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

這一次雁門關的戰敗令遼軍損兵折將,楊業楊無敵的名聲也就此傳遍了大遼。面對接連兩次敗仗,耶律賢又氣又急。他知道,遼軍此時最需要的是士氣,而對於將士來說,最能鼓舞士氣的莫過於皇上親征。於是他本準備這年六月親自帶兵南伐,可誰想春行營的時候因爲淋了些雨引發了喘疾,耶律賢竟一病不起,親征南伐的事也只好作罷。蕭燕燕知道皇上這是急火攻心,只得一面好生照顧,一面兼顧朝政。

十月,耶律賢拖着還沒有康復的病體,不顧蕭燕燕的勸告,宣佈御駕南伐。他很清楚,錯過了這個十月,再想南伐只有等到明年,而他卻不想再等。這次犯病他臥牀四個月之久,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情況,耶律賢隱隱有了些不好的預感。

十月初五,伴隨着鏗鏘有力的鐘鼓號角聲,耶律賢攜皇后和衆臣在開皇殿祭祖,又在元和門前以青牛白馬祭奠天、地、兵三神。前一夜的秋雨將黃葉吹落滿地,耶律賢頭戴金袞冕,身披玄色貂裘長袍,身騎黑甲白馬,蕭瑟的秋風將他的袍角吹起。耶律賢今年三十三歲,常年以藥養病,使他的面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蠟黃的臉龐,深邃的眼紋,以及瘦弱的身軀都說明他還在病中,可是他的目光卻炯炯有神。耶律賢審視着眼前的二十萬精銳,望着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內心澎湃,彷彿渾身的病痛都不存在了,他要和這羣年輕的戰士一起征戰沙場,像一個真正的帝王!只是當他將最後一眼落在蕭燕燕身上時,目光不禁忽然黯然。他的嘴角抽動了一下,彷彿想說什麼,卻變成了微微的咳喘。蕭燕燕看在眼裡,心裡都明白。她知道,這麼多年

來耶律賢心裡始終憋着一股勁,他展現給世人的是高高在上,留給自己的是病痛和隱忍,這一戰,他與宋軍鬥,亦是和自己鬥。蕭燕燕拉過耶律賢冰冷的手,想再次勸說他放棄親征,卻見耶律賢微微一笑搖搖頭,反而抓住緊自己的手,平靜地說道:“爲朕祈禱,爲大遼的將士們祈禱吧,皇后。”

自耶律賢帶兵離開上京後,蕭燕燕就心神不寧,她總覺得耶律賢離京那天的神情令她不安,更何況他的身體能否承受長途跋涉和戰場的衝擊呢。直到兩個月後傳來捷報,耶律賢和耶律休哥在瓦橋關大敗宋軍,並長驅直入直達莫州。瓦橋關是遼宋邊界的重要關口,與益津關和淤口關合稱“三關”。三關以南的瀛、莫兩州曾屬於燕雲十六州,後被周世宗“收復”落入宋人手裡,這也一直成爲遼人的心頭病。所以這場勝利可謂洗雪前恥,蕭燕燕在上京也替皇上高興不已。

然而,她本以爲耶律賢會立刻返回上京,卻沒想到他又去了幽州。蕭燕燕擔心皇上的身體,打算去幽州侍駕,可太子耶律隆緒卻在這個時候病倒了。耶律賢和蕭燕燕一直擔心隆緒會患上和他父親一樣的病症,因此對太子的身體格外關注。因此整個冬天,她只好留在上京照顧太子,心裡又無時無刻不在牽掛着遠在南京的耶律賢。誰知第二年三月,蕭燕燕再次收到軍報,耶律賢已經移駕雲州,並授令遼軍沿着從雁門關至瓦橋關漫長的邊境線,兵分三路再次伐宋!。

初聽戰報,蕭燕燕就心知不妙。五個月前宋軍瓦橋關戰敗,此番迎戰遼軍,必定準備充分。而耶律賢安排三路兵馬一齊

向南推進,雖然看上去氣勢磅礴,可面寬線長,且兵力分散,沒有明確的目標,很容易被宋軍各個擊破。她知道耶律賢從來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可是爲何這次會如此心急呢。

結果,一切和蕭燕燕預測的一樣,戰敗的軍報很快便一道一道傳入上京。三月中,遼宋先戰滿城,結果耶律奚底中流矢身亡,耶律善補被宋軍包圍,多虧耶律斜軫及時救援才得以脫身;四月,再戰雁門關,潘美領軍擊破了遼軍邊寨三十六所,俘牛羊萬匹;還是四月,崔翰領銜宋軍在唐興口斬殺遼軍千餘人,射殺了大將奚瓦里,繳獲兵器馬匹上萬。

蕭燕燕一邊聽着耶律賢適的軍報一邊握緊拳頭。她倒不擔心軍事上的失利,雖然三路皆敗,但大遼元氣未傷,宋軍也沒有能力追擊。只要及時退守,就可以保存實力,來日再戰。她更擔心的是耶律賢。這一戰,他親定策略,又督戰在前,一定是下了必勝的決心,如今卻全盤皆輸,他能承受住這樣的結果嗎。正想着,蕭燕燕忽然聽見身邊的太子耶律隆緒小聲問道:“母后,父皇還會回來嗎?”

蕭燕燕一驚,側目怒斥道:“不許胡說!”

太子並未被母親嚇到,只低頭說:“父皇臨走前曾跟兒臣說,說他要是回不來了,要我…要我好好照顧母后。”

蕭燕燕大驚失色,不禁冷汗直流,忽見奚奴跟在阿離身後急急忙忙跑了進來,跪在地上低聲說:“回…回娘娘,皇上在...在雲州狩獵的時候…忽然...忽然昏厥不醒,怕是...怕是......”

(本章完)

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十一節 天意冥冥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四節 平定西域第十三節 后妃爭寵第十五節 薊州遇刺第三節 太妃謀反第七節 英雄美人第一節 高麗秘史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五節 殺機暗藏第二節 王妃立功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五節 党項之狼(二)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十節 試探虛實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七節 驚聞噩耗第七節 英雄美人第十一節 天意冥冥第十三節 舜姬入宮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六節 請君入甕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四節 陰謀政變第十一節 重歸於好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十節 試探虛實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六節 皇帝暴斃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一節 西域來客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六節 險中產子第十七節 以命易和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四節 陰謀政變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十四節 前路未卜第十節 一鳴驚人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二節 宮闈醜聞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十五節 薊州遇刺第一節 西域來客第十節 母子生隙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三節 初露鋒芒第十節 入宮爲後第二節 趙王提親第六節 險中產子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四節 楊業之難(二)第一節 半途生危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十五節 出奇制勝第九節 步步爲營第七節 驚天陰謀(一)第十三節 楊業之難(一)第一節 西域來客第二節 趙王提親第九節 捕鵝獵雁第九節 賢王登基第十二節 二次北伐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四節 陰謀政變第九節 步步爲營第七節 驚聞噩耗第九節 步步爲營第四節 党項之狼(一)第十七節 以命易和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七節 入主高麗第十四節 前路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