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四聽過的版本是:“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
陳不平唱的版本和陸四聽過的版本區別之大,如同黑白,無法調和。
同樣一首《鳳陽歌》,兩個版本的巨大差別,讓陸四終是理解了何爲殺人誅心,何爲斷人傳承。
小小的一首《鳳陽歌》,折射出的卻是三百年的黑暗,也是指鹿爲馬的最高境界。
流毒之廣,以致陸四前世那滿清都亡了一百多年,國人都深信不疑鳳陽人民在明朝那是真正的一個苦啊,恐怕鳳陽人自己都這樣想,殊不知在明朝,他們鳳陽人那就是生活在蜜罐中。
其實,稍微理一下明朝的政治體系就能明白,鳳陽是明朝的中都,其政治地位雖不及北京和南京,但卻是超脫兩京的存在,好比陸四前世的魔都。
朱元璋對家鄉的感情恐怕也是中國曆代帝王誰也不能比的,爲了讓家鄉人民不再受窮,這位朱皇帝不但將鳳陽升爲中都,更遷了十幾萬富戶填實鳳陽,給家鄉人民世代免稅,並給予各種特權,由此使鳳陽成爲僅次於京畿、江南、淮揚的富庶之地,要不然八大王張獻忠就不會一門心思要往鳳陽打了。
真要如陸四版本所唱,八大王那真是瞎了眼要來鳳陽這個賣兒賣女的地方來發財,此後也一直想要佔據包括鳳陽在內的淮西之地,只因實在是打不過淮西明軍這才被迫轉移江西,繼而奔湖廣入川。
從張獻忠的活動軌跡,以及以鳳陽總督馬士英爲首的淮西明軍集團的強大來看,也能得出鳳陽哪怕被張獻忠“禍害”一次仍很富庶的結果。要不然,養不了淮西那幾萬明軍,更無法讓張獻忠那十幾萬大軍在淮西流竄達兩年。
搶掠,要有東西可搶可掠,窮得賣兒賣女的地方有個屁給張獻忠搶。
難怪歷來都說“槍桿子”和“筆桿子”缺一不可。
陸四感慨,不知前世有多少被篡改了的歷史繼續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
歷史,不僅僅是史書,更包括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一個習俗,一首歌謠,一句俗語,都是歷史。
“這首歌有些不妥,在下可以改改。”
陳不平很快就意識到不妥,他這首《鳳陽歌》可是鳳陽百姓稱誦明太祖的,哪能在“反賊”頭子面前唱呢,所以必須改。
陸四卻笑了起來,道:“沒什麼不妥,明太祖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有大功於中國,我等今日反的是他無能子孫,反的是明朝貪官污吏,與明太祖有何干系。將來我大順也是要修《明史》的嘛。”
言罷,將外甥李延宗拉到對方面前,提出讓陳不平當延宗的老師,教他讀書識字。
“舅舅,叫我讀書寫字,你還不如讓我回家呢。”李延宗一臉苦相。
“你當舅舅這是什麼地方,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嗎!我叫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敢說一個不字,把你屁股打爛!”陸四必須拿出“四舅”的架子來,要不然震不住這小子。
“我...”
李延宗嚇得不敢吱聲,臉上那表情卻比殺他一刀都難受。
陸四也是沒辦法,趁這孩子還小好歹逼他識點字,總不能將來連自個大名都寫不出來吧。
這方面侄子廣遠做的很好,都能給他這個老叔寫信了。
廣遠的信中還有他近來讀兵書的“讀後感”,不是如陸四前世在學校寫的檢討書那般空洞無物,而是結合了寶應之戰寫出的一篇總結。如教訓在哪,錯誤在哪,以後再遇敵時如何應對。
陸四看後很是欣慰,堅信廣遠一定會成長爲淮軍的優秀統帥,如果自己不幸死於抗清鬥爭,廣遠一定能追隨他的腳步與滿清戰鬥到底。
誰讓他姓陸。
陳不平對於當都督外甥的老師,自是不會推辭,並且很高興,因爲這也是進入淮軍高層的捷徑。
“讀書識字,不僅是明道理,更是要講道理。真正的萬人敵不是自己有多強,而是要讓跟隨你的部下都變得跟你一樣強。”
陸四對延宗寄予厚望,他有想過在全軍推行識字運動,並將自己的簡化字技能發揮一下,但這個運動苗頭在他的旗牌隊卻遭到了失敗。
那些士兵你叫他們殺人放火,他們個個來勁,二話不說,個頂頂的爭先恐後,但叫他們坐下來學認字,那真是比要他們命還難受。怎麼說呢,反正被陸四挑中識字的那哨兵坐在屋裡就跟便秘一樣。
這個問題肯定要解決,士兵識字也必須推廣,但顯然不是現在。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有很多,除了強制外就是激勵,可以通過士兵晉升必須識字這一點來刺激士兵,或者在沒有戰事的時候專門搞一次大的運動,不求一次成功,只要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的士兵能夠成爲“先識字”的那幫人,並且實打實的感受到識字的好處,全軍推廣識字不是什麼難事。
鄭標過來了,這位新任大順淮安府尹這幾天可是忙的團團轉,除了淮安府縣治理體系的重新構架外,爲淮軍北征兵馬籌措糧草也落在了這位鄭府尹的肩上。
如果淮軍是在淮揚內線作戰,糧食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畢竟淮軍或實際,或名義已經建立了地方政權,跟從前明朝官府一樣繼續徵糧便能解決糧食問題。
但如果戰線拉到徐州,乃至山東、河南,那糧食問題就是大問題了。首先糧道運輸會拉的很長,單從後方運糧消耗極大。
北上兵馬將近三萬人,算上大牲畜,一天需要糧食至少要達到八萬斤,一個月就是240萬斤,再算上途中消耗,也就是說保守估計,維持淮軍北上一月糧食至少要有500萬斤。
500萬斤摺合成當下的石,就是四萬多石。
淮安這邊因爲府縣衙門體系剛剛搭建,尚未能搞清楚有多少人口。揚州那邊粗步弄出高郵州和泰州的人口,前者丁口是50餘萬,後者70餘萬。
也就是說淮軍一月所需要的糧食大概就是高郵一州能提供的正稅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