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開眼界

現在,國內的軍機研究,依舊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水平,唯一成功自研的是殲-8,這款飛機的設計,是全面模仿殲-7來的。

除了機頭進氣之外,另一個特點,就是飛機尾部採用的機尾罩。

空氣動力學的研究表明,飛行器的尾部,也要成爲一個流線型的結構才行,這樣才能減小飛行阻力,所以,在噴氣機剛剛開始研製的時候,這個機尾罩相當的流行。

它要嚴嚴實實地將發動機包裹住,在後面形成一個流線型,這樣進行維形整流。

同時,這樣可以讓尾部內斂,就可以引射尾噴管氣流來提高推力的作用,所以,這東西就被叫做引射機尾罩。

其實,這個東西很不方便,由於處在高溫區和尾部,易損壞,爲便於更換,常採用與機身部分固定、部分可拆卸的連接型式外蒙皮多爲鋁合金,內蒙皮爲耐熱合金,或全部爲耐熱合金。

正是因爲有這個罩子,殲-7才設計成爲了後機身整體拆卸的形式,如果是在殲-7上,多少還能用的話,那到了殲-8上,由於沒有科學的設計能力,這種引射機尾罩不僅重量非常大,而且實際上並不能起到引射機尾罩的作用,只會白白損失推力。

哪怕就是蘇聯,這個尾部的裝置,也是設計師過往經驗和主觀推測混合作用的結果,缺乏嚴謹的科學和工程依據。

後來蘇聯人又進行過實驗,對舊機型的改造和對比試飛工作中,研究了這個引射機尾罩,結果發現,這東西並沒有什麼用。

所以,到了九十年代,在俄羅斯專家的技術援助下,殲-8的機尾,已經把這個東西給去掉了。

現在,三代機的設計,都開始採用這種形式了,發動機直接裝在尾部,在發動機上,就擁有可調的收斂—擴張型噴口,再也不用這種引射機尾罩了。

這樣也讓發動機的拆卸相當的簡單,現在,就在衆人的矚目中,四名技術人員,已經輕鬆地將發動機拆了下來,正好放在下面的推車平臺上,發動機的複雜的管路,就這樣第一次呈現在大家的面前,然後,大家看着他們將戰機推開,完美地將發動機呈現出來。

想想在國內,是飛機前機身不動,吊裝後機身,哪怕是在車間內,有頭頂的天車,這個吊裝也是考驗技術的。

但是人家呢?居然換了一種思路,將好幾噸的發動機,放在下面的推車上,但是推車不動,把戰機給推走,這樣就可以了!

別看戰機更加沉重,但是在地面上,只要是水平的,十幾個人就可以把戰機推着走,很輕鬆。宋老看了看自己的手錶,17分鐘!

僅僅用了17分鐘,就完成了己方的一天的工作量,這種設計,一定也要用在己方的新殲上,大大地方便野戰維修操作。

四個地勤,在野戰機場下,很快就能完成發動機的換裝了,拆下來這麼快,安裝上去肯定也不難。

就在將發動機放在推車上,展現在大家面前之後,四個技術人員稍稍地在那裡休息了一下,三分鐘後,他們再次開始了。

安裝!

安裝就是拆卸的逆過程,和拆卸的順序相反,但是,時間是不一樣的,很簡單,拆一顆螺母,肯定比安裝它要簡單,如果位置特殊的話,說不定得用很大的力氣才能完成安裝的任務。

幾個人動作很嫺熟,他們展現出來的,是一種特殊的航空工業的美感,看得大家都愣住了!

衆人看着戰機稍稍地向後退,逐漸地罩住了發動機,這就像是直接把發動機塞進去一樣,這個方式,大大地降低了安裝的難度!

推車也可以移動,發動機準確地塞到確定位置上,幾個人不斷地安裝,最後,將下面拆開的蒙皮重新裝備起來,發動機安裝完畢,用時二十分鐘!

“還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啊。”顧總在一旁也是感嘆道,己方的戰機設計,和人家的,在思維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對方重視的是地面的維護性,這點,其實以前在考察的時候就看過了。

西方的戰機,航電設備都是抽插式的,想要拆下一個小小的應答機來,得從最上面,一層層地拆下去,折騰半天,這就是差距啊。

“當然,我們這款發動機也有缺點。”看到衆人驚訝的眼神,布瓦洛說道:“現在,它的推重比並不高。”

作爲一款渦扇發動機,M53發動機的推重比僅僅有5,和斯貝發動機,以及TF30發動機是同一個水平。

這主要是因爲它的單轉子設計引起來的,這種設計導致它的壓縮比不高。M53的壓縮比是9.8:1,而同時代通用電氣F110和普惠 F100壓縮比爲30:1,壓縮比低,就意味着吹進去的空氣不夠多,這樣,就無法讓發動機更好地燃燒。

這種發動機的油耗相當高,不加力單位推力油耗爲0.9,而同類軍用渦扇發動機這一數值通常爲0.7左右。

由於發動機推力不夠,讓幻影2000的整機推重比無法達到1,大大地限制了它的機動性,如果有先進的發動機,那這款戰機會更加的優秀。

布瓦洛也要提前解釋一下:“現在,我們也在抓緊研製推力更大的M53- P2發動機,其最大狀態推力提高百分之十八,爲6550千克,發動機重量減少20千克,發動機推重比提高到6.6,換裝M53-P2發動機的“幻影”2000飛機的起飛推重比將提高百分之七,爲0.9。”

起飛推重比雖然不到1,但是到0.9也已經很高了,等到飛到了目的地,燃油消耗一部分,正常空戰的時候,就能達到1了。

具體的數據是不能糊弄人的,但是,可以給中國的客人們畫餅啊,告訴他們,很快就會有更新式的發動機了,可以讓這款戰機的性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不錯啊,我們這次是大開眼界,以前的時候,簡直是坐井觀天啊。”考察團中,有人發出了感嘆。

布瓦洛心中暗笑,看來,這次的出口,是沒有問題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 導彈工廠第三百六十七章 代差的優勢第三百八十八章 又到春節第四百一十一章 聯名信第三百三十二章 還有個好消息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起上第八百三十章 咬尾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個試飛項目第八百三十七章 伊爾76第一百四十八章 肯定是它的問題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要喝喜酒第一百四十九章 共振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裝艦載機第三百七十二章 十號工程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機玻璃的模型第七百八十二章 甩手掌櫃第四百七十章 兩個缺陷第二百八十二章 回去第一百九十三章 自研和引進的關係第七百零一章 帶着黑煙起飛第八百六十三章 烏克蘭展臺第八百三十一章 渾身解數第三百八十一章 殲-7CP第五百八十二章 專用牽引車第一百二十章 殲-9下馬第一百七十八章 快,幫忙來第八百二十章 不要讓歷史重演第五百四十七章 海軍的任務第五百四十一章 空軍護航表演大隊第五百八十四章 空中加油(一)第一百零二章 軟件的免費問題第三百四十五章 只有自己靠得住第二百零三章 技術制勝論第五百六十八章 迎接第七百九十九章 加配重第五百六十三章 期待和擔憂第四百零九章 目光要長遠第三百三十二章 還有個好消息第八百零六章 殲十首飛第七百三十四章 氣動佈局的先進第四百七十七章 空軍的支持第六百四十八章 只能靠自己第五十二章 擋住它第四十二章 美男子燒屁股第一百零三章 乘勝追擊第五百四十章 我不會拖後腿的第五百五十八章 轟炸機當加油機的創意第四百九十六章 國外取經第二十三章 殲-6打下來的交情第四百一十六章 幫助新同志第六百三十一章 查資料第五百二十四章 欲速則不達第八百三十九章 看兒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來找秦風第四百五十九章 嚴謹第四十九章 危險更大第三百四十一章 王牌飛行員第七百九十三章 低速滑跑第一百零二章 軟件的免費問題第六百六十七章 專業技術第三百一十七章 微波暗室第四百三十四章 先解決有無第七百五十三章 約爾什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航空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如魚得水第五百五十二章 雙發艦載機第三百五十五章 秦風的絕招第五百七十四章 格鬥戰勝F-16?第三百五十一章 和誰過招第五百九十五章 哄高興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加快試飛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絲的興奮第二百二十四章 優勢明顯第三百四十八章 中計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共振第三百七十七章 走過艱難的道路第五百零三章 慢工出細活第八百零九章 接站第二百九十四章 八號彈第二百一十八章 幻影2000的座艙第三百八十三章 兄弟情誼第三百一十九章 機會第四百四十章 原來是這麼回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容易解決第四百五十九章 嚴謹第三十二章 還剩最後一個科目第五百一十七章 如魚得水第八百五十四章 空警2000第三百六十三章 和新殲對比第四百五十六章 熱情好客第四章 放起落架第五百九十三章 只要導引頭第四百四十六章 高脈衝頻率模式第七百七十四章 飛控最難第六百一十三章 生死與共第四百三十八章 出差第二百零七章 雷達車被炸第四百五十一章 找MBB公司第五百零二章 手不離杆第七百六十六章 失職和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