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

十二月二十五,長安,丞相府。

丞相李瑋揹負雙手,在書房內緩緩踱步。

大司馬徐榮、太尉張燕、大司農卿田豫、尚書令田疇、丞相府長史賈逵、司馬溫恢圍坐於火盆旁,神情嚴峻,各自凝神沉思。

“殿下的態度很堅決。”田疇咳嗽了一聲,打破了屋內的沉寂,“國策突然要做出這種顛覆性的調整,殿下無法接受。她要我們代爲轉達,請你在除夕之前,務必到櫟陽去一趟,把事情解釋清楚。”

李瑋停下腳步,擡頭望着屋角的燭臺,半天沒有說話。

“仲淵,國策調整的具體辦法,你是不是已經擬好了初步方案?”徐榮問道

“請你們來,就是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李瑋點點頭,走到席上坐下,“我想知道,明年北疆平叛,大概需要多少軍資?太尉府是否有了詳細數字?”

張燕笑笑,“你不問我也要說,正月十五之後,北征大漠的軍隊就要陸續集結了,我急需要錢。初步預算,北征大軍大約需要軍資四十億錢,如果戰事拖到明年,至少還要增加二十億錢。”

“六十億錢。”李瑋苦笑,“又是六十億。今年西征涼州,已經耗費軍資六十億了,加上安撫和賑濟西涼各郡,我們總共在西涼花費了六十五億錢。如果算上北疆戰場上的消耗,數字更是驚人。”

“七十五億錢。”田豫嘆了一口氣,“總共是七十五億錢。今年朝廷的總支出是一百一十億錢。其中三十五億錢用於重建長安和其它各類支出。打仗的耗費太大了,朝廷支撐不住了。”

“今年朝廷的財賦收入是多少?”徐榮問道,“上計基本上結束了,具體數字出來了嗎?”

“出來了。”田豫的笑容很苦澀,“田租折算約爲十四億錢,芻、稿(徵收農家飼料、禾稈等實物)折算約爲一億錢,口賦、算賦與更賦合計約爲三十億錢,貲(即貨,財產稅)約爲十七億錢。以上各項相加約爲六十二億,這就是今年朝廷財賦的總收入,是我們實施新政以來收入最高的一年。”

“這麼多?”徐榮、張燕等人驚喜不已。

“朝廷財賦之所以增長如此之快,首先得益於新政在兗州、青州兩地的推廣和實施已經進入了豐收階段。其次是因爲朝廷收復了豫州。”田豫解釋道,“如果不是去年收復了豫州,今年朝廷的財賦無論如何也不會增長到六十二億錢。從這六十二億財賦收入中可以看到,其實朝廷沒有田土之徵。因爲新賦稅制度中的田租與芻、稿都是‘頃畝而稅’,實際上就是以‘口’徵收,除了十七億的貲是財產稅外,其餘全部是人頭稅。人口越多,賦稅也就越高。這和本朝初年實行的‘編戶齊民’的賦稅制度非常相似。”

“朝廷財賦是增長了,但朝廷入不敷出,嚴重虧空,僅今年就虧空了四十八億錢。”田豫無奈地搖搖頭,“如果加上歷年來的虧空,朝廷總共賒貸了一百七十億錢。說白了,朝廷現在就是靠借錢過日子。”

“少府呢?”徐榮問道,“如果少府收入也增長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財賦危機。”

少府的收入供皇帝使用,主要用於宮廷消費和賞賜臣下。自長公主主政後,因爲中興大業的需要,少府的錢基本上都調撥給了國庫。

“少府所掌的山林(含鐵)、海川澤池(含鹽)、公田、苑圃、蔬果園的產物,商市的租稅以及水衡鑄錢的盈利,大約爲十億錢。”田豫說道,“這兩年,爲了修建未央宮,殿下不但把少府的錢花光了,還賒借了三十多億錢……”田豫苦笑出聲,“陛下和長公主殿下現在也是負債累累啊,兩個窮光蛋。”

書房內的幾個大臣面面相覷,連苦笑的心思都沒有。爲了攻打中原,收復洛陽,朝廷傾其所有,賒借了很多錢財

。現在大軍又要平定西疆和北疆,舊債未還,新債又來,日子越來越苦了。

“錢在哪?”李瑋突然用力一拍案几,怒聲說道,“大漢的錢都在哪?”

大臣們都知道錢在哪,但這錢要想拿回來,難啊。

大漢的錢都在哪?在王公貴族,在門閥世家,在官僚士人,在商賈富豪家裡。

大漢最有錢的人,除了皇帝外,就是王公貴族。王公貴族包括國王、列侯、公主、關內侯等顯赫權貴。國王、列侯、公主都有封地(國或邑)。關內侯雖然只是一個尊貴的爵號,但一般來說,能得到這個爵位的,家世可想而知。有封地的貴族,收入分爲公費和私奉養兩種。公費是收田租與戶賦(每一民戶每年納錢二百),主要用於朝見皇帝、祭祀祖先等事。私奉養是佔有封地內的田地、奴婢及徵收園池商市稅等等,供私人享用。

王公貴族的公費收入有限,要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必須設法增加私奉養,比較普遍的辦法就是大量兼併土地,大量使用佃農、僱農和奴婢。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通過商賈或者乾脆親自出面大量放債,做高利貸生意。權勢更大的貴族,比如孝哀皇帝朝的曲陽侯王根,在京師造大宅,在宅內私建兩市,公開營商。孝哀皇帝朝的丞相孔光曾打算實施限田,限奴婢之策,以阻止王公貴族危害社稷,但遭到了王公貴族們的強烈反對,未果而終。

門閥世家既有貴族,也有官僚。

本朝上至丞相,下至郡縣小吏,都屬於等級不同的官僚。官僚斂財的手段太多了,也太容易了。其本性就是嗜利和暴虐,自古如此。當然了,廉潔的官僚還是很多的。孝昭皇帝建陵的時候,大司農田延年僱用民間牛車三萬輛運沙土,每輛僱價一千錢,而田延年私增爲二千,得贓三千萬。又如孝成皇帝朝的丞相張禹,他是有名的大儒,曾違律購買上等田多至四百頃。還有很多有權勢的官僚,都暗中兼營商業,律法在他們的眼裡,根本就是一堆破竹片。

朝廷大官貪婪,小官自然也不例外。一個大郡太守如果在任所死了,按律可得到助葬錢一千萬。死了還有這樣高的撫卹,由此可見做官的好處不僅僅是按月拿秩俸祿,還有多得無法計算的隱性收入。

商賈分爲兩種,一種是有市籍的商賈,一種是沒市籍的商賈。

市籍是商人在市內做買賣的必需條件,按章繳納租稅。主要是身份低賤的中小零售商人,地位低下,受人鄙視,連穿什麼樣的衣服朝廷都有規定,境遇一直很不好。

大鹽鐵商,大販運商,大子錢家(高利貸商),大囤積商,一般不在市籍之中。他們身分地位較高,經濟力量強,很多影響力非常大的人都是“官商士”一體,兼營專利,稱霸一方。(所謂兼業,就是見利便圖,不專一業;所謂專利,就是儲蓄貨物,壟斷市價,這些正是高利貸囤積商的行爲。高利貸和囤積商,不同於通貨物有無的正當商人,正當商人每年取利息十分之二,高利貸囤積商取利息至少是十分之三,有時竟取息十倍。)

在大漢各郡國,富人羣體最大的就是豪強。

豪強一般都有士籍,家境都很富裕,通常情況下,出仕爲官是他們致富的主要途徑

。如果做不了官,那就營商或者放債,如果生意也做不了,那就只好恃強凌弱,暴力搶奪了。普通豪強應付災難能力較弱,一旦因爲不可預料的原因一無所有了,他們往往會成爲摧毀社稷的最具危害性的羣體,比如黃巾軍中的很多首領就是這些人。

地方豪強、普通商賈、普通官吏雖然有錢,但和王公貴族、大官僚和大商賈所擁有的財富相比,還是有天壤之別。

大漢的錢在哪?就在王公貴族、大官僚和大商賈手裡。

朝廷想把錢搶回來,首先就要對他們動手。本朝四百年來,有一個成功的先例,也有一個失敗的先例。成功的先例就是孝武皇帝,他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殺了很多人,成功了。失敗的先例就是王莽,王莽主政的時候,大漢已經陷入了深重的危機,王莽也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也殺了很多人,但他失敗了,最後社稷動盪,大漢差點被摧毀了。

今日的大漢正處在中興的初期,天下尚未統一,完全不具備動手的條件。

孝武皇帝也好,王莽也好,都是在社稷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開始改制的。他們有足夠的實力推動新政的實施,而今天的大漢卻沒有這樣的實力。不過,今日大漢所遇到的危機要遠遠嚴重於孝武皇帝朝和孝哀皇帝朝,因爲朝廷如果不立即改變現狀,國庫就沒有財賦,就沒有實力平定天下,更沒有實力實現大漢的中興。

“朝廷的財賦危機如果一直延續下去,結果顯而易見,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等到窮人實在活不下去了,或者再像中平、初平年間一樣,災患接踵而至,百姓餓莩遍野,那麼天下將再次崩潰,我們十幾年來的努力白費了,幾十萬戰死沙場的將士白死了,大漢再也無法中興。”李瑋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改制,必須立即改制,國策必須立即做出調整,否則,我們將成爲敗亡大漢的千古罪人。”

“董卓禍國,天下大亂,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商賈富豪和普通百姓一樣,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這是我們新政能夠得以推廣、實施並迅速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那時,我們需要財賦,需要所有人創造財賦,而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同樣需要利用我們的力量重新攫取財富,普通百姓也同樣需要利用我們的力量生存下去,所以新政很快發揮了威力。但十幾年後,到了今天,新政的威力不再有助於大漢的中興,反而嚴重阻礙大漢的中興了。”

“現在大家看看,大漢誰最窮?朝廷最窮,普通百姓最窮。大漢中興的目的是什麼?是國富民強。但這樣發展下去,國還能富,民還能強嗎?”

“大秦爲什麼統一天下十五年後就敗亡了?兩百年前的王莽之亂爲什麼傾覆了社稷?董卓一場小小的兵變,爲什麼就把大漢推向了敗亡的深淵?”李瑋看看衆人,激動地說道,“四百年來的歷史,四百年來血淋淋的教訓,難道還不能讓我們清醒地看到事情的本質?”

“國家的根本就是土地,就是耕種土地的農夫。國家的財賦,國家的富強,都來自於這些土地,這些土地上的糧食,這些耕種土地收穫糧食的農夫。如果不能讓農夫擁有一塊土地,如果不能讓農夫辛苦一年後吃飽穿暖,天下如何才能穩定?社稷如何才能振興?”

“大漢要想中興,首先就要讓農夫吃飽穿暖,讓農夫有一塊維持生存的土地,讓朝廷有持續穩定的財賦收入

。但大漢就那麼多土地,一年就那麼多糧食,一年也只能鑄那麼多錢,大餅只有那麼一大塊。因此要想讓朝廷和農夫富起來,只有從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的手裡去搶,這是唯一的辦法。”

“如何去搶?只有重農抑商。重農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需要錢,錢從哪來?最有效最快捷的辦法就是鹽鐵官營,課商重稅。”

“這個辦法其實就是當年孝武皇帝增加朝廷財賦的辦法,我們都知道,利弊我們都知道。現在大漢正處在中興初期,如果朝廷強行實施此策就要殺人,就要引起動盪,直接後果很可能社稷傾覆。所以我們要想個更穩妥的辦法,既能讓朝廷增加財賦,又能讓農夫們過上溫飽的日子,同時還能兼顧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的利益,確保中興大業的成功。”

李瑋拿起一卷竹簡,輕輕放到案几的左邊,“對農夫們來說,當務之急是提高谷價提高他們的收入,頒佈賒貸令由官府放貸確保他們的土地,建官倉平抑谷價防備災荒。”

李瑋又拿起一卷竹簡,重重地放到了案几的右邊,“朝廷要錢,無論是平叛大戰,還是實施重農之策,都要錢。所以朝廷首先要拿回鹽鐵的全部開採權和一半經營權,確保朝廷財賦增收。其次,限田,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官僚士人、商賈富豪佔有田地均有定量,超過定量幾倍,則徵收幾倍田租。第三,適當、逐步捉高商稅,保證普通富豪和商賈的利益。第四,實施‘入粟拜爵’之策,准許商賈富豪買粟輸邊,按所輸多少授爵,這樣既能讓邊郡得到足夠的糧食戍邊和賑濟百姓,又能提高普通商賈富豪的地位,同時還能改善農夫的艱難處境,另外還能利用這些普通的商賈富豪有效制約和打擊大商賈、大富豪。這是孝文皇帝朝御史大夫晁錯的辦法,當年實施的時候效果不錯。最後,頒佈律法,嚴禁變相買賣土地和庇廕大量的佃農、僱農和奴婢,違律者,殺無赦。”

徐榮和張燕互相看看,一時沒有答話。

李瑋所提的幾個計策都直接擊中了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的要害,朝堂上的爭論肯定非常激烈。雖然長公主的支持至關重要,但在今天這種形勢下,長公主未必敢公開支持李瑋的改制。因爲改制不僅僅關係到制度調整的問題,更關係到各方權勢的利益。一旦朝堂上的爭鬥失去控制,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將來就不好收場了?責任誰來背?長公主如果承擔這個責任,她就要放棄手中的權柄,但如果她堅決支持李瑋,贏得了這場爭鬥,那麼長公主將成爲失敗者的敵人,她被迫放棄權柄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難道李瑋還有這樣一層更深的目的?

“仲淵,此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軍功階層的利益。”張燕遲疑良久,擔憂地說道,“如果我們的人也反對,那此策的成功機會就不大了,除非……”

“大將軍不能回來,他回來了,事情就難辦了。”李瑋冷笑道,“鹽鐵的事牽扯麪太大,尤其是關中的徐陵、麴忠和河東的衛家。北疆當初能支撐下來,得益於他們三家的幫助,現在我們要拿下他們,才能震懾其他人,因此這三家需要我們親自出面。如果他們和我們對着幹,那就不要怪我們翻臉不認人了。”

徐榮和張燕考慮良久,答應了李瑋,決定出手相助。

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ttyang書友對長安兵變的分析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正視歷史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