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實驗數據分析完成!

大質量高能量的暗物質粒子究竟是如何從原始宇宙保留到今天的,這不僅僅對徐川來說是個謎題,對於整個理論物理學界來說也是個謎題。

不過問題雖然存在,但對於目前的研究來說並不影響。

虛空場·暗物質理論在35Tev到125Tev能級的對撞實驗中得到了高度的驗證,宇宙中的確存在着不同質量不同能級的暗物質粒子。

這些粒子在尋常的觀測與對撞實驗中近乎不可察覺,但在超過17Tev能級的對撞實驗中,卻能夠觀測到一絲蹤跡。

且在不同高能級的對撞實驗中,不同種類的暗物質粒子衍生折射出來的對撞數據是不同的。

這些東西都從側面驗證了徐川提出來的理論,暗物質粒子不僅僅存在於宇宙,且它們的種類豐富多樣,可能比人們所推測的更多。

不同的暗物質粒子構成了不同形態的暗物質,對宇宙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5Tev、50Tev、75Tev、100Tev

一次次不同能級的對撞實驗數據快速的完成了分析,一張張的達里茲圖不斷的送進CRHPC機構理事長的辦公室裡面。

作爲惰性中微子與大質量暗物質粒子對撞探測實驗的總負責人,徐川又回到了最爲忙碌的狀態。

儘管如今對原始數據的分析工作已經不需要他親自參與,龐大無比的實驗數據也決定了他不可能親自對每一個分段的數據都進行仔細的篩選分析。

但作爲項目的總負責人,也作爲一名學者,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他必須要站在最關鍵的位置上對整體環節進行嚴格的把關。

當然,除了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工作進行整體的嚴格控制與檢測外,徐川在做的還有另一件事。

即探索大質量高能量的暗物質粒子究竟是如何從原始宇宙保留到今天的這一謎題。

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如果他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找到大質量高能量的暗物質粒子是如何從原始宇宙保留到今天的,或許很多當今物理學界未解的難題都將迎刃而解。

比如類似於銀河系一類蘊含了數千億顆恆星的星系,之所以能夠存在於宇宙中,與暗物質有着莫大的關係。

其星系內部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維持星系不散的關鍵之一。

但銀河系的核心黑洞人馬座A這顆超大質量的黑洞很顯然無法通過尋常的中小型黑洞一般,由恆星完成超新星爆發後坍縮形成。

正常情況下,恆星的質量是有極限的。

這個上限主要是由於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和引力作用之間的平衡決定的,差不多在300倍太陽質量左右。

當恆星的質量超過這個極限時,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不足以抵抗自身的引力,導致恆星塌縮,最終可能形成黑洞。

而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的質量達到了驚人的450萬倍太陽質量左右。

如此龐大質量的河系中心黑洞,很顯然不可能是通過恆星超新星爆發或坍縮構成的。

或許也有人會認爲,在河系的中心星際塵埃或恆星等物質非常充沛,人馬座A可能是通過快速的吞噬這些物質,或者是與其他黑洞不斷的合併後才擁有如此龐大的質量的。

不可否認,這的確是有可能的。

但黑洞間的吞併不足以完全解釋這個問題,因爲銀河中心的造星運動至今都相當的劇烈。

如果是黑洞之間的合併或者大規模的吞噬了河系中心的星級塵埃與恆星才形成的黑洞,那麼銀河系中心的物質應該已經非常匱乏了纔對。

但天文學界觀測到的事實很顯然和這一推論不相符合。

而如果是從暗物質的角度來考慮,那麼超大質量的黑洞形成與河系中心繁華的造星運動都可以完美的得到解釋。

因爲它消耗的並不是常規的可見物質,而是積累在如銀河系般河系中心的大質量暗物質團塊。

對於如何完美的解釋這些理論,並且對其做出符合邏輯的數學計算,是徐川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

七月初,剛過完小暑,金陵正式進入每年夏季最炎熱天氣的時候,CRHPC機構理事長的辦公室中,一份最新的對撞實驗驗收報告送到了徐川的手中。

“教授,這是整理出來的完整分析報告。”

辦公室中,助理敲了敲門走了進來,將手中的報告文件輕輕的遞了過來,接着道:“另外具體的電子版本已經通過郵件發送到您的郵箱裡面了。”

徐川點了點頭,順手接過文件後問了一句:“南大聯合魔都交通大學提交的125Tev能級對撞實驗的分析報告,驗收報告會安排好了嗎?”

助理快速的點了點頭,道:“已經安排好了,就在今天下午兩點整。”

徐川:“行,我知道了,下午兩點記得過來提醒我一聲。”

說完,他將注意力收回,重新落到了桌上鋪開的稿紙上,翻開了助理的送過來的驗收報告。

從六月中旬到七月初,時間又過去了半個月左右。

在各大高校和物理研究機構的協助下,針對惰性中微子與大質量暗物質的對撞實驗分析數據進展的速度相當的快。

畢竟這可是目前理論物理學界最有可能是暗物質粒子之一的基本粒子的探測實驗。

哪怕是自己無法在項目中佔據主導地位,僅僅是打螺絲的一份子,也有衆多的高校和研究機構試圖在這份史詩級的歷史豐碑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名字。

而125Tev能級的分析報告這已經並不是第一次有高校或研究機構向他提交了。

早在三天前,米國那邊的哈佛大學聯合楓葉國的哥倫比亞大學向理事會搶先提交了分析報告。 但他們最終完成的達里茲圖在昨天內場的驗收報告會上被來自其他高校的學者點出了數據問題,最終被打回去重新修改了。

抓住了這一間隙,同樣在進行125Tev能級對撞實驗數據分析的南大和魔都交通大學聯合提交了驗收報告申請,這纔有了今天的第二場驗收報告。

對於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的探測來說,125Tev能級下的對撞實驗已經是最後一個還未完成內場驗收報告的數據了。

如果南大和魔都交通大學這次提交的驗收報告順利通過內場驗收,那麼徐川將正式對外召開新一輪的報告會,向整個物理學界提交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粒子的探測報告結果。

如果失敗的話,那麼125Tev能級的對撞實驗分析報告將重新輪迴到CRHPC機構進行內部競爭。

以目前各大高校和物理學機構對於這項關鍵成果的虎視眈眈來說,恐怕被駁回去後,南大和魔都交通大學就再沒有機會重新提交驗收申請報告了。

雖然說這兩者提交的驗收報告他已經看過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在這前沿理論上的分析判斷,也不是他一個人能夠說了算的。

而且相對比給南大和魔都大學的驗收分析報告做詳細的檢查,他自己也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125Tev能級的驗收報告會在中宮報告廳舉辦。

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放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

涉及到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粒子對撞實驗的最後一個關鍵結果,毫不誇張的說,幾乎整個CRHPC機構的研究員都來了。

當然,坐在這裡的不僅僅是CRHPC機構的內部研究員,也有不遠萬里趕來這裡的其他研究機構的物理學家,甚至是從CERN機構那邊趕過來的學者。

這是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粒子探測對撞實驗的最後一場高能級驗收報告會,如果它能夠順利完成,那麼將意味着人類正式尋找到那過去不可看見的暗物質粒子,瞭解到它們的特徵。

事實上,早在三天前,由哈佛大學聯合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驗收報告會參與的學者人數更多,只不過遺憾的是他們沒能夠摘下桂冠上的這顆珍珠而已。

報告會還有十分鐘就要開始了,所有人都已經落座,在會議廳內交頭接耳的討論着。

暗物質粒子的勘探路上走到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去懷疑CRHPC能否找到暗物質粒子了。

大家所等待的,只不過是最後的幾場報告會而已。

看着議論紛紛的會場,坐在席間的威騰張望了一下會場,臉上帶着些許疑惑的開口道。

“他人呢?”

坐在威騰的身邊,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扭頭看了過來,好奇的問道:“誰?”

威騰指了指座位前排的座位,在那放着銘牌的幾個理事會驗收代表的位置上,很明顯空缺了一個。

而那空缺的,正是CRHPC機構的理事長,也是這次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對撞探測實驗的總負責人,徐川。

125Tev能級的驗收報告馬上就要開始了,但到現在他那個學生都還沒有出現,這不由得讓威騰有些疑惑。

“可能有些急事?”

維爾澤克想了想後開口道:“再等等吧,他應該不會錯過這場驗收報告會的,畢竟之前的驗收報告會每一場他都參加了,這是最關鍵的一場了。”

威騰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就在魔都交通大學那邊做125Tev能級對撞實驗驗收報告的趙湖教授都已經站到了臺上時,徐川才匆匆的推開會議廳的大門走了進來。

和身旁的其他驗收小組的成員打了個招呼後,徐川放下了手中帶來的文件,目光落在了臺上的報告人身上,輕輕的點了點頭,示意對方可以開始了。

報告臺上,看到徐川終於趕過來的趙湖教授也算是鬆了口氣,正式開始了對125Tev能級對撞實驗的分析報告。

早已經準備好了的PPT伴隨着彙報的聲音一頁一頁的翻開,對125Tev能級對撞實驗的數據分析工作再度映入了臺下所有聽衆的眼中。

和此前提交過同樣驗收報告會的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類似,在對龐大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時,採用了通過實驗數據重建衰變過程的方法,只不過在一些具體的數據以及計算使用的數學工具略有些不同而已。

這種手段技術是對目前暗物質粒子探測的通用方法。

因爲理論上來說暗物質粒子不具備強相互作用力和電磁相互作用力,僅僅只有微弱無比的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這使得在對撞實驗中很難直接觀測到。

而探測器只能記錄其所有對撞衰變產物,即記錄它在對撞後產生的衰變特徵。

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然後對實驗數據重建衰變過程,如果符合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粒子的某種衰變道,則歸類爲可能被生成事件。

對於理論物理學界來說,這是最笨的辦法,但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在沒有製造出能夠直接勘探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裝備和技術前,他們只有通過這種側面的手段,才能瞭解一些暗物質粒子的特徵。

PPT一頁一頁的放映着,簡潔明瞭的報告風格和清晰的思路,讓臺下的學者紛紛點頭讚揚。

會場內,看着臺上一開始還有些緊張侷促,現在愈發沉穩的報告人,威騰輕聲開口道:“看樣子這最後一個能級的對撞實驗的數據分析工作要有結果了。”

一旁,維爾澤克教授嘴角帶着笑意,點點頭附和道:“剩下的,就看徐川什麼時候完成最終的整理了。”

125Tev能級的對撞實驗數據如果能夠順利的通過這場驗收報告會,那麼這一次惰性中微子與大質量暗物質粒子的對撞探測實驗所有的能級數據就全都完成了分析。

暗物質粒子的存在,已經是確定了的事情,只等待坐在前排驗收團隊裡面的那個人正式對外宣佈,物理學就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威騰笑了笑,目光落在了正坐在前排的那個學生身上,笑着開口道。

“我相信他不會讓我們等太久的!”

第225章 第二百二十四:材料研究所第939章 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史詩’呢?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725章 你讓他試試好了第431章 讓人瘋狂的提議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344章 時代的侷限性第526章 通向大統一理論聖盃的基石第420章 是時候給上面一個驚喜了第376章 四十五分鐘!第512章 取名這種事,我最拿手了!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55章 獵鷹!第47章 挑釁與恥辱第885章 半成品碳基芯片第120章 參宿四的科研項目第834章 沒什麼,心態崩了而已第41章 做題(投資過一百加更,三更求票求追第618章 徐川:不難的,也就和你師兄那個差第12章 進門再做題第300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落地第59章 損失慘重的第一區第904章 疑似硫基生命體?第813章 祖國強大了,真好。第819章 一封信,六百億第1030章 感染,還是進化?第967章 最長兩三年的時間!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證明!第509章 這話說的還真是怪好聽的第152章 諾獎大佬的讚歎第432章 邁向未來的腳步第163章 完善計算方法第661章 倒黴與幸運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431章 讓人瘋狂的提議第330章 NS方程通過同行評審!第618章 徐川:不難的,也就和你師兄那個差第801章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徐川教授第910章 仿生學機械臂的恐怖性能與問題第541章 沒有人可以幫忙的領域第787章 一百三十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實驗第295章 主動找上門的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第176章 新年快樂~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411章 那就只有得罪他一次了第570章 沒有任何意外的獲獎人!第30章 高難度的下半場(今天下午有事,提前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884章 雷總的回答與疑惑第902章 疑似存在生命的月球第769章 CTV的專訪第13章 令人驚歎的解題方法第471章 威騰:這怎麼可能?!第208章 天文界的眼淚,流到了數學界第596章 空天發動機完成!第784章 徐川:或許我會選擇用自己的名字來第756章 期刊:《希望》第780章 你想嚴查誰?第615章 學術互吹第151章 失職的《自然》雜誌第753章 不要臉的米國佬第799章 最大的錯誤,或者說‘漏洞’!第643章 月表生物圈計劃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161章 從數學出發第586章 國之幸事第895章 碟中諜第404章 無明顯輻照損傷!第1055章 M87黑洞的時空波動漣漪效應第538章 他的智慧,不僅僅是屬於他自己第124章 參宿四氫包層內部的情況第229章 多線開工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429章 破曉!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389章 命運的紛爭,開始了!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193章 普林斯頓的雙職位邀請第140章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第335章 潘多拉的魔盒基因編輯第643章 月表生物圈計劃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920章 單兵作戰的極限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830章 黎曼猜想的研究,《數學新進展》的第453章 太讓人絕望了!第519章 攪屎棍的米國第727章 這也太快了吧第916章 雷神號!第6章 來,先做個題第487章 等不及的物理學家們第737章 瞄準馬斯克的技術?第736章 我是你的忠實粉絲第274章 從數學界刮到物理界的風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882章 或許他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第218章 引力子與時空蟲洞第253章 暗物質第268章 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