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勞工與奴役

事情落定,人才學校沒學生了自然要招生。

消息從藍田縣開始進行傳播,招收名額已經達到了每年一千人,經發部表示資金壓力有點大。

元善都打算讓李世民直接接受經發部了,花錢如流水根本攢不下家底,就算攢下了也不是他的。

皇宮書房內,元善很誠懇的要求陛下撥款,可是李世民確實不爲所動。

“大唐各個地方都在發展,都需要用錢,你知不知道,從長安到滄州段的鐵軌朝廷投入了多少錢。”李世民說道。

鐵路現在都是朝廷再修,他還真不知道,心裡是有點好奇,可跟他來申請撥款有什麼關係,要是真問了豈不是給對方臺階下,所以他纔不會詢問呢。

“想岔開話題,就不問怎麼了。”元善心道。

李世民等了半天見到元善不答話,老臉都快紅了,不過李世民是何等人物,沒人問他便直接說道:“五百萬貫。”

“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國庫開支佔了一大半,還希望朕能拿出更多的錢來嗎。”李世民挑明瞭道。

反正就是沒有就對了,這態度,讓元善很無語。

“陛下大唐與吐蕃互開貿易是一個長遠的事情,有了好利益的牽制他們便不敢輕舉妄動,聽說南北海運最近賺了不少錢,臣建議,不如讓蛟龍等戰船一起加入海運,到時候南北通常大唐的商業會更發達。”元善道。

“不可,大唐的戰船怎麼能夠用來當貨船來用,扶桑人因爲大唐佔了九州島,據說對唐人的態度十分不滿,上次滄州號的貿易被當地貴族壓制的死死的,並沒有賺很多錢,朕到時候希望戰船能夠用來給他們一些警告。”李世民說道。

“警告?陛下,不如趁此機會直接帶兵佔了整個扶桑,以杜絕日後的隱患,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棄九州島的。”元善道。

“陛下,勞動需要大量的人口,若是真的攻佔下扶桑後,人口與財富可是大大的好事。”元善道。

李世民眼睛一亮,可是接下來就不在興奮了在,道:“扶桑是大唐的鄰國,是大唐的附屬國,若是真的要攻佔他們,不是讓其他番邦對我大唐心生警惕中心,這樣不妥。”

元善也不勸,反正到時候九州島看你要還是不要。

他已經決定九州島內製作代工商品,不辦理具體的技術工坊等,到時候實在不行就直接捲鋪蓋走人,反正沒多少損失。

……

沒申請到撥款,就只能一切全都按照商業化模式進行,沒錢有沒錢的建法,規模縮小一些還不用佔用資源。

祿東贊還沒有離開長安,元善來到鴻臚寺找到了他。

“祿東贊,這段時間實在太忙了,沒有來與吐蕃使團打招呼是本國公不對,今天來就是商量一下貿易市場的事情。”元善道。

談正事,祿東贊等一衆吐蕃官員全都上了桌子,氣氛都嚴肅了幾分。

“是這樣的,爲了加快合作,朝廷希望你們能夠在吐谷渾投入一些農場,發展當地的畜牧業,不然等吐蕃運送大量的牲畜千里迢迢的過來實在不妥,我們唐人可以提供施工隊,而貴國只需要提供足夠的資金就可以,牲畜養成之後朝廷會直接選擇收購,不知道你們意下如何。”元善說道。

祿東贊點頭,這樣他們是簡單了,跟吐蕃使團的簡單商量了一下達成了共識。

“在吐谷渾發展畜牧業沒有問題,但是投入的話需要將事情反應給我們吐蕃王來決定。”祿東贊說道。

“恩,沒問題,反正得利的是你們,簡單的說你們的吐蕃的牲畜不論從哪裡來,到了交易的時候是不會計較路費的,就是說路上所消耗的全都是你們自己的損失,這點你們應該清楚,在當地建造牧場是最爲合適的,不過話要說在前面,所涉及到的相關費用,是需要你們交齊的,就跟契約中寫明的一樣,當然我們唐人要在吐蕃做生意必然會遵守契約規則。”元善繼續說道。

“放心吧,這點我們是知道的,我們需要時間來完成它。”祿東贊說道。

從鴻臚寺出來,元善看出來了,如今的吐蕃王是不想要戰爭的,至少幾十年的和平是會有的,算是解決了一塊心病,畢竟蘭州能夠發展起來不易,要是吐蕃時常來犯,蘭州肯定會受到波及,到時候投資就全打水漂了。

回到國公府,家裡人都在,其樂融融,發現他還是喜歡過着安逸悠閒的生活。

可是事與願違,就是這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剛回到來,綵衣過來道:“老爺,閻尚書正在廳堂等着呢。”

元善跟綵衣一起趕了過去。

“藍國公,剛剛聽說你進宮了老夫便在這裡等你。”閻立德說道。

“不知道閻尚書找我何事?”元善問道。

“陛下的旨意已經下來了,本來是要跟蘭州交涉,讓他們調撥三萬吐渾人作爲勞力的,可是蘭州刺史張文毅卻說用人可以但是還需要每個人每天有一文錢的工錢,幾經交涉陛下不會出這個錢,張刺史又不好違抗旨意,但是藍國公定下的這個規矩還不能置之不理了,所以纔來找藍國公談談此事。”閻立德說道。

“只管飯不給工錢比勞動害慘,這種事情本國公是不會同意的,他們與突厥不同,所以待遇上是有些不同的,至少這每天一文錢的工錢是必須可少的。”元善強烈堅持。

閻立德爲難了,別小看這一文錢,五萬人一天就是五萬文錢,一天五十貫目前來看工期至少三個月,發工錢至少五千貫,雖然不多但是算上吃喝住用,都是錢人工費這部分就需要萬貫。

“如今陛下嚴格把控國庫開支,這不是沒辦法嗎。”閻立德說道。

“閻尚書,此事還需要您去跟陛下商量,畢竟勞工和奴役不同,吐渾五萬人不是小數目,若是隻顧眼前不過外來有沒有這一文錢都不重要,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這一文錢關乎民族融合的大計,相信至少跟陛下說明自然會不會讓閻尚書爲難。”元善道。

“看來只能這樣了。”閻立德道。

第三百六十二章 招商登記表第九百二十一章 回到元家莊園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堵路上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放他們離開第二百六十九章 將軍營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的訂單第六百九十三章 蘭州刺史張文毅第一百七十章 渭水之盟第九十章 元家二夫人第一百七十章 渭水之盟第五百五十二章 車載大炮第八百八十七章 橡膠底皮鞋第九百一十八章 參觀工廠第一百二十六章 里正趙老實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堵路上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血手人屠黃金湯第六百八十七章 李君羨做先鋒第四百八十六章 關係戶上門第二百七十六章 女人的直覺第九百零三章 青稞藥酒第六十九章 若蘭探病第九百九十七章 五萬新兵第八十八章 第一筆水泥生意第七百二十一章 武舉考試第一百七十一章 分享基肥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史局第五百四十章 說書人董成第五百一十四章 張勇第一百六十八章 帝王的角度第九百六十四章 二個月後第二百八十章 小火鍋第三百六十六章 倉庫視察第九百七十三章 突然爆炸第三百五十九章 誰說老實人傻第五百零四章 均田制的利弊第六百八十六章 碎石機訂單第六十五章 糧食不見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酒令到手第八百八十八章 橡膠鞋售罄第二百五十七章 徵兵安排第十七章 高明公子第四十三章 孫真人的下落第二百二十八章 組團參觀第二百零九章 軍器監任職第一百五十七章 棉花商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權萬紀的決定第八百三十二章 貿易商討第七百一十五章 最近有點虛第八百五十五章 蘇定方的驚訝第八百三十章 兩門三人第七十三章 這纔是車隊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考生們的暫住問題第六百二十六章 李淳風的求知慾第二百零七章 商會窯廠開工第八百七十四章 飛天的辦法第七十五章 熊孩子們第六百六十五章 機械動力學第三百七十一章 紅拂女的面子第六百八十章 外界地區第四百八十六章 關係戶上門第三百二十二章 借道單家第一百六十五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六十三章 解救人質第八百零二章 鬆洲準備第七百二十六章 獅武大會第二百五十七章 徵兵安排第七百一十章 督建大明宮第三百一十七章 跟公主攤牌第四百五十二章 綸布第九百九十二章 滄州會議第四十七章 急救第七百五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七百一十章 督建大明宮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藝高強第五百七十九章 火車項目第三百四十六章 冷飲店與火鍋店開業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船資料第九百八十八章 提升效率第九百三十八章 走訪米鋪第五百九十四章 張之榮與祝寶山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二十七章 琉璃換美人第三十九章 琉璃荷葉第八百零七章 祿東讚的建議第九百二十八章 鳳州糧價第七章 shopping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寧走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杜千羽的廚藝第四十三章 孫真人的下落第五十八章 棋館會員費第五百六十章 漢王第九百五十四章 禁軍教頭第七百九十四章 再回蘭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蒸汽打井機第六章 一千五百貫錢第十章 圈地第六百九十八章 皮革工坊第六百一十五章 擴大鐵礦產量第九十九章 買十送一 上不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