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正務與事務

“妳的意思是說,官員最好達到二十一歲以上吧?”

皇帝劉恆瞬間抓到了錢汝君陳述的重點。

皇帝劉恆喜歡青年才俊,尤其給他的兒子劉啓安排的未來輔佐官員,更有許多在二十歲以下的俊傑。

時代前進,累積的知識量,也愈可怕。在後代,一個人學到三十歲,遍覽羣裡,都不敢說自己讀遍了那個學門的知識。

而在大漢,知識流傳不易,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能收藏到的書簡有限。

有時候,一本書簡,一千多字,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

看論語的話有多簡潔有力就可以知道這時期文字精簡程度。

所謂學富五車,根本只是後世一本大部頭的書。

所以這個時代,讀會一本書的意思是,你要能倒背如流。跟人對話的時候,要能夠原句引用。

後世的文章,你背背看,能背個十幾篇就了不起了。

至於玄幻大神的書,你要背?自殺還比較快。

後世,講究得更多是讀通。

所以這個時代,十三、四歲的人把經典都讀通,不是作夢,諸子百家,人家也沒要你全會,會個四五家,讀通一家,自成一言就可以了。

然而,錢汝君認爲掌一國大政者,採用一個性格還沒有穩定下來的年輕人,簡直是冒天大的危險。

而三十、四十歲的人,性格穩定之後,就算再有外界的誘因,一般來說,性格不容易改變。

也就是說皇帝能掌握臣子的個性。那時候,再用人,也比較容易判斷這個人適合哪一種職位。

“是。當官的人,必須掌握幾種學問。地理、歷史、數學、物理。而且他的瞭解,不能只是表面知識,而必須能夠深入。學地理,能在家中坐,而通曉天下。知道山川河流的變化,知天文災變。讀歷史,可以明興替,知前代的得失,引以爲戒。知數學,能運算統計。朝政,其實就是數字科學。把數字算明白了,就知道什麼是缺少的,什麼是多餘的。而物理,能讓百官明白萬物變化的規則。依規則行朝政,就不容易有失。”

錢汝君休息一下,繼續說道:

“除此之外,當地方官的人,可以讀心理學。知百姓心理之變化。不過,或許不用教,有些人天生就能通心理變化。這幾種學問,就是兒臣認爲百官需要會的學問。自然,兒臣不是大學博士,說的話只是跟父皇之間的閒聊,父皇可以聽過就算。”

皇帝劉恆,怎麼會聽不出來錢汝君這是以退爲進。其實很希望皇帝聽進她的建言呢?

錢汝君自從出現在皇帝面前,每一樣的建議,或者奉獻,幾乎都對皇帝,或者大漢有極大的幫助。

給他特別準備的蔬菜水果,別的不說,讓他整天都能維持好的心情。

就算不是給皇家的東西,而是給薄家飼養的馬匹,賣給薄家軍的食物,也讓大漢出現了一支強軍。足以跟匈奴單挑。

如今,已經守衛邊防的主力。

至於給胡家生產的棉布,對大漢百姓的作用還感覺不出來。中產人家,倒是多了一種衣料選擇。

棉布比麻布穿着舒適多了。最重要的還是錢汝君給皇帝提供的棉甲做法。

大漢的軍事力量很強。做爲後盾的少府,雖然有千般不是。但他的研發能力比起後世的相關機構,強上很多。

錢汝君回到長安之後,看到的第一個變化,就是腳踏車已經出現,而且透過齒輪傳動,水車又有別的設計產生。

任何一個國家的先進科技,如果是官方研發出來,都會加以保密。錢汝君相信,

大漢皇帝劉恆時代的少府,比起前世後世,都強上不少。

有些發明,或許應用在軍事方面,只是一般人,甚至她這個公主見不到而已。

腳踏車發明出來,其他東西就不遠了。

可惜,後世貧民百姓都能騎上的腳踏車,以現在的冶鐵能力,還不能大量生產。

錢汝君一直糾結着,要不要把冶鐵技術兌換出來。錢汝君知道,一旦冶鐵技術改進,後多發明將涌現出來。

但是想要冶鐵技術改進,煉煤技術的投入,是不可避免的。

而煤的大量使用,是污染的重要來源。

看着大漢的青山綠水,錢汝君真的不想讓環境惡化。

大漢在戰爭對匈奴的弱勢,其實不明顯。錢汝君的做法是改良馬種,改進士兵的身體。

現在錢家農場生產的產品,有一半是奉獻給軍方使用。這也是朝廷雖然對錢汝君有些不滿,但不敢動錢汝君。

軍方,不管是屬於哪個陣營的,都承錢汝君的情。就算錢汝君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但是隻要錢汝君一句話,又無關造反的事。他們就能派出一小隊軍人,讓錢汝君指東打東,指西打西。

皇帝也感受到這點,對於錢汝君因此感到糾結。

幸好,錢汝君沒有朝廷和軍方一把抓,要不然,皇帝真的得把錢汝君限制在長安,不能去金麥逍遙了。

錢汝君提出關於太學學程的看法,打確了皇帝一直以來的思維,他的腦中,大概有兩種作法,一種是中央學堂式,就是看做官的需要些什麼,就教他什麼。欽天監的教天文,水文官教水利。要這麼教,就得找些老經驗的人。

然而,在錢汝君的建議裡,她把官員分爲兩種。具有決策權的正務官,具有執行能力的事務官。

決策的官員,要能明白對錯,而事務的官員,必須嫺熟於實際政務。具有執行的能力。

正務官對於事務不熟悉,可以聆聽事務官的意見。然而正務官必須有事非判斷的能力。

大學,應該培養的是正務官,至於事務官,則爲小學。

這裡的小學,可不是句讀之學。

但是大漢現在的朝廷,是小朝廷。所以官員人數,其實不太多。更多的只是胥吏。

在錢汝君的意見裡,胥吏也應該屬於官的一部分。領國家奉祿。他們的考覈,不應該提升官級,而是提升奉祿。

第三十七章 大鴻臚第六二三章 最難的改變第三〇七章 金妙巡視(三)第七四六章 不受教的薄慶第四八一章 分道第三八一章 懲罰第三四三章 進步?第九三〇章 眼光第十二章 城外農家第六一一章 劉恆當打算第三七八章 紫珠地區第五九三章 湖海一池第三三四章 好吃第三五一章 大議案第三八七章 腳踏車面世第六八四章 金麥城規章第二八八章 迷霧積分第九四三章 追求第一八二章 新鮮肉第七四三章 監督第五七二章 燒掉再建第一一七章 長安屋宇第六十九章 女學堂第八四四章 恐懼源於未知第三十一章 金妙爬爬爬第六三〇章 參觀第一四〇章 提示第六六五章 食物儲備第七一八章 分工第一五六章 獨睡第二十九章 做鄰居第八三六章 百姓第六九〇章 陰山下第九五四章 進步的壓力第五三四章 垃圾處理第三四〇章 坐姿第九四〇章 久違了金麥城第九七四章 竟然有人第一五〇章 香菇、松茸第四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九三九章 出關第四一九章 面子第四六三章 虎第五七五章 開店做生意第一四七章 緹縈的請求第六四一章 開學日第八四三章 分發第四四二章 羊毛第五八四章 魚第七五八章 歌聲歡迎第八九九章 人手第七四四章 宴會第七五六章 遍地撒果第七五〇章 金妙行蹤第六三四章 要人去當兵第一八六章 老大難第三五五章 住得近一點第四八四章 絕對權威第一〇一章 來人來鬼第八章 犀利婦人第六二一章 取水問題第七二四章 商人的錢第六六八章 脖子上掛的水第七二三章 殺蟲第一五四章 三女同行第三五二章 誰大誰小第六一九章 抽水設備第四八九章 判斷第八四〇章 蒸發第五章 賣身第六三〇章 參觀第七二七章 血脈第七〇二章 北海羊第七七五章 新生活第九一六章 妒意第一六三章 送你一頓好吃的第四十四章 牛車好臭第一三二章 慎夫人的聯想力第七七七章 尋找海灣長期停靠第五十九章 新衣裳第六二〇章 發出廣告單第四九三章 動手第七四四章 宴會第一四一章 原本不會相遇的人第一四一章 原本不會相遇的人第五十一章 妙妙一起嫁第二一八章 太常寺傳達官報到第六二三章 最難的改變第十九章 品嚐野菜第八四〇章 蒸發第五一三章 黃色鳥食第二九四章 燒烤口味第六十九章 女學堂第六一九章 抽水設備第三一六章 金刀公子第六六六章 吃吃吃第二三五章 鞭打第三七〇章 雞腿第六四三章 新穎美食就是貴(一)第四六二章 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