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震動

朝堂之上,當聖旨內容被馬和用尖銳明朗的語調給念出來後,朝堂上的人都是一驚。

“拆牆?”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好好的地方州府城牆幹嘛要拆了,以後想要到地方的城區見不到城牆怎麼辨別呢,很多人心中都有着質疑。

心中有疑惑可是聖旨都念出來了,跟他們也沒有什麼關係,不就是拆牆嗎,拆唄。

接着李世民繼續道:“魯王謀反,證據確鑿,爲了避免以後再有此等事情發生,朕決定做出一些改變。”

李世民一揮手,又一份聖旨拿了出來,馬和的嗓子還是挺好的,清晰乾脆,念道:“……收回諸王親衛兵權,各州府都督官職保留,都尉兵馬改爲州府內衛,人數以上州,中州,下州爲標準進行減員,州府內衛只配兵器,不發兵甲,限制內衛馬匹使用數量,具體事如下……”

馬和唸了很長一段時間,州府的內衛數量限制,上到州府都是統一配置內衛,縣城只配有官差和捕快。

衆人這回可是驚訝了,地方兵權改動如此巨大,安全上以後可就難以保證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將會削弱刺史的權利,而最大的影響就分封在各地諸王,沒了親兵,他們還有什麼威風可言,對於當今陛下來說魯王可是開了一個好頭。

“州府兵馬改變的事情諸位大臣可有異議。”李世民問道。

衆人都不出聲,不過武將中程知節佔了出來道:“陛下,臣有話要說。”

“講。”李世民道。

“都督的兵馬這樣改,萬一鬧匪患怎麼辦?”程知節說道。

“你這個是接下來朕要說的,你且退下,等一下你就知道了。”李世民道。

程知節退了回來,倒是想聽聽今天還有什麼事情。

接着又是馬和,拿這聖旨繼續念道:“……給予大唐州府安全考慮,將取消府兵制度,改爲義務兵制度,凡滿十六歲的男丁,有義務參加大唐兵制,條件以身體健全,無案底,品行優良者爲首選,有功名者,世襲子弟等將不在義務兵之列,兵部重組爲兩個部門,一個大唐戰爭防禦部,由優秀將領進行參議,統領大唐兵馬,第二個大唐戰爭後勤保障部,專門爲大唐兵馬提供後勤保障工作,大唐兵馬將建設多個軍營,帶兵將領均有統兵權利,無掉兵權……”

馬和說完,整個朝堂都炸過了,尤其是侯君集整個人都不好了,好不容易混到兵部尚書,陛下竟然將全力給分開了,他想着似乎戰爭防禦部權利更大一些,以後掌控大唐兵馬豈不是就掌控了足夠的話語權?

他想的挺好,彷彿整個朝廷只上的議論聲都跟他沒關係一樣,今天的朝議信息量太大了,他還無法接受,但是從這些改變不難看出,以後兵權將會成爲一個關鍵點,誰拿到都是燙手的山芋,如履薄冰啊。

就在他想事情的時候,一羣將軍們都不淡定了,兵部一分爲二獨立辦公,本來勢力就不如人家文官,現在好了再次被分散,後勤保障說的好聽,不就是管理糧草,看倉庫的嗎。

文官們對將兵部分成兩個部分沒有太大的反應,更多的人都是在看好戲,這下武將們以後在朝廷當中的話語權可能就很被動了。

其實文官們猜測的對也不對,對的是,武將們對朝廷中的事情以後還真是不會干預太多,但是話語權卻是增加了,因爲這正是將文武分離。

以後文官就負責發展,武官就複雜守護大唐安慰,百姓安危就足夠了。

程知節眼睛一轉,他注意到的是“有統兵權沒有調兵權”這句,這樣的話以後的豈不是武將都要去軍營去辦公了,若真是那樣豈不快哉。

他可不喜歡天天跟一羣文臣嚼舌根,無聊的緊。

李世民聽到地下議論的比較激烈,尤其是武將們倒也沒有阻止,不管怎樣都是勢在必行,他可不會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和破綻。

過了一會兒看衆人情緒都差不多了,便道:“新增加的大唐大唐戰略防禦部的最高指揮將由朕來擔任,另外將會選出四位優秀的將領擔任副指揮的職務,具體的事情將會在改組的過程中陸續公佈,在此期間一切照舊,今天的朝議就到這裡,兵部與所有武官留下,其他人退朝。”

兵部的人知道接下來重頭戲來了,商量事情竟然讓文官全力離開了,這問題可就打了,不過六部尚書等人都沒有離開,朝堂之上走了一半剩下一半,人還是不少。

“兵部這次改組對大唐的未來意義重大,能站在這裡的將軍們都是爲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希望爲了大唐的未來你們還能夠支持朕的決定。”李世民情真意切的說道。

“陛下,只要你一句話,我老程絕對不會含糊,上刀山下火海,萬死不辭。”程知節先表態了,別管是不是真心的,但是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一衆將士都是對接下來的事情很重視。

其實這些個開國公們手上根本就沒有兵權,幾個主要長官兵馬的都是宿衛,要麼就是邊陲之地的將領,程知節這樣的人才不擔心的,反正有好處就拿着,沒有好處也無所謂。

“兵部將從朝廷之中獨立出來,有朕親自擔任總指揮,由各位將領輔助管理好大唐的兵馬,大唐的未來就靠你們了。”李世民道。

侯君集知道這個時候該表態了,不然風頭都讓一些國公們搶去了,他這個兵部尚書可就不好混了。

“陛下,臣等一定誓死效忠。”侯君集道。

“好好,爲了改組能夠順利進行,朕將要收回宿衛的兵權,你們可有異議?”李世民道。

一開口就是猛料,皇城十六宿衛,全都收歸皇帝手中,這以爲着在此期間任命的高級將領全都成了空職,有名無實,然而又要取消府兵制,可能在此期間能夠調動和集結的兵馬就只有這十六衛。

看來這是陛下爲了改組做的準備。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有喜了(大結局)第九百零二章 戶籍落戶第六百六十七章 魏侍中的好奇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漢語拼音第二百一十三章 炸膛第九百二十四章 免費運石頭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三個火車頭第四百六十三章 解救人質第二百一十九章 鍋爐壓力第六百五十七章 達爾達出手第七百零四章 牛馬市場第六百三十九章 嶺南碼頭計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高句麗滅第一百二十六章 里正趙老實第四百六十五章 更好的辦法第五百零二章 做工賺錢第八百九十章 薛凱要開小賣鋪第九百一十三章 高士廉要種青稞第一百零九章 手榴彈第二百三十六章 素女經第四百四十八章 開始花錢第二百三十七章 和平坊商城舞廳第八百二十三章 李世民頭疼第五百五十四章 長安的模式第六百四十六章 五百美女第三百六十七章 發展畜牧業計劃第五百章 蒸汽機車第五百零六章 二十八處礦點第三百三十九章 抄課本第八百八十八章 橡膠鞋售罄第十四章 藥膳棚子第九百二十四章 免費運石頭第七百九十一章 長安動態第三百九十一章 每石兩貫第八百七十七章 長生與不死第七十五章 熊孩子們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都護府副都護第三百七十二章 準備招收三百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善嘉的裝扮第三十二章 電擊療法第六百八十七章 李君羨做先鋒第七百七十一章 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主意第三百九十五章 職介中心第六百四十七章 八十萬貫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時工第五百五十七章 經發部直屬施工隊第四百八十一章 軍器監的問題第二百五十六章 適逢其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利益分配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豐縣經濟發展第一百零七章 腦震盪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地醫館第四百四十九章 滄州刺史姜承望第七百九十九章 一語道破第三十六章 三輪自行車誕生第三百八十九章 馮智戴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唐路路通貨運公司第八十五章 嘹亮的口號第六百六十四章 忽悠李淳風第五百五十章 狀元書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帝王的角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燕北的車隊第七百九十一章 長安動態第九百四十八章 安排第四百八十五章 太子受驚了第九百三十四章 吳天德第七百七十一章 寶藏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新羅勞工第四百八十六章 關係戶上門第三百零六章 鄭家有女初長成第四百章 經濟發展部第六百一十二章 試車計劃第三百六十四章 指示牌第八十三章 租鋪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林興的秘密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煤礦計劃第八百七十四章 飛天的辦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敵人與利益第五百九十七章 五石散第五百二十五章 防曬霜第六百零五章 全民貨運計劃第二十六章 百名侍女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草率表決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名谷口太郎第四百四十五章 安置問題第六百五十三章 火鍋店相遇第二百七十一章 場面很亂第六百三十二章 少府監正監何踱第四百一十章 新豐縣的變化第五百章 蒸汽機車第五百零一章 火車的預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萬兩豪投第一百四十三章 是來洗澡的吧第九百四十八章 安排第六百二十七章 小商品牙刷產業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官失財第三百七十五章 長安第一樓第九百六十章 經發部有錢嗎第四百零九章 蝗蟲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