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倭亂(七)

張瑞待他說完,方笑道:“長峰兄這邊的情形,我曾聽漢王說過幾次。漢王言下,對他這幾年在長崎的所爲,很是滿意。”

因低聲向那王煊道:“估計此番日本戰事一畢,長峰兄被致大用。到時候領兵北伐,也未可知。”

江文瑨在前在大步而行,聽到兩人在身後嘀嘀咕咕,因回頭笑罵道:“兩個人急着喝酒,現在又落在後面說體已私話。怎麼,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不能在人前說不成?”

張瑞與王煊相視一笑,一起隨他由儀門而入,穿後院角門,直入江文瑨所居住的抱廈之內。江文瑨因吩咐道:“來人,備些好酒好菜端上來!”

又向張瑞問道:“你帶來的那些校尉衛尉們,都邀進來同飲,如何?”

張瑞擺手道:“一時的頑話,你卻當真不成。漢軍戰時禁酒,沒的在你這裡飲上幾杯,回去得見馮錫範那張臭臉。就是你,雖然現下是總督,不是武將,漢軍軍律管不到你。但你身爲統兵大帥,也不方便飲酒。”

江文瑨失笑道:“我當你張瑞還如同當年,仗着漢王寵你,什麼都來得呢!如此,咱們就只吃不喝便是。”

張瑞一笑,因向窗外令道:“你們都去偏廳吃飯。一會子我與江總督商議完了,自會出來吩咐你們。”

那些衛尉校尉們應了,自去偏廳用餐不提。張瑞等人待廚房特製的精緻小菜送將上來,這才各自捉着筷子吃將起來。三人一時都不說話,江文瑨與王煊書生出身,最講究的便是食不語。於是只聞得杯盤響動之聲不絕,一直待三人吃畢,江文瑨叫人送進茶水毛巾,三人洗漱完了,落座吃茶。

張瑞憋了半天,因見江文瑨仍是慢條斯理,捧着青花瓷蓋碗慢慢啜飲,對戰事及漢軍調動的情形卻是不管不問。因急道:“長峰兄,這一仗該怎麼打,你到是說個章程出來!這麼着悶頭葫蘆似的,這賣的是什麼藥哪!”

王煊見他着急,卻是噗嗤一笑,向他道:“他向來如此,當年漢王向他問策,都是憋了一肚皮的氣。我和載文一直私下裡說,這個人被貶到日本這化外之地,未嘗不是漢王着實厭了他。”

幾人說笑一陣,江文瑨方正色道:“漢軍只派三萬多漢軍過來,也不知是太過信任我的指揮決斷,還是太相信咱們漢軍的戰力。兩位,這長崎城外幾十裡地,有着整整十萬的倭軍。這幾日前面探馬回報,大股的倭軍不住開來。據我的估算,倭人若是全力動員,最少能在這九州動員三四十萬的大軍。漢軍縱強,惜乎人數太少。”

張瑞嗤道:“就那些身着竹甲,頭插小旗的倭人武士?就憑咱們漢軍的改良火槍,火炮,他們能近的了身麼?再者說了,他們能有多少勇猛敢戰的武士,我看這幾十萬倭軍,多半是新入伍沒幾年的農夫,咱們怕他何來?”

王煊亦點頭道:“契力何必將軍在本陣右翼,據他昨日的戰報來說,漢軍萬騎與倭軍曾有小小接仗。幾百名的倭軍小股軍隊,被咱們萬騎幾十人騎馬掩射,一路追將過去。他們的竹甲又輕又薄,全無用處。萬騎射手原本就是使的強弓大箭,一箭箭射將過去,那些倭軍立時如同刺蝟一般。三百多人的倭軍,跑回去的沒有幾個。契力將軍言道:這樣的窩囊軍隊,連當日的明軍都遠遠不及。在南京城外,飛騎並萬騎可是擊敗了十幾萬明軍,直追殺了幾十里路,當真是殺的屍山血海,明軍竟無還手之力。”

見張瑞面露得色,顯是對當日大戰記憶猶新。此時被王煊口說指劃,誇將出來,張瑞只覺得臉有榮光,當真是得意之極。

還不待張瑞說嘴自奈,那江文瑨將手中茶碗往桌上一頓,使力過大,竟致茶水四濺。張瑞與王煊嚇了一跳,不知道他抽的是什麼瘋。卻聽江文瑨怒道:“兩位,豈不聞驕兵必敗?明軍裝備略強於倭軍,軍紀士氣卻是遠遠不如!張瑞與契力將軍當日打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明軍將領又是濃包之極,臨陣全無決斷。以致一敗而致慘敗,全師覆滅。這倭軍到底是在家門口與咱們打,士氣甚高。倭人新入伍不久的新兵戰力自然不強,可是那些手持倭刀的日本武士卻是以武爲生,平日裡除了習武操刀的別無他事,又好勇鬥狠,心狠手辣。打將起來,可比明軍難纏的多!幾位對日本瞭解不多,不要憑一時的小勝小瞧了敵人,不然偶有小失,就是全局潰敗。咱們身死事小,辜負了漢王所託,那是百死莫贖!”

他雖然聲色俱厲,說的卻甚是有理。張瑞與王煊都是漢軍中一等的將才,如何不知其中厲害。是以連忙起身,向江文瑨拱手道:“末將失言,請將軍責罰。”

漢軍軍紀甚嚴,江文瑨不端主帥架子,張瑞與王煊自然可以與他說笑不忌。適才江文瑨卻顯是以徵日漢軍主帥的身份來訓斥他們,這兩人卻是不敢怠慢,急忙起身,垂手待立,等着江文瑨發話。

江文瑨雖是餘怒未息,卻也知道不好太過令兩人難堪,因勉強笑道:“你們都是漢軍大將,若也存了輕敵的心思,底下的衛尉、校尉、都尉們該當如何?普通的士兵們又是如何?上有好,下必從焉。兩位可慎之。”

張瑞與王煊恭恭敬敬答了一聲,以示遵令。江文瑨這才笑道:“兩位快坐下,咱們自已,我不過是因熟悉此地情形,漢王方命我做主罷了。我可不敢拿大,將來回了國內,那日子可就難過的緊了。”

“咱們漢軍就是如此,漢王定的軍紀,大家還能有什麼話說。日本之戰到底該當如何,請你示下,咱們一定遵命,不敢有所違拗。”

張瑞見江文瑨一臉釋然,卻又笑道:“至於這一戰打完,咱們之間如何料理,卻再看罷了。”

江文瑨不再理會他說笑之辭,命人托出木圖來,向張王二人道:“這長崎附近都是平原,在此地與咱們決戰,德川秀忠當真是天大的蠢才。不知道德川家康一世英明,卻如何生了這麼蠢的兒子!兩位請看,倭軍在初時就在長崎城下圍城,你們登岸之後,他們戰線後移,只是簡單的立寨安營罷了。防線單薄無力之極,特別是他們的左翼防線,經過幾次佯攻,已發現當真是脆弱之極。多半是那些農夫爲軍,雖然有些火槍,戰力卻仍是低弱之極。”

王煊看了片刻木圖,便知敵方佈防兵力虛實如何。因向江文瑨笑道:“倭人竟無人乎?強兵佈列於後,弱兵於前,這樣前方一亂,後面的強兵都被衝亂,無法列陣而戰,其蠢如此,天亡日本。”

又問道:“德川秀忠的本陣想必是在那小山坡下?當年他在這裡被漢王擊敗,想必是要在此地尋回場子,方能一洗前恥。”

張瑞冷笑道:“一雪前恥?我只怕他這次沒有命東山再起了!長峰兄,待戰事一起,咱們飛騎重騎立時突向德川本陣,他必然抵擋不住,只要他的本陣一退,戰事就算完了。”

江文瑨搖頭道:“這麼打法,就算突進本陣,也是死傷太大。德川本陣附近全是幕府精兵,戰力甚強。雖然他們沒有什麼騎兵與你對陣,但是倭人武士精於技擊肉搏,非當日明兵可比。”

站起身來,向着木圖上指點道:“德川秀忠以爲咱們必定是等他來攻,是以調兵佈陣都是準備全師齊集的態式。他的左翼多半是那些不服從他的家老重臣們的所在,德川將這些弱兵交給他們帶,未必是安的好心。蠢材,難道咱們漢軍隨着他的算盤來轉?我已定策,明日一早漢軍便全帥而攻,漢軍本陣掩護炮兵與他的本陣接戰,萬騎與飛騎全力攻他左翼,他的左翼一崩,本陣也必然慌亂,飛騎與萬騎再配合漢軍主力,從後包抄!”

兩人聽到此處,知道這已是正式的命令。因站起身來,大聲應道:“是,末將遵令!”

江文瑨因笑道:“王煊,你跟着他喊些什麼。你今晚不必走了,與我同宿,咱們再商議一下調動細節。張瑞,一會子你去契力將軍大營,與他好生說說,切切不可輕敵。再有,明日活捉或是斬殺德川,一戰斬卻敵首,日本現下內部甚是不穩。中下層的武士唯德川之命是從,那些家老重臣縱是逃脫了性命,德川被俘或是身死,幕府必然大亂,他們也決然收拾不了人心。”

長崎城內漢軍計較已定,已決意來日主動出兵,以三萬人直撲十幾萬人的幕府主力。而城外的德川秀忠卻也是躊躇滿志,立於軍營外的高崗之上,看着川流不息聽調而來的足輕步兵、太刀武士,還有弓手、火槍手,雖然費盡氣力也組不起一支騎兵來,眼前的情形當不起兵強馬壯這四字,卻也是讓德川秀忠看的心懷大暢。他隱忍不發,臥薪嚐膽這麼幾年,就是要養起一支強兵,驅趕盤踞在日本的漢人毒瘤,現下一切辛苦都擺在眼前,有着這樣一支大軍,習慣了幾千人打仗就是“會戰”的前幕府將軍當真是得意之極。

殘陽如血,刀槍如林。撫摸着就擺放在本陣的一門門歐式火炮,青銅的炮身散發着適才炮擊長崎城的餘溫,德川秀忠只覺手中一陣溫暖,心中也是慰帖之極。雖然他的火炮威力和射程遠遠不及漢軍,適才的炮擊只是引得長崎漢軍還擊,炸死成片的日本炮兵,又有幾門火炮毀在長崎城防大炮的炮口之下。德川心中卻仍是得意的很。當年長崎之戰時漢軍火炮的威力給他心中留下的陰影實在太過濃厚,無論如何,現下他也有了大炮。雖然與長崎城內的漢軍火炮對轟起來很是吃虧,卻是可以遏制漢軍步兵的進攻,使他們的火槍兵不能在火炮的掩護下肆無忌憚的攻擊,只要漢軍的火器威力稍被遏制,德川秀忠有信心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擊敗劣勢敵軍。

看着遠處若隱若現的長崎城牆,雖然面臨着炮陣隨時被炮擊的威脅,德川秀忠卻是笑逐顏開,心道:“你們再得意幾天吧。以爲憑着幾百門大炮和幾萬軍隊就能嚇的我們再次屈膝投降?呸!那是那些膽小鬼,不是我德川秀忠。等我的大軍聚齊,我就下令全軍出擊,幾十萬的大軍一起攻擊,就是不用武器,憑拳頭也能將你們全數消滅了!”

回到本陣中最豪華的大帳之中,叫了幾個心腹家臣前來飲宴一番。聽得他們不斷的吹捧奉承,德川秀忠心中得意之極。酒酣之際,隱隱然竟覺得父親的餘威在不斷消散,戰無不勝,威權赫赫的德川家康的威名必定不會被自已糟蹋。而此戰之後,戰神秀忠的威名必定能超過父親,日本史上自已也必定會被重重的寫上一筆。

帶着如斯的夢想,德川秀忠入得內帳,酣然入睡。嘴角上仍是帶有微笑,彷彿在夢中擊敗了漢軍,已重新完成了重振日本的大業。

因喝了酒,德川秀忠睡的很甜,正夢到在江戶的幕府將軍府內與衆臣暢飲之際,卻聽到耳中傳來轟隆隆的鼓聲,德川在夢中奇道:“怪了,誰敢在將軍府內擊喜鼓?”

心中煩燥,便令人去止了鼓聲,眼見屬下的雜役武士們亂紛紛四散而去,卻只聽得那鼓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響。德川心中越來越是惶恐,只覺此事頗是怪異,心中害怕,卻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大喊道:“別吵了,別吵了!”

猛然驚醒,卻聽到耳邊確是有轟隆隆的大響,驚的滿頭是汗,卻見帳內的侍衛武士們一個個神色慌張,向着他大喊道:“大御所閣下,快些起來,城內的漢軍向我們進攻了!”

第9章 爭拗(下)第56章 返臺(一)第70章 決戰(二)第60章 鼎革(十三)第60章 鼎革一第60章 鼎革(十四)第8章 宴客(下)第62章 江南(一)第62章 江南(一)第11章 北港(下)第47章 遼東(一)第62章 江南(五)第45章 設縣(中)第47章 遼東(六)第67章 激戰(二)第63章 倭亂(八)第69章 相峙(二)第7章 機遇(下)第49章 鎮倭(六)第70章 決戰(三)第70章 決戰(十三)第61章 伐明(四)第70章 決戰(十五)第1章 回到明末第33章 利炮(上)第8章 宴客(上)第67章 激戰(五)第70章 決戰(六)第70章 決戰(十六)第22章 新竹(上)第20章 會議(上)第67章 激戰(七)第66章 北伐(九)第25章 宗族(中)第28章 保甲(中)第29章 官學(下)第60章 鼎革八第72章 法度(五)第73章 南洋(十二)第47章 遼東(六)第51章 騎射(二)第29章 官學(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67章 激戰(九)第23章 閱兵(上)第29章 官學(上)第29章 官學(下)第49章 鎮倭(十一)第47章 遼東(二)第59章 爪哇(七)第50章 和談(三)第63章 倭亂(一)第56章 返臺(一)第47章 遼東(五)第69章 相峙(二)第51章 騎射(一)第71章 定鼎(一)第48章 滅鄭(四)第55章 偷襲(十二)第13章 赴閩(下)第55章 偷襲(八)第49章 鎮倭(十二)第51章 騎射(四)第66章 北伐(七)第58章 呂宋(七)第71章 定鼎(一)第66章 北伐(十二)第66章 北伐(五)第69章 相峙(三)第73章 南洋(四)第56章 返臺(四)第59章 爪哇(八)第68章 滅明(六)第50章 和談(一)第71章 定鼎(四)第73章 南洋(七)第69章 相峙(七)第19章 甘蔗(下)第62章 江南(四)第66章 北伐(十)第55章 偷襲(一)第66章 北伐(一)第60章 鼎革六第25章 宗族(下)第67章 激戰(五)第62章 江南(五)第62章 江南(二)第64章 關寧(十)第73章 南洋(十二)第31章 立威(中)第65章 治平(十一)第13章 赴閩(上)第51章 騎射(二)第67章 激戰(四)第54章 反間(三)第56章 返臺(二)第73章 南洋(十一)第58章 呂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