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招標計劃

有了長孫無忌的幫忙,單道真和程處默各帶一夥人從現在開始成了專職辦公室安保人員,這兩人分別成了夥長一個人手下帶五個兵輪流執勤。

起初程處默是不願意乾的,一聽是元善的意思後還有些抱怨不過一說到他們守護的是一百萬貫錢後程處默就不收起了輕視的心。單道真不同他的激動不是因爲能夠看守多少錢,而是因爲他可以跟在元善身邊學東西了,上次給他的三十六計已經讓他背的滾瓜爛熟,書讀的越多就感覺自己越渺小,現在單道真就有這樣的感覺。

元善將單道真和程處默叫來道:“你們兩夥人現在就是經發部的護衛,兩夥隊伍各十人,加上兩名帶頭的一共十二人,白天和晚上一共輪流四次交接班就是每兩人守半天的時間這就需要八個人,另外的四人就要在經發部的衆人前面聽差,所以人手少任務重你們可要有所準備。”

“元僕射放心我們隨時聽候差遣。”程處默道,在金吾衛這麼長時間程處默在處事方面還是有了些提高的,不想北衙軍的單道真這一羣人的訓練更爲純粹沒有金吾衛那麼多的事故。

經發部的班底已經齊備,剩下的就是開始制定花錢計劃了,接着經發部人員全都湊到一起,元善道:“藍田縣水利工程需要咱們投資,這筆錢大家都想一想如何能夠有償投入。”

元善提出了問題就等着衆人來回答,這個事情剛好是經發部的第一個項目,元善藉此也想要看看衆人的能力,就聽馬周先說到:“元僕射,我認爲開渠引水的時候可以將水渠攔斷進行養魚。”

“這個想法不錯只是這樣的話投入要大一些可以先做一個成本預算看看回報率怎麼樣。”元善說道。

馬周第一次開會就提出了想法,這也體現了馬周的能力,郝大義也很想表現自己可是他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到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這時候虞景明說道:“水利項目挖渠建造水車可是要交給工部來做。”

“這其中有什麼關係麼。”元善問道。

“這些項目交給工部來做可以節省不少的錢。”虞景明說道。

“虞少匠的意思是徭役令麼。”郝大義突然說道。

朝廷用徭役是不用給錢的,虞景明說的這個事情就是想要讓元善將這個活交給工部來做從中能夠節省一部分錢,其實從流程上來說這並不是什麼秘密,但是這也是給衆人提了一個醒。

“這次我不準備將這個工程交給工部來做。”元善開口說道,這下衆人都是想不明明白爲什麼這個明明省錢的事情卻不幹呢。

就聽元善說道:“用工部其實咱們也是需要花錢的,預算下來其實並不會節省多少,太多的事情我不想說只是我有一個新的想法咱們可以用招標的形式來選擇用水來承接這個項目,咱們給出一個固定的投資預算然後讓承接的人來想辦法,如果違約咱們還可以要求雙倍賠償這樣大家都能夠照顧雙方的利益。”

招標這種事情馬周知道就連郝大義也瞬間明白了因爲他參加過玉米種植項目所以對於元善的說法還是有些瞭解的,如果將這個工程包給商人們可以給出一個比較低的價格,但是要是給工部的話可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

“元僕射這個招標計劃真是太好了。”郝大義說道。

“具體的招標計劃還需要進一步制定下來,而且現在時間已經不多了要儘快將此事完成,咱們先鎖定一些有實力的商人,比如建材商會和長安城的機甲木匠作坊,咱們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兩個部分的工程給分開在按照咱們的需求來進行。”元善補充說道。

接着一衆人就開始制定計劃,元善忙活起來這個第一次招標項目預計二十萬貫,這是一個月工程的總消耗,這其中包括開渠引水還有另外定製五百個水車的預算。

第二天早上招標公告就被貼到了長安城的公告牆上,然後連同各個縣的衙門口都張貼了這樣的告示,而且商貿中心的公告板上也是這個信息,很快商人們就不淡定了,因爲這可是二十萬貫的大工程,覆蓋整個藍田縣。

這前面還加了朝廷試行的標籤不然其他各個縣肯定也要上報朝廷想要修建水車的,但是銀子畢竟有限,當天建材商會的人再仔細研究招標公告之後做了預算成本與工費賺的不多但是項目再小也是肉,怎麼可能放過,於是建材商會的鄭滿意當即帶着人就來到了經發部尋求合作。

他們到的時候還遇到了幾家新成立的木匠工坊,他們沒有想到朝廷還有這樣的項目要做這不是正好負責他們的業務麼於是就抱着試試的態度來了,結果兩家一遇到就開始商量起來。

因爲兩方人馬並不衝突,一個是有施工隊另一個是木將工坊,卻別就是現在的木匠工作規模還太小,於是在經過一番談論之後,建材商會成功街道了挖渠的項目。

只是木匠工坊這塊還沒有談攏不過關於水車上的軸承都是元家的軸承廠已經接到了訂單,最後元善給木匠工坊們提了一個建議就是聯合生產,到了下去這個事情就算是解決了,但是工期一個月而且還包括安裝,當天元家工坊就交付了一百個水車用軸承,但是關於這些設備的後期維護費用則是讓元善交給了郭守義來處理,這部分引起就需要他再像朝廷申請了。

一百萬貫瞬間就少了二十萬貫,這投資還有一半是非盈利的,但是這部分投資還並沒有結束,幾天之後經發部的都事和主事們就開始下派到工地去監工去了,經發部這下算是真正的運營起來了。

而元善則是帶着郝大義等人開始精打細算起來,而且眼下就這點錢其實根本算不了什麼於是元善有開始想着利用關係將經發部的生意做大,其實供應商賺取的都是薄利多銷,而經銷商賺的纔是做多的一部分因爲他們只負責倒賣就可以了。

於是元善就發動太子的關係,從國子監等公子哥下手開始給各個王公貴族家中推銷豬肉,就連皇宮都沒有放過,其實元善做的事情跟中飽私囊也差不太多,先是從自己手上收購豬肉然後再轉賣出去,現在長安城每個坊間都有一個肉鋪這些都是經發部的投資。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第九百六十三章 南衙十六衛第五百三十七章 選擇禮物第九百九十七章 五萬新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能回家了第九百九十八章 甲乙丙三級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高句麗滅第五十章 牛軋糖與棉花糖第五百六十五章 談起素女經第二十八章 走着繼續花錢第四十五章 路遇狀況第七百九十一章 長安動態第三百四十二章 三十六計第七百四十七章 越州基業第八百零三章 噶爾·欽陵贊卓第八百二十一章 城防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洛陽水泥廠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草率表決第三百八十四章 勸太子養雞第八百四十五章 三五百與三五千第六百五十二章 薛凱的想法第三百四十二章 三十六計第八十五章 嘹亮的口號第五百四十章 說書人董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月事巾第九百五十四章 禁軍教頭第二百七十一章 場面很亂第八百六十九章 李承乾要地第一百零六章 父子相聚第五百二十一章 工部尚書閻立德第一千章 打幽州的主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靖上門第六百零三章 婉柔與玲瓏第六百八十四章 錢行借貸第七百八十章 回到滄州第九百二十六章 劍南道巡查第八百四十四章 綵衣的主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縫紉機第三百八十章 娛樂室檯球第九百七十五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東海州福利第三百七十六章 造紙術第五百零一章 火車的預想第四百八十章 風流韻事第九百五十章 逃出梁州第九百三十八章 走訪米鋪第六百七十二章 雞冠油第三十五章 開窯燒石灰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包圍了第一百零四章 蒲州店鋪開業第三百一十六章 問公主第五百章 蒸汽機車第二百零八章 告發元善第六百七十一章 豆腐第五十三章 下象棋第九百一十七章 新型鋼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皇帝想親征第一百九十章 二道販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行酒令第七百九十一章 長安動態第九百一十二章 蘭州鋼鐵廠開建第一百三十章 李淵陛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蒸汽動力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天仙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壺茶五百文第四百二十九章 蘇佩珊第九百七十章 加大投入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秀寧的工作第三百九十九章 班底第八百七十六章 唐儉拜訪第一百章 突厥入侵第五百三十五章 相親聯誼第二百二十五章 人滿爲患第五百二十八章 煤炭競爭第七百零八章 擴大礦點數量第三百九十三章 南靈草第二百二十七章 昕月落枕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足球競技第八百四十章 嗨起來第四百三十四章 魚鉤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相親活動第一百二十一章 準備禮物第九十七章 和平坊蠟燭商店第二百零三章 不打不相識第八十七章 開業吃火鍋第四百六十一章 地下管道第四百二十三章 無底洞第四百六十七章 封賞第六百三十四章 眼睛保健第二百九十四章 培訓女護士第七百二十章 評分制度第一百九十一章 弘文館助教第四百五十九章 安置區出事了第一百零八章 張瑾兵敗第二百零四章 三字經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皇子們的反應第三百四十九章 皇宮的錢款第七百二十章 評分制度第八百六十三章 四國島平定第三百五十七章 押上血本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