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捷報

長安皇宮,李世民正在批閱奏摺,這時候有侍衛進來稟報。

“陛下福州急報。”

馬和立刻過去接過奏摺呈給李世民。

福州距離長安很遠這一來需要個把月的時間,李世民翻開奏摺一看道:“福州海盜竟然想劫掠驍龍號真是膽大妄爲。”

驍龍號上有什麼李世民很清楚,福州刺史的奏摺上寫的都是元善說的。

“俘獲六艘船倒是大功一件。”李世民說道。

“擬旨讓戶部調撥三萬貫送去福州用做修船,六艘戰船歸屬驍龍號艦隊,任命田遠爲遊擊將軍,在當地招募兵士五百人補充船隊水兵。”李世民說道。

這是明面的奏報,書案上還擺放着兩本一本是暗衛們蒐集的情報,再有一本是連嘉的奏報,暗衛的奏報內容很多上面記錄了滿意號一路上的經歷,包括蘇州,杭州,越州建立經發部分部以及商人成立商會的事情,上面更好捕鯨與遭遇海盜的事情。

連嘉的奏摺大體是驍龍號的航行記錄與遇到海盜後他們的具體戰法總結等。

福州出現的海盜是隋朝餘孽,已經好多年都沒有查出海盜的躲藏之處,李世民想借這次機會將其除掉,但是問題來了國庫缺銀子。

番地戰鬥不順,收復的吐谷渾的土地全都要納入大唐版圖更是需要用錢去建設,按照大唐的縣鄉的制度需要完善,土渾人需要安置,收復的番地更需要人口,外遷需要很長時間這都是需要銀錢的。

能夠調撥三萬貫錢已是極限,若不是因爲俘獲六艘船隻恐怕想要從戶部摳出錢來肯定要花費一番口舌。

現在想想似乎只有經發部最稱他的心意,可是現在經發部開銷巨大他可不願意現在做接盤俠,到時候每個月上百萬貫的錢誰來出,他雖然是皇帝但是國庫的錢也不能可一家花,否則六部等大臣們都會有意見的。

經發部分部設立都需要經過他的批准原因無他,因爲只要有經發部的地方稅收會逐年增加,這就是李世民任由元善設立這麼多機構的原因,而更主要的原因則是李世民看出了經發部的作用,未來等經發部便不整個大唐之後將權利收回到他的手中便能夠掌控整個大唐的經濟。

再說因爲只是一個獨立的經濟機構除了賺錢投資之類的事情意外便也沒有什麼能夠動搖大唐基業的手段,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經發部是屬於皇權設立的機構,只對皇帝一人負責這樣就算到了下一任皇帝經發部便能夠穩定大唐的商業不會輕易讓大唐商業有動盪,而且按照他未來的設想經發部可能給朝廷貢獻銀子的。

李世民的想法挺好的,但是他忘了元善當初跟他說過的凡事經發部的投資都是有合同的,如果朝廷需要錢可以走借貸的方式,或者設立投資項目通過評審之後經發部纔會投錢,而標準第一個考慮就是利國利民,然後便是是否有投資價值,想要揮霍享受,抱歉經發部是不會出錢給帝王家享受買單的。

若是有戰事資助便有另一套經營回報的說法,災難捐款當屬受以與漁而不是無常募捐,釦子必須把握但是想要動用經發部的銀子不是不可以,完全可以將經發部變成大唐最高的錢財機構負責整個大唐的經濟命脈也就是說直接與國庫合爲一體,到時候戶部將會獨立出來不再與國庫有任何牽連。

當然要做到這一步恐怕還早的很,在這個事情的運作中李世民是知道一些的但不是全部,現在經發部想要成爲真正的財政機構還需要等待元善下一步的安排,目前他們的處境是比較尷尬的。

但又受到陛下的支持,可朝中大臣們對經發部是無愛的,但是經發部能夠增加稅收也是不爭的事實,誰想要觸黴頭除非他能夠真的取締經發部帶來的作用。

經發部就是一顆仙人球碰了就扎,再說現在大臣們心中想的都是儲君的事情,畢竟皇帝越來越老,皇子們都長大了這個事情還不做準備肯定是不妥,戰隊站錯了可是要掉腦袋的。

再有現在朝中大臣年紀都不小了肯定還要爲兒子們想,這都貞觀十年了,李世民幾位都十年了,國泰民安正所謂飽暖思**,誰沒事總是想要觸黴頭。

驍龍號大勝,李世民因其推薦將領有功讓其升任金紫光祿大夫,張亮十分的高興在家中設宴沒有請別人在家自嗨,周儒和田遠以前都是他手下將領,現在得到重用他十分高興。

他本身能文能武,現在雖然授予的都是閒置,但是現在看來陛下還是非常看好他的,而且手下的兩人現在可以說是掌握了大唐最大的兩艘戰船。

滄州號本是一艘商船被說成戰船其實也差不多畢竟上面駐紮這兵士,而且這幾個月下來聽說利用滄州號運輸到扶桑的兵士可不少,現在算下來可能都有五百人了。

周儒也因此從一個校尉升任到了都尉,手下也是有三名校尉跟隨的。

現在長安還在修建鐵路,目的是從長安到洛陽,然後和一路向東,這個差使目前是交給了工部尚書閻立德來做的,不過大明宮正在修建閻立德可忙不過來到時候他神情爲君分憂完成得好可官位還能更進一步。

張亮在行政非常擅長,而且他最喜歡的就是在民間安插眼線蒐集情報,根據這些情報來對惡民鄉紳進行整治,可能是因爲出身平民對百姓十分的好。

倒是一個在民間口碑不錯的官,但是人無完人,想要追求高官厚祿這不是什麼毛病,但是過於執着就是他的缺點,眼下看好了一個機會他便想要抓住,正好趁着現在陛下晉升他的機會,反正他是個閒官主動想要做事沒有哪個領導不喜歡這樣的員工的。

工部,閻立德非常忙,大明宮的建設速度並不快,因爲同事他們還要大批量的生產馬車車廂,以快速補充大唐運力。

“閻尚書,你怎麼親自上陣鋸木頭呢,可別折騰壞身子。”張亮過來說道。

“工部現在人手不足,有一個算一個身爲工部尚書自然也要幫忙,張御史來有何事啊。”閻立德問道。

“哦,是這樣陛下已經命本官來負責修建鐵路的事情,這不過來跟閻尚書知會一聲。”張亮道。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第九百五十一章 防守態勢第二百零二章 詠春葉問第二百八十七章 義診開始第六百七十九章 嶺南遭遇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材商會第四十一章 藥酒進行時第四十五章 路遇狀況第九百三十章 經發部張大千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騎襲營第二百九十八章 縫紉機第二百三十八章 疏導員的待遇問題第七百零四章 牛馬市場第三百八十六章 固定資產投資第一百九十二章 倔老頭虞世南第九百五十四章 禁軍教頭第八百七十六章 唐儉拜訪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草率表決第三百一十二章 五星級酒店的構想第三百九十九章 班底第三百五十一章 永和坊薛家商城第十三章 藥材到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機械動力學第一百八十九章 被打臉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煤礦計劃第四百二十章 最大的一支第三百一十六章 問公主第二百二十四章 和平坊商城開業第七百六十三章 借刀第一千零三十章 找到黑貓第四百一十九章 一千套軸承第八百九十二章 出行不是搬家第二百二十四章 和平坊商城開業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年煙花第十四章 藥膳棚子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九百四十章 有所發現第九百七十章 加大投入第一百二十三章 醉酒的衆女第七百八十章 回到滄州第九百七十九章 錢票發行中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開店熱潮第八百零五章 完勝第四百五十三章 商人們的決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型蒸汽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震撼出場第八百零七章 祿東讚的建議第四百二十章 最大的一支第一百一十五章 土陶工坊第四百六十九章 藍河村項目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工香皂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五百二十九章 臺鋸第七百三十四章 加盟第四百四十九章 滄州刺史姜承望第五十三章 下象棋第四十二章 員工福利第三百三十五章 若蘭的反常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棍當定了第九百三十九章 衆人密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被氣暈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獅武社第三十六章 三輪自行車誕生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都督第一章 一支菸的思考第九百一十九章 不夜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分享基肥第二百九十七章 賬房先生的人選第七百一十八章 落戶風潮第七十一章 兵法的誕生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醫署七老第四百三十三章 獨孤氏血脈第二百三十八章 疏導員的待遇問題第五百二十八章 煤炭競爭第三百四十章 宣傳廣告第六百三十六章 方便麪第九百一十七章 新型鋼材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提賜婚第三百三十八章 冰棍模具第九百二十三章 監管少府監第四百五十二章 綸布第五百九十四章 張之榮與祝寶山第三百七十章 大唐八月第七百一十三章 銷售蒸汽機第八百七十四章 飛天的辦法第八百七十二章 百姓的態度第二百七十章 撕名牌大作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長安動態第二百三十六章 素女經第五百四十六章 經發部年終會議第五百三十六章 徐智第三百四十三章 買馬計劃第七百九十章 迎賓樓第七百六十六章 杜絕的驚訝第七百四十六章 沉船事件第五百零三章 茶話會第三百六十六章 倉庫視察第二百八十一章 公主醉酒第八百零四章 不好,有詐!第八百五十一章 一開口五十萬貫第五百二十八章 煤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