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夜晚寒氣刺骨,埃奇山下的平原大營中到處是哀嚎的聲音,大約有4000人在會戰中彈,由於缺乏有效的外科手術和防止細菌感染的藥物,大部分被鉛彈射中的士兵熬不過這個夜晚。
孫傳庭帶着幾個騎士在巡查大營中的傷兵。
他強迫幾百個國王軍騎士返回戰場後成功解救了查理國王,原本要暴打他一頓的騎士在事後發現自己這羣人險些釀出大禍,不禁汗流浹背。
怒氣衝衝的騎士們恢復冷靜後,部分騎士對孫傳庭產生了敬畏之心,還有幾個領土不大的騎士願意主動跟隨在孫傳庭身邊,想着能夠有朝一日攀附成爲軍官。
孫傳庭看着被安置在穀倉裡的傷兵,他們在漆黑的夜晚發出痛苦的掙扎,在死亡線徘徊。
雖然很殘忍,但是孫傳庭知道他們相當一部分人撐不過這個寒冷的夜晚。
這就是戰爭的殘酷之處,而且這不是外戰,而是不列顛內部自己人的打鬥。4000人在這次會戰中或陣亡或受傷,雙方在這次會戰之後幾乎都喪失了繼續會戰的勇氣。
雙方的損失已經很大了,繼續戰鬥只會導致國王軍和議會軍一起崩潰。
穀倉之中有一簇火把,勉強照亮半個穀倉,一小羣貴族和騎士圍在一起,還有哭泣聲。
孫傳庭走了過去,發現一個大貴族痛苦地躺在一堆稻草上,他的兒子正試圖爲他止住傷口的留流血。這是會戰前提出使用尼德蘭戰術的林賽伯爵。
年近六旬的林賽伯爵腦袋光禿,滿是皺紋,他的臉色蒼白如紙,只有目光還算敏銳。
他的兒子,一個男爵正在用笨拙的方法試圖爲他的父親止血,然而並沒有起到多少的作用。
在拼死的白刃戰中,林賽伯爵的大腿被子彈射穿了,生命正在快速流逝。
“林賽伯爵,事實證明了在當時的情況下,採用尼德蘭的步兵戰術應該是更好的選擇。對方的步兵縱深太厚,國王的步兵在肉搏的時候不是他們的對手。”孫傳庭半蹲下來,對林賽伯爵之前的建議進行了肯定。
對於一個在軍隊中服役多時的貴族而言,這算是在他的生命結束前對他最後的尊重。
林賽伯爵在意識有些昏迷的情況下,伸出了手,用沙啞的聲音說道:“我……絕不會再跟這些毛孩子一起參加戰鬥了!”
孫傳庭和附近的貴族有些默然。他們本來看好魯伯特親王,不過事情出現了意外,魯珀特親王沒有很好地控制國王軍的騎兵部隊,不但沒有擴大戰果,反而使得國王軍陷入不利的局面。也不是誰都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創造奇蹟。
孫傳庭帶着幾個騎士離開了穀倉。
臨近午夜,林賽伯爵再也沒有了呼吸聲。
魯珀特親王、威爾莫特等騎兵將領後來在傍晚過後也撤了回來,他們被查理一世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他們的有勇無謀讓國王軍陷入危險之中。
保王派的軍官們並沒有直接指責魯珀特親王,但是他們似乎意識到了魯珀特親王的會戰打法是錯誤的。如果對面不是同樣身爲烏合之衆的議會軍,而是從歐洲大陸的一支真正的陸軍,那麼他們在埃奇山的會戰中早就被殲滅了。
也難怪孫傳庭看不起這些七零八湊起來的不列顛步兵,他們就像是菜雞互啄,比起歐陸軍隊還要落後許多,也就只比土著王國要強。
阿斯特利咬着一根麥稈,坐在寒冷的草地上。他對於這次會戰的失利也要負一定的責任,畢竟他是魯珀特親王的老師,還在這次的會戰中支持了魯珀特親王使用瑞典的淺縱深橫隊隊形。
“今天的會戰讓你看笑話了。如果不是你及時整頓幾百騎兵支援,我們國王軍說不定就要失敗了。我們是島國,過度仰仗海軍,民兵已經嚴重落伍,很多農民甚至沒有親眼看過火繩槍是什麼樣子。我在瑞典軍隊服役的時候,他們瑞典的陸軍更加職業化,如果不是有英吉利海峽在保護我們,所不定我們會成爲很多其他王國欺負的目標。”阿斯特利對從穀倉裡面出來的孫傳庭說道。
“下午會戰的時候在我離開了主戰場,你們是如何抵擋住對方的攻勢?我在收攏殘兵的時候差點以爲你們沒能守住。”孫傳庭說道。
“皇家掌旗官被殺,國王差點被俘虜。幸好議會軍的步兵和我們差不多,在議會軍步兵攻擊的過程中,一些前排的議會士兵不服從命令,停下腳步開始掠奪死者的戰利品。後方還在前進的友軍,便和前排的戰友結結實實地撞在一起,造成了踩踏事件,他們的攻勢爲之一頓,我找到機會後趁機重振旗鼓,纔始終沒有導致戰線崩潰。”阿斯特利說道。
“我就說你們能夠在對方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竟然還能夠堅持到我們回來,這也與你的戰鬥經驗不無關係。”孫傳庭對於阿斯特利的能力也頗爲認可。
畢竟是在瑞典軍隊服役過的軍官,只是他手下的士兵素質太差勁,再厲害的人都帶不動。
就像是紐卡斯爾會戰中孫傳庭同樣參與了排兵佈陣,結果手下的士兵在敵人的炮擊下一觸即潰,完全不受控制。
阿斯特利作爲國王的首席軍政官,能夠幾次重新組織兵力在惡劣的情況下擋住議會軍的進攻,已經十分難得了。
“我們的損失有些慘重,國王陛下打算率軍前往威爾士進行補給,並且與皇家海軍聯繫,從歐洲大陸購買火器。”略帶失落的魯珀特親王走過來。
“國王陛下打算撤退?!”孫傳庭和阿斯特利兩個人幾乎是同時站起身來。
“預計不少步兵受傷和陣亡,還有部分人因天寒缺糧、惶恐畏戰已擅自離隊,我們的人數損失可能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們的人數只能夠勉強達到一萬人而已。如此之高的兵員缺失,加上士氣喪失,實在是難以爲繼。”魯珀特親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