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

入鳳翔後,張獻忠並沒有去見李過,而是召來投降的黨孟安同那鳳翔知府聞元,對二人好生誇讚之後,仍授黨孟安爲西安總兵,又叫聞元留任鳳翔知府,恢復市面,安撫民心。

從黨孟安處得知西安守軍大多調來鳳翔,城內的陝西總督孟喬芳已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結合前番牛萬才供狀,張獻忠更加堅信取長安易如反掌。唯一遺憾的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氏於月前啓程去了北京,要不然能捉住高氏對於分裂陸順更有好處。

“原先西安城中尚還有些兵馬,不過末將來鳳翔時,那孟喬芳令李來亨、田虎、賀蘭帶了五千兵去延安抵擋孫將軍,李過來鳳翔帶了三四千人,這會城中恐怕守軍不足兩千人。”

新降的黨孟安爲了在大西軍中有一席之地,將所知西安城中虛實盡數托出,並提醒張獻忠西安最大的援軍是河南方面封堵滿洲英親王阿濟格的兵團,至於那潼關總兵胡守龍部多是烏合之衆,來與不來於大局起不到多大作用。漢中方面留守的順軍羅岱和武大定部因郭登先戰敗,此時估計也對救援西安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張獻忠問河南方面順軍都有哪些將領,黨說有綿侯袁宗第、載侯黨守素、定南侯董學禮等部,又有老淮軍張國柱一部,總兵力大概有五六萬人。

張獻忠分析之後認爲河南方面的順軍即便正向西安來援,也不會傾巢而出,因爲河南當面還有佔據了南陽城的滿洲阿濟格部,故而袁宗第同黨守素他們一定會在河南留下相當兵力,那麼能趕到西安的兵馬最多也就兩萬人。

不然,若袁宗第和黨守素敢全力回援西安,河南就會叫南陽阿濟格所趁,到時清軍橫在北方順軍主力同西安順軍中間,便等於將順軍又重新切爲東西兩個集團。

這種錯誤,前番李自成已犯過一次,袁宗第、黨守素他們深受順軍東西分割之苦,肯定不可能再犯。

退一萬步,丟了西安順軍仍佔據北直隸、山東、河南大部和山西,依舊可以和西軍決一生死。

但要是丟了中原,順軍就要面對西軍同明軍(清軍)的聯合攻擊,怎麼撐也撐不住的。

後軍都督王自奇認爲長安方面此時當不知鳳翔已被大西攻佔,故而要趁他們不知這一重要情報以騎兵疾行,一舉奪城。

劉文秀補充一點,就是可以讓黨孟安扮作從鳳翔突圍而出的樣子騙開西安城門。

張獻忠深以爲然,當下命左軍都督馬元利、禁軍都指揮使竇名望二將率步軍主力於後,其親領撫南將軍劉文秀、後軍都督王自奇、右軍都督張化龍等將領率騎兵三萬,帶了那黨孟安先行出發。

次日,西軍精銳騎兵便從鳳翔大出一路往東奔襲,沿途岐山、扶風、郿縣諸縣大順委任的官吏或因貪生怕死,或因城中無兵,或怕西軍破城屠城,盡皆望風而降。

這令得西軍士氣更是大振,從上到下個個意氣風發,張獻忠更是心思炙熱,盤算起他這大西皇帝於長安是不是再隆重舉行一次登基典禮。

然而,讓張獻忠沒想到的,眼看就能攻到西安城下,西軍卻在距離西安城只有一百八十里的武功縣城碰了個大釘子。

武功知縣江某早在聽聞西軍殺到本縣境內時就嚇得棄印逃跑了,城中其他官吏也都人心惶惶,大多準備西軍一到便同前面的幾縣一樣開城投降,不想卻有老義軍首領何柴山從鄉下帶了一羣家族後生趕到城中,召集城內士紳百姓,號召青壯上城協守。

這個何柴山殺官造反的時間比李自成、張獻忠都早,其崇禎二年就參加義軍起事,不過兩年後卻突然不鬧了回鄉隱姓埋名。大順軍進入西安後,這位漢子也沒到西安找當年的戰友謀個富貴,依舊在鄉種田。

但當聽說雒南縣城來了一羣辮子兵,一直在鄉種地的何柴山卻將兩個兒子同一個孫子叫上,持了兩把鐮刀、一把斧頭,還有一把柴刀衝進縣衙砍死清廷委任的知縣,繼而於街上振臂高呼開始了雒南抗清鬥爭。

順軍光復西安於漢中舉行羣雄抗清大會,何柴山是第一個響應的義軍首領,後來其部六百多人由他兩個兒子帶領加入了殺奴軍,現在山西境內。

促使何柴山站出來守衛武功縣城的原因除了這位老前輩覺得張獻忠背盟不地道,另外就是他早先拉起來的隊伍包括他的兩個兒子這會都替大順效命。

何柴山深知武功是控扼鳳翔直驅西安的要地,絕不能輕易被西軍奪取,因此帶了家鄉子弟連同城中青壯誓死堅守。

一路進展順利的西軍沒想到小小的武功縣竟會閉門不納他們,前鋒張化龍大怒之下率部攻城,結果因爲缺乏攻城器械被何柴山組織的鄉兵擊退,平白損了兩百多騎兵精銳。

張獻忠聞訊也是大怒,可他爲了急於趕到西安只帶了精銳騎兵,步兵大隊尚在後方,因此再怒也拿武功縣城沒有辦法,總不能叫騎兵統統下馬打梯子去爬城吧。

若不攻武功,西軍可以北上取乾州、之後往東攻咸陽再至西安,但這條道要繞三百來里路,對於急於奪取西安的張獻忠太不划算。而且誰也不能保證乾州、咸陽那邊是不是也會同武功縣一樣閉門堅守。

西營諸將合計,只能等後面的步兵大隊趕到。

張獻忠也是發了狠,不顧自己也是陝西人,命叫破武功縣後將城中人全部殺死。

正當張獻忠在武功縣等待後方的步軍大隊時,西安方面卻遣使來西營,願同大西方面和談。

使者竟然是大順的陝西巡撫張國柱。

在見到張獻忠後,張國柱首先詢問了興國公李過下落,待知李過被西軍俘虜囚在鳳翔並無性命之憂後,這位新任陝西巡撫暗鬆一口氣,繼而整理措詞,先是指責西軍不應該背信棄義攻打大順,其後提出大順方面可以錢糧換取西軍退兵,兩家日後仍共同對付明朝。

張獻忠卻是哈哈一笑,對那張國柱道:“朕背信棄義是不好,值得你們罵上一通,可如今朕信也背了,義也棄了,這大軍都要到長安城了,你反過來叫朕退兵,換你,答應麼?”

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順淮揚節度使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予我侯 明當予我公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還等什麼!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夠,砍你腦袋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三百二十章 滿洲威風,令人神往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走就打你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龍的機率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二百七十八章 騙吃騙喝的高傑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鎮北將軍許定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十三章 南船北馬 運河重鎮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