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

漢中望江樓,順軍文武會聚一堂。

“監國有令,晉亳侯李過爲興國公,徵西將軍!東征期間,陝西軍政着興國公統調,總督以下軍政悉歸調遣!”

原吏政府尚書,現晉爲大順左輔的顧君恩宣讀監國諭令。

第一道諭令便是晉升李過爲興國公,統調陝西軍政,節制總督以下文武。此舉不僅表示陸四對李過的器重與信任,更是對東征期間陝西軍政的統籌安排。

根據昨天的軍議,主力東征北京期間,王進才、牛先勇、黨孟安、郭登先、白鳴鶴、武大定、牛萬纔等將領留守陝西。

其中,王進才、武大定、郭登先駐防漢中,有兵兩萬。白鳴鶴駐防鳳翔,有兵9000。牛先勇、牛萬才統所部8000將士進駐鞏昌府。黨孟安、田虎統所部12000人駐西安府。延安等地則由將領李元胤駐防,李部北征之時只有兵馬1500人,現收編招降已擴至一萬餘人。

以上諸將共有兵馬六萬餘人,其中馬兵7000餘,餘披甲步卒近萬人,可戰之兵約兩萬人。

郭登先授漢中總兵,白鳴鶴授鳳翔總兵、牛萬才授鞏昌總兵、黨孟安授西安總兵、李元胤授延安總兵,其餘諸將皆暫授副將銜,統由興國公李過提調指揮。

順軍原先軍制改明朝的五軍都督府爲五軍部,各部設左右都督。又改總兵爲總權,副將爲副總權,守備爲守旅,把總爲守旗。將軍號有權將軍、制將軍、果毅將軍、威武將軍四號。

不過因大順建立時間過短便喪失北方之地,收編降軍及嫡系本兵軍制未及統一,所以有很多將領還是以總兵、副將等稱,將軍各號又多雜亂,故而陸四同李過、高一功等商議後,決定革除過去的將軍封號,只授四將軍,即徵東將軍、徵西將軍、徵南將軍、徵北將軍。

李過以興國公坐鎮陝西,自當授徵西將軍號,以示尊崇及威嚴。

過去的總權、守旅等稱亦不用。

西路軍入陝及賀珍等降將的重新歸順,使得陝西順軍總兵力達到了十七萬人,其中西路軍十萬餘人,賀珍、黨孟安等降將約四萬餘,隨陸四入陝西聯軍及新附兵馬近兩萬。

不過這17萬人並非都是精銳,李過、高一功報稱西路軍實際可戰兵員只有六萬餘人。賀珍等漢中兵馬可戰之兵兩萬餘。陸四直系兵馬可戰之兵不過五千餘人。

可戰之兵的披甲率大概是四成,全軍共有戰馬26000餘匹。火器兩千餘枝,火炮只20餘門。

現袁宗第已領一萬餘人進駐商洛,又有黨守素率三萬人東進增援,去除老弱病殘兩萬餘及留守陝西兵馬,陸四能夠動用的東征兵力爲六萬。這個數字同當年李自成東征是一樣的。

故而爲了統一指揮,號令分明,陸四決定東征的這六萬人馬一律使用淮軍建制的“鎮”加以改編。

新編六鎮中的四鎮爲西路軍精銳人馬改編而來,以高一功爲第九鎮帥、以藺養成爲第十鎮帥、以辛思忠爲第十一鎮帥、以趙忠義爲第十二鎮帥。

餘下兩鎮以賀珍部同馬科部爲主改編,以賀珍爲第十三鎮帥,以馬科爲第十四鎮帥。

除第十二鎮帥趙忠義出身淮軍,其餘都是順軍出身,包括賀珍、馬科。

留守西安諸將則暫不改軍制,沿襲前明舊稱,實有兵馬5000以上爲總兵,5000以下爲副將。

其餘與會陝西羣雄各部以現實控地域分別授都司、遊擊、守備等職。再行“五抽一”法,即各部義軍單獨組成“殺奴軍”,五人出一人,自備甲衣兵器於七月底前往前西安接受李過統一整編,後由大順方面提供糧草東進,計“殺奴軍”實可得兵12000人左右。

羣雄會商之時,共舉孫守法爲殺奴軍總兵,白天爵、何可亮爲副將。神木副將王永強部獨編一旅,配合延安總兵李元胤攻掠山西。

因東征由監國親自統兵,故不設徵東將軍,各鎮及殺奴軍悉從監國調遣。

顧君恩進言,稱當年李自成之所以兵敗,除了戰略失誤外,也與順軍當時各統軍大將兵力分散,相互權屬不明有極大關係。比如同爲侯爺,有的兵馬兩三萬,有的則萬兒八千人,遇敵之時,往往一侯難令另一侯,結果導致用兵無法集中,被清軍各個擊破。

顧的這個進言讓陸四想到了太平天國,千王林立,一王難號一王的故事,遂採納顧君恩的建議,於鎮之上再設軍制,軍之統領稱提督,一軍轄三鎮。

以第九、第十兩鎮編爲第一軍,以第十一、第十二兩鎮編爲第二軍,以第十三、第十四兩鎮編爲第三軍。

第一軍提督以高一功兼任,第二軍提督以劉體純擔任,第三軍提督以賀珍兼任。

之所以沒有讓自己的嫡系趙忠義出任第二軍提督,而是讓劉體純出任,還是出於趙的資歷過淺,且第二軍是以西路軍將士整編組成的原因。

各部整編都很迅速,因爲基本都是以原先建制爲主,只是去除老弱,抽選精兵組建新的軍鎮旅而矣。

糧草方面也很充足。

當年李自成決心在西安同清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因此下令抽空了西北數省存糧,於西安城中囤了幾百萬石軍糧,導致一些地方的百姓都無糧可食。

田見秀心軟,捨不得一把火燒掉這些從西北百姓口中硬奪過來的糧食,沒想卻便宜了清軍,成了壓死大順覆亡的最後一根稻草。

好在,如今這些糧食終是派在了該用的地方。

張獻忠那邊傳來消息,這位八大王最終選擇第二個方案。

代表西軍在漢中同順軍就出川及相關事務具體談判的孫可望對義父的這個選擇頗是失望,因爲第二個方案要打擊的主要是當初降順的那幫前明降將組成的綠營,且眼下這些綠營是否還甘願替滿洲人賣命還是未知數,所以“困難度”明顯要低於同清軍南北兩集團的決戰,甚至有可能不費吹力就收取西北之地。

可是,這麼做大西是能佔大便宜,然而在世人眼裡永遠還是個“地方政權”,根本不能取代順軍成爲新朝。

當下局面,唯有滅清才能從“流賊”一躍而爲法統,據有中國大義啊!

孫可望不知道義父爲什麼就選了第二個方案,身爲義子的他如今除了服從也沒有其它辦法。

可眼見漢中的順軍熱火朝天的練兵整頓,並大量從民間購買白布製成孝衣準備誓師東征,這位大西平東王的心裡就十分的不是滋味。

直到這天,順軍將領高一功前來請他這位代表大西皇帝的平東王前往順軍誓師東征會場。

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殺王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二百八十五章 沒事,我再問問潞王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爺,上策是降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順王,奉順王!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追,自己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三百五十五章 請嫁真滿洲公主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爲騎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六十六章 淮軍,平亂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二百零八章黃闖子的兵不好打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五百二十章 攝政王親征第四百七十五章 滿洲大敗,指日可待第一百八十八章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遼王、秦王(大明三傑)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還等什麼!第二十五章 時勢如何造英雄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六十三章 淮軍,萬勝!第七百五十八章 統統滅殺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