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暗度陳倉

“楊將軍,山高路遠,今後我們不必相見。”

這是平南對楊延昭說的最後一句話。楊延昭逃離幽州那天晚上,擔心平南會因爲私自放他而被蕭太后懲治,所以提出要平南和他一起離開。他看見平南黑夜一般的眼睛中閃着淚光,時而遙遠時而接近,卻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這個目光在今後漫長的歲月裡一直伴隨着楊延昭,他三十五歲那年迎娶了後周主柴榮的孫女爲妻,第二年有了第一個孩子,他給這個孩子取名平南,字文廣。

雖然放走了楊延昭,但蕭燕燕收復瀛洲、莫州的決心卻沒有因此動搖。統和二十年,蕭燕燕命蕭懷義領數萬騎兵再次南侵,趙宋派出大將王繼忠領軍支援。宋主趙恆還在王府時,王繼忠因恭謹厚道而成爲其親信。趙恆即位後,王繼忠便掌領雲州觀察。王繼忠到達康村後便立刻與蕭懷義展開戰鬥,從日落一直戰到晚上二更,稍歇片刻天亮又戰。蕭懷義見王繼忠作戰堅決,便趁兩軍焦灼之際派兵絕斷了宋軍的糧餉道路。時間一長,宋軍果然漸漸撐不下去。王繼忠帶領將士們殊死戰鬥,邊戰邊退,最終還是寡不敵衆,被契丹俘獲。

蕭懷義念王繼忠是一員悍將,因此沒有處決他,而是押他回南京,一路上又好言相勸,希望他能歸降。可惜,王繼忠也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對蕭懷義的招降毫不領情,只求速死。蕭懷義沒有辦法,只好將他押至南京大牢,再做商議。

這日,王繼忠正在閉目靜坐,忽然聽見獄門被打開,他睜眼望去,只見一個五十歲上下,漢人官員打扮的男子走了進來。但比這個男子更吸引他的,是跟在這男子身後一個二十歲多歲的少女,纖腰如素、明眸朱脣、膚如凝脂,尤其是一頭瀑布般的黑亮秀髮直及腰間,嫵媚靈動。王繼忠有些發愣,忽然聽見那男子輕咳一聲,才知道自己失態了,於是忙收回目光,重新閉目。

那男子看在眼裡卻不露聲色,向身後的女子使了個眼色。那女子會意,從手裡的木桶裡端出一盤盤精緻的美食,一一擺在桌子上,最後又拿出一壺酒和兩個酒杯。王繼雖然虛閉着眼,餘光卻看到了眼前的一切,正納悶着,就聽見那男子開口說道:“王將軍,久聞大名,今日略備粗食,請見諒。”

王繼忠自然還不知道,這個男子就是大遼僅次於蕭太后和皇上的三號人物,韓德讓。他只是覺得這人說話還算客氣,於是出於禮貌微微睜開眼睛,冷冷說道:“不必客氣了,請有話直說吧。”

韓德讓一邊給自己的杯子斟滿酒,一邊說:“好,那我就直說,我今日來是想請將軍幫忙的。”

王繼忠更不解,冷笑一聲問道:“我能幫你什麼忙?”

韓德讓說:“請將軍幫我使遼宋邊界的百姓脫離戰爭的苦海。”

王繼忠一驚,不由得重新打量眼前這個目光深邃,面目懇切的男子,問道:“請問閣下是?”

“我是韓德讓。”

“啊......”王繼忠輕聲微嘆,可是知道了韓德讓的身份後,他就更不理解剛纔話的意思了,“那...你...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希望遼宋之間能夠停止戰爭,和平往來,兩不相犯。”韓德讓認真說道。

王繼忠搖搖頭,無奈笑說:“那我就更不明白了,從統和十七年開始,不都是你們幾次進犯我宋境,大宋迎戰只是爲了保衛疆土。若要是說停戰,不應該也是遼軍放下屠刀嗎?”

“遼宋之間恩怨已久,貴國太宗皇帝在位時不是也兩次大舉伐遼嗎。因爲兩次伐遼都失敗,還引發了國內的矛盾重重,這才無奈改進攻爲退守。”

王繼忠知道韓德讓所說是實情,雖然心裡不痛快,卻也無法反駁,又聽韓德讓接着說:“貴國太宗皇帝是個雄心勃勃的帝王,他在位時兩次伐遼是爲了奪回燕雲十六州,他認爲那是石敬瑭丟掉的中原領土。同樣,我大遼的蕭太后

和當今聖上也同樣雄心萬丈,大遼伐宋也是爲了奪回被掠去的領土——瀛洲和莫州。爲此,這麼些年來雙方打來打去,結果卻是誰都沒有稱心如願,不過是此消彼長,來日再戰。可是,王將軍有沒有想過,戰爭中最受苦的人是誰?不是你我,是拼死搏殺的士兵,是交界處的百姓!無論是瀛洲、莫州,還是涿州、雄州,有漢人,也有契丹人,他們中很多人已經相互融合,成爲一家人。百姓們在這裡繁衍生息,祖祖輩輩勤勞耕種,爲的是能過上安穩的日子,這塊疆土到底屬於宋國還是契丹,真的重要嗎?你我都不知道,這樣打來打去,什麼時候纔會有個結果,可是將士們卻要丟掉性命,百姓們要流離失所,如此勞命傷財,究竟值不值得?”

韓德讓的一番話說得王繼忠感慨萬千。雖然王繼忠身爲武將,但他亦是儒門弟子,也心懷天下歸仁的理念。而且他常年跟隨在趙恆身邊,知道皇上是個仁義至上的人,每每談到戰爭中百姓的艱難總不禁憂心嘆氣。王繼忠耳濡目染,也漸漸滋生了反戰主和的情緒。實際上,對於與遼的戰爭,上到宋主趙恆,下到百姓,早就厭煩了。所以此時,他聽到韓德讓——這個契丹最有權勢的大臣說出這番話,既感同身受,又覺得詫異。

“既然韓大人如此坦白,那我也實不相瞞。”王繼忠深思片刻說道,“我朝皇帝宅心仁厚,是個時時刻刻念着‘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的明君。能夠恢復漢唐舊疆固然可以名垂青史,但皇上更在乎的還是百姓的生死安危。所以自皇上登基以來,從未在邊界挑釁,反倒是你們,幾次大舉進攻我宋境。韓大人若有這悲天憫人的心思,不是更應該向貴國太后皇帝進言嗎!?”

韓德讓聽見王繼忠與自己站在一邊,不禁面露喜色,說道:“是,所以我纔要請將軍幫我,幫我說服太后和皇上。”

“韓大人是在開玩笑吧,”王繼忠不敢相信自己聽見的話,“雖然我遠在汴梁卻也知道,在契丹,蕭太后不聽皇上的話,卻也要聽你韓大人的話。”話一出口,王繼忠旋即覺得自己說得有些露骨。不過在宋廷,確實都傳說着蕭太后和韓德讓的私情,有人甚至說他們二人早就秘密成婚,同室而居了。王繼忠有些尷尬地瞟着韓德讓,卻見他臉上毫無異色,坦然笑說:“將軍不知,停戰一事事關重大,要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將軍就是這個人和。”

“哦,此話怎講?”

“將軍可知道大遼鄭國公室昉?”韓德讓問。

“有所耳聞,”王繼忠說道,“聽聞室昉是兩朝帝師,頗受大遼皇帝器重,聽說因爲室昉年紀大了,蕭太后還特別許他乘輦入朝。”

韓德讓點點頭說:“將軍說的沒錯,鄭國公在大遼的地位可謂無人出其右,雖然他幾次請辭卻都被太后駁回,後來也是因爲鄭國公病痛加劇,才允其在家休息。可是將軍知道嗎,大遼這幾年南伐前,鄭國公都曾拖着病體向太后和皇上請旨不要與宋開戰。太后和皇上雖然憐他年老且一片衷心,卻不理他的請求。究其原因,除了太后和皇上雄心勃勃外,也是因爲鄭國公是漢人,所以就算他的話再有道理也會被認爲有同情漢人的嫌疑。”

王繼忠明白了韓德讓的言下之意,卻依然不解地問:“可是,可是在下也是漢人啊。”

“是,但將軍同時也是個聰明人。將軍心懷大義,不貪生怕死,亦不會爲了後世虛名而做死臣,將軍和德方一樣,在乎的是百姓的生死,此爲其一。其二,將軍雖然是漢人,更是宋國皇帝的心腹之人,將軍爲宋國說話是理所當然的事。所謂人不可密,密則疑生,我瞭解太后,越是親近的人越疑慮,越是疏遠的人越慎重。所以將軍的話太后反而會考慮。而且停戰是兩國之事,中間少不了要談判往來,由將軍作爲中間人最爲合適了。只是,如今還不到時機,不可貿然向太后進言,所以德方要請將軍先歸降,再打算。太后和皇上都是愛才惜才,知人善用的人。將軍若肯歸降,太后定會加以重用,這樣將軍纔可以名正言順地提出停戰和解

的建議。”

王繼忠琢磨着韓德讓的話。如果能夠促成宋遼停戰自然是千古功德的一件事,可是降遼卻令他猶豫。皇上待他恩重如山,何況自己的家人都在汴梁,如果自己投降家人勢必受牽連。

將王繼忠眉頭緊鎖,韓德讓知道他擔心什麼,於是說道:“我明白將軍的擔心。昔年,李陵被匈奴所俘,他雖沒有以死報國,卻造福了千千萬萬流落草原的漢人百姓。如今世人提到他,誰會說一個不字。將軍是個心懷天下的人,孰重孰輕,應該自有判斷,切不要做沽名釣譽之人。另外,不瞞將軍說,我已經令蕭懷義傳播出去,說你戰死沙場。人言可畏,我這麼做,是不想將軍身在汴梁的家眷遭遇不測,以解將軍的後顧之憂。”

王繼忠大驚,張了張嘴本想質問韓德讓,卻最終還是化作喟然一嘆,他不得不暗暗佩服韓德讓的良苦用心。他爲自己安排好了一切,只等自己入局。如今看來,只要自己答應,這應該是個造福兩國百姓又可自保的萬全之策。只是,這個大遼最有權力的大臣真的如他所說,想兩國停戰和解嗎?或者,他有自己的目的呢?

見王繼忠似乎陷入沉思,韓德讓知道自己十拿九穩,遂說:“王將軍可以好好考慮一下。對了,這是汾兒,”韓德讓指向身邊的女子,那女子應聲走上前,爲王繼忠倒滿一杯酒,“汾兒是我的婢女,將軍一個人在大遼不能無人照料,從今日起,就由汾兒伺候你的起居吧。”

王繼忠慌忙擡頭想拒絕,卻正和汾兒含情脈脈的雙眼對上,一個“不”字說得磕磕絆絆。這在韓德讓的預料之內,他早就打探到,王繼忠爲人正直不阿,卻是個難過美人關的英雄。所以他特別安排汾兒來服侍王繼忠,一是爲勸說他增加籌碼,也是在他身邊安插一個棋子。見王繼忠猶豫,韓德讓不由分說,舉起面前的酒杯一飲而盡,說道:“不管將軍的決定是什麼,這杯酒我都敬將軍了,望將軍以天下蒼生爲念。”說罷向王繼忠拱手,轉身離開了。

王繼忠望着韓德讓離開的背影思緒煩亂,這時一旁的汾兒上前要替他斟酒,王繼忠卻一把蓋住自己的酒杯,幽幽盯着汾兒問道:“你們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誰知汾兒不慌不忙,放下酒杯娓娓說道:“汾兒是漢人,家人都住在涿州。韓大人說,將軍有辦法說服太后和宋國皇帝停止戰爭,所以要汾兒好好照顧將軍。”

聽汾兒說的坦白,王繼忠反倒有些意外,只問:“你是涿州漢人?那怎麼會到幽州做了婢女?”

“乾亨元年,遼宋在涿州打仗,那年汾兒還小,汾兒爹孃本要跟隨宋國將軍一起回中原,可是後來宋國將軍打了敗仗,自己逃走了。數萬百姓被丟在半路上,汾兒就是那時候和爹孃走散的。後來多虧了韓大人,把同汾兒一樣和家人走散的孩子都收在了留守司,後來又幫着我們找尋家人,汾兒這才能和涿州的爹孃重聚。汾兒感念韓大人的救命之恩,便一直留在韓大人在幽州的府邸爲婢。”

聽了汾兒的話,王繼忠不禁喃喃感慨:“如此,韓德讓倒不像是個小人。”

汾兒淡淡地說:“汾兒不懂什麼國家大事,但汾兒知道韓大人是最爲漢人着想的。當年韓大人在幽州做老爺的時候,爲我們漢人做了很多事,分土地、省賦稅、恤孤寡,我爹孃都說,只要韓大人在,好日子就在。所以韓大人說,將軍有辦法讓涿州的百姓從此免受戰亂,汾兒就相信將軍一定可以。”說罷,汾兒忽然跪下,一雙明亮的眼睛渴望地望着王繼忠動情地說,“汾兒求將軍,請一定要救救涿州的百姓們!”

王繼忠忙去扶起汾兒,心裡卻波瀾起伏。

十日後,王繼忠同意歸降。蕭燕燕很高興,要封他爲大將軍,卻被王繼忠拒絕,王繼忠很坦誠地說,自己願意做大遼的臣子,卻不願與宋軍在戰場上兵戈相向。蕭燕燕念他忠心可嘉,又頗有賢能,便封他爲戶部使,主管漢人財政,又將汾兒指給他作妾室。

(本章完)

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十三節 后妃爭寵第十節 入宮爲後第九節 捕鵝獵雁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一節 微服私訪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九節 捕鵝獵雁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九節 賢王登基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二節 王妃立功第五節 南伐徵宋第一節 西域來客第七節 英雄美人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三節 初露鋒芒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十三節 后妃爭寵第八節 陰謀初現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九節 賢王登基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二節 宮闈醜聞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三節 一後兩妃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十六節 雁門守關第三節 一後兩妃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一節 晉國公主第八節 姐妹反目第七節 英雄美人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六節 請君入甕第九節 賢王登基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三節 太妃謀反第七節 驚天陰謀(一)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十三節 楊業之難(一)第十五節 出奇制勝第一節 婚宴風波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七節 驚聞噩耗第十四節 前路未卜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十一節 天意冥冥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十三節 山水相隔第十節 一鳴驚人第十六節 雁門守關第一節 高麗秘史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七節 英雄美人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一節 微服私訪第九節 遼宋交鋒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三節 舜姬入宮第一節 微服私訪第一節 婚宴風波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十一節 重歸於好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十三節 后妃爭寵第二節 趙王提親第十一節 天意冥冥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七節 入主高麗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十五節 薊州遇刺第八節 和親公主第十一節 澶州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