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聽完旁邊逐字逐句的翻譯之後,無論是格羅姆還是約翰森,都深深感覺到了鍾白這套專利的厲害之處。
首先便是從理論研究上鍾白做得十分徹底,這在以前的合成氨實際生產中並不受人重視。
不要說一家縣級化肥廠了,就是一家省級化肥廠,也沒什麼人願意把創新注意力放在合成氨這個老掉牙的領域上。
降低氨耗最根本的指導思想人人都懂:那就是在正產過程中只要提高了CO2(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減少氨的放空量,就能降低氨耗。
這個道理簡不簡單?簡單?
但是好不好做?不好做!
廢話,要是降低氨耗有什麼特別簡單的好辦法,全世界這麼多家氮肥廠早就在做了,還輪得到眼前這些華國人?
以前大家在降低氨耗這一塊,都比較在意的是如何降低低壓分解回收系統的負荷,因爲只要高壓系統的轉化率和汽提效率提高,那麼進入到低壓系統的負荷相應就會減輕,NH3和CO2在低壓系統也就會得到完全吸收,這樣就可以提高低壓吸收效率,將更多的NH3和CO2加以吸收並返回高壓合成系統,減少NH3和CO2的放空量。
這就符合了生產過程中提高了CO2吸收率的那個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所以最初降低氨耗,幾乎所有國家的所有機構都把重點放在這上面。
但一個方向的研究,到最後總會達到一個極限,當現有的技術已經無法進一步突破的時候,就要從其他方向來考慮了。
近年來比較熱的一個方向是低壓甲銨冷凝器液位槽(V301)液位,它的液位如果過低,會影響甲銨泵的正常運行,最後導致滿液至低壓吸收塔,進而影響解吸水解系統,最終讓CO2吸收效率降低,減少產量,所以大家也在想辦法儘量降低V301液位的影響。
這一塊,今年已經出了兩款專利,雖然都不是在瑞士專利局註冊,但是兩位專家還是很清楚這個事實的。
可偏偏鍾白在這時候提出了:降低低壓甲銨冷凝器調溫水(簡稱爲:低調水)進口溫度對CO2吸收效率的影響,也就是之前被簡稱爲降低低調水溫度的做法,讓兩位專家看得眼前一亮!
其實這個專利措施的本質非常簡單:低調水進口溫度過高,低壓甲銨冷凝器吸收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帶走,導致低壓吸收效率會降低,於是容器中更多的NH3和CO2就只有放空,等於讓它們在那裡歇着,不會變成合成氨。
這就是很大的浪費了!
你想想化肥廠花那麼多錢和資源買來分解出來的NH3和CO2,就是要把它們儘可能快、儘可能多的變成合成氨,然後在用合成氨變成最終的尿素,結果現在因爲低調水進口溫度過高,導致NH3和CO2合成效率變低,所以氨耗就增加了,最終產量也不會有所增加。
儘管在理論環節鍾白寫得頭頭是道,但是,這個做法它真的有效嗎?
格羅姆工程師率先發難:“鍾先生,在你這份資料上,關於降低低調水溫度就能提高CO2吸收效率,減少氨的放空量這一點我基本認同。但是,你卻沒有說清楚溫度到底要降到多少合適?而且溫度一旦降得過低,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甲銨冷凝器列管會結晶的吧?那樣一來會處於低壓吸收效率過低,導致超壓,反而減少合成氨產量!這個做法風險很大,在我看來甚至是一種賭博性質的措施,只不過你們廠這一次成功了,你怎麼解釋?”
鍾白聽到這個問題才感覺精神微微一震。
喲呵,老人家還有點東西嘛。
這個格羅姆顯然對合成氨工藝各環節核心內容掌握得很充分,上來一開口就知道應該是個老化肥了……哦不,是個老化肥工程師了。
的確,降低低調水溫度到最合適的區段,甚至精確到0.1攝氏度的程度,就能最大效率的降低氨耗,提升合成氨產量。
但這個過程中如果把握不到什麼是“最合適的區段”,就容易出現格羅姆工程師所說的——“溫度降得過低”這個問題。
而對方對於溫度過低之後的判斷也是毫無疑問正確的,很容易導致超壓最後減少合成氨產量。
也就是說,不要光看着提高20%產量的成功,這個降低低調水溫度的措施它本身就是有一定風險存在的,要是沒調好,甚至調低了,不但有可能效果不明顯,還會起到減產的反效果呢!
這就是俗話說的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但鍾白不會同意對方的說法:“格羅姆工程師,你的說法完全錯誤!如果在沒有把握,完全靠猜的情況下,降低低調水溫度的確是一種純靠運氣的賭博。但我們增加了調節閥,在它的控制下,我可以精確的得出最佳溫度的準確數值,精確到0.1攝氏度!只要拿到了準確數值,再將低調水溫度調低到那個數值上,提高效率當然是100%成功,不存在失敗一說!”
“調節閥?”格羅姆沒想到鍾白的這一手。
這邊吳小平雖然聽不懂鍾白那一大串一大串的專業名詞,但是格羅姆質疑鍾白、又被鍾白有理有據的反擊給駁斥得啞口無言這一過程,吳秘書的翻譯還是挺到位的。
加上一個設備處長、兩個技術處長,稍微一談到合成氨,大家的業務底子本來就不差,稍微一聽就知道鍾白說的是哪個環節,再把情況彙總告訴給領隊的副廳長呂旭東,聽得他頻頻點頭!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