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太宗說

滄州七月。

大唐第一份由行政院擬定的小報,從五月開始便從長安向大唐各個州府傳遞。

這份小報被行政院稱爲,大唐政務簡報,裡面有諸多內容,全都是行政院發佈的各種消息,比如在改組的問題上,就有李世民的親自書寫的文章,上面記錄:“……君主只有一顆心,而攻心的卻有很多人。有的以勇武力量,有的只憑口才,有的以諂諛逢迎,有的以奸詐邪惡,有的以嗜好慾望,各類人湊在一起,各自兜售自己的一套,以圖取得恩寵。君主稍有鬆懈,而接受其中的一類人,則危亡隨之而來,這便是君主行事之難吶!“

然則寫到爲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李世民經過幾經思考,與德才兼備者商討後得出某些治國之道,治政之策,治患之方,於是後來,這個欄目就成了一個單獨的欄目,叫做:《太宗說》

簡報中有很多欄目,大唐的發展狀況與一些流行趨勢,百姓對官員們做事的看法等等,全都經過修飾之後一一記錄,更有介紹表現好的刺史官員等,都是大批配合落實工作等等。

政務簡報一出,各個地方的官員都非常的重視,上面雖然沒有政令,可是看到其他州府都如此賣力,還被行政院點名宣傳,很多官員可都想要爭做典型。

於是一股朝氣蓬勃的積極工程開始了,倒是穩定了剛剛地方該組的士氣低迷的狀況。

李世民非常的高興,他的文章一經問世,收到了,各個州府官員們的追捧,紛紛寫了各種奏摺恭表,大部分還有寫感言的,寫工作想法的,寫建議的,反正一時之間地方官員送過來的奏摺是平時處理政務奏摺的五倍還要多。

但是李世民很高興,這些奏摺全都被行政院整理,然後羅列出來,篩選之後在讓李世民過目。

李世民會參看然後進行指導,總結下來的文章會繼續登在簡報之中,“互動”這種形勢便從這時候開始了。

經過這麼一折騰,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元善再次受到簡報的時候,明顯比第一版內容厚實太多,看了一下,發現裡面的信息還是很重要的。

李世民已經下旨冊封乙彌泥孰俟利泌可汗,賜姓李氏。封阿史那忠爲左賢王,阿史那泥孰爲右賢王,還有意將太行山以東的面積給他們作爲封地,現在還沒有確定還在商量當中。

元善一看,李世民正在爲解決薛延陀而做準備。

太行山以東,河套北面正是薛延陀等部落主要的棲息地,若是讓阿史那思摩去那邊,無疑是給薛延陀等部落增加壓力,兩邊勢如水火,突厥人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明擺着兩邊誰都不願意讓份的。

元善暗贊李世民好手段,利用了阿史那思摩的求生慾望,以唐人在背後支持,給他勇氣,再以薛延陀的貪婪,野心來驅使他對突厥各個部落進行攻伐,讓小部落聯合起來傾向大唐,這樣就能以小聚多,將其變成大唐的助力。

“恩,真是不錯的手段。”元善正在嘀咕的時候,有人敲門。

“進來。”姜承望手中拿和一封信函走了進來。

“藍國公,鴻臚寺的消息,說半個月後他們會派遣職方郎中陳大德出訪高麗,從滄州到高麗讓咱們配合將人送過去。”姜承望說道。

“出訪高麗,是不是高麗出什麼事情了?”元善問道。

“最近商船回來沒有聽說出問題,職方郎中,本就是掌天下地圖及城隍、鎮戍、堡寨、烽候,及沿邊少數民族內附等事,可能是日常巡查。”姜承望道。

“恩,半個月後出訪高麗,人現在可能已經在來的途中了,咱們要好好接待一下。”元善囑咐道。

“是,這些事情就由我們來安排。”姜承望道。

陳大德,元善與此人沒什麼交集,李世民讓他過來恐怕是要去高麗探聽虛實,不知道此次探訪會有什麼樣的收穫,他拭目以待。

七月末,滄州火車站迎來了,鴻臚寺派遣過來的官員,鴻臚寺現在基本上覆雜大唐外交這一塊,陳大的是李世民欽點的官員,想必對其非常的信任。

從火車站出來,陳大的在一衆官員的簇擁下緩緩走了出來。

姜承望,高表仁都等在外面迎接。

下了火車便有人指引,陳大的五官端正,看起來挺挺憨厚的,見到一衆人都等他,便加快了腳步過來道:“下官來遲了,讓諸位久等了。”

陳大德十分客氣,與衆人見面直接擺出笑臉。

“本官是滄州刺史姜承望,這位是東海州的高表仁,你們應該不陌生吧。”姜承望介紹道。

“當然不陌生。”高表仁先開口說道。

這兩人算是同僚,一個出使過扶桑,一個現在要出使高麗,兩人一碰面便是有着很多話題。

高表仁現在雖然不在朝廷做官,可是他現在在東海州的地位可是很高的,有元善在高表仁就會有很好的官途。

陳大德更像是見到了親人一樣,立即道:“姜兄,高兄,初到滄州,一定要給我說說滄州的美食,風景,走小弟做東請二位哥哥吃酒。”

姜承望哪裡能應,當即道:“來者是客,怎麼能讓你破費呢,我們早都安排好了。”

“既然如此我也不矯情,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陳大德道。

陳大德一行三十人都是鴻臚寺派出來的,加上小廝雜役出使節團有兩百人左右,規模不小。

陳大德先交代了手下人,將貨物全都處理好便跟着兩人去了接風酒樓。

“滄州變化真是大啊,記得上次古來還是十幾年前,那時候可沒有現在的規模,姜兄能夠將滄州管理的這麼好,陳某真是佩服,來讓小弟先敬你一杯。”陳大德稱讚道。

“哈哈,哪裡都是我的能力,還是託了藍國公的福,本官可不敢居功。”姜承望道。

“姜兄謙虛了,藍國公的成就我等自然是比不了的,但是不可否認,姜兄的才能也是衆人皆知的,來,咱們繼續喝一個。”陳大德繼續道。

第六百七十三章 油炸食品第三百一十章 校場放炮第九百八十四章 皇子喝高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藥監第五十一章 尉遲敬德第四十六章 戰刀的威力第八百七十四章 飛天的辦法第八百八十七章 橡膠底皮鞋第三百六十二章 招商登記表第三百三十三章 彭徼巡的難題第五百零四章 均田制的利弊第四百二十八章 蘇振南第四百三十三章 獨孤氏血脈第六百零六章 城市規劃圖第九百四十一章 出發興州第四百七十六章 空中飛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苑君璋降唐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靖上門第三百八十八章 滷蛋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七百三十七章 蘇州船塢造船進度第二百六十三章 居家小衣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子與秦王第八百四十三章 人不可貌相第八百八十一章 生產降落傘第五百六十四章 千羽隨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尚書左丞戴胄第九百四十八章 安排第二百四十二章 有人送禮第一百二十四章 冰場運動會第二百四十五章 肥皂宣傳活動第八百九十九章 祿東讚的邀請第十八章 吃貨的味覺第八百一十二章 敵人與利益第六百六十五章 機械動力學第五百六十八章 元善的懷疑第三百八十八章 滷蛋第二百七十四章 孫真人第四百四十章 獨自行動第六百七十六章 蘭州都督李君羨第一百六十七章 行酒令第九百七十七章 面值一百貫第三百一十章 校場放炮第九百五十四章 禁軍教頭第三百五十一章 永和坊薛家商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三五百與三五千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二百章 攤上事兒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藍田人才監第五百二十二章 役與雜徭第二百零三章 不打不相識第四百六十四章 再次虛弱第八百八十一章 生產降落傘第三百八十二章 金秋十月第五十八章 棋館會員費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的訂單第九百九十九章 推廣衛生紙第九百九十二章 滄州會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指示牌第三百七十九章 落跑的程處默第二百七十三章 海選目的第九十四章 火柴的誕生第三百六十六章 倉庫視察第五百二十九章 臺鋸第一千零二章 太宗說第五百二十六章 煤炭生意第一千零一章 定襄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廣告牌第三百七十五章 長安第一樓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棉花能紡布第九百三十六章 查賬第六百五十三章 火鍋店相遇第九百零九章 蘭州的鐵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子與秦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煤炭生意第二十五章 嚎叫派的野獸們第七百一十八章 落戶風潮第八百五十五章 蘇定方的驚訝第三百一十四章 司竹園巧遇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家調料第三百零二章 跟鄭奇談注資第一百九十章 二道販子第七十九章 彈琴唱歌第五百零三章 茶話會第七百四十五章 遇到於貴第三百零九章 北衙校場練兵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史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帝王的角度第三百零八章 單道真第五十章 牛軋糖與棉花糖第三百一十七章 跟公主攤牌第九百零二章 戶籍落戶第六百六十三章 三輪蒸汽貨運車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唐路路通貨運公司第四百一十八章 鳥瞰圖第三百九十六章 蝗蟲之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子與秦王第八百三十六章 黑色料理第一百二十九章 八字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