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儒家內爭起

ps:我答應過幾位大額打賞的書友,今天必須加更報答大家對本書的厚愛與支持,所以晚上還有一章6000字大章,今天三更字,烏梅沒有食言,烏梅不會食言!求訂閱,

半個月撒出去1180億錢,皇帝劉徹的心情只能用狂風暴雨來形容,前些日子的愉快心情付之一炬,心情惡劣的連摔幾個名貴的漆器杯子。

與之相反的是長信宮的太皇太后心情愉快,相當於讓他用一千多億錢買回竇家老太太回心轉意,這代價可比周幽王放烽火戲弄諸侯也不算差了,問題是周幽王是爲博紅顏一笑,他是爲博老祖母一笑。

長安少年斥資上千億,爲博老祖母展顏一笑!

每當他想到這兒的時候,劉徹感覺自己快要氣瘋掉了。

“氣煞我也!花了那麼多內帑買來皇祖母眉開眼笑,我就是古今以來最窩囊的皇帝!賺了520億錢,瞬間又砸出1180錢,難道老天也在戲弄我?還搞什麼馬政,搞個屁呀!”

憤怒的咆哮聲振屋瓦,瞬間傳遍溫室殿每個角落,晉升爲太中大夫重獲寵愛的韓嫣也勸不住皇帝,謁者汲黯剛說幾句就被斥責出去,其他人頓時捏着嗓子不敢喧譁。

韓嫣偶爾陪着皇帝說說俏皮話還行,真正做事時經常把事情搞的一塌糊塗,要不是受到的寵愛很深未曾衰減過。或許他在小皇帝眼裡的存在意義還如他弟弟韓說。

劉徹的怒吼持續了整整一個時辰,從上午的朝會結束回到溫室殿就在大吼大叫,要不是顧忌此地是皇宮禁省。人多口雜耳目眼線衆多,說不定小皇帝就真的跳起來罵娘了。

小皇帝心裡很明白,無論多麼憤怒,但那畢竟是他的皇祖母。

當初,高宗景皇帝也被老太太用絕食大法逼的低頭服軟,任你皇帝有移山填海手眼通天的本事,也休想逃得出老太太的五指山。

“少府!你到是說話啊!朕到底該怎麼辦?”

曹時從石化狀態回過神來。氣定神閒地說道:“殿下擔心1180億錢打水漂嗎?那就太小看臣的本領了,既然臣敢答應就有把握把錢賺回來。”

“少府怎麼說?”

曹時說道:“五銖錢只是錢法改革的第一步。現在市面上仍然有大量舊錢等待回收,臣估計這個過程要持續十到二十年的漫長週期,爲了提高效率臣打算在各郡的郡治設立兌錢坊,需要天下各郡縣的太守縣令積極配合。才能提前超額完成回收貨幣的過程。”

劉徹急切地問道:“到底能快多少?”

“快則一年,慢則三年內必然可以完成,餘下的私鑄銅錢數量會越來越少,即使諸侯王和列侯依然非法鑄錢也沒關係,讓他們鑄錢爲咱們收集難以尋找的銅料也是很划算的!況且長安城外那麼多銅坊熔鍊銅錢數之不盡,整個過程中從熔鍊渣中提取黃金1萬斤,白金(白銀)50萬斤,另有鉛錫鐵等金屬可以繼續使用,以上種種雖然稱不上暴利。但長此以往也是非常划算的。”

“什麼時候能補回1180億錢的窟窿?”

“這筆資產的實際總價值爲1300億錢,臣壓價120億表面上看是少府的利潤,其實利潤比這更大的多。臣可以在一個月內可以出手大部分地產,回籠資金在200億錢左右,三個月內地產、商鋪和貨物大部分能賣出去,還可以得到500億錢,剩下價值600億錢的田產大約有25萬頃地,主要分部在關中、三河以及關東廣袤地區。其中大部分是利於灌溉的良田。

只有大約2萬頃是不利於水車灌溉的中田,臣覺得可以把這些中田陸續出手。半年內可以回籠資金50億錢左右,剩下的上田可以作爲皇莊繼續持有下去,只需各地太守縣令配合着製造水車,在春播前搞好灌溉系統,臣有把握讓皇莊每年增加粟米田租4600萬石以上。”

粟米一石百錢左右,若是仿照郡縣裡的糧倉設立一個常平倉,在春暖花開青黃不接的時候,把糧食拿出來以每石一百錢的平價售賣出去,意味着只賣糧一年可得46億錢,不用十幾年投資成本全部回籠,往後每年的收入都是白賺來的,這買賣可比手裡拿着600億錢來的划算,許多時候即便你有錢也買不到成片相連的上田。

半年內回籠資金750億錢,算上鑄錢盈利的520億錢,以及黃金1萬斤,白金50萬斤,實際還要多賺100多億錢,真正大賺的不是那些存在府庫裡的銅錢,而是那23萬頃良田,每年會有穩定的46億錢收入,讓少府的年盈利能力從40多億錢翻一番。

劉徹滿足了。

只需再等半年,內庫的儲錢就會再次恢復2000億以上的高值,曹時就像變魔術似的完成複雜的兌換,憑空創造出鉅額財富。

曹時心裡滿不是滋味的,太皇太后大手一揮差點把曹時精心準備的錢法改革給毀掉,別看小皇帝一副我很滿足的樣子,其實心裡說不定還在記恨老祖母的手段,竇家人囂張跋扈還不是靠老太太鎮着場子,要是雙方擺明車馬硬碰硬,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天子劉徹頭破血流。

自古以來政治鬥爭就沒有親情可言,權力面前人人平等,即使竇漪房沒有高後呂雉的雌心壯志,可她只需要模仿薄太后那樣一聲不吭的坐在長信宮,就能讓小孫兒劉徹渾身難受,偶爾說幾句不痛不癢的話能把小皇帝氣的個半死,畢竟長幼尊卑擺在那,再牛叉的皇帝也得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說話。

太皇太后不動則以。一動當場就把小皇帝按住。

幸好沒有鬧到撕破臉的地步,劉徹只得退讓一步把宰大戶的錢分出利潤給京師裡的放貸人,以換取雙方妥協的基礎。

魏其侯府。短短的一個月之間,這兒成爲儒生們聚會的場所。

在長安城內的儒生,或者儒家的支持者們都會在此地討論儒家經典,辯論國政大事,偶爾還會舞文弄墨,劍術射覆等君子六藝耍耍玩。

“曹時欺人太甚!多少人因爲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難道他就沒有一丁點作爲人的同情心嗎?”

面對孔安國的質問。竇嬰嘆了口氣:“這是個雙贏的局,輸家只有行走天下的豪商。以及盤踞在關中的豪強。”

孔安國義憤填膺地說道:“商賈豪強也是和你我一樣的人,他們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他們辛辛苦苦從地裡掙得錢,越積越多變成有產之士。僱傭佃農租種田地漸漸起家,從未坑蒙拐騙過任何人,爲什麼他們就該死?”

“真的從未坑蒙拐騙過嗎?”竇嬰狐疑道。

孔安國訕笑着沒答話,心裡對魏其侯的古板不以爲然,即便坑蒙拐騙也無傷大雅,在他看來豪強地主是非常有必要存在的階層,士農工商四民體系,豪強地主應當爲士這個階層,而不是軍功爵裡的那個士的階層。

“你真的打算回魯國搬救兵去?”

“是的。這次情況非同以往,那麼多豪強商賈受到重創,我覺得這是儒家翻身的好機會。絕不能輕易錯過。”

竇嬰搖頭嘆息道:“我勸你不要回去了,即使回去請來大儒坐鎮,絕不會比公羊壽與胡毋生二位大賢更有效果,我們儒家有的是清廉方正之士,但論及口舌之快治國之才卻遠遠比不上曹時,雖然曹時說的言辭非常過分。但是他點出來的問題的確存在着。”

“魏其侯,這是什麼意思?曹時是正確的。我是錯的?那咱們儒家怎麼辦?就這樣居於鄉野之間籍籍無名下去嗎?不可以!這絕不可以!即使我闡述的道理不對,言行舉止比不上公羊生、胡毋生兩位大賢,可身爲儒生絕不可以做事儒家頹然不起!”孔安國義正詞嚴地反駁,話語擲地有聲。

竇嬰勸不住他,只好改口說道:“《易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你是久讀詩書的博學之士,應當知道咱們儒生從不墨守成規,董仲舒鑽研陰陽家,韓嬰鑽研荀子法家,申培公也讀過《管子》,北平侯張蒼是荀子門徒,從儒家轉爲黃老學派的高人,在往上數韓非子與李斯也是儒生變法家,不管治國如何大家都在變,你若被動等待時代去適應你就大錯特錯了,現今的時局最適合咱們儒家發展的道路不是純儒。”

孔安國略帶嘲諷的語氣說道:“莫非是荀子那一套學說?我對那個儒家的叛徒沒多少興趣,要是治國之術都是他那樣的學說,我看還是不學也罷!”

竇嬰悶哼一聲很不喜歡他的語氣,荀子是他十分敬仰的一位儒家大才,在戰國中後期縱橫家掌握大勢的情況下,全靠荀子一個人撐住場面,沒有荀子中興儒家就沒有他孔安國在此高談闊論的機會,荀子的學說被他看作是儒家經典的一次昇華,他的學生韓非子、李斯、張蒼都成爲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幾乎影響了秦昭王時代至今150年的天下大勢。

年輕的孔家子弟太不識相,難怪孔家不把嫡長子孔武放出來歷練,這樣跳脫狂妄的年輕人在孔家留着也不見得是好事,他聽說孔家未來繼承人孔武是個聰明好學謙虛謹慎的好學生,本人對儒家各學派的爭執並不太看重,孟子、荀子甚至韓非子的書都會看,以儒家爲主幹並採百家之學爲儒家所用,這樣的思想很受竇嬰的喜歡。

眼前這個孔安國是很不受竇嬰待見,估摸着孔安國在孔家也不太受待見,人聰明學東西快是好事,太聰明到自以爲是就不見得是好事,孔安國才十八歲的年紀就如此好強爭勝,是非觀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竇嬰覺得這不是所謂的純儒。

如果竇嬰知道“憤青”這個詞。肯定會高興的扣在孔安國的腦袋上,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邏輯先天就有殘疾,世間萬事萬物是混同如一難分彼此的,今日的敵人明日可以成爲朋友,今日被黑成鬼的明天可以洗白如雪,今天認爲是錯的觀念明天或許會成爲真理。

世間不存在那麼多絕對化的事物,把東西堪稱簡單的二維世界,沒有那麼簡單的真假、黑白、是非、對錯、善惡、美醜就能概括的。這樣的思想作爲常人沒有太大問題,但若放在一個志在振興學派的學術高人腦袋裡。放在志在從政爲官,出將入相的儒生腦袋裡就會變成巨大的麻煩,因爲他會把這種錯誤的二維觀表達爲自己的行動,積少成多會給國家帶來不可測的麻煩和危機。

竇嬰不想讓孔安國誤入歧途。苦勸道:“漢興以來,有名的幾個儒生皆不是純儒,他們位列九卿或封侯拜相,用的經世濟用的真本領,絕不是學問理念之間的口舌爭鬥,想讓儒家成爲顯學就必須汲取了前人教訓,以儒爲形,以法爲質,用外儒內法的治國思想。王霸並用符合帝王思想,又可以貫徹儒家仁禮的理念,國朝長治久安方爲正道!你不要以爲老夫只是隨口說說。當年我親眼見識過張蒼的治國術,那就是極其類似黃老思想的儒家治國方略。”

京師的羣儒們聽的入神,長安城裡從沒有所謂的純儒,如同竇嬰以及更早時代的張蒼,陸賈,叔孫通的情況類似。

那幫儒生多是以儒家爲載體。兼學並用黃老、法家、名家,甚至縱橫家、墨家等小支流派。純正的儒家基本盤踞在齊魯一帶。

竇嬰在關中儒家內的地位特殊,雖然他沒有做過儒家的首領,也沒有拿出過讓人信服的著作,但是他對儒家治學支持態度,以及提供平臺的作用卻毋庸置疑。

沒有魏其侯府的平臺,沒有外戚竇家的金字招牌,沒有大將軍竇嬰平吳楚齊國之亂的威望鎮壓,以蓼侯孔臧一人想撐起關中儒家的大盤無異於做夢。

雜用百家之術,儒皮法骨外儒內法,此爲竇嬰非常推崇的思想,因爲此法很契合漢家重刑律的思想,適當結合黃老無爲之說完全可以作爲新學大放異彩。

但是純儒們不配合,百家諸子也嗤之以鼻,各大學派如鴻溝般的學術分歧,絕不是簡單的糅合即可成爲新學。

一百多年前,荀子曾試圖另闢蹊徑走出外儒內法的新路,結果落得一百多年裡儒家集團上下批判,幾乎被打爲異類永世不得超生。

竇嬰知道這一路不好走,他也沒想過一蹴而就。

可眼下的局勢對儒家不利,對純儒更是大大的不利,他覺得有必要兵行險招,把用新學把儒家從深淵裡拉出來。

擋在面前唯一的麻煩,就是滔滔不絕維護純儒道統利益的孔安國。

竇嬰很期待,只要孔安國捨得放下面子退讓一步,他就有信心說服曹時,雙方商談出弭兵罷戰的議程。

“外儒內法?魏其侯乾脆說外法內法更好,我們儒家的東西進不了你高貴的眼睛裡,你喜歡外儒內法也好外法內儒也罷,我沒興趣聽下去,恕我無禮,告辭了!”孔安國二話不說起來就走,搞的一旁坐着的儒生不知所措。

好端端的兩人還說着話,怎地就突然爭執起來,沒說兩句孔安國就非常無禮的起身離開,往日裡強調禮儀大如天的孔家嫡傳子弟,突然做出匪夷所思的舉動,許多儒生表示不能理解。

啪!

漆碗被丟在地上摔的四分五裂,竇嬰鐵青着臉罕見的破口大罵:“孔家豎子,難怪你家裡人對你不管不顧,若老夫是你爹,一定把你腿打折了,省得禍害衆生!少府曹時錯話連篇,但有一句說對了,你就是壞我儒家興旺鼎盛機會的儒賊!”

魏其侯的表現讓衆多儒生非常驚訝,雖然他並非正統的儒生出身,可他的才能和影響力卻要比所有儒生都要大,當年吳楚七國之亂裡,被先帝任命爲大將軍統領大軍平叛,即使軍事才能無法和周亞夫相提並論,但人家起碼沒有瞎指揮亂鬧事。

竇嬰好歹也是飽讀兵書戰策的有識之士,曾經率領過一千人隊護衛皇帝的車仗,懂得行軍打仗暗影紮寨的常識和忌諱,平亂時對周亞夫用兵策略持百分百的支持,看似是躺着勝利取功的樣子,其實起到的作用卻是安定前方的將帥軍心,在背後爲周亞夫屢次抗命向皇帝做解釋。

領過兵左過大將,當過廢太子劉榮的太子太傅,經歷官場傾軋的起起伏伏,飽嘗人情冷暖興衰之變,眼睜睜看着好友張釋之被貶出長安,至交袁盎死於刺殺,戰友丞相周亞夫冤死牢獄,對人情世故官場手段早已看的通透,以前對儒家經典有那麼點理想主義的追求,到如今也早已煙消雲散不見蹤影。

儒家爭的是治國的地位,現在爭不過三公九卿的黃老學派,將來也爭不過曹時的黃老新學,放任自流下去不出三十年時間,儒家在朝中的影響力會下降到幾近於無,到那時不用秦始皇焚百家之言藏於咸陽宮中,儒家自然而然的會解體爲一個個小流派,地位如同曾瞧不起的墨家、名家、陰陽家一般聊勝於無。

竇嬰沉思許久,作出決定:“不能讓他瞎搞!我要寫一封長信給孔家和天下知名的大儒,堅決不能任由孔安國那個混小子胡鬧下去了,再放任他瞎折騰儒家的千古基業,用不了多久儒家就真的完了!”()

第188章 有備而來第239章 寒冬襲長安第125章 死灰復燃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133章 曹時拉仇恨第321章 不安的雨季第25章 繪圖造物第182章 黑色風暴第269章 怎麼是他第192章 將軍、神話與神駒第262章 回師西進第191章 不同命運的孕婦第129章 賊心不死第82章 聯姻提議?第158章 劇信第87章 趙涉入王庭第299章 追與逃第33章 天子賞賜第21章 列侯大宴第98章 一笑泯恩仇?第39章 太中大夫第189章 臣錯了嗎?第82章 聯姻提議?第15章 霍仲孺第141章 儒家內爭起第97章 太子的羞愧第293章 皇帝傳令第135章 進軍高原計劃第126章 殺機四溢第49章 亡秦論第163章 你準備好了嗎?第39章 太中大夫第228章 班師回朝第104章 再戰羣儒第62章 集權並不美好第125章 死灰復燃第9章 大宴啓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27章 解錢荒第238章 還有三年第239章 寒冬襲長安第69章 復封廢侯第261章 別開生面第234章 天子的憂慮第40章 戰城北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第89章 位列九卿第233章 列侯之怒第61章 烈焰焚城第177章 儒家復起第312章 決絕的態度第310章 田蚡的絕境第61章 烈焰焚城第222章 人心思變第280章 寒冬的對峙第183章 草原驚變第20章 小別勝新婚第87章 趙涉入王庭第114章 最後的考驗第292章 哪來的消息?第88章 天子歸來第335章 暴風雨夜第71章 誰在吹牛?第97章 太子的羞愧第71章 誰在吹牛?第120章 雁門行第237章 國事與家事第63章 溫室殿考校第17章 衛家姊弟第194章 冬練三九第237章 國事與家事第261章 別開生面第1章 二世爲人第100章 諄諄善誘第261章 別開生面第188章 有備而來第26章 天子之索第166章 陳家完了第72章 威望提升第216章 獻俘太廟第40章 戰城北第211章 論功重賞第148章 圍觀新紀錄第184章 激辯轅固生第121章 太守灌夫第253章 慘痛代價第229章 回長安第35章 八月稅祀第43章 好男兒求封王第20章 小別勝新婚第12章 商賈事第137章 一定要活下去第107章 跑馬實驗第203章 武陵蠻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第162章 史無前例賽馬場第267章 壓箱底本領第106章 你還不服?第223章 不速之客第199章 陽信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