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火星地球化

第989章 火星地球化~

目光落在手中的文件上,盯着上面徐川所描述出來的火星大氣層改造方案,常華祥院士的眼中帶着濃厚的興趣。

對火星的類地球化改造其實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

比如大氣圈的改良和重建,並不是說單純從地球上搬運空氣過去鋪滿火星的地表,或者說激發出火星土壤內部的二氧化碳營造出溫室環境就足夠的。

以火星目前的情況來說,即便是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在火星的表面移植人工製造出了大氣層,也會因爲它本身磁場與引力較爲微弱,難以保護自身的關係快速的流失。

尤其是磁場的缺少,是導致火星表層大氣消失的關鍵原因之一。

根據天文學家對火星的考察觀測,火星曾經擁有遠比現在更厚、更溫暖的大氣層。

儘管厚度儘管無法和地球相比,但也足夠保障火星地表形成溫暖的環境,讓水資源在地面流動了。

而如今的火星,大氣厚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

其核心原因就在於火星磁場的消失,以至於強烈的太陽風在過去的幾十億年間吹走了大量火星表面的大氣分子。

據估計,每年有大約100萬噸的氣體被太陽風吹走,而且這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現在的天文學家對火星的情況做出的評估。

如果是在上古時期,這個速度可能會更快。

畢竟遠古時期太陽的活動更加的頻繁和劇烈。

而要想讓火星擁有如同地球一樣的生存環境,重構大氣層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火星擁有足夠保護自己的磁場!

如果說大氣層是生命的保護傘,那麼磁場則是大氣層的保護傘。

只有讓火星重新擁有了磁場,具備了抵抗太陽風吹拂和外來輻射干擾的能力,才能夠讓大氣層穩定的存在火星上。

也就是說,火星的大氣層和磁場,是必須要一同構建的。

甚至可以說,恢復火星的磁場纔是改造火星的第一步。

因爲只有恢復磁場,纔能有效保護火星的大氣和水分,使其不再被太陽風剝離

只構建或改造其中的一個,對於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來說意義都不大。

不過如何讓火星擁有磁場,這一問題的難度可絲毫不比重新給火星構建大氣層小,甚至可以說更大。

畢竟這是一個龐大的星球,以人力改造,其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辦法也並非沒有。

要想構建一顆星球的磁場,那麼就必須要知道這顆星球磁場的來源。

以母星地球舉例,地球的核心由鐵和鎳等金屬元素組成。

而在地心中,這些鐵和鎳會因爲超過五千攝氏度的高溫而融化成液態。

當這些液態鐵鎳合金在地幔和地核交界處進行運動時,因爲轉速差因素影響,會形成極爲龐大的電流。這些電流的強度之高,遠超常人的想象,進而衍生出來的磁場,足以向太空伸出數萬公里形成地球磁圈。

這就是目前科學界對於地球核心磁場形成原因的主流看法。

如果難以理解的話,你可以將地球想象成一個軸承,內圈和外圈分別是地球核心與地幔。

而介於兩者中間的‘轉珠’則是內核與地幔之間遍佈的液態鐵鎳合金等物質。

當軸承的內外圈轉速不同的時候,軸承中間的鋼珠(液態鐵鎳合金)就會轉動,進而形成能量(高強度電流)

只不過和地球不同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億年中,由於火星內核的冷卻和鐵鎳熔岩核的活性降低,導致火星失去了磁場。

至於原因,目前的人類可能還並不清楚。

可能是因爲在數十億年前火星並沒有像地球一樣大規模的遭受隕石撞擊導致火星內核溫度降低速度過快。

當然,也有可能相反,火星內核運動速度降低正是因爲無數年前因爲遭遇了一場規模龐大的撞擊而導致的。

不過對於當前的火星改造地球化來說,如何重構火星的磁場纔是最重要的。

至於方法嘛,理論上來說其實和重構火星的大氣層類似,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通過藉助外力,來阻攔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襲擊。

比如在火星上放置帶有磁力的衛星,以屏蔽太陽風對火星大氣層的影響。

目前科學界推薦的方案是在太陽和火星的拉格朗日點L1上安置一個大型的人造空間站。

而該空間站的主要功能是一塊電磁鐵,通過電磁鐵產生的磁場來保護火星。

亦或者是圍繞着火星的赤道、南北兩極等區域修建一套環繞整個星球的常溫超導裝置,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來提供能源,爲整個星球提供屏蔽保護性質的磁場。

這些都是通過在火星外部構建設備來提供額外的磁場,來阻攔太陽風和宇宙輻射的方法。

而另一種,則依舊是依靠火星本身。

就如同激發火星土壤中飽含的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等溫室氣體來重構火星大氣和身高溫度一樣。

重構火星的磁場的主要手段依舊可以落實到火星自身上。

通過近些年對火星的研究考察和探測,科學界已經確認了火星和地球一樣同樣擁有鐵鎳金屬構成的內核。

只不過這個內核相對比地球的內核來說不再那麼的炙熱和活躍,這也意味着它在對流運動過程中產生的電流強度不夠強大,繼而導致磁場也不夠強大。

但只要存在金屬內核,並且沒有完全停止運行,那麼就有辦法讓它重新‘活躍’起來。

比如通過使用大當量的核武器來震盪火星核心,重新讓火星的鐵鎳內核運動熱起來的方法。

對於這一想法,相信不少人都在《地心搶險記》科幻電影中看過類似的操作。

在電影中,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內核的轉動即將停止。

爲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科學家們組織了一支特別行動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裡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以保證地球的正常運轉。

理論上來說,的確可以通過核武器破壞火星核心,使其重新熔化並生成磁場。

不過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難度極大,因爲需要在火星上鑽探到很深的深度。

哪怕是火星的直徑遠比地球要小,只有地球的一半左右。

但對於目前的人類科技來說,依舊是一個近乎不可逾越的距離。

要知道人類目前在地球上所挖過的最深的鑽孔,也不過是前紅蘇的科拉超深鑽孔,深度12,263米。

而這個深度,相對比火星接近3400千米的半徑來說,連皮毛都算上。

所以這一方案的可行性相對較低,實施起來遠比通過在火星外部構建設備來提供額外的磁場,來阻攔太陽風和宇宙輻射要更加的困難。

不過在他手中的火星改造報告上,徐川還提出了另外兩種‘激發’火星磁場的方向。

第一種和激發火星土壤中蘊含的溫室氣體一樣,通過大規模的轟炸行動來完成。

不過激活火星內核需要的不是核武,而是‘質量適中’的隕石和小行星!

沒錯,通過對火星的重力場進行詳細的勘探,繪製出重力圖後,動用超級計算機對火星的地殼牽引形式進行計算。可以確認需要多大多重的隕石或小行星才能夠將撞擊產生的衝擊波精準的傳遞到火星的內核。

理論上來說,通過隕石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將力量引導到火星的內核,使其重新活躍起來這是完全可行的。

而這一方案也並非徐川首次提出來的。

早在上個世紀人類踏上太空,開始對火星進行探測時候的,就有人提出過這種想法。

不過與他手中這份火星改造報告中的隕石撞擊行動不同的是,在以往,大部分重啓火星磁場的方案是通過一顆或數顆足夠大的行星,來撞擊火星達到重新激活火星金屬內核的目的。

但徐川提出的方案要細緻很多。

通過數百,甚至是數千顆不同體積重量的小行星或隕石對火星進行‘批次’性撞擊。

利用不同方向的衝擊波,結合火星自身重力場的分佈來牽引內核,使得內核重新運轉。

與此同時,小行星和隕石中攜帶的水冰資源和

不得不說,這一方案遠比在火星外部構建設備來提供額外的磁場要更加瘋狂。

因爲當前人類所掌控的科技,距離具備策劃‘太空撞車’事故的技術還相當的遙遠。

雖然說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以提供充足的隕石和小行星,但如何將這些小行星停止下來,並且搬運到火星軌道附近,乃至讓其精準的落入需要撞擊的點位,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需要解決各種問題和技術難題。

而且,別說是捕獲隕石了,目前人類連回收太空中的航天垃圾都難以做到。

更別操控隕石撞擊行星了。

再加上程度不好掌握,萬一用力過猛,就把火星這顆地球備份服務器弄報廢了那就更麻煩了。

所以綜合來說,通過隕石撞擊火星來激活火星內核這種想法,遠沒有在太陽和火星的拉格朗日點L1上安置一個大型的人造空間站來屏蔽太陽風的方案更加成熟與合適。

不過在徐川的改造報告中,隕石撞擊火星激發內核還有一個作用。

那就是代替大規模的核武器,來對火星地表進行全面覆蓋性的飽和式打擊,在激活火星內核的基礎功能上,起到釋放火星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等溫室氣體的作用。

除此之外,大批量的隕石和小行星撞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牽引動火星的大陸板塊,造成板塊輕微位移的同時,激活火星表面過去早就沉寂了的火山。

就如同六千七百萬年前造成恐龍滅絕事件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一樣。

除了那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掀起的塵埃遮天蔽日外,撞擊本身還牽動了地球的板塊,造成了大量的火山噴發。

而這些數量龐大的火山羣,在這次撞擊事件中噴發了大量的火山灰、二氧化碳、水蒸氣、含硫化合物等各種物質。

對於地球來說,這些是造成生命滅絕的元兇。

但如何是對於現在荒涼的火星而言,它會變成改造星球,使其重新變成適宜生命居住演化的重要里程碑。

它們都能夠極大的改變火星的大氣,迅速的爲稀薄的大氣圈補充一定程度的各種氣體。

而除了通過大量的隕石或小行星‘轟炸’火星外,在激活火星磁場的方式上,還有通過運送一顆‘穀神星’亦或者是‘塞瑞斯矮行星’,將其送往火星軌道上,當做火星的伴星。

就如同月球之地球一樣,從理論上來說,圍繞火星運行的大天體,其引力可以當成一個混合器作用於火星的核心。

這樣可以再次融化並啓動火星的冰凍核心,從而啓動火星磁場。

並且它還能夠充當火星的保護傘,以免火星遭遇過於強烈的小行星或隕石撞擊。

不過在這條方案中,徐川給標記上了難度過大,短時間內不具備實現條件的可能性的標籤。

但他卻將這個方案當做了一個‘未來’繼續優化改造火星的可選方案。

如果未來一個世紀或者說數個世紀之後,科技已經發展到了足夠推動操控矮行星的地步,那麼讓火星擁有一顆衛星,將是保持它的內核幾億年甚至是十幾億年‘長久’年輕的關鍵。

PS:晚點還有一章,可能會比較晚,大家早上起來看吧。

另,推本大佬的新書。

上九流有儒道佛,下九流是百工匠。

但臨了亂世。

仙不仙,魔不魔,妖不妖,佛不佛。

好在林珂來了。

巫醫樂師百工之技藝皆爲所用,融無上修真法。

“千古天驕八百萬,我既出世莫作聲。”

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973章 那就分擔點壓力好了!第839章 一葉障目第322章 開創學科!第444章 我不懂超導,但我懂南韓第905章 震驚全世界的消息第850章 318651kPa!室溫超導!第888章 碳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產業發展討論會議第563章 我感覺應該也不難吧?第145章 入學普林斯頓第378章 你在做什麼青天大白夢呢?第255章 這已經很強了!第191章 邱成桐的邀請第758章 等離子體電磁偏轉綜合防禦護盾第75章 論文投稿第858章 徐川:那就給點錢吧。第212章 史上最年輕的菲獎得主第173章 爭論與交換第486章 突破性的提升!第841章 斷代的發展第933章 這是集體畢業嗎?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295章 主動找上門的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第744章 無法改變的東西第930章 強電統一理論的最後一個耦合常數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678章 比收縮臨界帶更有意思的方法!第724章 基於量子理論的模擬神經信號及電信第849章 室溫超導的關鍵第607章 人機交互技術第719章 魯先生說的好!第439章 核聚變航母?第515章 百萬億級的市場第792章 完美的數據第227章 對抗核輻射的手段第229章 多線開工第909章 該不會是你自己想去月球吧?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628章 星海號!啓航!第12章 進門再做題第626章 星海號!第488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變與空天發動機的希第600章 繁榮的航天與科研探索第99章 上架感言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來客第130章 科研結束第687章 費薩爾親王:我上學的時候都沒這麼第658章 丟臉丟到全世界去了(感謝花南若大佬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132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下)第108章 證明Weyl-Berry猜想的最後一步第90章 導師的請求第879章 探索數學的第一期刊物第990章 百萬億級的超級工程第768章 等離子體孤子與混沌牆第755章 帶着導師拿諾獎單章第253章 暗物質第556章 科研又雙叒叕的背鍋了?第104章 前往普林斯頓第449章 大載荷電磁推進系統的難題第374章 畢竟他只是個晚輩!第518章 我們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第536章 可憐的威騰第905章 震驚全世界的消息第342章 有一個變態的老闆是種怎樣的體驗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980章 真正意義上的降維打擊!第150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569章 高斯獎!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966章 對標英特爾!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925章 一招廢掉NASA宇航局的發展第111章 見證奇蹟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598章 更遙遠的計劃第265章 震撼世界的成果!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89章 數學建模(三更求追讀求月票)第258章 生日第897章 被釘在恥辱柱上!第893章 在月球上修建太空電梯?第292章 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第442章 無邁斯納效應第625章 億萬分之一的可能第134章 找不到審稿人員的天文物理期刊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775章 太空安全的威脅第205章 NS方程的階段性成果第177章 克拉福德獎的頒獎典禮第370章 破曉!啓動!第913章 能拿諾貝爾獎的,都是這種怪物嗎?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444章 我不懂超導,但我懂南韓第831章 史上最快的審稿第12章 進門再做題第540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變的第一道關卡第562章 舒爾茨:M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