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分化 (1)

分化並不是市場細分的另外一種說法,細分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與細分相比,分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的唯一指標就是“遠離”。分化的發生一般來說是出人預料和緩慢的,起初並不被人看好,直到有一天長成一個茁壯的分支,人們才如夢初醒。這就是一些公司可以利用分化成長的原因。

分化是一個重要的生物學概念,是指功能相近的兩種器官或者生物體越來越遠離的過程。例如從受精卵發育成的胚胎,起初分裂的細胞是一樣的,後來各種細胞形成了不同的器官,胚胎就逐漸形成了。胚胎的這個形成過程叫做分化。

達爾文斷定我們世間千千萬萬種生物都是寒武紀之後少數生物的後代,通過不斷的變異和分化,各種不同的生物差別越大,越有利於佔據不同的資源,對生存越有利,因此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

在自然界中,分化有利於佔有不同的生態資源,減緩競爭壓力,從而有利於生存。科學家把兩種草履蟲放在一個試管中,過了一段之間,其中一種佔據瓶子的上部,另外一種佔據了瓶子的底端,而中間則空無一物。

一片森林由高大的喬木組成,它們喜歡陽光,爲了爭奪陽光資源,拼命地向上生長。但是,在下面也有一些能量,對陽光資源需求不強烈的灌木就會生長其中,還有一些草本植物和喜陰涼的植物生長在樹下。由於這些樹木的落葉以及樹下長的草會死亡、腐爛,於是爲蕈類的繁殖提供了機會。各種各樣的營養又爲很多種類的動物提供了食物,森林裡又生長了各種動物。從時間座標上看,這一切都是分化的結果,任何有能量、有養料的地方,都會有生物生長。它們不斷地產生變異,每種變異對生存環境有不同的需求,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能量。自然界能夠保留分化的真實原因就在於此。

我們周圍的數萬種商品都是從少數幾種產品中分化出來的。亨利·福特的T型車已經分化出轎車、敞篷車、旅行車、微型箱式車等品類。最初的固定電話已經分化出無繩電話、移動電話、衛星電話、可視電話、對講機等。隨着工作節奏的加快,快餐開始流行起來,從傳統的餐飲業務中就分化出一個新的品種來。

馬克思曾說過,社會需求比十所大學更能推動技術進步。德魯克把公司的使命定義爲創造需求、創造顧客。《公司的概念》和《管理的實踐》誕生的背景是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車蓬勃發展的時期。在那個時期,世界的經濟環境和規模相對比較小,看來是公司僅憑自己的力量就創造了需求和顧客。而現在我們更傾向於認爲複雜的經濟環境的演化,爲新的需求誕生創造了條件,公司更像一位助產士,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引爆了需求,而不是創造了需求。

生物器官的分化是由DNA的遺傳密碼確定的;多物種的形成則是一個和環境相關的變異、選擇過程。經濟的分化和多物種的形成有比較類似的原理,即佔領不同的生態環境有利於降低競爭強度,在選擇中被保留下來。

生物的分化是逐步的,前一種生物爲後一種生物的演進創造了條件,生物總是通過分化在最艱苦的環境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比如,英國的工業革命並不是從瓦特的蒸汽機開始的,首先是紡織技術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對動力的巨大需求,於是就產生了機器動力的雛形,經過逐步的演進,蒸汽機就慢慢成熟了。

“在飽和的經濟體系中,分化顯然有利。”過度擁擠的環境總是壓迫產品產生分化,比如生產鈕釦的廠商在市場趨於飽和時,首先就會想到將鈕釦的種類多樣化,這樣纔有利於提高銷量。燈具從其根本功能上主要是照明,由於數量的飽和,分化出各種形狀具有裝飾功能的燈具。

分化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生態環境優勢。起初的分化表現爲勞動分工,然後通過市場交換,把每個人的勞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不斷地分化,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和機會,這就是經濟發展的進化原理。

分化和趨同是生物世界兩種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商界亦是如此。有的行業表現出強烈的分化,有的行業表現出同化的趨勢。在一些階段分化是商業的主要方式,另外的時候同化則變成了主導方式。

火車這個產品自從誕生以來,由於受到鐵軌和靈活性的限制,一直就沒有分化出更多的變種,但是它通過單純規模的擴展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行業。而電力和軟件則是通過不斷地拓展出新的用途,從而得到發展的。

分化是發展的基礎

最早的產品總是滿足最直接、最緊迫的需求。早期的福特T型汽車只是比馬車好一點的代步工具,早期的馬車一定沒有19世紀的馬車那麼多的花樣和豪華裝飾。

最早的計算機的目標功能是用來處理大量的統計數據。隨着後來衍生出來的需求,個人計算機分化成便於攜帶的筆記本電腦和不需要攜帶的臺式機。而軟件的發展,更清楚地顯示出分化的軌跡,微軟的Office基本組建包括文字編輯、課件演示、收發郵件、表格處理以及網頁製作5個組件。曾有人從這裡面看到了契機,一家中國軟件公司認爲把文字圖形和表格分開用不同的軟件處理並不方便。他們發明的系統把所有的功能都在一個軟件中處理,當時就連微軟也有點擔心這個軟件的威脅。多年過去了,結果怎麼樣呢?綜合軟件銷聲匿跡了。人們還是用不同的軟件幹不同的活,因爲人們在寫字的時候,通常不會處理數據,做講課稿件的時候也不會同時寫郵件,大腦不擅長並行處理,綜合軟件便沒有了市場。

分化在生物學上主要是器官分化和物種分化兩種,達爾文是這樣解釋其原因的:

因爲所有生物學者都承認器官的專業化對於生物是有利的,由於專業化可以使機能執行得更好些,因此,向着專業化進行變異的積累是在自然選擇的範圍之內的。另一方面,只要記住一切生物都在竭力進行高速率的增加,並在自然組成中攫取各個未被佔據或未被完全佔據的地位,我們就可以知道,自然選擇十分可能逐漸使一種生物適合於這樣一種狀況,在那裡幾種器官將會成爲多餘的或者無用的。

產品分化的原因也大抵如此,當人們對一種產品還不甚滿意時,他們需要的是更專門的分化產品,而不是融合了其他品類特性的產品。例如人們不滿意電子管收錄機的體積,就誕生了晶體管收音機;人們還不滿足晶體管收錄機的體積,就分化出來隨身聽。

除了分化,自然界還通過淘汰來選擇物種,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這一點。在我們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時候,或者創辦一個公司的時候,經常會忽略了淘汰的法則,幻想能和他人和平共處,這是不符合進化規律的。

在長期刈割過的草地,如果讓草任意自然生長,那麼較強壯的植物逐漸會把較不強壯的消滅掉,即使後者已經充分成長,也會如此;被四腳獸細細吃過的草地,其情形也是這樣:在刈割過的一小塊草地上(3英尺×4英尺)生長着20個物種,其中9個物種由於其他物種的自由生長,都死亡了。

最近的案例是阿爾卡特從傳統的路由器中分化出一種叫做“業務路由器”的產品來,本質上和原來的路由器沒有多少不同。我們原以爲它不過是一個概念而已,可能會佔有市場的一塊地方。不幸的是,種種跡象表明,這種想法錯了,在它要佔領的地方,要麼就是它死亡,要麼就是傳統的路由器出局。

分化和替代是一種辯證關係,其本質區別在於它們是否需要在完全相同的土壤中生存。燈泡的發明早於日光燈,但是並沒有被日光燈所取代,原因在於外形和安裝條件的區別,他們各自佔領了不同的生態位。

自然界到底能容納多少物種,或者一塊土地可以有多少植物生存是很難計算的,但不會有哪一種物種的存在是沒有理由的。人們整天折磨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去發明各種產品,卻厭煩花一點時間去尋找它存在的理由,這大概也符合生物界的變異和選擇規律吧。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經過單一產品—分化出多個分支—在每個分支上選擇出少數生存物種的過程。能否產生有效的分化幾乎是一個分支能否發展成爲一個較大的產業的基本特徵。

走極端有理

儘管世界的資源是連續的,而非離散的,但是離散的資源爭奪者會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於是自然界就會選擇離散,而不會選擇連續。從山底到山頂,隨着高度的增加,氣候條件變得不同,植被也隨之發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呈現出不連續性。比如從闊葉林到針葉林再到高山草甸,並非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而是顯得渭涇分明,針葉林到草甸的變化好像不是逐漸減少,過渡地帶非常狹窄。

在財富的世界裡,離散的方式更容易降低競爭強度,從而獲得成功。里斯在《品牌之源》中寫道:“在生存爭奪戰中,靠得最近的兩顆種子會進行非常壯觀的爭鬥,直到有一顆植物統治另外一顆……嘗試太靠近領導品牌而生長的任何品牌都可能被扼殺。”產品分化之後是否更有利於得到不同的資源,以減緩競爭的壓力,是分化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除了功能上的分化,如汽車分化成旅行車和轎車以外,在一類品種中,各種檔次的遠離也是一種分化類型。

2005年,世界總共出口手錶大約爲12億塊,其中中國出口8.56億塊,瑞士出口2430萬塊,中國出口手錶的平均價格是1美元,瑞士出口手錶的平均價格是377美元。這個數據顯示,手錶行業呈現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狀態—要麼是非常便宜的廉價貨,要麼就是價格昂貴的奢侈品。

但是我們要是到商店走一圈,就會發現擺在貨架上的產品和我們預測的並不一樣,從三五元錢的塑料手錶到10萬元的奢侈品,中間各種價位的手錶都是可以買到的,價格看來也是連續的。實際上,這不過是表象而已,夾在中間的產品若缺乏獨特的生態位,即使擺上了貨架也乏人問津。

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15章 試錯 (1)第2章 前言 (2)第51章 預知未來 (3)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5章 人性與財富 (3)第38章 競爭與協作 (2)第43章 分化 (1)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2章 前言 (2)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48章 同化 (3)第34章 生存鬥爭 (1)第6章 人性與財富 (4)第1章 前言 (1)第45章 分化 (3)第46章 同化 (1)第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3)第43章 分化 (1)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5章 人性與財富 (3)第27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症 (4)第38章 競爭與協作 (2)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35章 生存鬥爭 (2)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3章 人性與財富 (1)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4章 人性與財富 (2)第38章 競爭與協作 (2)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7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1章 前言 (1)第21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2)第34章 生存鬥爭 (1)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15章 試錯 (1)第50章 預知未來 (2)第26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症 (3)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49章 預知未來 (1)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43章 分化 (1)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51章 預知未來 (3)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36章 生存鬥爭 (3)第43章 分化 (1)第44章 分化 (2)第49章 預知未來 (1)第49章 預知未來 (1)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2章 前言 (2)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40章 進化壓力 (2)第26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症 (3)第17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1)第27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症 (4)第46章 同化 (1)第45章 分化 (3)第11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2)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34章 生存鬥爭 (1)第47章 同化 (2)第1章 前言 (1)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44章 分化 (2)第48章 同化 (3)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4)第40章 進化壓力 (2)第50章 預知未來 (2)第47章 同化 (2)第21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2)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47章 同化 (2)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6章 人性與財富 (4)第3章 人性與財富 (1)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