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只所以同時表現出一付這樣的表情,當然不是因爲波比勒畫的好。畫的再好也不能可讓四人同時都目瞪口呆,而是波比勒送來的畫布之上就打了一個底子,上面還有一條濺射痕跡,這條痕跡一看就知道是用畫筆甩上去的,而且還是那種吸油多的圓頭大筆。反正甩出來的痕跡什麼樣子大家都見過,沒見過的找只毛筆蘸點兒水往白牆上甩一下也就能知道了。
克希馬回過了神來,望着自己旁邊的方逸問道:“這就是波比勒的新作品?”。克希馬纔不會裝模作樣的看着這個破玩意兒,然後點頭說好呢,這東西在他的眼裡算個屁的藝術!
方逸想了一下,還是有點兒不確定,心裡想着說不準兒是搬錯了什麼的,雖說機率太小但是不代表它不會發生啊。
阿爾圖爾這個時候也想到了這一點上,轉頭對着方逸說道:“要不你打個電話問一問?”。
聞言方逸立刻從手裡撥起了電話,也沒有打到鄒鶴鳴的手上,而且直接撥打了巴黎辦事處經理的手機。
一翻通話過後,方逸把手機放回到了自己的褲兜裡:“沒有弄錯,巴黎經理說這是波比勒親自打包的,並且親口吩咐他把這幅作品帶給我看,而且一再囑咐他讓我有什麼感想立刻回信給他!”。
現在方逸心裡有點兒惱火了,自己坐立不安的等了這麼些天,最後就等來這個東西?!拿去糊弄一下外面的人弄個炒作的噱頭什麼的那沒什麼,跟方逸沒有關係啊。現在波比勒把這東西送到自己的面前是什麼意思?
挑釁自己?方逸想了一下就搖了搖頭,這老小子現在哪裡有時間招惹自己,跟着一幫子己故大師的徒子徒孫們打着口水仗呢,估計現在老東西三分之一的時間都用在了罵人身上。
畫出這樣的東西來。方逸覺得這個老東西要不是挑釁自己,那是嘲笑自己?也不太可能啊!
“到底是什麼意思?”魯德看着面前的東西,不解的思索着自言自語的說道。
克希馬看着魯德的樣子。上前一步輕輕的在老友的背上拍了一下,看着魯德回過了神來笑着說道:“別被表像所迷惑。它就是一幅裱好的畫布上面甩上了顏料!想多了腦子就亂了”。
魯德笑着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我不是想琢磨畫布上的東西,而是在琢磨波比勒爲什麼要把這個亂搞出來的東西送給逸!”。
做爲搞繪畫的,幾人都知道做爲人體最複雜的器官,人腦的利害。也就是所謂的想像思維能力。就算是一張白紙你盯着然後腦子裡胡思亂想,用不了多久也能折騰點兒事情來,但是你腦子裡折騰出來的事情並不能說明白紙不是白紙!事實上你就是看坨屎看久了想着它有什麼意義,腦子裡都能給你弄出點你內心想得到的東西來,這是腦子構造的問題。而不是白紙的問題。
一個人腦子想出了一點兒東西,然後作畫的人又是一位頂着大師光環的人物,這種心理上的暗示就更加的強烈了,給人的感覺就是你要是想不出來什麼東西,就很低能似的。最後就轉變成了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了。
這些事情要的工業生產環節上出現,那叫欺詐,而放在藝術上就沒有這個說法了,這東西叫極簡主義,或者其它的主義之類的!不過任你稱呼他爲什麼主義,什麼風格都不能從根本上抹殺它就是一張白紙的事實。因爲他本質上就是一張白紙,或者就是一張畫布,既便是被甩上了一些小點兒也是如此。
方逸幾個人可不是波比勒這個老東西的名號可以唬的住的。站在畫布前兩三分鐘就對這東西失去了興趣,四人直接坐在了畫室裡聊天。
聊了半個小時克希馬三人這纔回家,而方逸回到了自己畫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波比勒寫回信。
自己盼了這麼多天就盼來這個玩意兒讓方逸非常的不爽,信也就寫的相當直接。
方逸在信中寫道:波比勒先生,你送來的所謂的新作我己經看到了!不過你只是在畫底上面甩了一條濺痕罷了,如果你認爲這樣就可能迷惑我,或者把我糊弄的像個白癡一樣,那你錯了,不光是錯了而且錯的太離譜了。因爲我的腦子還沒有癡呆到爲這樣的東西拍手叫好的地步!
你問問你只要是個人就能搞出來的東西。有何藝術而言?一個人的走路,吃飯甚至是蹲坑睡覺都成了藝術。那大家都看自己的藝術,都自己搞不就成了。爲什麼要花錢來買你搞出來的東西。所有人都是藝術,那所謂的藝術也不用叫藝術了,改叫手工我看比較好!
……。
整個信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千字出頭,方逸才覺得自己算是出了心中的一口惡氣,通讀了一遍之後,方逸修改一些法語錯詞,直接就給波比勒的郵箱發了過去。
回信並沒有讓方逸等太久,信的內容也很簡單,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把我的作品送回來!
留着這個東西方逸有什麼用?這樣這幅胡搞出來的東西在方逸家裡呆了兩個晚上之後,又重新的坐上了反回巴黎的飛機。
盼來盼去最後看到的是這樣的東西,讓方逸的心裡有點兒不爽利,還好生活中總有些死撐着麪皮的人能給方逸帶來一點兒歡樂,比如說這幾天的索福比拍賣行。
僅僅一兩年之內,就傳出造成了兩件這樣在鑑定失誤的事情,讓索福比的壓力一下子變的非常的大,而緊隨索福比之後的兩大拍行這時都似乎己經開始端着小板凳,大家圍着圈兒等着看業內一哥的大笑話。
現在索福比對於方逸購入的這幅魯本斯的作品直接是執一口否認的態度,不光是自己否認而且還發動了的一批所謂的學者鑑定專家,對於現在放在洛杉磯展廳的那幅真跡作品幹始挑刺。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樣的所謂的學者不光是國內有,國際上也一我抓一大把。所以說現在方逸似乎應該面臨的壓力有點兒大。不過壓力這種東西都只能是自己給自己的,方逸心裡上一點兒所謂的壓力都沒有,相信自己腦子裡的東西根本就不可能出錯。出錯的只是索福比。
方逸在心裡己經告訴自己,現在索福比掙扎的越利害。到最後臉丟的也就是越大。有的時候不論是人和機構對於一件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責任。索福比現在就是這個樣子。
方逸這邊冷眼旁觀,不過紐約索福比公司的總部就沒有這麼安靜了,作爲索福比紐約部的經理,萊特現在正在看着自己桌上的文件,而文件最上面赫然就是印着日本博物館還有現在洛杉磯展廳裡的兩幅幾乎就是一模一樣的作品。
“吉爾先生,請問您能斷定日本館的就是真跡?”萊特對着坐在面前沙發上的幾個五六十歲的鑑定師問道。
話問完,四人中的一位六十歲。整個腦袋上的頭髮己經掉光了的老男人想了一下說道:“按着我們以往的經驗我更相信日本人那裡的是真跡,而逸?方那裡的是臨摹品!”。說完這一句話,光頭老者還帶上了一句:“如果是相反的話,那麼我們以前對於魯本斯這個時期作品細微特徵的看法就要完全改變!”。
老頭的意思很明白,按着以前的推論來日本人的就是真跡,要是方逸手裡真是真跡的話,那以前咱們鑑定的魯本斯作品,如果存在兩幅有爭論的,那麼就可能犯了指鹿爲馬的錯誤!因爲一但方逸手中的是真跡以前的鑑定依據就要改寫了。
萊特聽出了老頭話中的意思,如果方逸手中的那幅是真跡。那索福比這次的麻煩還真的有點兒不少。
點了點頭萊特對着衆人說道:“我想要經我們手鑑定的所有魯本斯作品的資料!”
雖說萊特相信有着二百多年拍賣鑑定經驗的索福比會比一個剛三十的小子有水準,不過還是想了解一下公司到底鑑定了多少魯本斯的作品,或者說是差不多同時出現幾幅這樣的作品。
因爲這個小子的鑑定名聲可是非同一般。即便是在萊特看來就像是個神話似的,拿在手上看一會兒就知道是真假!但是多年的商場生涯,仍然讓萊特覺得該有點兒準備。
與索福比相反,日本人那邊這一次似乎很平靜,爭論的聲音主要都是集中在藝術媒體,而大的媒體例如讀買這樣的都沒有摻活進來。
這纔剛幾天的時間,現在除了方逸還有鄒鶴鳴這些人,沒有多少人可能肯定日本人館裡的是贗品,洛杉磯展廳的爲真跡。所以媒體上都是索福比的聲音。在方逸看來這些人都是狗腿子。嘴裡一條一條舉出的所謂理由都是可笑的。
當萊特正在和自己公司的人商討着怎麼應對這次事情的時候,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起來。
“先生!勞倫斯先生的電話!”剛拿起了電話。萊特就聽到女秘書清脆的聲音在自己的耳邊響了起來。
萊特衝着自己面前的人點了點頭,示意他們可能離開了。然後對着聽筒說道:“接進來吧!”。
“勞倫斯,找我什麼貴幹?不會來告訴我,你的僱主發現自己犯的錯誤吧!那對我來說可是好消息!”萊特對着鄒鶴鳴說道。
兩個都是混在紐約的,也都是從事着跟藝術有關的東西,索福比是大,不過現的勞倫斯畫廊名聲也不小,從收入上來看進全美畫廊前五決對不是什麼大問題,也是現在全美風頭最勁的畫廊。這樣的兩個人不光是認識,甚至能算的上是朋友,一些時候還合作過。都混這個圈的,低頭不見擡頭見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鄒鶴鳴隔着電話笑了笑說道:“no!逸堅持自己的看法是對的,這次我打電話過來是想問問,你們是不是需要一個顧問!”。
“我覺得我們並不需要!索福比的鑑定師都是業內一流的”萊特聽了鄒鶴鳴的話有點兒腦火,覺得這是欺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