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

進忠,進功,得功。

這三個名字表明瞭陸四的態度,那聲“本侯”也讓王二這個算命先生的思想覺悟得到了昇華,終是放下了心中執念開始正視自己的處境。

次日,王二便被委任爲“清鹽使”,率兵丁七百餘前往海子整頓鹽務,打擊不法豪強,並解救被鹽販私扣百姓。

爲了讓王二這個“清鹽使”看着更像正經官職,陸四還特意給揚州的淮揚通會劉暴寫信,請劉暴於海子某處擇一地方設立清鹽使司,並歸劉暴直接負責。建議這個清鹽使可向大順中央奏定爲正四品。

當日,升蘇進忠爲沐陽都尉,升王進功爲山陽都尉,升李得功爲桃源都尉,各領兵1500人軍下聽用。

郭老四和邱三這兩個未參與城中內訌的首領,陸四也沒有加以排斥,升郭老四爲贛榆都尉,命其領軍前往收復贛榆縣城。

升邱三爲東海都尉,領所部千餘兵同沈廷揚部一同前往海州,營建海州水師大營。

至此,北路軍一萬七千餘人基本被整編完畢,上下情緒穩定。

陸四又聽取鄭標的意見,發動安東、沐陽、贛榆、東海等地的“土賊”及百姓修建海州直達鹽城的道路,這樣淮軍就有兩條直趨北方的路,而不是隻能走運河這一條路。

海州境內除明軍少許殘兵外便是劉澤清的兵馬,不過劉澤清現在徐州和董學禮拼命根本顧不上海州,因此已經得到海州大部分土賊支持的淮軍完全能大搖大擺進入海州。

等到陸四親率淮軍主力北上,劉澤清就是明知海州落入淮軍之手,也無力迴天。

餘淮書的屍首早前被孫武進秘密葬在城外,陸四沒有前往憑弔,搞個什麼哭祭的鬼把戲自欺欺人,只叫人給餘家送去白銀五百兩以爲安家之資。

死於淮安之亂的七千餘北路軍將士,但能知道姓名找到家人的,均給予十兩左右不等的銀錢,非撫卹之名,而是以救濟的名義發給。

淮安之亂基本上是冷處理,陸四沒有深究參於此事的任何人,更無意于軍中掀起對餘淮書的批判。雖然清算會讓淮軍的思想得到高度的統合,時間卻不允許陸四這樣做。

真要清算的話,一個“投降主義”,一個“妄圖分裂淮軍”的罪名就足以讓淮軍上下認知到餘淮書路線對淮軍的惡劣影響。

三月二十九日,宿州的呂弼週轉來大順軍攻佔北京的好消息,此時距離崇禎自縊已是過了十天。同時,呂弼周催促陸四早點領兵北上,因爲董學禮的壓力越來越大。

北京的淪陷讓劉澤清跟瘋了一般,天天督兵猛攻徐州,爲了消耗城中順軍物資,這傢伙甚至還將附近擄來的百姓押來強行攻城,用百姓屍體去填徐州的護城河,消耗城上的火器和箭枝。

其實陸四有些困惑,按劉澤清反覆小人的性格,此時既知北京淪陷,崇禎自縊,那他還拼個屁的命,直接易幟降順學山西、宣大那幫明將一樣搖身一變成爲順軍不是很好麼。

鄭標給出的解釋是劉澤清名聲太臭,以致連大順都不會納他。

陸四覺着可能是這個原因,而且納降不是簡單換個旗號這麼簡單,要給出地盤,給出糧餉。

然而蛋糕就這麼大,山東又是京畿眼皮底下,雖然被清軍禍害了幾次,但山東相對河南,河北而言還算好的,如此一來,大順中央的軍頭們哪裡就容劉澤清這個敗類繼續在山東做土霸王。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 衆號【書友大本營】 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陸四將北京淪陷的消息通告了全軍,也向揚州劉暴轉告,可與此同時他卻隱瞞了崇禎已經殉國的消息,反而讓鄭標派人散佈崇禎並未殉國,北京淪陷當日這位天子出城逃到天津並有可能從海路南下的謠言。

鄭標不解,問爲何要這麼做。

“若叫南都知道崇禎已死,三子皆未逃出,他們就會考慮擁立何人爲新君承繼明室,雖說擁立哪個宗室要半上一會,但最終還是要弄一個皇帝出來.....所以,咱要說他崇禎沒死!”

陸四纔不會讓南都立馬出個新帝出來,只要他這邊封禁道路,再往江南大肆傳播崇禎未死消息,南都想要弄清事實真相,至少得一兩個月,到時候再擁唐擁桂什麼的,又是個把月,有的折騰。

而他,可是念念不忘福藩的。

.........

自江北淮賊興起,先佔淮安,後奪揚州後,南京方面其實就收不到任何北方傳來的邸報。

史可法瓜洲之戰的真相,南都的百姓不知道,勳貴大臣們又哪裡不知了。

知道又能如何,他們哪個又有史可法的骨氣敢與淮賊對峙呢?

誰又敢嘲笑史可法無能?

誰敢帶兵去江北平賊!

朱國弼的下場在那,聽說爲了將這位撫寧侯贖回,他那小妾寇白門只帶了個丫鬟就渡江去見賊首,單這份勇氣,南都城中誰敢與之相比?

後來聽說那寇白門爲了七百多被賊人俘虜的官兵能夠釋放,變賣了所有產業,又開局籌金萬兩用於贖人,這份俠義心腸,南都城中又有誰能比?

那些渡江歸來的官兵們都說寇白門是觀音菩薩轉世呢!

史可法這邊之所以聽了魏國公勸渡江回南都,而不是執意在瓜洲殉國,除了賊人壓根不搭理他外,最大原因就是魏國公那句“北京若危,半壁還要依仗於公。”

想到大明的江山社稷都在自己肩上,史可法便重新振作,回到南都便召各衙門大臣、守備太監、勳臣齊來商議再行調兵渡江平賊之事。

然而議事堂內,南都一幫人都是眉頭緊鎖,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誰也說不出個丁丑子卯來。更有人從頭到尾盯着屋上樑看,除了嘆氣還是嘆氣。

兵,是沒法調了。

史可法親自指揮的這一路好歹還過了江和賊人打了一仗,京營那一路是直接半道譁變,連賊影都沒見着。

就軍心士氣而言,現在哪裡還有兵將敢渡江平賊?

倒是有人提出如今除了調兵平賊外,更應治那鎮江總兵張天祿臨陣脫逃之罪。

結果,史可法猶豫半天,以恐張氏兄弟降賊爲由竟揭過此事。

最終,衆人達成共識,就是由史可法領銜發佈“號天下臣民起義勤王捐貲急事”的南都公檄,檄文中提到“南北之耗莫通,河山之險盡失”之類的宗社危情,但檄文中除了大義凜然的話外也沒什麼實際措施,如果說有,就是號召百姓捐錢。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七百五十九章 千年下來,積蓄甚多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對老夫做什麼?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四百零九章 讓他們害怕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謝盟主無淚懶蟲)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二百八十三章 造反的樂趣?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七百五十九章 千年下來,積蓄甚多第六十三章 淮軍,萬勝!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什麼不抵抗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一百三十章 殺出個黎明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式皮球前進戰術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墳 不共戴天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鎮北將軍許定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義人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