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巔峰對決

在兩國宣佈投降稱臣之後,劉瑞就在合浦爲黃啓明建立了一座雄偉的英雄碑。隨後安置好了其他事宜之後,就命各軍返回駐地。

春去秋來,斗轉星移,在劉瑞的治理下大漢朝已經一躍成爲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文化都已經成爲了巔峰

之上的巨人。

這一年已經是漢鼎帝十四年,劉瑞也已經三十四歲了,而在這一年,劉瑞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位皇子。蒲玉瀟在十月懷胎之後

爲劉瑞,也爲大漢朝誕下了龍子。劉瑞將次子取名劉福,並立爲太子。

大漢朝有了太子之後,馬文召等這些老臣纔算是安下了心了,甚至於比劉瑞還高興弄得是老淚縱橫。在平息了身毒國和麻逸國

的戰亂之後,大漢朝迎來了一個盛世太平的時期。劉瑞也難得的清閒了好幾年。

然而就在錦衣衛傳回來的一條關於大漢朝北面的消息後,讓劉瑞大爲震驚。大漢朝真正的對手,一個強悍的國家已經開始涉足

亞太地區了。這個國家是在這個時代和大漢朝一樣強盛無比的羅馬帝國。

也不知道是因爲劉瑞的穿越而改變了歷史,還是歷史本就是如此。羅馬帝國,中國古書稱爲大秦,是古代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曾經有數百年的共和制歷史,但自從斯巴達克斯起義以後,羅馬進入了軍人執掌政權的時代,並通過兩次“三頭執政”後,屋

大維自命爲“奧古斯都”,成爲羅馬的獨裁者,從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可用來表示羅馬統治下的所有土地。

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爲一個超級大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期是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此時控制着大約59

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此刻羅馬帝國在奧古斯都的統治下已經不在滿足於單單的稱霸於地中海地區了,他們已經將觸手伸向了亞洲版圖。在漢鼎帝十

五年六月。羅馬大帝奧古斯都派出了一支二十萬人的大軍團出征前匈奴領地,從而直接威脅到了大漢的安危。經過錦衣衛的調查得

知此次羅馬遠征軍主要是由步兵組成。

爲了更加詳細的瞭解關於羅馬軍隊的詳情,劉瑞派出了冉輕風親自前往。隨後在短短半月之內,冉輕風就將一分詳細的調查密

報交到了劉瑞的手中。劉瑞一看冉輕風的這份密道帝的確詳細,裡面包括了羅馬軍隊的編制,武器等一切的資料,劉瑞深知大漢和

羅馬之間的一仗看來已經避無可避了。抱着知己知鄙的戰略方針,劉瑞開始仔細的研究起羅馬的軍隊。

當時在羅馬17歲到46歲的公民全都有義務應徵入伍,並按照年齡和所持財產多少被分爲4個兵種。首先,年少者和無力自

備重裝步兵所需裝備者充當被稱爲“維利特斯”的輕步兵。他們不着甲冑,僅靠頭盔和直徑約1米的小圓盾護身,以數枝輕投槍和

劍爲進攻武器。輕步兵在實戰時一般展開於戰線的最前方,充分發揮其機動力進行散兵戰。擁有一定財產的青年充當“哈斯

塔提”、壯年則被稱爲“布靈吉佩斯”,這兩者構成重裝步兵的主力。他們的裝備完全相同,都披掛全副盔甲、手持著名的大型四

角方盾“斯邱託姆”,武器爲寬劍身的雙刃短劍“格拉蒂斯”和兩枝投槍——大型重投槍“皮魯姆”和小型的輕投槍“皮拉”。這

些投槍的構造獨特,一旦刺中目標槍頭就會折斷,以防被敵方反擲回來,除用於投擲外,它們也能充當普通長槍使用。最年長者以

及軍旅經驗豐富者則屬於“託力阿里”,他們的裝具與哈斯塔提和布靈吉佩斯相當,但不裝備投槍而改爲手持一枝被稱爲“哈斯塔”

的長槍。

此外,47至60歲的高齡市民,雖不必服野戰軍的兵役,但有義務隨時應召參加羅馬城的守備部隊,除了上述的步兵(米

利特斯)外,富裕的市民往往以騎兵或是騎士身份(埃克提斯)出戰。但當時羅馬人的騎術實在稱不上高明(他們甚至連腳蹬都沒有)

,因此騎兵一般不用於集羣突擊,而主要用於偵察和牽制敵人。騎兵和重裝步兵一樣披掛全副盔甲,武器爲盾與騎槍以及比步兵用的

稍長一些的雙刃劍“斯帕達”。這些裝備,都是羅馬從不斷擴張中接觸到的埃託利亞、薩姆尼特、凱爾特、伊比利亞等諸多民族的軍

事文明中吸收而來的精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的多兵種混成戰鬥單位,被稱爲軍團(legion)。一個軍團由10個營(科霍爾

斯)組成,每個營由3個連(瑪尼布爾斯)構成。這3個連中哈斯塔提、布靈吉佩斯和託力阿里各佔一個。每個連包括有兩個6至80人的排(肯託利亞)。其中,營只是管理、編制上的單位,實戰中的戰術單位是各兵種的連隊。因此,這一時期的羅馬軍戰術,有時

被稱爲“瑪尼布爾斯戰術”。軍團中的重裝步兵數最多時可達近5000人,但一般情況下多爲4000餘人。除重裝步兵外,輕步兵和騎兵同樣被列入軍團的正式編制。輕步兵與重裝步兵一樣以連爲單位編制,軍團騎兵則由各包含32人的10支騎兵隊(圖爾瑪)組成,共計約300人。到公元前3世紀爲止,羅馬還時常動員支配下的同盟諸國的市民按照羅馬式的編制與操典組隊參戰。依照慣例,在野戰軍中,每個“純粹的”羅馬軍團搭配一個同盟國的軍團協同作戰,羅馬軍團在戰時,由身爲最高政務官的2名執政官(consul)和身份僅次於他們的2名法務官(praetor)負責指揮作戰。執政官有權指揮由羅馬軍團和同盟**團各2個構成的總人數約爲2萬人的兵團,法務官則可指揮羅馬軍團和同盟**團各1個構成的萬人兵團。儘管常備部隊僅爲2名執政官麾下的共計4萬人,但隨着羅馬人口的增長,其戰時的動員潛力一直在不斷增強。例如,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年至201年)時,羅馬的總人口已多達300萬,即使在坎尼會戰中被名將漢尼拔一舉消滅了6萬人,仍能迅速動員25個軍團投入作戰。在野戰中,各軍團一般排列成正面寬200米、縱深90米的陣型。第一排配置哈斯塔提、第二排是布靈吉佩斯,第三排則是託力阿里。當前兩排重裝步兵投入作戰時,託力阿里一般是單膝跪地、養精蓄銳;一旦戰局有變(不論勝負)時,才作爲預備兵力投入前線,接替那些筋疲力盡的年輕人。在戰線的最前方,是由輕步兵構成的散兵線,而兩翼則由軍團騎兵負責防守。軍團在實戰中,一般能夠以連爲單位在一定程度上隨機應變。例如改變隊形密集度、調換前後列等等……這與他們的遠祖——希臘的古典型重裝步兵(霍普里泰)相比,已是大有改觀;但在公元前3世紀,還遠遠不及歷經伊菲克拉提斯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改革、已臻爐火純青的赫雷尼斯諸邦的多兵種合成戰術。並且,羅馬軍隊是一支由市民組成的非專業的軍隊,指揮他們的將軍們更是外行——他們的本質是政客。因此,羅馬在與庇羅斯、哈米爾卡爾、漢尼拔等職業軍人統帥下的軍隊對戰時,不斷遭受挫折。之所以能夠最終打敗這些強敵,所依靠的並不是戰術的精妙,而更多仰仗於羅馬在總人口上的優勢、對盟邦的徹底支配以及農民出身的士兵們樸素而堅韌不拔的精神。共和後期至帝制中期(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3世紀)——職業型軍隊羅馬的軍事實力,在公元前2世紀完成對東西地中海的征服時達到了頂峰,其後開始逐漸衰退。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傳統的都市國家型的政體已不再適應日積月累、不斷擴大的疆土了。將軍們在南征北戰中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而與此相對,作爲士兵出征的大多數人,卻因爲家中長期缺乏勞動力在經濟上逐漸沒落。爲了緩和這一矛盾,軍制改革已勢在必行。勇敢地對祖先遺留下來的舊軍制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並從危機中挽救了羅馬的是平民出身的優秀職業軍人——瑪裡烏斯(公元前157至公元前86年)。他的想法是:不再依靠那些有能力自備裝具的有產市民,轉而提供武器和薪金給無產市民,並以合約的方式保障他們在退役後能夠得到一定的土地。此舉大大促進了羅馬軍隊的職業化。由於裝具不再取決於私有財產,因此所有士兵們的裝備與訓練得以統一標準化。新一代步兵的裝具與哈斯塔提和布靈吉佩斯相當,都配備有盔甲、大型方盾“斯邱託姆”、短劍“格拉蒂斯”和兩枝投槍(‘皮魯姆’或是‘皮拉’)。維利特斯這一兵種被廢止,步兵中不再有輕步兵和重裝步兵之分。但是騎兵的裝備與職能,在瑪裡烏斯的改革前後並無變化。在軍團的編制上,進一步貫徹了標準化原則。一個軍團由10個營構成,每個營編內有6個排,每排兵力爲80人。不過,各軍團的第一營均由5個160人的排構成,因此,在編制上,軍團的步兵總兵力應爲5120人。在實際運用中,爲了保證軍團步兵實戰能力的均衡以及運用方便,一般情況下兵團總兵力大多爲2000到3000人,最多不過4500人。在軍團編制中的騎兵,減少爲4個騎兵隊共計128人——這主要是因爲依靠沒有羅馬市民權的外籍軍團組成的輔助軍(阿庫西里亞)來提供精銳騎兵已成慣例。而投石兵、弓兵等傳統上的輕裝步兵,也多由輔助軍充任。這些輔助軍基本上以營或騎兵隊爲單位,配屬給羅馬將官充當野戰軍或是守備隊。內亂(公元前49年到公元前30年)結束時,勝者屋大維(奧古斯都皇帝)麾下的兵力多達50萬。但他在獲勝後迅速裁軍,將常備部隊精簡爲由30個軍團(不過,其中的3個軍團在公元9年爆發的託伊特堡森林會戰中被全殲)連同輔助軍共計約30萬人。在奧古斯都皇帝治世後期,他還組建了臭名昭著的皇家近衛隊(普拉埃託利亞)。近衛隊的編制單位爲每營480人的步兵營和32人組成的騎兵隊。在野戰時,軍團一般以2至3個營的縱深進行佈陣。軍官和士兵全部實現職業化後的新生羅馬軍團紀律嚴明、士氣高昂、戰技精熟,冠絕一時。營不再是行政管理上的單位,而是擁有高度機動性和自由度的獨立戰術單位。司令官得以將一至數個營作爲總預備隊配置在陣地後方,適時出擊;或是隨時從本隊中分派出以營位單位的分遣隊,隨心所欲地排布構思中的理想陣型。這種“科霍爾斯戰術”在以步兵爲主力的歐洲戰場上無往不利。但在亞洲平原上與機動力超絕的波斯騎兵對戰時卻吃了不少苦頭。馬略的軍制改革,似乎成功地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共和政體下的羅馬軍制,但用長遠觀點來看,由傳統型的國民軍向職業軍隊的轉變,必然帶來軍閥勢力的擴大,而終將毀滅共和政體本身。在悽慘的內亂結束後,終於出現了打倒並吸收了全部軍閥勢力的唯一的最高權力者——帝國皇帝。

第68章 初次交鋒第139章 不可置信第159章 火燒飄渺第156章 壯溪除霸(2)第23章 全軍覆沒第25章 升任縣令第157章 壯溪除霸(3)第27章 死亡之吻第22章 交趾血債第94章 情遺夢斷第132章 逃出地宮第29章 飛狐在現第2章 動員告令第27章 諜中之諜第20章 地動山搖第71章 祝府密道第127章 慌不擇路第106章 迎娶公主第18章 魔鬼訓練第50章 徐聞風波(七)第53章 雙美遊春第11章 四面楚歌第72章 收服韓毅第29章 銷魂之處第27章 死亡之吻第47章 中牟會戰第53章 雙美遊春第64章 強人所難第41章 口袋營陣第9章 羣蘭海戰第7章 攻克塑海第71章 祝府密道第56章 長安密道第143章 災民暴亂第18章 誤入江湖第64章 強人所難第68章 初次交鋒第91章 新任趙王第83章 揭竿而起第86章 建軍器局第34章 血戰呂平(三)第10章 定安之戰第1章 私營承包第64章 強人所難第62章 私定終生第19章 紅木寶盒第71章 浴血海附第19章 紅木寶盒第57章 榮登大寶第87章 兵分兩路第5章 力斬三將第32章 血戰呂平(一)第22章 蹊蹺巖壁第157章 壯溪除霸(3)第75章 向東前進第121章 報復來臨第100章 鐵甲戰船第104章 彭城之戰第111章 火燒橫城第21章 難得糊塗第69章 夜尋家勝第138章 擊斃海龍王第104章 彭城之戰第59章 金尊龍牌第4章 交趾求和第50章 聯軍伏兵第89章 以次充好第149章 突圍失敗第14章 青色別院第88章 圍點打援第104章 彭城之戰第35章 惠帝駕崩第44章 徐聞風波(一)第51章 徐聞風波 終第37章 劉瑞受刑山洞療傷第48章 徐聞風波(五)第49章 徐聞風波(六)第5章 勇抗山匪(一)第149章 突圍失敗第139章 不可置信第137章 幽靈怪船第13章 流水作業第98章 宏圖大志第158章 蘇州之行(1)第44章 一觸即發第117章 狼狽爲奸第130章 方士徐福第43章 饅頭血案第70章 奇兵被殲第122章 外強中乾第138章 擊斃海龍王第120章 膽大妄爲第41章 口袋營陣第87章 兵分兩路第114章 橫城大捷第89章 以次充好第34章 御封美人第61章 自投落網第60章 智破絕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