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回師西進

當一簇簇火焰滾滾燃燒起來,匈奴人遭受有史以來最大重創,或許這將是他們一生中難以擺脫的夢魘,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同胞被燒成灰燼,那種畏懼絕望以及深深的無力感銘記於心。

隨着火焰帶走的是陰山以東屬於匈奴左地的漠南匈奴部落士氣,到場的幾萬匈奴人心情跌落到谷地,漢軍的兇狠殘忍狠狠的震懾每個人的心,能夠提起勇氣堅決反抗的少之又少,匈奴人骨子裡追求着草原上的競爭法則。

野蠻的淘汰制度依然保持原始風格,部落之間的兼併戰爭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普通,草原牧民最講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當自己的部落打不過更強大的部落,那麼弱者就理應歸順強者獲取安全保障,當初匈奴人也是用這套辦法輕易打服漠南各部,組建龐大的匈奴帝國。

再往前數草原各部叫東胡,只因爲東胡是草原霸主,繼續往前是鬼方、戎狄以及獫狁,每個名字都承載着幾百年甚至更久的霸主文明,就如同羣雄爭霸改朝換代一樣,牧民與農民的區別只在於勞動方式,放牧決定必須逐水草而居,耕作只需要守着土地種糧食即可。

李廣問道:“就這麼算了?”

“不然你想怎麼辦?”曹時瞪了一眼。

“總覺得有點虧。”

李廣很可惜,眼看繼續向北推觸碰左賢王庭指日可待,突然隴西傳出大半郡縣遭遇突襲,猝不及防的漢軍被一涌而來的右賢王軍打個措手不及。若不是蘇息當機立斷組織百姓後撤到狄道,只怕隴西郡的損失會更大。

蘇息本人也在親自斷後的過程中遭到重創。隴西郡人口只有二十五萬人左右,郡國兵總共12700多人就突然死掉一千五百人。損失不可謂不大。

李廣滿腹牢騷也說不出一句話,蘇息在漢軍裡的序列比他要高的多,十幾年前因戰功封江陽侯,李廣自己忙活半輩子連列侯什麼滋味都沒嘗試過。

漢軍集體南返,進入善無城原地整修七八天,朝廷的使者八百里加急送來的命令,要求漢軍立刻掉頭向西挺進陰山以西,對右賢王掌管的匈奴右地發起進攻。

“陛下希望車騎將軍率領所部兩萬三千將士星夜翻越陽山,襲擊白羊王與樓煩王所部。爲右賢王的進攻阻滯做出貢獻。”

“臣遵旨。”

曹時也懶得和使者爭辯,皇帝的詔命大多都不靠譜,自己前身好歹從小接受專業教育,整日裡接受兵書戰策薰陶,劉徹本人是個純粹儲君,主要學習政治平衡和御人各種技巧,指望皇帝遠程幾千裡遙控指揮大戰略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天子本人的軍事戰略水準就不咋樣。

領了朝廷的詔命,雁門太守灌夫、代國國相寧成、雲中郡程不識前來送行。

送行宴裡曹時說道:“根據最新掌握的情報看。匈奴人暫時被打了怕,但這個好日子不會持續太久,長則十年八載短則一年半載他們會做出應變,請務必要做好高度警惕的準備。”

“那我們該怎麼應對。”

“打出去!”

三人微微驚愕:“車騎將軍的意思是……”

“以攻對攻效果最好不過。匈奴人神出鬼沒來去如風最煩人,讓匈奴人放棄騎兵來去如風的優勢打地面戰,就等於把匈奴人拖入自己熟悉的節奏裡慢慢打。雖然打不出更絕佳的戰果,但隨時可以得到練兵的絕佳機會是很難得的。”

“車騎將軍讓我們引來匈奴人打。但是郡國兵的素質令人擔憂。”

“不打永遠擔憂,打完就不必繼續擔憂。打完就知道針對性判斷,現在說的太滿沒有意義。”

三名郡國太守國相紛紛點頭。

李廣要跟着漢軍往西走,朝廷給他下達的命令也在同時送到草原上,他被任命爲新任隴西太守,回到闊別幾十年的老家頗有點衣錦還鄉的意思。

曹時並沒有按照詔命要求攻打河南地,他覺得突襲右賢王部有很大的風險也很不划算,首先控制一塊人煙稀少的草原是很困難的,右賢王部做東邊的白羊王與婁煩王緊挨在河套平原九原郡所在地,此地是蒙恬修建的邊塞長城所在地,那一段長城都被摧毀崩塌掉。

那塊地方非常危險,不同於駐紮在陰山東麓隨意向南撤退的絕佳地段,陰山西麓大部分匈奴人依然是在固定的草場呆着而且完好無損,這部分匈奴人實力絲毫不遜色,而且有山嶺阻隔後勤和援兵也成個問題,導致漢軍不太敢輕易襲擊匈奴大部落。

讓他去帶着兵打河南地纔是有毛病,河套平原那塊飛地暫時無法堅守住的,就算費盡心思打下來也守不住,黃河無法逆流向上派船運送糧草補給,因爲黃河上游是著名的壺口瀑布,北部黃土高原地區雖然是鬱鬱蔥蔥的森林大山,但河套平原的地形是非常難行進的,必須要繞過雲中郡附近的陰山通往河套平原。

這條路幾乎沒辦法做選擇,除非曹時打算在河南地損兵折將大敗虧輸而回,說不定皇帝就打算這樣處理,掃蕩匈奴的戰功那麼強必須獎勵,再獎賞還得益封千戶,天子本人有極大可能不太樂意的,如果漢軍在河南地碰個釘子退回來,在漠南的勝利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抹去不談。

曹時是個非常理智的人,但是他無法公然違抗皇帝的旨意,所以他必須在陰山與黃河附近對西部各部族發動一次襲擊,迫使白羊王與樓煩王的主力受到牽制,就基本達到他的最終戰略目的,情報傳遞一來一回至少需要一個半月以上,這點時間完全足夠南北二軍在長安城休整回來,準備繼續向西援助受困的蘇息並擊退匈奴人。

與此同時,長安城未央宮喜氣洋洋的。

皇帝每天神采飛揚眉飛色舞,全長安城都知道皇帝要有後了,美人衛子夫的肚子越來越大,全長安乃至全天下都盯着她肚子裡的孩子,無論生出來的是男是女都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意味着皇帝的生育能力是完全正常的,而幾年來市井輿論製作的皇帝不育謠言也就不攻自破。

劉徹的壓力不小,快二十歲的皇帝膝下無子,他同父異母的兄長中山王劉勝十八歲時,兒子閨女就足有一大羣人,到現在中山王還不滿三十歲的人,兒子女兒順利超過五十人,簡直是個人形生育機器。

他一個堂堂皇帝竟然連一個兒子女兒都沒,不論是什麼理由都有點說不過去,畢竟皇帝是一國之君快二十歲一個兒子都沒,坊間市井傳聞皇帝不能生育也是很有市場的,還有不少人偷偷同情皇后陳阿嬌,理由竟然是杜撰出個陳阿嬌年紀大不得寵,皇帝位了廢黜陳阿嬌不惜拒絕同房。

民間的謠言還有很多,就算廷尉府怎麼抓也抓不完,畢竟每個人都會腦補出一大堆所謂的宮闈秘聞,有些秘聞說的有鼻子有眼看起來真的還像那麼回事,當然這件事肯定不包括在內,皇帝是可以生育,並且陳阿嬌並沒有被廢黜。

起碼目前皇帝沒有想過。

長安城太學院,幾百人聚在運動場上抱着藤球玩球類運動,這個運動本身就叫藤球,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可言的大衆娛樂運動,好處在於比蹴鞠的門檻更低一些,不需要腳法和複雜的技巧,只需要你抱着藤球跑過對方的得分線就算勝利,幾十學生腦袋上帶着特製的防衝撞頭盔玩的不亦樂乎,很多精力旺盛無處發泄的年輕人都愛玩藤球。

劇信是個藤球愛好者,坐在球場外捧着一疊長安快報看,鉛活字印刷的竹紙還散發着濃重刺鼻的油墨味,反正八個版面有包括藤球快報、蹴鞠快報、賽馬快報以及馬球快報等多項賽事,這些賽事花樣繁多種類齊全,逐漸成爲長安居民最喜歡看的娛樂活動。

更有趣的是長安城東的灞水還舉行釣魚大賽,每個月都有個小循環爭奪當月冠軍,積分最高的一百人進入年底九月份舉行的年度決賽,據說第一名最高可以得到一百萬錢的高額獎金,還有不少生產漁具的工坊贊助哪像釣魚比賽。

“咦?怎麼漢軍要撤軍了?”

劇信心頭一緊,看到一塊豆腐塊大笑的版面上寫着車騎將軍準備撤退的消息,據說是因爲西線戰事的影響導致北上作戰計劃失敗,他心裡感到非常着急,按道理漢軍應該可以繼續北上的,長安城裡有三十萬大軍隨時鎮守,根本沒人會相信匈奴人真的打破隴西殺入關中,但是事實就是漢軍要撤退。

“不應該啊!那麼好的機會不應該撤退纔對的,難道車騎將軍不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嗎?”

他不信車騎將軍會看不出機會難得,以匈奴遭逢大敗無法抵擋的情況來看,繼續北上絕對會有驚人的斬獲,說不定成就搗毀左賢王庭的豐功偉績,就這麼放棄是在太可惜了。

第324章 能飛多遠第167章 反戈一擊第70章 上巳節踏青第247章 衛右渠現身第79章 神蹟第51章 李家兄妹第297章 公孫敖的憤怒第32章 長樂宮第55章 血本無歸第308章 竇嬰的爲難第166章 陳家完了第146章 比生命還重要第282章 巡視黃河第284章 兩個皇帝第166章 陳家完了第123章 天子駕崩第88章 天子歸來第126章 殺機四溢第46章 大索京師第7章 議歸期第66章 爲太子籌謀第53章 痛宰肥羊第133章 曹時拉仇恨第66章 爲太子籌謀第106章 你還不服?第114章 最後的考驗第137章 一定要活下去第112章 崑崙撐犁神像!第332章 欺騙第248章 城下的火焰第25章 繪圖造物第291章 落魄的皇帝第74章 新長安計劃第148章 圍觀新紀錄第121章 太守灌夫第284章 兩個皇帝第217章 追襲者第71章 誰在吹牛?第70章 上巳節踏青第264章 司馬遷第287章 憤怒的太尉第177章 儒家復起第284章 兩個皇帝第51章 李家兄妹第99章 陳阿嬌第101章 貨幣論第124章 廟號高宗第136章 燈下黑第161章 這就是長安第70章 上巳節踏青第210章 雙喜臨門第289章 伸出援手第323章 兒大不由娘第202章 向西向北第140章 火種的傳承第333章 雙喜臨門第305章 公輸武第33章 天子賞賜第336章 關山萬里海角天涯第74章 新長安計劃第44章 韓嫣與王臧第25章 繪圖造物第332章 欺騙第221章 殺戮的夜第285章 宮廷鬧劇第256章 田蚡失態第42章 重歸於好第71章 誰在吹牛?第256章 田蚡失態第276章 困獸第294章 五路兵出第284章 兩個皇帝第154章 列侯的行動第236章 祭祀之禮第157章 謎底第195章 羽林軍制第239章 寒冬襲長安第26章 天子之索第155章 故楚殘黨?第251章 便宜行事第8章 蛇蠍謀第311章 初露鋒芒第320章 行軍與春雨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第150章 莫非是……第321章 不安的雨季第305章 公輸武第125章 死灰復燃第79章 神蹟第213章 利在千秋第146章 比生命還重要第142章 此恨綿綿無絕期第228章 班師回朝第142章 此恨綿綿無絕期第87章 趙涉入王庭第163章 你準備好了嗎?第222章 人心思變第213章 利在千秋第91章 朝會衝突第253章 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