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唐國大朝會

大唐皇宮之中,行政院開大會,兵部的主要官員全都到場。

整個皇宮之中與往常一樣成了一個大朝會,再這樣一站着感覺有些不倫不類的。

李世民高高在上,他曾經想着還是給衆人提供一個小板凳,想想就取消了這個念頭,決定以後再說。

今天朝會是個很重要的日子,因爲要總結上一年的成績,成功,和這一年的計劃與明天年的展望。

朝會依次進行,取出了沒有必要的環節,直接讓主要部門的負責官員進行陳述,不過這要講就花費了很長時間。

有的官員手上拿的稿子像書本那麼厚,唸的時間是長了點,可是關於江山社稷李世民也不得不仔細聽着。

他突然後悔了,這樣下去大臣們不點站一天啊,然後明天繼續站着好,他都沒有想到問題這麼多,早知道就應該聽元善的話,分組進行,然後彙總,做總結。

可是已經開始了,他也不好阻止,只能任大臣繼續講下去了。

行政院彙總了當前朝廷遇到的很多事情,還有百姓的事情,事情大大小小分門別類,涉及到了各個部門。

李世民聽着都沒有記錄下來,而解決的辦法貌似也不用他來出,行政院都會給出多種方案讓其選擇,倒是輕鬆了很多。

一天的時間,行政院纔將他們總結的事情大致說了一個遍。

第二天輪到發展部了,虞景明昨天準備的東西,沒想到今天才派上用場,廢話不多說直接,道:“上一年國庫稅款總收入七千三百萬貫錢,今年固定投入,軍事五成,行政,教育,醫療等佔一成,經濟發展佔四成,經發部財務收入支出彙報完。”

虞景明言簡意賅的說完了。

“七千三百萬貫錢。”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長,今年沒有想到增長這麼快,可是固定投入又是怎麼回事,錢還沒有捂熱乎就要花出去嗎。

一衆官員們都開始琢磨起來。

這個時候李世民開口道:“諸位愛卿可能很詫異,那朕就來說說這個固定分配事情,今年的國庫花銷大致就是跟虞尚書說的差不多,是有計劃的投入,簡單說就是今年兵部能夠獲得國庫收入五成就是三千六百萬貫的資金支持,行政院的資金一成七百萬貫,經濟建設資金支持爲二千九百萬貫。”

而各個分類下去具體到項目,採用多退少補的策略,嚴格把關將這些資金用在刀刃上。

而且這個固定分配比例將會成爲以後一個固定政令,根據不同情況來進行調整,今年的主要花銷就是這些,從上一級行政院開始對下一級行政院調查後進行撥款。

諸位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不要緊,稍後會將具體的財務事項都做記錄後發放給你們,也當做一個參考。

“好,朝會繼續。”李世民道。

虞景明將大體的情況彙報之後,整個人輕鬆了很多,接下來就是向行政院彙報具體的稅收細節,以便行政院的相關官員可以進行查賬覈實。

管理錢財,虞景明非常有經驗,國庫收支就是算賬的事兒,經發部整個團隊最擅長的就是算賬。

而且有了固定的分配策略,以後他們出賬就更加的容易,不過爲了避免有貪腐等情況,出賬規定都是限定額度一筆一筆的出,具體款項落實到明面上來纔會開始有後續款項接入。

這種形式等於是轉款專用,管理起來十分的省事兒。

朝堂之上,各個部門的人全都就開始進行彙報,主要的問題都集中在行政院,他們做完彙報之後,其它部門的人做彙報相對容易一些。

兵部代表是李績和李道宗,他們做的年前彙報雖然簡單,但是也是算得一手詳細的經濟賬。

“陛下,朔州之戰,我大唐十萬兵馬殲滅薛延陀部二十萬大軍,所獲得頗豐,馬匹七千兩百匹,駱駝八千匹,牛羊平均有一萬六千頭,金屬器械多達三十萬件,戰利品等不計其數……”

李績算的是所得。

接着李道宗就開始算損失,道:“一共損失胡人精兵四萬,唐國將士死亡兩百人,傷亡不足五百人……損失‘神威將軍火炮’三門,馬拉小炮六門……消耗彈藥六百車,約六百萬貫,糧草軍餉消耗兩百萬貫,總計消耗八百萬貫錢。”

衆人皆驚,打一仗八百萬貫,已經比得上上一年國庫收入的十分之一還多呢。

不過戰果非常喜人,征服了漠北部落,雖然牛馬等牲口無法立即回本,但是多少能夠補償一些。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思考着,幾年並不軍費才三千萬貫,如果要對高句麗動手,恐怕不夠吧,於是當即就陷入了沉思當中。

李道宗說完之後他就不再說了,具體的事情會跟行政院的官員進行交接,到時候詳細的數據就會讓他們進行查看。

朝會繼續,李世民一直在神遊天外,接下來就都是地方上的事情,彙報的內容是很多的,當天一整天都沒有彙報完,朝會只能繼續開下去。

李世民依舊坐在龍椅之上,人變得精神了不少。

但是神色之間倒也有些擔憂,畢竟是第一次執行國庫固定投入,錢還沒有捂熱乎呢就轉手送了出去,不過不是全都送出去,是分批次的。

長安城這幾天都在開大朝會,長安百姓都十分關注,朝會開了七天,大小事務全都被集中進行解決,七天時間不長,但是多少問題都有了確切的應對,倒是得到了解決。

一個月之後,各種新的政令就都發布了出來,鼓勵農耕,鼓勵商業,還有一些補貼策略,增加專利費用等等。

大街小巷的百姓都非常關注,好多律令都跟他們息息相關,比如說經營店鋪達到要求的還會給稅收優惠等等。

一個月的時間大唐律令新增條款規定都增加了好多,別說唐國百姓琢磨,就連官員們都在仔細研究呢。

石家書局倒是看中了這個商機,直接將這些新頒佈的律令全都印在了大唐小報上,同一期的大唐小報,增收三倍。

第一百六十四章 打吊瓶第六百三十六章 方便麪第四百六十六章 三方合作第二百零八章 告發元善第三百七十三章 招生準備第五百六十八章 元善的懷疑第五百五十二章 車載大炮第六十二章 做個火柴容易麼第四百五十七章 滄州學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培訓女護士第二百三十六章 素女經第五百四十二章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第三百三十六章 蒸汽動力風扇第九百三十三章 收押張俊義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子與秦王第八十二章 又快沒錢了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一百五十章 爲秦王效力第五百四十八章 職能變動第九十三章 轟掣天地第九百一十六章 蘭州菜刀第八百零六章 侯君集急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李淵讓出太極宮第七百五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八十三章 租鋪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學生入學第二百四十章 調任兵部侍郎第四百五十七章 滄州學子第八百八十章 程知節的請求第九百一十章 蘭州鋼鐵廠第二百八十七章 義診開始第八百二十八章 釋放欽贊第一百一十九章 落魄馬周第八百零九章 談判第八百零五章 完勝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元昌與蕭銘遠第八百七十二章 百姓的態度第一百零三章 發放裝備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名谷口太郎第三百八十七章 調料作坊第一百三十一章 棉花種植計劃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的訂單第九百三十二章 二狗子第九百六十四章 二個月後第五百四十章 說書人董成第一百零六章 父子相聚第八百三十八章 赴宴第一百六十章 墨鏡第六百八十五章 蒸汽碎石機第四百三十四章 魚鉤第九百七十九章 錢票發行中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出售軸承製作設備第三百八十六章 固定資產投資第二百章 攤上事兒了第七百八十七章 搞事情的魏徵第五百二十八章 煤炭競爭第七十八章 扎針拔罐病好一半第一百九十章 二道販子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晚行動第三百七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主意第六百六十一章 貞觀八年第六十一章 這不是緣分麼第三百三十七章 硝石製冰第七百零一章 國公參觀團第一千章 打幽州的主意第八百二十八章 釋放欽贊第一百九十章 二道販子第七十六章 俱樂部的構想第五百四十三章 快閃話劇組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三個火車頭第二百零六章 呂達第四十七章 急救第三百七十六章 造紙術第二百一十九章 鍋爐壓力第五章 烏雞白鳳丸第十八章 吃貨的味覺第三百九十四章 姚正的決定第一百零五章 程大將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藍田縣侯第一千零三章 能說會道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唉頭疼啊第九百二十章 蘭州鐵路擴展第三百一十九章 燕北的車隊第六百六十六章 建房問題第七百八十九章 參觀動物園第七百六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三百五十二章 專利法第五百二十六章 煤炭生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杜如晦的熱症第九百四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一百四十五章 上帝是誰第二百六十章 集中倉庫預算第二百六十四章 空置店鋪再利用第三百三十五章 若蘭的反常第六百九十七章 恢復四郡第九百一十章 蘭州鋼鐵廠第六百五十二章 薛凱的想法第五百零八章 程知節議党項第五百三十六章 徐智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唐礦產資源分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