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1471雷達

大家都是認識的,去年的時候就見過面,而且張老師認識顧婷婷更早,甚至後來顧婷婷在試飛院,大家也見過幾次的,這次在這裡遇到,張老師是很驚訝的。

“來,坐,這裡有風扇,涼快些。”張老師說道。

“張老師,沒打擾到您吧。”秦風說道。

“哪裡啊,能有你們這樣的客人,我很高興啊。”張老師說道。

秦雪招呼着師兄們吃西瓜,也給了張老師一塊,於是,大家就一邊吃西瓜,一邊聊起來了。

“張老師,我太高興了,我們國內也開始要在機載雷達上突破了。”秦風說道。

作爲都是內部人士,這樣的談話不算是泄密,聽到了秦風這樣說,張老師也就開始簡單介紹起來了,畢竟,她負責的雷達的平板縫隙天線的加工工藝,就是爲了這款機載雷達啊。

“我們的這款雷達,代號爲1471.”張老師說道:“這個編號的意義,婷婷應該知道。”

顧婷婷也是在研製機載電子設備的,現在,張老師這麼一說,顧婷婷就在旁邊推測起來了:“前面的14,代表的就是14所,後面的7和1,我還真不知道。”

張老師笑了笑:“後面的7,代表的是天線口徑是700毫米,後面的1,代表的是第一款。”

“這簡直就是我們在機載雷達系統上的天字一號工程!”秦風感嘆地說道,這可是一個零的突破啊,爲了給己方的戰機尋找雷達,屠老費了多少的力氣,到處選型,當初和馬可尼公司那麼扯皮,還不是因爲自己沒有啊。

而且,天線口徑700毫米,能裝進很多飛機去啊,己方的殲八,改型的殲七CP,甚至正在研製中的新殲,都可以用這種雷達啊。

“型號的總負責人,就是賁所長。”張老師說道:“我不負責別的,只負責這個天線的加工工藝。”

術業有專攻,在從事這個天線加工工藝研究之前,她負責過408遠程警戒雷達和180精密跟蹤雷達等產品的高頻元件工藝工作,可以說,這個完全是對口的。

一款先進的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是有許多方面的技術需要克服的,這個前面的雷達天線,只是一部分,後面的處理機,也是相當關鍵的。

“那您知道咱們的集成電路發展的怎麼樣嗎?”秦風問道。

雖然張老師僅僅搞這個天線,但是秦風當然知道,這款雷達想要研製成功,絕對不僅僅是天線的事,後面的電路更重要。

以前的雷達,都是模擬式的,現在的雷達,必須要是數字化的雷達纔可以,過濾地面雜波,其實靠的就是大規模集成電路,快速地運算傅里葉變換來得到的,還有什麼類似的AD、DA轉換電路等等,如果沒有集成電路的支持,那就是空中樓閣。

國內的芯片,在後世是一個痛,但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國內的芯片,發展的並不慢。

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只有少數幾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廠,生產能力很低。後來,按照當時的政治局勢,就開始向老大哥求援了,在第二屆商務談判的時候,就請求由蘇聯方面援建電子管、無線電元件和交換機生產廠。

但是呢,電子管和交換機很容易,電子元件卻被拒絕了,蘇聯人說的很簡單,蘇聯人自己的工廠都是民主德國幫着建起來的,要找,去找民主德國吧!

當然,蘇聯人這是一種推諉,他們自己也是有很多無線電技術專家的,別看蘇聯人崇尚電子管,但是在集成電路的生產上,並不落後。

國內和民主德國方面提出了請求,最後在他們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批工廠,不過,電子元件,最終還是靠自己的技術人員建立起來的。

當年,在祖國建立之後,無數的技術人員開始了迴歸,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沖沖阻擋,帶着他們的科學的大腦,帶着他們的愛國熱情回來了。

電子技術的發展並不晚,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剛剛發明了半導體點接觸式晶體管,開啓了半導體時代。而在祖國,1959年,在林蘭英教授的帶領下,僅比美國晚一年拉出了硅單晶,這是芯片的第一步。

同年,李志堅教授在清華大學拉出了高純度多晶硅。1965年,國內第一塊集成電路誕生。

哪怕是在十年動盪的時間內,國內的半導體建設也沒有停止,尤其是1972年,我國自主研製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在永川半導體研究所誕生,實現了從中小集成電路發展到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跨越。

而到了1975年,中科院109廠生產出中國第一塊1024位動態隨機存儲器,這個說起來很繞口,簡單來說,就是內存,電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的內存。這個成果儘管比美國、日本晚了四五年,但是比韓國要早四五年。

看看到了後世,韓國成了內存世界的老大,其實當年,他們比國內還要落後。

只不過,在進入八十年代之後,國外的集成電路飛速發展,國內卻開始止步不前了,結果,把所有的芯片市場,都讓給了國外。

當然,這是指民用芯片,而在軍用芯片領域裡,是絕對不可能求人的!

聽到了秦風的問話,張老師說道:“這方面,我不太瞭解,不過聽說,在機載雷達的電路設計上,大部分的電子零件,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

大部分的,都是自己生產的,那就是說,也有少部分不是了?

張老師笑了笑:“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先把它搞出來,至於性能的提高,要等到搞出來再說,先解決了有無,再解決性能的高低,聽說,處理器方面,使用的是8086芯片。”

這種雷達,在國內是完全空白的,所以,現在就是要先搞出來,而己方國內的很多芯片,都是不能自產的,所以,使用國外的,也是可能的,不過,這使用8086芯片,聽起來還是很讓人驚訝的。

第八百六十九章 今後幹什麼第三百八十八章 又到春節第七百三十一章 共青城飛機廠第二百二十八章 快,準,狠第九十八章 去首都看看第四百七十八章 當面譏諷第八百六十三章 烏克蘭展臺第四百七十九章 去向問題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賓卡基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霹靂-2的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做祖國的螺絲釘第二十章 抓住來之不易的機會第三百六十八章 百分之八十第七百二十九章 歷史責任第四百零四章 偏侉子第一百零三章 乘勝追擊第十章 絕密任務第四百五十六章 熱情好客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們要米格-29第四百五十九章 嚴謹第二百七十四章 將軍到來第六百五十二章 來找秦風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飛培訓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的更先進第四百八十五章 海選試飛員(一)第二十三章 殲-6打下來的交情第八百一十九章 客人來訪第一百二十六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五十九章 18式第三百一十三章 巨大的戰機第四百零四章 偏侉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走過艱難的道路第五百零七章 我們學習的是如何釣魚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同志第七百一十章 雷達的落後第五百六十五章 家庭的關係第四百零五章 軍轉民第三百零六章 佩萊哈克第八百六十五章 尼特卡基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六章 撐起共和國的天空第二百八十九章 殲轟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F-16-79第五十二章 擋住它第七百四十章 很先進第六百三十二章 腳踏實地第十五章 試飛米格-21MF第五百六十三章 期待和擔憂第四百一十一章 聯名信第八百七十三章 英烈山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此砍價第五百六十三章 期待和擔憂第六百九十章 起落架放不下來第五百四十九章 都被破壞了第七百四十四章 教練機的問題第三百八十二章 砸鍋賣鐵也要幹第三十三章 偶遇第六百四十章 座艙蓋第三百四十三章 強五的考驗第八百六十三章 烏克蘭展臺第二百五十三章 幼獅戰鬥機第三百六十二章 F-16的座艙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疲力盡第三百四十七章 套住就意味着擊落第二百三十六章 預熱雷達第五百八十三章 搭順風車第四百四十六章 高脈衝頻率模式第五百零一章 不斷的改進第七百八十五章 動作介紹第四十八章 殲-13的誘惑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危險,我先上第三章 空中放油第四百八十五章 海選試飛員(一)第二百零五章 導彈自爆?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飛培訓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的休假第九十四章 砥礪前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期待和擔憂第八百三十八章 最大盤旋過載第五百一十六章 無憂飛行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疲力盡第八百二十一章 殲七FS第五百零一章 不斷的改進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來負責任第四百七十二章 擦亮眼睛第一百九十一章 都聽呆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很簡單的愛情第三百零二章 一打導彈就停車第三百七十章 奉獻精神第二十一章 張將軍到開羅第八百四十三章 空軍下訂單第七百八十五章 動作介紹第六百一十三章 生死與共第四百零三章 來到貴州第七百六十章 看得更遠第五百五十三章 繼續考察第五十九章 18式第一百一十二章 來的正好第八百零二章 等待首飛第五百零二章 手不離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