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五十八章,萬事伊始(一)



其實說符長寧這身份好猜,但凡知道一些的人,若是肯仔細想上那麼一想——這宮裡頭也沒聽說有新公主誕生下來,就算是誕生也不能一下子生這麼大個姑娘。想想其他幾位公主,封號也沒個是叫慎敏的。聯繫之前那些風聲一想,不難猜出這就是以後的“準太子妃”。所以這次,來巴結符長寧的人竟也不少。

符長寧以往做榮國皇后的時候,這些接人待物的事情都是她來做。所以皇后讓她打下手,這簡直是殺雞用牛刀,大材小用,輕鬆容易得很。就是李皇后她自己,這時候也不禁對符長寧有些刮目相看了——咦,這位公主倒是生的好靈慧,凡事一點即透的麼。當然了她也知道,這裡面肯定也大部分歸功於天嵐國周皇后教養的好。於是愈發覺得,果然不愧是世家姑娘麼,一般人,那肯做到這樣?

這位李皇后對符長寧愈滿意,那些內外命婦的都看在眼裡,也就愈發的不敢小瞧於她。

故而這一個年關過去了,符長寧倒是在京都內外的夫人口中,都成爲了個一等一的人兒了呢。

這些符長寧都是不知道的。

皇后要做的就那麼點點兒的事兒,拿了大方向就行,其他的還有她那麼多的心腹婢子們去幫她做呢。只不過近日來,皇后的心情卻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爽利。

符長寧因常在鳳鳴宮呆着,所以很聽到了那麼點兒的風聲——是良妃要晉位了呢。

不過……是良妃居然要晉位?

本來麼,現在後宮之中,別說是貴妃皇貴妃了,就是四夫人,也就只才一位。這些年皇帝生不出兒子,愈發懶怠大肆選秀,他覺着,納了再多年輕貌美的小妾,也不過是對他的一種諷刺,所以這就叫個破罐兒破摔了。因皇太后也早死了,更沒人去管他。故此後宮人數才如此凋零。

朝堂上,誰敢說什麼呢?照着原來來說,還是有那麼幾個人敢於勸諫皇帝迎新納妾,不給李皇后的面子。但是後來,就越來越少的人有這麼大的膽子

了——誰還敢呢?但凡有人說一次,皇帝就動一次怒,倒也不是明面兒上來,但他總是給你小鞋兒穿,這誰受得了啊?時間一久,日子一長大家也就發現了,這是皇帝不想納妃呢!

得,那還說什麼呢?有個皇太后也能鎮壓鎮壓他,可是現在皇帝都人到中年了,皇太后她老人家更不知道在哪方世界神遊呢,誰來管啊?

於是選秀納妃這事兒,就這麼擱置下來了。

要說,後宮裡頭就這麼幾個人,也掀不出什麼大風浪來的吧?但就是很有那麼幾個人,總愛作什麼款七八糟的幺蛾子。

比如,抱夏殿的那位美人,良妃。

近日朝堂上,不論是皇帝還是準皇太子的沈從景,都是頗有那麼幾分焦頭爛額的意思。一個是因着榮國明目張膽大張旗鼓的滋擾,另一個就是因冬天纔剛開始,各地就已經開始凍死人了。尤其是峽北峽東,簡直要人命的速度。

所以準皇太子沈從景都不大愛來符長寧這裡了,皇帝就更不愛往後宮跑了——反正他現在有兒子了,去後宮也再生不出其他兒子了,去也就是看看舊人,可是這時候誰還有心情啊?

但就是這麼有能耐,良妃就硬是得了皇帝的許可,每日都能出入御書房,給皇帝送湯了!

其實到了這把年紀,眼瞧着局勢也不大會變了,后妃們的情況實在是穩定的很。就說恭淑夫人和良妃,各自在這個位置上待了好多年也沒變過了。也就是三年前“新晉”的瑁嬪和鈴嬪兩個人麼,還有點兒新鮮感。所以李皇后也看出來了,咱們皇帝是個守舊的人,不很愛發展新人和變動局勢,所以李皇后分毫都不擔心這麼幾個人在她的手底下翻出大天兒來——都十幾二十年啦,她對這麼幾個女人熟悉到跟親姐妹似的,還有什麼把柄沒有的說呢?

但就是這樣,最近皇帝硬是找了個機會跟李皇后說了,“年後想晉一晉大家的位置。”

皇后一聽這個,倒也還好,並沒動怒的。是了,大家在

自己的位置上待了那麼久了,晉上一晉,倒也無妨。於是皇后點點頭,回答了皇帝,“也好。”

緊接着皇帝就說了他的看法,“恭淑麼,再晉也沒得晉了,朕還不想立貴妃。”

全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他對“貴妃”這個詞很是不待見。於是皇后十分理解的點了點頭,“總該有點賞賜纔是。”

皇帝表示同意,“不論怎麼晉,只要朕一日不立貴妃皇貴妃,後宮裡頭的人除了你,就再沒人能越過她去。”

皇后也不是很在意——誰越不過恭淑夫人她都沒意見,反正都是她手底下的人,誰老大誰老二還不都是那樣。而且她和恭淑夫人麼,大家都是世家女,好來往好說話,鬥上一鬥也有滋味有格調,她當后妃第一人,皇后還是沒什麼意見的。

皇帝又說了,“真覺得,瑁嬪和鈴嬪年資尚小,不好一晉再晉。”

李皇后在對皇帝這裡,那是個拿捏得當、非常聰明的一個人。以她和皇帝做了這麼久的夫妻,她還不知道皇帝什麼德行嗎?一聽皇帝說完了恭淑夫人,直接就跳到了瑁嬪鈴嬪兩個,皇后直覺事情不對勁兒!於是幾乎是皇帝話音一落,她就立刻的接了話,“瑁嬪鈴嬪兩個年資尚小,按說確實不好再晉。但瑁嬪還是當初誕了公主才晉的位份,這幾年老老實實的,平日裡也不招惹事端,很是靈慧的一個人。按說誕了公主的就那麼幾位,除了驕陽她母妃,其餘的不是夫人就是妃,這可不是給瑁嬪臉上無光的嗎?莫說瑁嬪還是世家女,便是尋常的,不看別人的面兒上,也得給咱們公主做臉啊!——”皇后勸說道,“瑁嬪之位,合該是晉上一晉了……”

這話說得,皇帝也不好反駁。於是他拍了拍皇后的手,說道,“你說的很是,是朕考慮不周了……”他想了想,問說,“依你看,晉成妃位如何?”

皇后心下冷笑一聲,面上卻不顯,仍是一副頗以大局爲重的神色,“依我看,好事成雙,不若連晉兩階,做了夫人如何?”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章,身中埋伏正文_第一百八十九章,表裡不一正文_第八十二章,安然無恙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章,擊落下帷幕(三)正文_第七百一十一章,好事將近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章,又哭又笑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章,打探虛實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章,御前傳達(二)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章,落水(一)正文_第二百九十三章,死路一條正文_第三十二章,金簪正文_第四百六十五章,新年前的暗波涌動(二)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章,功臣與佞臣(三)正文_第六百九十八章,處置叛徒正文_第六百章,八月中秋正文_第一百零一章,收買刺客正文_第二百九十六章,發現秘密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章,生病風波(四)正文_第五十九章,才藝表演正文_第六十章,浴火重生正文_第六百五十章,一路護送正文_第六百四十一章,如此愚笨不堪正文_第一百四十二章,成婚大典(二)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章,怎麼會出現在這裡?(一)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章,二等丫頭(三)正文_第一百二十章,之子于歸,宜室宜家(七)正文_第三百三十三章,落水(五)正文_第八十章,再次中毒正文_第四百零八章,擊鞠大賽(一)正文_第一百四十四章,暫不選妃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章,出宮稟告正文_第四百零三章,兩個選擇正文_第五百一十九章,請你前來相助於我正文_第七百一十一章,懷疑之心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章,親自捉拿正文_第五百三十六章,取而代之正文_第十一章,明的不行來暗的正文_第三百二十五章,後宮之中的胡女(三)正文_第一百九十三章,再次有喜啦(正文_第一百七十四章,雙雙嫁人了(二)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章,出乎意料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章,葬身火海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章,鶯鶯燕燕們(五)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章,蓬船聽雨聲(十五)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章,不如往日正文_第四百零三章,開始打老虎(六)正文_第二百二十一章,融入骨血正文_第三百二十五章,後宮之中的胡女(三)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章,走投無路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章,準備收屍正文_第三十九章,世外桃源正文_第四百二十五章,祭天受傷正文_第七十七章,賜個丫鬟正文_第七百三十二章,尋求幫手(二)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章,前往獵場(二)正文_第五百九十二章,保守秘密正文_第三百七十二章,不分輕重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章,捉姦在牀正文_第三百一十七章,揭穿身份正文_第二百九十三章,蓬船聽雨聲(九)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章,觸景傷情(二)正文_第五十一章,離開正文_第三章,其人之道正文_第五百一十六章,一夜未歸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章,一門差事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章,死因成謎(一)正文_第四百九十一章,兩國聯姻正文_第三百六十六章,小人之心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章,承寵封“瑜”(一)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章,苦差事(二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章,狼子野心正文_第十章,微妙的關係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章,博取同情正文_第七十七章,賜個丫鬟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章,暗中商量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章,不成家何以立業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章,親自調查正文_第一百九十三章,差點失身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章,捱了敲打(二)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章,試探真心正文_第一百三十九章,一落千丈正文_第三百二十五章,後宮之中的胡女(三)正文_第二百四十五章,後宮妃嬪各顯神通正文_第三百九十七章,白衣仙人(五)正文_第三百七十章,滿城風雨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章,行動不便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章,正中下懷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章,無福消受正文_第二十四章,舊事舊人仍難忘卻(一)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章,她猶如霧中花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章,苦差事(二正文_第二章,重新活過正文_第四百九十二章,陛下怎若長舌婦正文_第六十四章,皇上指親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章,多做善事總會回報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章,一片好心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章,開戰了(三)正文_第三章,不是軟柿子正文_第二百七十八章, “太子”(六)正文_第一百七十六章,男婚女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