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對上下院進行調整,上議院仍然由貴族組成,不經選舉產生,上議院擁有最高司法權。下議院議員需要經過各個選區平民選舉產生,貴族不得競選下院議員。下院議員任期5年,屆滿全部改選。各個選區進行調整,給予新興的城鎮在下議院擁有更多的席位,取締衰敗地區城鎮的席位。”
“下議院仍然享有立法權,而國王享有對下議院通過的法案的特殊否決權,這種特殊否決權僅限於國會通過對王室不利的法案。我可以下令廢除查理國王的一系列稅收命令,尊重國會特別享有決定徵稅的權力,作爲交換,國會應當爲王室每年提供固定的收入和足以維持皇家陸軍、海軍的經費。這筆費用應該不少於所有稅收的50%,剩下的稅收可由國會指定其用途。在戰爭時期和其他特殊時期,王室享有特別撥款,以率領軍隊維護王國子民的利益。”
“取消樞密院等機構,組建內閣,內閣首相、成員由國王任命,對國王負責。以後將由內閣來負責行政事宜,他們將落實國王和議會的決議,負責管理王國日常的事務。而國會作爲內閣的監督者,可以對不盡職的官員進行彈劾,國王將會視情況對其進行罷免。最後,國會有權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如果不信任案以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在下議院通過,內閣必須辭職,或者國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選。”
索菲亞女王回到了英格蘭,趁着這次召開的議會還沒有解散之際,她當着上下院幾百議員宣佈了諮詢委員會制定的變革方案,重新明確國王和議會的關係,還廢除了用以鞏固王權的樞密院等組織,成立由國王任命、議會監督的內閣來管理這個王國。
上議院、下議院對於女王大刀闊斧的改革感到震動,他們交頭接耳,一時間議會和菜市場一樣喧鬧。
索菲亞知道宣佈這樣的變革措施會引起議員們的喧譁,這其中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不說別的,即使是調整選區就會影響到下議院的利益。
還有成立內閣來代替樞密院等機構,成爲事實意義上的行政機構,那麼將會形成內閣擁有行政權、下議院立法權、上議院司法權的三權鼎立的局面。而內閣的成員和首相是由國王任命,那麼國王就有行政權。
如果這次變革能夠成功,這種權力將會以法律的形式徹底確定下來!
“皇家陸軍和皇家海軍也將由國王來掌控嗎?”
喧鬧之中,有下議院的議員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疑問。
這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看向索菲亞女王。
軍隊的掌控權很重要,議會之所以不願意讓查理一世建立常備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國王用軍隊對付自己人。
“皇家陸軍和皇家海軍的軍官由國王任命,但是國王發動戰爭需要經過國會上院、下院的共同許可。除了按照正常程序解散議會外,國王不得擅自指使皇家陸軍和皇家海軍逮捕議員或者任何自由公民,議員享有言論自由。”索菲亞說道。
她的決定又讓議會陷入一片喧鬧,這次女王打算與國會談判,以達成雙方的妥協。
這與查理一世相比,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雖然索菲亞女王的變革措施還是偏向於王室,但是與之前歷任國王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打算徹底劃清國王、議會的權力界限。
面對這巨大的讓步,議員們在震驚過後開始討論其中措施的可行性,他們對於女王願意和他們協商權力劃分之事十分慎重地對待。
這還是第一次在新女王即位後主動向議會提出變革,她完全可以沿用詹姆斯一世或者查理一世的大體政策,然而索菲亞卻選擇了改變。
倫敦城中甚至是英格蘭各個郡都開始流傳女王主持變革的事情,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一個在密切關心着索菲亞女王改革的羣體莫過於各個歐洲大陸王國派遣在倫敦城的大使們。
他們得知了聯合王國的女王要親自變法改革,對此事保持了密切的關注,還在想方設法從議會獲得關於變革的內容。
這可是一件大事,變革只有兩個結果,一個結果是變革成功,一躍成爲一流強國,一個結果是變革失敗,王國陷入混亂或者戰爭、外敵入侵。
沒有一個王國在沒有重大事變發生的前提下願意主動進行變革,不過剛剛經歷過內戰的英格蘭顯然接觸到了這個契機,而索菲亞又是有恃無恐。
即使變革失敗了,她還有後路。
“我們必須要詳細向大主教和國王陛下彙報這邊的情況,最糟糕的情況下是英格蘭變爲奧斯曼帝國一樣的東方集權王國,積極向大陸進行擴張。”幾個法蘭西大使在他們大使的房屋裡面討論有關索菲亞女王變革之事。他們害怕在東方遊學的女王會按照東方的模式建立一個新的王國,對法蘭西即將獲得的歐陸霸權造成威脅。
英格蘭國會知道此事關係重大,他們也不輕易向外界透露此事,而是在進行緊張的磋商。
比如重新調整各個選區在下議院的席位數量,對於保王派所在的選區,他們無疑可以分配到較多的選票,而爲了滿足新興資產階級的訴求,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鎮也增加了其在議會的席位。僅僅是調整選區席位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議會幾乎是在爭吵中逐一將女王提出來的變革措施一條條完善,直到大多數人滿意才行。當然這些措施並不能夠滿足所有人的期望,實際上也做不到滿足所有人,只能夠遵循議會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對議會和國王的權力的劃分還只是變革的第一步,索菲亞女王又提出了新的目標——建立英格蘭銀行爲公衆和王國提供金融服務、改變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教學內容、重振海軍以取代尼德蘭在歐洲的海上馬車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