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搞事情的魏徵

九州島混戰,參與勢力好幾個,最終全都被經發部商貿行的人給消滅了。

滄州號返航再次回來帶了整船的糧食,接着高表仁發佈聲明九州島成爲商貿行領地,鼓勵各島嶼通商往來。

九州島的土地全都分配給了扶桑人耕種,但是土地的所屬權是歸商貿行的,一系列措施傳達下去,九州島戰亂徹底平息。

同時還多出了五萬常規扶桑步兵,足夠的戰鬥力讓錢其他島嶼的人不敢進犯。

商貿行基地繼續建設,只是這次的風格稍微的改動了一下,擴大了城池的範圍。

扶桑的卒槍兵與步兵在九州島的北面海峽進行佈防,海峽將九州島和本州島分開,中間的海峽現在被稱作“關門海峽”,蛟龍號就駐守在這裡,進行海上巡航,維護九州島安全。

東北面則隔豐後水道與四國島相對,九州島佔盡了地理優勢,就是內島多曲折異常,多內海及港灣。

九州島平定,九州島成了大唐附屬領地,原有制度全都廢除,九州島的民衆全都成爲大唐附屬子民享有均田租賃制度,租賃費用爲土地稅收。

商貿行所在地長崎與長崎彎成了交通樞紐,核心貿易區。

留下的幾個大名府大部分成了九州島的辦事部門,拆除城牆開始修橋鋪路,土地生產集中化。

元善給他們定製了勞動口號:“大唐屬民就是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九州島全民搞建設,村莊,田野,商鋪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各種激勵,鼓勵的口號。

“九州島第一次真實人口普查,請到各自所處的縣衙做戶籍等級,經覈實後發放大唐戶籍證明。”

高表仁成了“大管事”,總領九州島內部事務,周儒專門負責安保工作,成立了九州島督察隊,專門負責九州島內民事糾紛,外寇盜匪的事情。

田遠沒閒着,兩艘戰船用來負責九州島“海務”。

元善的宗旨是人氣其才,物盡其用。

滄州號返程,元善回到了滄州。

在滄州逗留期間,船塢新的寶船下水了,蘇州,杭州那邊傳來新船下水的消息。

一個月後,元善回到長安,李世民當即就召他進宮。

太極殿,今天元善穿的有點正式,面對滿朝文武還要做好接受封賞,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大唐番屬國戰亂,九州島陷入唯一,由我大唐將士平息戰火,可謂大功一件,元善你且說說九州島的情況。”李世民說道。

“回陛下,九州島情況複雜,戰亂皆因當地大名挑起事端,想要無故霸佔我朝財產,臣等與之抗衡最終平息了事端,但奈何九州島百姓深念大唐恩惠希望能夠由大唐來執掌九州,臣等不好拒絕,只能替百姓請命凡九州島子民成爲大唐附屬子民。”元善道。

“好好好,原來是民心所向,既然如此朕就下詔書昭告天下,九州島以後歸我大唐所有。”李世民大笑道。

“陛下,臣有話說。”李世民正高興的,突然看到一張冷臉出現。

衆大臣心裡驚呼:“不好,要壞事!”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魏徵,此時他站出來肯定沒好事,大臣們都想理他遠遠地,避免惹禍上身。

“魏卿家,你想說什麼。”李世民瞪着他說道。

顯然是告誡別犯渾,招子放亮點。

魏徵不以爲意,道:“舒明天皇遣人送來書信,事情原委敘述很清楚,說大唐趁機侵佔扶桑領土,希望咱們能夠將九州島歸還。”

“放屁!山本家想要奪得谷口大名的財產,利通舒明天皇降罪與他的女婿,戰事因此而起,然後谷口大名聯合濟州島勢力與來犯之敵進行戰鬥,山本家傾巢出動預想借機侵佔我經發部商貿行的造紙技術與商貿行內的萬千商品,無奈之下爲了保證我大唐的財產,不得不與之戰鬥,魏徵真像你真的瞭解嗎,還是說你瞭解真像卻是裡通外敵想要出賣大唐利益,你是舒明天皇的說客,難不成你是扶桑人的奸細?”楚軒怒道。

聲音之大,剛纔所說一切滿朝文武全都聽得到。

朝廷瞬間亂了,李世民都沒有想到這個時候魏徵會出來說這些話。

打仗搶地盤,難道不對嗎,成了大唐的領土爲什麼要還給舒明天皇,加上李世民早就對魏徵心有芥蒂,每次都出來攪局,他還以爲做皇帝真的不敢殺他麼。

“魏徵,你說話要有真憑實據,你這般爲舒明說話,還將朕放在眼裡麼,難不成你真的是扶桑奸細,朕能以後還怎麼能相信你。”李世民開口道,神色凌冽根本就不給魏徵面子,當面就是質疑。

同爲諫臣的同僚腦袋一縮全都不去看魏徵,跟一個極品喜歡找麻煩的人,他們也是夠了。

“天可憐見,臣一心爲輔佐大唐天子,只是不想無端讓大唐生起事端,扶桑雖爲島國但是他們由善海戰,萬一他們真的爲此事出兵襲擾我大唐港口,百姓定會生靈塗炭蒙受損失,再有那九州島是孤島一隅,就算成爲大唐領土可是面對整個扶桑的威脅,倒時我大唐又當如何。”魏徵正色道,對於李世民和元善的話無所畏懼,有事說事就是這麼直接。

李世民沉默了,得到土地自然是好的,但是魏徵說的沒錯,真的佔領大唐必須付出心力,財力去維持九州島的安全與百姓生活,兩地之間跨海來回之間並不容易,雖然有寶船運輸,可難免不會遇到風浪。

再有九州島孤立無援,舒明天皇真的要出兵進攻九州島,島上的兵力至少十萬才能勉強維持兩地平衡,可一旦真的這樣安排,一個九州島就會消耗大量資源,若是戰事頻繁,九州島的價值則會變的荒蕪。

不過魏徵此時站出來說這個事情真的是很打臉,就算沒有佔領到時候冊封一個九州王代爲管理,不是一樣嗎,名義上屬於大唐領土,版圖上多一個海島,這樣不好麼。

“陛下,九州島子民臣服於我大唐,若是將九州島交還扶桑皇室,九州島子明將認爲我大唐是背信棄義之國,在九州島便再無唐人立足之地,若是歸還九州島扶桑皇室會以爲天子盛威,不如扶桑皇室,不過臣以爲魏中書說的同樣很有道理。”元善道。

第九百五十二章 太子出宮第六百五十五章 師哥們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煤礦計劃第七百九十章 迎賓樓第八百一十五章 第二天談判第七百八十七章 搞事情的魏徵第一百六十六章 程處默和程懷亮第二百一十五章 回莊園第四百一十章 新豐縣的變化第七百九十五章 吐蕃來犯第七十九章 彈琴唱歌第六百二十章 教育第七百三十一章 經發部內的決定第二百六十九章 將軍營第六百六十二章 蘭州鐵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洛陽工程隊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時工第七百七十一章 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會員消費卡第二百八十五章 招聘大夫第一百八十二章 推銷三輪車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火藥配方的價格第六百八十七章 李君羨做先鋒第四百七十二章 侯府招聘結束第三百八十二章 金秋十月第五百八十章 麗質的禮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老年人最愛第三百五十八章 修路預算二十萬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七十二章 陝西涼皮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子遠庖廚第六百八十七章 李君羨做先鋒第八百八十四章 洗衣設備訂單第六百五十八章 此刀無華第三百一十七章 跟公主攤牌第八百七十三章 藍國公在天上飛第三百五十九章 誰說老實人傻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封第五百五十六章 陛下的安排第八百零七章 祿東讚的建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元昌與蕭銘遠第九百二十三章 監管少府監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唐路路通貨運公司第三百零七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親隊伍第八百七十三章 藍國公在天上飛第七百七十二章 瑪瑙翡翠第三百九十章 皇家典藏第九百九十九章 推廣衛生紙第八百六十七章 晉王遇刺第九百四十二章 興州之行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地醫館第一百四十三章 是來洗澡的吧第八百八十章 程知節的請求第七百四十八章 仿製的窯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家調料第八百七十二章 百姓的態度第七百零六章 昕月與綵衣第四百一十四章 貶官回家第三百六十章 東宮內的股東大會第六百五十七章 達爾達出手第六百零六章 城市規劃圖第三百六十三章 聚集在藍田縣第九百章 八十萬貫交易第六百二十四章 挖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皇宮的錢款第八百三十八章 赴宴第一百一十四章 蠟燭代理商第五十六章 賬目第十九章 元家莊園第五百九十六章 工部介入第一百零八章 張瑾兵敗第五百一十二章 搓衣板第八百九十五章 善嘉與吐蕃使者第二百二十八章 組團參觀第三百二十四章 單家的邀請第八百一十二章 敵人與利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封回信第一百五十章 爲秦王效力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豪投八十萬貫第五百三十一章 申國公到訪第六百五十二章 薛凱的想法第十五章 曲轅犁換錢第八百五十九章 遇到風浪第一百一十五章 土陶工坊第六百三十七章 元家食品工坊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名談判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你在朕放心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唐小報第五百四十章 說書人董成第二百零七章 商會窯廠開工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出售軸承製作設備第十章 圈地第九百三十一章 壟斷與監視第一百五十二章 鬼獵騎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朝第一人民醫學院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草率表決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元昌的目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哨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