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

西方人在工業時代展現出來的冒險精神,對金錢的渴望,等等素質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之後的大批民營企業家身上纔出現過。

冒險精神是繼承自大航海時代,對金錢的渴望也算一脈相承,但更多的是新技術,新思想出現的結果。

很難解釋他們這種爲了錢一往無前,對生命安全完全無視的精神,這種心理動機是不可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的,應該說是出於一種對成功的渴望,隱含的心理動機則是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老諾貝爾絕對是這種人之一。

現在朱敬倫已經想起了諾貝爾的身份,他體內的機械體完全啓動之後,大腦功能得到了完全的開發,隱藏在大腦深處的記憶,即便是最微弱的記憶,他也都想了起來,從小學時候課堂上背誦的文章和數據,到後來偶然間在街頭掃到過的海報內容,只要大腦裡有信息,現在都變成了記憶。

他記得自己曾在一個諾貝爾獎的展覽上,看到過諾貝爾的簡單介紹,其中提到了諾貝爾的父親,僅僅只有一個名字,身份上則說是一個發明家,但足夠讓朱敬倫判斷出,自己工廠裡這個諾貝爾,並不是發明火藥的那個傢伙,而是那個傢伙的父親,這個是老諾貝爾,那個是小諾貝爾。

老諾貝爾的人生經歷和冒險堪稱傳奇,只可惜他不夠成功,又有一個光芒四射的兒子,因此他的事蹟直接就被隱藏了起來。

這個人的個人品質跟任何一個成功者一樣,那就是很努力,很執着,他並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他那個年代,瑞典國家還沒有能力爲每一個人提供優質的教育,另外他跟所有創業者一樣,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他不是一個好學生,他不喜歡學習。

他的家鄉是一個商業港口,母親孃家有一些做水手的親戚,於是他十四歲就被送去做了海員,一共做了三年水手,到過地中海,也來過東方,不過是在印度,並沒有到過中國。

三年大海上的磨礪,讓他成了一個成熟的男人,回到瑞典後他對繪畫和建築升起興趣,自學了一年之後,進入了斯德哥爾摩工藝學院學習,學習成績優異,拿過三次獎學金,最後還擔任了學院機械系的設計員和助教,在這裡他培養出了設計和建造的愛好。

畢業後開始創業,先是跟合夥人合作,最後自己幹。他建造過很多東西,浮橋、木房,和製造各種機牀,性能能得到公認,並且還發明出一種命名爲諾貝爾機械運動的機械技術,在這個技術上設計出了先進的碾壓機。

二十二歲的時候,他在瑞典建立了瑞典第一家橡膠工廠,投身於這項新材料的研究,可是他用橡膠製作的各種產品在瑞典根本找不到市場,瑞典軍隊也買不起他製造的橡膠浮橋,日子過的十分緊張,只能住郊區最便宜的房子。

幾年之後諾貝爾迎來第三個兒子的時候,他破產了,但這種人是不容易消沉的,很快就決定去俄國冒險,在俄國統治下的芬蘭結識了一個俄國軍官,這軍官對他的發明很感興趣,將一種水雷技術引入了俄國,俄國沙皇給予了幾千盧布的獎勵,他用這筆錢開辦了一個軍用機械工廠。

三年之後老諾貝爾在俄國紮下腳跟,這纔有能力接家人到俄國跟他團聚。

他的工廠在工業基礎落後的俄國,屬於比較先進的工廠,生意發展的不錯,但是限於俄國的市場,規模並不算大,真正迎來發展的是克里米亞戰爭的爆發,俄國需要大量的軍需,他的工廠得到了大量的訂單。

老諾貝爾不斷的擴充規模,困難很多,比如被英法封鎖的俄國無法進口機器設備,幸好他自己就能夠生產,排除一切困難,僱傭、培訓基礎知識比較貧乏的俄國工人,自己生產各種設備,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他的工廠已經擴大到了一千人的規模。

諾貝爾這種組織一千人生產的管理和技術能力,在朱敬倫建立兵工廠的過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雖然有一百個成熟的技術工人,但諾貝爾帶出來的學徒更多,水平也最高,朱敬倫爲此還給他發了兩千兩銀子的獎勵。

老諾貝爾在俄國的工廠雖然規模不小,但是克里米亞戰爭後,俄國軍方就取消了那些訂單,結果他的工廠欠下了大量債務破產了。

這一次的失敗,讓他在俄國經營二十年時間的心血蕩然無存,他自己回到了瑞典,留下三個兒子依然以技術人員的身份,在工廠中工作,試圖挽回工廠。但他並沒有消沉,回到瑞典後,依然試圖創造新的事業,開始研究火藥。

之後就被朱敬倫招募到了廣東來,一晃就是三年,這種人真的很難留住,他攢夠了錢,合同也到期了,就馬上開始經營自己的事業。

他找了三個合作伙伴,湊夠了一萬兩銀子,還想辦法從赤灣村他一個學徒家中,租到了兩畝地,可以說他開工廠的一切準備已經就緒了。

這時候他開始爲自己的第一筆生意找客戶,他盯住的依然是朱敬倫的軍隊,因爲兵工廠的關係,他跟很多軍需官都認識,不斷的跟這些人講述他將要生產的功能和品質,並且生產出了樣品,一個個給這些軍官做演示。

或者他用了一些其他的手段,總之讓軍需官將採購需求報到了朱敬倫這裡,因爲採購的不是常規用品,所以他們得特別提需求。

這是一種橡膠製品,諾貝爾的命名是,可以搭建浮橋的成套軍用揹包,這種軍用揹包,放在地上可以當作牀墊,相互之間有掛鎖可以連接在一起,充氣後就能組成浮橋,諾貝爾認爲在廣東這種河流衆多的地區,十分需要一種這樣的產品,他就是用這個產品,打動幾個同在兵工廠中工作的同事跟他合作的,甚至還拉到了二十多個學徒跟他們一起打拼。

也打動了朱敬倫手下的軍需官。

等報告抵到朱敬倫手裡的時候,他知道已經晚了,或者說就算早知道,他也無法阻擋諾貝爾這種人創業的決心和渴望,他就不是那種能夠老老實實給別人打工的人。

很快朱敬倫就接見了諾貝爾,跟他商談他的產品的問題。

諾貝爾的軍用揹包在河邊進行展示,吸引了很多人,他成功的利用揹包搭建了一座連接東炮臺的浮橋,人走在上面不夠平穩,但也不至於跌倒。

“你如果能夠改進他,讓馬車在上面走的話,我想我很樂意採用他組建一隻專業的舟橋部隊。”

朱敬倫給他提出要求。

這樣的要求大概軍需官也跟他提過了,他竟然早有準備,讓同事抱過來一些木板撲了上去,就是一座堅固的浮橋。

諾貝爾還繼續道:“我們還可以改進,給上面加一些連接木板的掛鎖,這樣我們可以在半個時辰之內,建造一座一百米以上的浮橋,這對您的軍隊作戰絕對有巨大的幫助。”

朱敬倫點點頭:“好吧,如果你的新產品能夠達到你所說的性能,我會採購三百件。”

諾貝爾的報價是一百兩,三百件就是三萬兩的一筆生意,對於這個時代的工廠來說,已經是相當大的訂單了。

看到他彬彬有禮的向朱敬倫彎腰撫胸,可轉頭就跟同伴們擁抱在了一起慶祝,完全像一個孩子一樣高興。

不由讓人感嘆,社會的進步,到底是靠技術來驅動,還是靠着這些敢冒險的企業家精神不斷的驅動呢。

朱敬倫高興不起來,他覺得他要失去了一個人才了。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中國還沒有失去這個人,他將在廣東繼續他的事業,朱敬倫失去的,只是對一個人才的額控制,只是不能讓這個人才在他的工廠裡工作了。而一個容易被控制,一個肯兢兢業業把某項工作做一輩子的人,反而很難成爲諾貝爾這樣的人。

收起略微失落的心情,他現在最要緊的,是將諾貝爾的那些同事,那一百個老技術人員留住。這些人在這裡生活了三年,工作了三年,他們瞭解中國人,對朱敬倫來說,這三年是巨大的時間成本,在浪費三年時間培育一批技術人員對本地的認識,他承擔不起這個成本。

兵工廠的負責人是威廉,他是第一批就到廣東的顧問之一,他是一個機械師,現在朱敬倫已經知道,他在瑞典的國家兵工廠中有長達二十年的工作經驗,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他說他是有執照的機械師也不算說謊,因爲他確實有執照。

這是一個算不上特別優秀,但是中規中矩,尤其是能夠嚴格執行程序的古板的人,但也正是這種人能夠生產出最好的產品來,朱敬倫的兵工廠生產的大炮和步槍,至少在質量上來講,跟英國貨是沒什麼區別的。

對此朱敬倫相當滿意,他生怕後世國企那種粗製濫造的情況發生,李鴻章建造的金陵機器局中生產的武器,李鴻章的淮軍都不願意裝備,朱敬倫可不想看到這種事在自己的兵工廠發生。

所以任何方法只要能留住這些人,朱敬倫都願意,直到中國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徹底成長起來,甚至要讓他們的管理思想和工作習慣形成企業文化後,才能讓這些人離開。

“威廉,你不覺得離開一個生活了這麼久的國度,是一件很讓人惋惜的事情嗎?”

這已經不是錢的事情了,所以朱敬倫決定從感情入手。

威廉皺眉嘆道:“是的,我在這裡生活了三年了,可是我在瑞典生活了四十年。先生!”

威廉接着道:“我十分想念我的家人!”

對家的思念,是人類共有的美好情感,朱敬倫知道他無法挽留這個人了。

但還是盡了最後一次努力:“如果方便的話,十分歡迎您將自己的家人接到廣東來。”

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六百零三節 生命之路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