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城中流傳着幕府軍在前線節節勝利的消息,但實際上幕府軍在突破了大阪城的外圍陣地以後,遇到了倒幕聯軍的奮力抵抗。
大阪城和真田丸的堅壁遏制了德川家光的攻勢,還有東路軍主力圍困篠山陣地數日無法前進一步,讓東路軍大將水野勝成陰沉着一張臉。
“大將軍有令,如果將軍閣下您在接下來兩日內還無法攻克篠山陣地,則以伊達忠宗率一部繼續圍困篠山,將軍閣下您率主力繞開篠山,與大將軍合攻真田丸。真田丸之守將爲立花道雪之養子立花宗茂,是將軍閣下您的老相識了。”德川家光的斥候再次向水野勝成通報。 ☢тTk Λn☢CΟ
“立花家果然和四國島那些大名們混在一起,成爲了我們幕府的敵人。立花宗茂那個老頭……讓大將軍再給我兩日的時間,如果我還是不能攻下篠山,就立刻前去與他匯合。”水野勝成說道。
在斥候離開以後,水野勝成召集了東路軍的幕府將領,商議攻克篠山陣地之計。
幾乎所有東路軍的將領都帶人攻打過篠山,但是每次進攻除了留下幾十具屍體以外就沒有額外的進展。
“篠山敵軍的敵人火藥儲備似乎還很充足,每次進攻時都能夠聽到他們的火槍聲和以往一樣密集。”有東路軍將領說道。
“他們的火炮射程更遠,都快可以炮擊到我們的指揮隊。”
“不愧是來自天朝的援軍小隊,他們根本就不用擔心火藥的用量,而我們卻要儘可能省着使用。”
東路軍的將領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這幾天遇到的情況,幾乎都是對篠山陣地上的火器畏懼如虎。
“大將軍已經給了我們最後兩日的期限強攻篠山,如果我們在接下來兩日還沒能夠攻下篠山,那麼我們東路軍將臉面無存,而且我將放棄強攻篠山之打算,只留伊達忠宗部圍而不攻。”水野勝成說道。
“請讓我帶領鐵炮隊和火炮隊再次對篠山進行攻擊,此次還失敗的話,我願意切腹向各位謝罪!”伊達忠宗向水野勝成請戰。
“伊達忠宗,你不要意氣用事,這樣不是一個合格的武士該有的風範。你們看這裡是篠山之地形,我經過數日之觀察,已經大致查清了他們的部署。他們的陣地並不是絕地,而是有出入陣地的通道。後山有一條山道,方便他們在戰況不利的情況下逃往大阪城。”水野勝成指着簡陋的沙盤,篠山的後面有山道,是盧象升他們的後路。
“將軍您的意思是通過這條道路對他們進行偷襲?”伊達忠宗問道。
“對方的火器厲害,火器厲害在於遠程的威力,一旦靠近近戰不見得還能夠無往而不利。”水野勝成說道。
“我提議進行夜襲,趁着夜色經後山山道襲擊他們的背部,將他們一舉消滅。如果是白刃戰,他們不見得是我們的對手!”
經過水野勝成這麼一引導,在場的幕府將領想法漸漸變得活躍,都在想着該如何通過後山小徑偷襲盧象升,以解決這個難纏的敵人。
“對方敢以少數兵力牽制我們,很有可能是九州軍中極其善戰者。我們對他們的瞭解有限,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對方肯定能夠預料到我們有偷襲的可能性。”水野勝成說道。
其他幕府將軍也同時點頭,但凡是領軍作戰者,基本上都會考慮到被敵人從背後偷襲,想要成功偷襲談何容易。
“如果是夜襲的話也許有機會,夜間只要幾十個人進行襲擊,說不定就會引起他們的營嘯,而我們的犧牲微乎其微。”仍然有幕府的將領建議進行夜襲。
“夜間不一定是人之防備最疏鬆的時候。當黑夜逐漸褪去,白晝即將到來之際,也許那纔是人的警覺性最低的時刻。”
跟隨在水野勝成旁邊的宮本武藏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你也同意進行襲擊?”水野勝成看向這個公認的劍豪,在二十年前的大阪之役的時候宮本武藏就以客將的身份追隨他。二十年後宮本武藏雖然不復以前的年輕力壯,但是更加沉穩。
“華夏有古語,兵者,詭道也。可夜間派人點火攻打起敵人的本陣,以疲憊敵人,本人率一支精銳武士部隊連夜埋伏在後山,也不進攻。待敵人以爲夜盡天明之際從後山進攻,用武士刀洗刷我們近日連攻不克之恥辱!”宮本武藏提議道。
“在夜間做出夜襲姿態,卻選在黎明之前發動偷襲麼?也許這是一個好主意。”部分武將點頭同意宮本武藏的偷襲計劃。
“可惜宮本君沒有自己的部衆,不知道你們誰願意從自己的部衆之中挑選出精銳之士與宮本君潛伏至篠山後方進行偷襲?”水野勝成環顧衆人。
“在下願意出戰,用白刃戰來解決他們!這幾天太憋屈了,我們這麼多人的火器竟然還無法壓制他們!”伊達忠宗主動請纓。
“在下也願意出戰!”
幕府的大名們和將領們紛紛請命,他們接連在盧象升部署的火器陣地面前進攻受挫,想要通過冷兵器來找回自己的尊嚴!
“伊達忠宗率先請命,你從你的部衆中挑選出200人,日落之時帶着乾糧前往後山埋伏,等待黎明時分進行奇襲。如果能夠通過白刃戰突破他們的陣地,我們主力從正面趁着混亂攻破他們的陣地。”水野勝成說道,“不要辜負你的父親獨眼龍的名聲!”
“是!”伊達忠宗說道。
“宮本君,二十年前的大阪之役你沒有機會一顯身手,這次給你提供了一個機會,你務必要倍加珍惜。”水野勝成又向這支突襲隊的靈魂人物宮本武藏說道。
宮本武藏名聲在外,可以起到激勵突襲隊的作用,也許在正面強攻中沒有作用,但是奇襲中激勵士氣還是很有效果。
“如果有機會近身,我會手刃敵方大將,提其頭顱回見大人。”宮本武藏自信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