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最近的任務不少啊,老宋,要不這件事,你們就端起來好了。”等到來到了屠老的辦公室,屠老在那裡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了。
越是忙,越是事情多啊。
“老屠,你這就是不夠意思了。”宋老說道:“你們是生產廠,這些任務,你們當然是義不容辭的了,而且,這些你們都最熟悉啊。”
兩人就着這個任務,簡單地交流着,當然了,這只是一種客套而已,畢竟,上級已經給確定下來了。
“再說了,這也是幫助咱們011基地,需要的時候,就得拉他們一把啊。”宋老繼續說道。
現在,他們就開始談起來了殲-7ⅢA型的項目改進了。
“是啊,咱們的改進,也得分工,那個發動機怎麼安裝進去,你們出謀劃策,這個機頭上的航電的佈局,我們可以把現在的成熟的經驗照搬過來。”屠老說道。
這幾年來,132廠主要就是在殲七的航電上動手腳了,所以,現在說起來,當然要撿自己最熟悉的了。
“我們把它的航電設備的升級,主要就是把以前的HK-03D光學瞄準具換成平視顯示器、加裝JL-7A型火控雷達,其他的什麼電子系統,也捎帶着加裝,達到現在的主流水平。”
等等,JL-7A雷達?聽到了這話,秦風頓時就好奇起來:“這是什麼雷達?”
在國內,最缺乏的就是雷達的技術了,現在的殲七,機頭裡面裝的依舊是雷達測距器,僅僅給火控系統提供一個距離的數據的,即使是如此,當初在試飛的時候,馬可尼公司的電子設備就表現出來了水土不服,用了很長的時間纔算是解決掉它,現在呢,這雷達是什麼?
聽到了秦風的話,宋老解釋道:“這款雷達,是我們當初測繪米格21MF的雷達,結合我們自己的317雷達之後,研發出來的,被命名爲JL-7,之後,進行了一番改進,主要是用我們的電子設備來代替,一些電子管用晶體管,這樣做出來的。”
1966年3月,爲滿足強5攻擊機的使用需要,國內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發,通過對國外樣機進行測繪和研製,前前後後經過了十年的時間,終於成熟了,裝備強5飛機,雷達型號爲317。
強五的機頭是足夠大的,可以容納這種雷達,但是殲七就不夠了,殲七的機頭空間太小了,一直到獲得了米格21MF,才結合了它的雷達的設計,搗鼓出來這樣一款雷達來,雖然相比這個時代的其他機載雷達早就落伍了,但是畢竟還能用,賦予了殲七戰機的全天候的作戰能力,現在既然要改進殲-7Ⅲ,當然也要換裝新的雷達了。
至於和殲八戰機換裝的那種先進的雷達相比,那肯定是落後的,國內在這方面的差距不小啊!宋老知道秦風在想什麼,但是羅馬可不是一天建成的,己方的先進的航電,也不可能是一天就能搞定的啊!
秦風點點頭,是啊,自己太着急了。
還有發動機來着?
“我們的渦噴-13發動機,也在進行動力提升,增加推力之後,現在命名爲渦噴-13F1型發動機,老宋啊,這些就交給你們了,這方面的設計,你們肯定是有經驗的。”
宋老也只能是接手了下來,畢竟當初的測繪仿製是在611所展開的,他們有全套的圖紙,改裝這些也很容易。
這幾年來,渦噴-13發動機也在逐步地成熟,由於比渦噴-7發動機的推力增大,所以這種發動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不僅僅是現在的殲-7Ⅲ用,殲七的後續型號也打算用,而且,瀋陽的殲八,也打算換裝這種發動機,大家都期待着有推力更大的動力系統呢。
渦噴-13相比原來的渦噴-7,推力已經有了提升,而這款發動機也在繼續發展,比如現在,已經採用的技術包括將 2 到 7 級壓氣機的鋼機匣改爲鑄鈦機匣,使發動機的重量減輕了 12.9 千克;將Ⅰ級渦輪葉片改爲空心氣冷葉片,對燃燒室和加力燃燒室也作了改進。經過這些改進,發動機的前渦輪溫度提高了 50 度,發動機的加力推力提高到了 64.7 千牛。
這只是個起點,並不是終點,這種計劃的F1型好,是在這個基礎上,重新設計了第一級壓氣機,並在壓氣機的機匣上採用了附面層控制技術,進一步優化了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總之,工作更穩定,推力更大,耗油率也降低,在國外看不上,在國內絕對是個寶啊。
比如現在的殲七系列戰機,換裝了這款發動機之後,再配上雙三角機翼加上前緣襟翼,纏鬥起來就更容易了。
“咱們現在要搞的項目很多,超七就牽涉了很大的精力,咱們還要對殲七進行改進,再進行現在這個項目,實在是力不從心啊。”屠老感嘆了一句。
等到屠老說完的時候,秦風突然想到了什麼,不由得脫口而出:“如果咱們能聯合起來,組成一家公司就好了,咱們的611所科研實力最雄厚,咱們的132廠製造經驗最豐富,如果咱們聯合起來,不論是改裝現在的飛機,還是研發新的戰機,都是有好處的。”
在國內,科研所和飛機制造廠是對應的,但是並沒有聯合起來,還屬於是自負盈虧的,比如說,殲十戰機現在還在研製,如果要生產的話,那就需要從宋老手裡撥款,到了132廠的賬上,132廠纔會開始建造,這樣無疑是有很多的周折的,如果是一個公司的話,那就好了。
其實在國外,航空集團之間的兼併和聯合,已經很常見了,比如名不經傳的麥克唐納公司兼併了航空巨頭道格拉斯,成爲了麥道,就被人津津樂道,而後面呢,各個軍工企業之間的聯合就更多了,比如洛克希德和馬丁公司,比如諾斯羅普和格魯曼公司等等,他們都需要抱團才能夠取暖,就連麥道最後都被波音給兼併了。
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爲隨着技術的發展,研究一款新的飛機,耗資越來越大,已經不是一個公司能解決的了。
而現在,秦風首先提出來了這個設想,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611所在研發新殲的過程中,一直都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而132廠的盈利又是相當不錯的,如果把132廠的盈利,來研發殲十的話,不是一舉兩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