫駐,並整頓餘部,將一些他認爲有可能投順的將領私下處決。

接到何騰蛟再次北進的請求後,吳三桂猶豫不決,因爲他自忖以自己不足兩萬人馬肯定打不過順賊,萬一何騰蛟再如上一回未經交戰就嚇得狼狽而逃,他這路人馬肯定要被順軍盯上。

又是方獻亭勸說明軍此時急需一場勝利,否則軍心士氣必然隨着順軍的不斷取勝而喪失,到那時候下面又有多少人還願意替王爺效死力呢。

吳三桂一想也是,於是回信何騰蛟表示他願意自臨湘西進攻打華容,但前提是總督中軍必須先至。

於是,在七月下旬的時候,湖南方面又湊出了三路兵馬北進,由於有了上一次的教訓,這一次明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會師華容。

攻佔華容的是順軍第四軍一部三千餘人,領軍的是旅帥傅貴,此人有一個綽號叫“三柺子”。

二十七日,傅貴撒在外面的探馬發現了由澧縣而來的明軍堵胤錫部,又探查到明軍洞庭湖水師有異動,似在集結人馬有再次北上跡象。

因爲手頭只有三千餘人,雖然不怕那幫打起仗來只會跑的明軍,但傅貴爲了安全起見還是第一時間派人回荊州向軍部求援。與此同時,撤回派在華容附近徵糧的幾百官兵,又動員城中青壯加固城防準備堅守。

二十九日,急於援救荊襄的堵胤錫指揮所部明軍抵達華容,當日未經休整就向華容發起進攻。

堵部明軍主力是堵胤錫一手打造訓練的君子營,雖只有不到兩千人,但都是湘中士子青年頗有血性,遇敵敢於交戰不輕言潰逃。在君子營的感染下,其餘明軍士卒雖戰力不強,但也勉強敢於攀城。

只是相比傅貴部,堵胤錫指揮的這支明軍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差了一兩個等級,因此攻城一日,明軍並未取得任何突破,反而折損了幾百人。

從長沙北上的何騰蛟督率三萬大軍由洞庭湖水師裝運,於二十九日在明山古樓渡登陸。

聞聽堵胤錫已經率軍抵達並正在攻打華容城後,且據從華容逃出來的百姓說城中順軍人馬並不多,這位湖廣總督信心倍漲,在尚未收復華容的情況下竟然提筆向南都告捷,說已光復華容。

荊州。

早就想帶兵殺進湖南的第四軍提督左潘安在接到傅貴告急後,也不等御營新的指示,急忙點起步騎六千迅速南下馳援華容。

行至石首地界時,御營使者飛馬追上,傳達皇帝旨意命第四軍即刻南征湖南。

左潘安心道大兄弟陛下果然處處和俺想的一樣,越發興奮督兵疾馳。途中遇細作來報,說是明軍吳三桂部正從臨湘西進,顯是欲同攻打華容的明軍會師。結合傅貴所報明軍洞庭湖水師前些日子調動異常,左潘安不禁懷疑湖南明軍是不是又傾巢出動了。

雖說不識字,但地圖左潘安還是看得懂的,扒着地圖看了半天,左潘安竟是放棄直接馳援華容,而是改向澧縣方向突擊。

澧縣是湖南巡撫堵胤錫的駐地,其攻打華容的糧草都屯集在此。

左意圍魏救趙,先迫使堵胤錫這路明軍回撤,然後在他們回救途中以精銳騎兵沖垮他們。

爲了讓堵胤錫撤軍,左潘安又命人假扮百姓到處散播順軍已佔領澧縣的消息。

華容城下的堵胤錫雖懷疑這個消息,但由於澧縣城中屯集着他這路明軍的糧草,還是決定帶兵回援,遂留一部兵馬交於趕來的何騰蛟指揮,自領另一部兵馬約四千人匆忙趕回澧縣。

結果在澧縣東南的關山鎮一帶遭到順軍襲擊,明軍倉促接戰很快就被順軍的騎兵衝亂。

堵胤錫無法節制所部被打得大敗,本人也墮馬折臂,在親兵保護下向常德一帶撤退。

關山鎮伏擊得手後,左潘安也不去打澧縣,徑直帶兵掉頭向華容殺來。

剛剛接管華容攻城指揮權的何騰蛟還沒明白髮生什麼事,其辛苦招攬的大將吳承宗同姚友興竟直接背營叛降順軍,並立時向何騰蛟的中軍大營發起進攻。

狼狽至極的何騰蛟無奈只得棄了大軍,僅帶十幾名隨從往洞庭湖逃去。餘下明軍多在龍見明、滿大壯等將領帶領下向順軍歸降。

第四軍提督左潘安勒令降軍盡皆在臂上纏紅帶,由衆降將帶領立即攻打長沙。

有人勸左提督不可輕信這些降將,誰知放他們離開後這幫人會不會再與大順爲敵。

“大好前程不要,腦袋進水了不成!”

左潘安竟是大將氣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結果由吳承宗、姚友興、龍見明、滿大壯等人指揮的原湖廣總督督標三萬大軍搖身一變,成了替大順攻取湖南的主力急先鋒。

此事報知御營後,陸四莞爾一笑,卻也不意外,因爲滅明者,本就明軍也。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遼王、秦王(大明三傑)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咧,殺咧,殺咧!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五百九十三章 磨刀霍霍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三百六十五章 陸四什麼意思?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二百章 爲國家死,雖死無憾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鄉的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統天下勢已成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順淮揚節度使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史可法豈非罪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四百二十三章 強悍的男人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六百四十六章 闖王似好婦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二百零三章誰讓我姓陸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