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

四月,秘密抵達河南的陸四於汝州南部的魯陽關召開荊襄作戰會議。

與會的除了河南巡撫袁宗第、布政使袁有龍,駐河南戰區的第十軍提督黨守素、軍法官麻三、鎮帥謝金生、楊祥、董學禮、任繼榮、曹彥虎等高級將領外,另有隨皇帝一同南下的第二軍提督劉體純,第三軍提督賀珍、第五軍提督徐和尚三位獲封國公的重臣。

樞密院隨行的是右使李定國,兵政府隨行的是侍郎賈漢復。

劉體純、袁宗第、高一功三人皆爲李自成時大將,歸順陸四後各自爲軍提督,領所部不管是對滿攻擊還是平定張獻忠的大西,都立下赫赫功勞,因此皆獲封國公。

第五軍提督徐和尚乃是從龍之臣,又是老淮軍的重臣,獲封國公也是理所當然。只賀珍這個國公看起來有些名不符實,其在重新降順之後只參加了東征討滿,並未參加對西戰事,因而在軍功這一塊相較其他幾位國公明顯遜色許多。

賀珍在政務院初定封爵時,考慮其是一軍提督,便初擬授予侯爵,然而即便只是個侯爵,也有不少人對賀珍這個侯爺不滿。

賀珍本人也覺得自家並無多少軍功,前番還曾襲擊過友軍西路軍,造成上萬西路軍將士傷亡,也因爲他的叛變導致聖武天王李自成在陝西無法立足,因此內心對這個侯爵也是極爲惶恐,上書表示自己功勞有限,能爲大順效力重新恢復中華已然心慰,絕不敢自居有功,故自請讓侯。

主持封爵事務的左輔顧君恩和右弼宋義忠商量了一下,結合賀珍的歷史表現,均同意降賀珍爲伯爵。

宮中的陸四在看過政務院遞交的賀珍降爵書上卻大筆一揮,寫道:“賀有功,侯晉公。”

顧、宋二位宰輔不明賀珍何來大功,以至於不降反晉。

“當年賀珍若不歸我,西路軍十萬將士焉能回返大順?朕又如何能揮師東征?”

陸四認爲賀珍歸順之後雖然軍功不及其他人,但其歸順本身意義卻極其重大,不僅讓他成功“奪取”西路軍的軍事指揮權,也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搶在阿濟格北返之前,領着西路軍攻打北京。

事實證明,正是賀珍的歸順才奠定了大順此後一系列軍事及政治勝利的基礎。

賀珍不歸,陸四無兵。

如此,豈能不封公。

而且賀珍代表的也不是他賀珍本人,而是代表武大定、嚴自明、石國璽等漢中軍集團。

這些當初隨賀珍叛變降清的將領現在都是大順軍的中堅力量,其中不少人還隨劉文秀、李來亨出征四川,所以對賀珍的封賞不能草率。

當然,陸四高看賀珍一眼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位在李自成死後自稱奉天倡義大將軍舉兵抗清,並堅持到最後,成爲有名的“夔東十三家”之一有關。

聽了陛下所言,顧君恩若有所思,遂道:“賀珍都能爲國公,何愁天下人不來附我!”

“賀有功,侯晉公”六字很快就傳到賀珍耳中,令這位從前的明朝副將、清朝漢中總兵不禁淚流滿面,跪拜宮城方向遙呼萬歲。

會議開始後,即由李定國代表樞密院宣讀關於河南駐軍調整方案。

根據陸四的指示,樞密院的方案,河南地區的駐軍將被整編爲兩個集團軍,原第十軍番號不變,但擴編爲三鎮,轄楊祥、董學禮、任繼榮三鎮。三鎮番號爲第十八鎮、第十九鎮、第二十一鎮。

另新增第十三集團軍,以原第十軍鎮帥謝金生爲軍提督。所轄三鎮爲謝金生原來的第十七鎮、曹彥虎的第十八鎮,永安部忠貞營。三鎮新番號分別是第三十鎮,第三十一鎮,第三十二鎮。

經過整編後,第十、第十三集團軍合計總兵力六萬人。

以兩個集團軍六萬兵力南征阿濟格肯定不夠,爲此樞密院奉皇帝詔意調天津的第五軍(轄兩鎮)、駐北京的第三軍(轄兩鎮)及御營直屬第二集團軍(轄三鎮)南下加入荊襄戰場,三個軍總兵力近八萬人。

除此外,原黃昭部重甲兵同御營羽林軍合編爲第十四集團軍,轄兩鎮。因第十四集團軍以騎兵與重甲見長,故又被稱爲特種軍。此軍除擔負作戰任務外,又負責御營宮禁宿衛,成爲大順朝真正的御林軍。

第十四集團軍提督黃昭,所轄兩鎮帥一個是原先羽林軍統制樊霸,另一個是原第十軍的軍法官大團麻三。集團軍總兵力一萬七千人。

炮兵方面,耿繼茂的炮兵第二鎮也經運河南下,自衛輝折道趕來魯陽關。由於對西戰事繳獲大量西軍火炮,耿繼茂的炮兵第二鎮擁有大小火炮多達六百門(包括大杆子銃、虎蹲炮等小炮),計有炮兵正輔兵一萬三千人。

也就是說,爲了一口吞掉阿濟格集團,陸四幾乎動用了大順一半家當,出動了六個集團軍加一個炮兵鎮,動員兵力十六萬餘,民夫五萬多人。

另外沒有調動的軍隊是遼東高傑的第七軍,駐防河套防禦蒙古的高一功第一軍,駐防寧夏的趙忠義暫一軍,駐防青海的辛思忠暫二軍,駐江北的第六、第八兩個軍,以及駐甘肅的艾能奇第十一軍。

第一軍、第七軍、暫一軍、暫二軍及第十一軍五個軍是陸四用於防禦北方蒙古的五支精銳,非不得已是絕不會輕易抽調南下的。

故而在西安整休的左潘安的第四軍、李成棟的第九軍將成爲陸四手頭的總預備隊使用,計劃中或用於荊襄戰場,或用於四川方向。

入川的劉文秀第十二軍目前進展順利,劉文秀奏報已圍重慶近一月,只要確保糧草供給,最遲一個月就能拿下重慶。

將用於荊襄戰場的各部隊兵力及集結方向,何時到達,一一向諸將明確之後,李定國請皇帝陛下作開戰動員。

“之前朕是想到年底再南征的,因爲大夥不是不知道咱們大順現在的處境,當真是錢沒有,糧沒有,政府就算搞來一些也沒法捂在手裡,這國家建設說白了就是用錢。而這大炮一響就是黃金萬兩,所以朕尋思等秋收後再南下,好讓政府喘口氣,讓百姓們也喘口氣,現在看來,倒是時勢逼着朕不得不提前了。”

陸四從案上抄起繳獲自多爾袞的那杆大煙袋,朝牆上地圖標示的荊襄方向敲了敲,側首看向諸將:“別的話就不多說了,你們封公的封公,封侯的封侯,封伯的封伯,朕在封賞這一塊是對得住你們大夥的,現在就看大夥對不對得住朕了。”

說罷,大煙袋一揚:“戚少保說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朕引戚少保的話,殺人非我意,但願宇內平!”

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龍的機率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三百五十五章 請嫁真滿洲公主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兒接老爹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式皮球前進戰術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把油菜花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世間從無聖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好太后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七百零二章 生擒張獻忠,封親王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一千零一章 明室優待法案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順淮揚節度使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