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技術的三重境界

羅飛哈哈笑道:“沈總,說得太好了!真是妙啊!誒,對了,咱們再來打個比方,你說做咱們這些工程技術的專業人員,大概可以分爲幾個類型或者說是幾種境界呢?”

說到這裡,大家似乎都很有興致,一個個都有些躍躍欲試的樣子。

沈歡笑道:“這個問題,好像應該問問咱們的段總工,他可是老前輩,老專家了!”

這時候大家就看到了段永福,羅飛笑道:“段總工,你就說說咱們這個做混凝土技術,可以分爲幾重境界吧!大家都很想聽聽呢!”

段永福苦笑道:“羅總,您這不是爲難我嘛你知道我不擅長這個的,啊,我讓小李來說一說吧!”

說着段永福就把李浮生給推了出來,羅飛笑道:“好,小李主任,你來說一說吧,大膽的說!”

李浮生其實剛纔也在琢磨,雖然在面前的都是些大領導,可是有沈歡在,他感覺並不怎麼緊張,想了想,李浮生就道:“好吧,那我就大膽的打個比方,不對的話還請各位領導批評。從事混凝土行業技術工作也有近五年了,其實有時候我也難免會比較一下,誰誰誰的技術高超,誰誰誰的技術又很一般,但到底怎麼劃分做混凝土技術的水平,這個似乎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見領導們都笑吟吟地看着他,李浮生也就大膽地道:“就在某一個瞬間,我感覺突然靈光乍現,做混凝土技術其實不也是一種修煉麼?記得在咱們的武術界就有一種關於國術功夫境界的劃分法,明勁、暗勁、化勁。這三層境界,又稱爲三步功夫、三種練法,最早是由國術大宗師孫祿堂先生提煉、總結而成的,並將這一成就放在他的老師郭雲深先生的名下。孫祿堂被稱爲近代武林第一高手,就好比是混凝土技術領域的一代宗師吳中偉院士這樣的人物,他提出的國術功夫三層境界,就如同吳中偉院士率先提出混凝土科學概念,以及混凝土中心質假說一樣,具有最高的權威性。”

段永福聽得頻頻點頭,他發現自己沒看錯人,這個李浮生還是很不錯,沒有給他丟人。這個比喻打得很恰當。

見領導們聽得很感興趣的樣子,李浮生又接着道:“技術和國術只有一字之差,其實說到底,混凝土技術和國術都是技術,因爲國術的全稱就是中國武術的簡稱,武術又被稱爲技擊術,簡言之就是一種搏擊的技術。所以混凝土技術和國術這二者在某些方面,比如境界的劃分,其實是相通的。混凝土技術也可分爲三重境界,三種練法。”

沈歡忍不住笑道:“喲喲喲,小李主任你還懂武術啊,這些不是會從網絡小說上看到的吧?”

李浮生點了點頭道:“是啊,有時候我也會下載網絡小說看看打發時間。所以對這些略有了解,比如說明就是勁鍛鍊全身力量,然後使其集中,一拳激打出去,空氣炸響,威勢驚人,也就是所謂的千金難買一聲響,此爲明勁之境。其練法是初步功夫,主要是以外形爲主的練法,就是要求身法姿勢的練法,凡練一式總要合乎以上說的各項要求,循序漸進,把身體各部的姿勢固定下來,達到發勁自然,最後就能運用自如,不想而行,不思而動,即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也。明勁境界雖然只是初窺門徑,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練成,十人練習國術,有二三人達到明勁境界已經是頗爲難得了。”

一說起這些來,李浮生就完全忘記了在場的都是領導,他接着就道:“混凝土技術的第一重境界,便是一個新人在進入混凝土企業技術部門當中,在部門主管或者是資深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逐步掌握了混凝土相關技術規範,通過大量的試驗檢測活動,充分認識了混凝土原材料以及混凝土各項性能指標檢測的意義,能夠獨立操作各項試驗檢測,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基本原則和要領,在混凝土質量管理體系的框架下,把整個混凝土攪拌站技術基本吃透,最後達到運用自如,可獨擋一面的境界。”

段永福一邊聽一邊也在點頭,李浮生髮現領導們似乎都還挺贊同自己說的,便繼續道:“從混凝土行業的現狀來看,能夠達到第一重境界的技術人員其實並不多,也就是十之二三而已,大多數的技術人員,要麼淺嘗輒止轉行做了別的工作,要麼就是一直止步不前,尚未跨入那道門檻。這就跟國術練習者,未能入流一樣。與國術明勁境界又可劃分爲初級、中級和高級一樣,混凝土技術的明勁境界也可劃分爲初級、中級和高級,如能達到在某個地區的混凝土同行當中名聲響噹噹的高級層次,那就離第二重境界不遠了。這有點類似於當年的李小龍,據分析李小龍很可能就是明勁巔峰的高手,但可惜的是英年早逝,未能更進一步。如果放在混凝土技術領域,這個高級層次就好比是一個混凝土攪拌站的技術負責人。中級和初級可分別對應爲試驗室主任和資深技術員。”

馬保國聽得津津有味,見李浮生停頓了,他便笑道:“小李主任,你繼續說!”

李浮生又道:“明勁巔峰再進一步,鍛鍊心力與皮毛,全身筋骨外膜貫通,勃發暗勁,這就所謂的貫通任督二脈,一條大脊椎上的主經絡,就是任督二脈,體內因爲運動而產生的元氣,通過毛孔,化作暗勁擊出。其練法是在明勁的基礎上而轉向以練氣爲主的暗勁練法,以丹田爲充氣之本,而後貫注全身,以意領氣,內外充實,練之日久,周身氣足,精氣越加充實,所以身體不但結實而且壯矣。”

“混凝土技術的第二重境界,是在基本能夠玩轉混凝土攪拌站的混凝土生產應用技術基礎之上,從混凝土技術的應用轉向混凝土技術理論的總結提煉,把自身的混凝土技術理論水平提高到一個行業佼佼者的境界。能夠在比較權威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具有較高質量和一定數量的混凝土專業技術論文,參與編寫一些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在地區混凝土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李浮生侃侃而談道。

第六十四章 現代級驅逐艦第一百九十九章 抵達基府第四百五十五章 推進數字化造船,提升核心競爭力第四百零五章 高明月的條件:承包江南常興造船基地建設工程第四百九十章 什麼是生?什麼是死?第二百七十四章 應聘者衆第五百九十三章 聊得很投機第四百七十七章 技術的至誠之道第一百零九章 總師來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相約千年燈會第五百章 中國船舶的心臟病第四百九十九章 客滾船動力第二百零一章 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第五百六十五章 四兄弟終於在一起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灰狼和小白兔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甸甸的榮譽,再造幾個江南常興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躍沖天第六百二十八章 搞定工作室第三百八十九章 沈歡有新的人事任命?第一章 重啓一九九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特別的“禮物”第四百四十三章 戀情危機出現第五百一十七章 海軍榮順艦第四百零八章 修船塢基坑發生管涌第一百零四章 焊接工藝的頭腦風暴第四百八十七章 徵文竟然獲獎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國產裝備的“心臟病”第三百二十三章 喬遷新居第五百三十二章 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第二十九章 能幫我一下嗎第六百一十八章 同在一個屋檐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奔赴誠業機械公司第四百七十章 配合比自動計算第五百八十八章 怒懟雅閣富二代第六百一十三章 文學女青年第三百四十章 都林印象第七十八章 被表白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搞半天是樁錘選擇有問題第一百一十一章 總師致謝第七十七章 不能接受第九十三章 少年老成第四百零八章 修船塢基坑發生管涌第九十九章 這下尷尬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內部大比拼第七十一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三百七十七章 七萬噸自卸式散貨船的教訓第五百一十四章 父母的愛第二百七十八章 兄弟同心第五百三十章 一場特別的婚禮第三百零二章 未來岳母讓買輛小車第四百九十三章 混凝土也有陰陽五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放大鏡惹的禍第一百七十八章 國際情報統括官第一百五十九章 可以當導遊了第一百六十章 未來岳母的擔憂第四百八十章 試生產第二百五十六章 飛機制造和船舶建造的共通之處第五百七十四章 兩人都醉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空中飛豹第五百八十八章 怒懟雅閣富二代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三型潛艇第三百四十九章 沈樂對李浮生的好奇心第五百五十八章 羅飛的粉絲第四百九十八章 生態鏈商業模式第二百零八章 最後一架安124運輸機第六百一十七章 VLCC數字化設計建造技術第四百四十八章 羅氏企業中標常興圓沙新村第三百零六章 未來的造船基地第六百四十六章 住宅工業化第三百七十四章 用伊妹兒幫明月發論文第二百二十三章 還沒有進入主題第五百三十九章 聯合開發絕緣箱脈動生產線第四十五章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船舶工業第五百九十章 大寧理工的傑出校友第一百六十九章 小工藝師第二百六十二章 客機也玩垂直爬升第三百五十三章 天性不宜交際第二百九十二章 英雄救美第五百五十八章 羅飛的粉絲第五百一十七章 海軍榮順艦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海混凝土公司新人流川楓第四百零三章 吹響進軍常興島、爭做世界第一造船集團的號角第二百零一章 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第五百三十六章 培訓效果不錯第五百三十九章 聯合開發絕緣箱脈動生產線第三百一十六章 遭遇不明水下航行器第二百八十章 沈歡的想法第五百四十九章 直接打印還是與傳統結合?第四百九十二章 江南常興造船基地開工典禮第二百章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第三百五十七章 令人羨慕的一對新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取經的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風光無限第五百三十章 一場特別的婚禮第四百一十六章 論文缺乏獨特觀點第二十章 砰然心動第十二章 當了回逃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安頓下來第八十章 大國巨匠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甸甸的榮譽,再造幾個江南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